周一上午,杏仁堂刚开门不久,候诊区便已坐满了耐心等待的患者。
突然,一阵略显嘈杂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只见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位身材高大、穿着花哨衬衫、戴着墨镜、约莫六十岁上下、精神看起来颇为亢奋的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手里还举着一个带有补光灯的手机支架,显然正在直播。
“家人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杏仁堂!老铁我今天就带大家实地探访一下,看看这位传说中的‘神医’,到底是不是真像网上吹的那么神!”
男子对着手机镜头大声说着,声音洪亮,引得所有候诊患者纷纷侧目。
前台见状,立刻上前礼貌地阻拦:“先生您好,请问您有预约吗?我们这里不允许直播拍摄,会打扰其他病人。”
那男子摘下墨镜,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带着几分江湖气的脸,他嘿嘿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印的预约凭证,颇为得意地晃了晃:
“预约?当然有!而且是你们这儿最贵的‘拍卖号’!两万块!老子……我牛大力砸钱拍的!怎么,花了钱还不能让我记录一下看病过程,给家人们分享分享?”
他身后的几个跟班也七嘴八舌地帮腔:
“就是!牛哥可是大网红!”
“我们是来看病的,又不是来捣乱的!”
“直播怎么了?让更多人见识真正的中医嘛!”
这时,封总闻声从里面快步走出来,看到这阵仗,眉头立刻紧紧皱起。他挡在牛大力一行人面前,语气严肃地说:
“这位先生,不管您是怎么挂的号,在杏仁堂内严禁直播和未经允许的拍摄!这是为了保护其他病人的隐私,也是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请您立刻关闭直播,否则我们将不得不请您出去,并报警处理!”
牛大力把脸一板,刚要发作,6号诊室的门开了,林远志闻声走了出来。他看到门口的混乱场面,目光平静地扫过牛大力和他的直播设备,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表情。
“封总,怎么回事?”林远志问。
“师兄,这位先生他……”
不等封总说完,牛大力立刻挤上前,手机镜头也对准了林远志:“你就是林远志林医生吧?久仰大名!我叫牛大力,粉丝们都叫我‘牛哥’!我大老远从内蒙赶过来的!没别的意思,就是来看病!顺便给直播间几十万老铁们做个实况记录!”
林远志看着他,语气平淡:“牛先生,来看病,我们欢迎。但这里不是直播间,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请你尊重这里的规矩。”
牛大力嘿嘿一笑,带着几分挑衅和自嘲的意味:“林医生,规矩我懂!但我这病,看了二十多年了,走南闯北,什么大医院、老专家、少数民族神医、甚至外资医院都试遍了,屁用没有!
**!**!就因为这破病,老婆也跟人跑了!我现在就是个全网知名的‘痿哥’!我开直播,就是记录我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的过程!也让跟我一样倒霉的兄弟们别再走弯路!
听说您名气大,我就来了!说实话,我压根不信有人能治好我这老毛病!今天就是来‘打假’——啊不,是来‘求真’的!您要真有本事把我这二十多年的顽疾给治喽,我牛大力跪下来给您磕头都行!直播间几十万人都可以作证!”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诉说了自己的痛苦,也带着网红特有的夸张和煽动性。
林远志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淡淡地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愣住的话:“牛先生,说实话,我也不太想把你治好。”
“啥?”牛大力眼睛一瞪。
林远志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你看,你现在病着,虽然痛苦,但至少只来了你一个人。万一我真把你治好了,你一宣传,你直播间那几十万、甚至可能引来上百万有同样困扰的人,都跑来找我加号……我现在每天看六十个病人都已经超负荷了。我实在应付不了那么大的流量。所以,从自私的角度讲,我倒希望你继续保持怀疑。”
牛大力愣了几秒,忽然把手伸进随身挎包,掏出一大叠厚厚的、用银行封条扎好的百元大钞,“啪”地一声拍在旁边的导诊台上,粗声粗气地说:
“钱不是问题!林医生!只要你能治好我的病,钱,你开口!条件,你随便提!我牛大力虽然是个‘痿哥’,但这些年做直播、搞带货,还真不差钱!”
就在这时,萧宣听到动静也从办公室赶了过来。
她看了一眼台上的钞票和举着手机的牛大力,眉头微蹙,听完封总简短的汇报后,她走到牛大力面前,语气冷静而强硬:
“牛先生,我是杏仁堂的掌柜萧宣。首先,请您立刻收起您的钱,杏林之地,不谈钱权交易。其次,在杏仁堂内,严禁任何形式的直播、录像和未经许可的采访。这是我们的底线。如果您无法配合,我们现在就可以为您**退号退款手续,请您离开。”
萧宣一下子镇住了场面。
牛大力看着萧宣,又看看一脸平静的林远志,眼珠转了转,态度软了下来:
“行行行!萧掌柜是吧?您别生气!我关!我马上关直播!这总行了吧?”
他对着手机镜头说了几句“家人们不好意思,医生有规矩,先下播了,回头再跟你们汇报”,然后真的关闭了直播。
但他随即又补充道:“直播我可以关,但……录音我得开着!这是我这么多年看病的习惯,我得记录医嘱和整个过程,回去好好研究!这总不侵犯别人隐私吧?林医生,您说呢?”他看向林远志。
林远志看了看萧宣,点了点头:“只是录音记录病情,可以。只要不干扰诊疗。”
萧宣见林远志同意,便也不再坚持,但她对封总说:“封总,你陪着牛先生进去。其他几位朋友,请在候诊区等待。”
她示意牛大力的跟班们不能全部进入诊室。
牛大力悻悻然地让同伴在外面等,自己拿着手机(仅录音功能)跟着林远志和封总进了6号诊室。
萧宣犹豫了一下,也跟了进去,站在一旁观察。
诊室内,牛大力大大咧咧地坐下。
林远志按照流程开始问诊:“牛先生,除了****这个主要问题,还有什么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比如睡眠、饮食、大小便、怕冷怕热这些?”
牛大力却把胳膊往脉枕上一放,带着一种考验的语气说:“哎,林医生,网上不都说您是‘神医’吗?望闻问切,您应该号号脉、看看舌头就知道我有什么毛病了啊!还问我干嘛?您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那不就说明……”
林远志并没有被他激将,一边示意他伸舌,一边平静地打断他:
“牛先生,中医辨证不是猜谜语,更不是炫技。脉象和舌象能提供重要信息,但患者的自觉症状同样是辨证的关键依据,尤其是对于您这种病史漫长、病情复杂的患者。
病因肯定不单纯,症状往往交织重叠,需要综合判断。如果单凭切脉就能洞察一切,您这病也不会拖了二十年了。配合问诊,是对您自己负责。”
这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让牛大力噎了一下,撇撇嘴,这才不情愿地开始回答:
“行吧!除了那方面不行,别的,嗯……小腿肚子老是觉得沉甸甸的,有点肿,按下去有个坑。尿有点黄,拉的时候感觉热乎乎的,有时候还有点刺痛。脑袋经常昏昏沉沉的,不清爽……其他都还好,吃嘛嘛香,倒头就睡!”
林远志点点头,仔细查看了他的舌象(舌苔黄白腻),又为他诊脉(脉象虚大弦紧,稍带滑象)。
沉思片刻后,林远志开口道:“你的问题,根源不在单纯的‘肾虚’。舌苔这么黄腻,说明体内有湿热,像一块地,先被污水泡透了。不先把这些湿热清理掉,盲目去补肾,就像在烂泥地上盖楼,根本站不稳,反而会加重湿热。所以治疗第一步,要清热祛湿。”
他一边说,一边开始书写处方:“用苍术、茯苓、泽泻,燥湿健脾,利水渗湿,先把‘污水’排出去。”
“第二步,”他继续写道,“湿邪容易伤阴,长期湿热也会耗伤阴液。所以需要滋阴,为后续补阳打下基础,这叫‘阴中求阳’。用麦冬、五味子、生地黄。”
“第三步,清泻湿热。用一点黄连,清热燥湿。”
“第四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温补肾阳。用少量肉桂、制附子,温补肾命门之火。但量不能大,否则容易助长湿热。”
“最后,你头昏脑涨,脉象虚大,说明还有气血不足,清阳不升。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气血充足,头脑自然清明。”
他写完后,将处方递给牛大力:“这个方子,先吃一个月看看反应。需要根据身体变化随时调整。”
牛大力拿着药方,瞪大了眼睛,他久病成医,对中药也有些了解,脸上写满了怀疑和不可思议:“就这?苍术茯苓黄连黄芪,就这么十来味药?看起来平平无奇!
林医生,我这可是二十多年的老毛病!您就用这么个简单的方子打发我?这能行吗?跟我以前吃过的那些动不动三四十味大药的方子比起来,这也太太简单了吧!”
林远志语气肯定地回答:“用药如用兵,贵在精准,不在数量。方子简单与否,不看药味多少,而看是否切中病机。你的核心病机是湿热内蕴,兼有肾阳虚和气血不足。
这个方子清热祛湿、滋阴补阳、益气养血,面面俱到,正好针对你的病机。只要辨证准确,就会有效。以前给你开大方子,可能方向不对,或者用力过猛,反而加重了体内壅堵。”
牛大力将信将疑,但还是收起了药方,追问:“那……这得吃多久?一个月就能见效吗?”
林远志摇摇头:“二十年积累的病,想一个月彻底好转,不现实。体质调理需要过程。先吃一周看反应。有好转,继续来药方主要。你这种情况,需要长期调理,至少坚持服药一至三个月,甚至更久,并且配合饮食作息调整,才能看到根本性的改善。”
“三个月!”牛大力叫了起来,但随即咬咬牙,“行!三个月就三个月!老子就在这广南市租个房住下!我就不信这个邪!”他忽然想到什么,“对了,林医生,您不会半道跑了吧?”
林远志被他的话逗笑了:“我往哪跑?不过,一个月后,我确实不在这里坐诊了。”
“啊?为啥?”牛大力和旁边的萧宣、封总都愣了一下。
林远志解释道:“我在对面街租了一栋小楼,我的个人医馆‘林医馆’正在装修,预计二十天后开业。一个月后,我肯定已经搬过去了。到时候复诊,你要去那边找我。”
萧宣接过话,详细告诉了牛大力“林医馆”的具体位置。
牛大力这才放心,用力点点头:“好!‘林医馆’是吧?我记住了!到时候您可得给我留号!我肯定去!要是真有效,我牛大力以后就是您的终身代言人!”
说完,他收起处方和手机,风风火火地带着跟班们离开了。
等他们走后,萧宣才神色凝重地对林远志说:“远志,这个牛大力我查了一下,是某个平台健康领域粉丝超百万的大网红,以‘敢说真话’、‘实测各种疗法’出名,影响力不小。你这次……有几分把握?”
林远志沉吟了一下,坦诚地说:“五成吧。”
“五成?”萧宣和封总都吃了一惊,“才五成?那……”
“二十年病程,复杂湿热体质。”林远志平静地解释,“病在他身上,影响因素太多。医生的作用,是基于辨证给出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但最终疗效取决于药物吸收、自身调节、生活配合等多方面。我不是神,不可能包治百病。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
萧宣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他毕竟是网红,万一效果不理想,他发个视频说几句,对你刚积累起来的名声恐怕……”
林远志笑了笑:“名声不是靠讨好每一个病人或者保证百分百治愈率来的,而是靠真诚的态度和扎实的技术。治好了,是幸事;治不好,总结经验,继续学习。如果因为怕被质疑就不接疑难重症,那才是真正的失职。随他去吧。”
中午,萧宣和林远志在附近餐厅吃饭时,又聊起了这个话题。
萧宣感慨道:“现在治疗****,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西地那非(**),便宜又快捷。只有像牛大力这样吃了西药也没用,或者寻求根本调理的人,才会辗转找到中医。而且前些年‘补肾药伤肾’的舆论风波,也让很多人对中医补肾敬而远之。”
林远志点点头,深入分析道:“其实,单纯的肾虚导致的**,辨证准确,用对补肾药,效果是很快很好的。但问题在于,临床上纯虚证的病人并不多。
更多像牛大力这样,虚实夹杂,或兼有湿热、或兼有瘀血、或兼有肝郁。病因不单纯。如果医生辨证不精,一见**就开鹿茸、海马、**羊藿这类温燥壮阳的药,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越补越糟。
病人不懂,只会觉得‘补肾药没用’或者‘伤身体’,其实是药不对证。历代补肾名方那么多,如果那么简单,这病早该绝迹了。”
萧宣表示同意:“我上午还特意打电话问了我爷爷,他听了牛大力的症状,也说很棘手,湿热胶结,最难化解。远志,如果你真能把他治好,凭借他的影响力,你这‘林医馆’恐怕还没开业,名声就要响彻全国了。”
林远志只是淡淡一笑,专注地吃着饭,似乎对那“响彻全国”的虚名并不在意。
——————
当天晚上,牛大力果然在他的视频账号上更新了动态。
视频里虽然没有出现林远志的正脸和杏仁堂的内部环境,但他拍摄了杏仁堂古色古香的门头,以及手里那张写着十几味药的中药处方(关键剂量和医生名字部分打了码)。
他对着镜头,语气依旧带着他标志性的怀疑和夸张:“老铁们!牛哥我今天见到真佛了!两万块的号!就给我开了这么个方子!说是先吃一周看看!还说我这病得调理三个月!你们说,靠不靠谱?反正药我已经抓了,今晚就开始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牛哥我会持续给家人们汇报进展!要是真有效……我直播倒立洗头!要是没效……呵呵,你们懂的!”
牛大力的视频发布后不到一小时,评论区迅速被海量留言淹没,各种声音激烈碰撞,呈现出网络舆论场的典型生态:
支持派:
“牛哥这次真找对人了!林医生是真有本事!我姨父的顽固性失眠就是他给调好的!”
“看到药方里有黄连、苍术,这明显是清湿热的思路!”
“楼上那些无脑黑的懂个屁!中医治病又不是堆砌名贵药材!方子简单说明人家抓住了主证!”
“蹲一个后续!牛哥坚持住!按时吃药!相信林医生!”
“两万块挂个号怎么了?人家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总比某些医院花十几万检查费还查不出是什么毛病强!”
“坐等牛哥倒立洗头!哈哈哈!这次必须录全程!”
质疑派:
“就这?十剂味普通药材能治二十年老毛病?我怎么感觉又是交智商税了……”
“呵呵,熟悉的套路。先吹得神乎其神,然后吃一段时间药,‘自觉症状改善’,最后不了了之。”
“**首选PDE5抑制剂是国际共识和一线方案。绕开现代医学明确有效的药物,去喝成分不明、疗效未经大规模RCT验证的汤药,无法理解。”
“网红 神医组合,流量算是玩明白了。坐等翻车打脸。”
“药方敢不敢全公开?剂量敢不敢亮出来?搞什么打码,是不是见不得光?”
吃瓜群众与乐子人:
“来了来了!经典‘西医看不好的疑难杂症找中医’环节!”
“赌五毛,最后肯定是‘吃了药感觉身体好了很多,但那方面还要继续调理’的万能话术。”
“不管真假,这出戏我爱看!牛哥记得每日更新啊!”
“建议牛哥下次直播喝药,让我们看看表情包[狗头]”
亲身经历者:
“我老公也是类似情况,在别处看中医吃了三个月补肾药,一点用没有,反而上火牙疼。”
“别抱太大希望!我吃过类似方子,屁用没有!中医也就治治感冒调理一下亚健康还行。”
“我是林医生之前在广南医院实习时看过的病人,他真的厉害,我信他!”
突然,一阵略显嘈杂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只见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位身材高大、穿着花哨衬衫、戴着墨镜、约莫六十岁上下、精神看起来颇为亢奋的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手里还举着一个带有补光灯的手机支架,显然正在直播。
“家人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杏仁堂!老铁我今天就带大家实地探访一下,看看这位传说中的‘神医’,到底是不是真像网上吹的那么神!”
男子对着手机镜头大声说着,声音洪亮,引得所有候诊患者纷纷侧目。
前台见状,立刻上前礼貌地阻拦:“先生您好,请问您有预约吗?我们这里不允许直播拍摄,会打扰其他病人。”
那男子摘下墨镜,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带着几分江湖气的脸,他嘿嘿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印的预约凭证,颇为得意地晃了晃:
“预约?当然有!而且是你们这儿最贵的‘拍卖号’!两万块!老子……我牛大力砸钱拍的!怎么,花了钱还不能让我记录一下看病过程,给家人们分享分享?”
他身后的几个跟班也七嘴八舌地帮腔:
“就是!牛哥可是大网红!”
“我们是来看病的,又不是来捣乱的!”
“直播怎么了?让更多人见识真正的中医嘛!”
这时,封总闻声从里面快步走出来,看到这阵仗,眉头立刻紧紧皱起。他挡在牛大力一行人面前,语气严肃地说:
“这位先生,不管您是怎么挂的号,在杏仁堂内严禁直播和未经允许的拍摄!这是为了保护其他病人的隐私,也是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请您立刻关闭直播,否则我们将不得不请您出去,并报警处理!”
牛大力把脸一板,刚要发作,6号诊室的门开了,林远志闻声走了出来。他看到门口的混乱场面,目光平静地扫过牛大力和他的直播设备,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表情。
“封总,怎么回事?”林远志问。
“师兄,这位先生他……”
不等封总说完,牛大力立刻挤上前,手机镜头也对准了林远志:“你就是林远志林医生吧?久仰大名!我叫牛大力,粉丝们都叫我‘牛哥’!我大老远从内蒙赶过来的!没别的意思,就是来看病!顺便给直播间几十万老铁们做个实况记录!”
林远志看着他,语气平淡:“牛先生,来看病,我们欢迎。但这里不是直播间,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请你尊重这里的规矩。”
牛大力嘿嘿一笑,带着几分挑衅和自嘲的意味:“林医生,规矩我懂!但我这病,看了二十多年了,走南闯北,什么大医院、老专家、少数民族神医、甚至外资医院都试遍了,屁用没有!
**!**!就因为这破病,老婆也跟人跑了!我现在就是个全网知名的‘痿哥’!我开直播,就是记录我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的过程!也让跟我一样倒霉的兄弟们别再走弯路!
听说您名气大,我就来了!说实话,我压根不信有人能治好我这老毛病!今天就是来‘打假’——啊不,是来‘求真’的!您要真有本事把我这二十多年的顽疾给治喽,我牛大力跪下来给您磕头都行!直播间几十万人都可以作证!”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诉说了自己的痛苦,也带着网红特有的夸张和煽动性。
林远志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淡淡地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愣住的话:“牛先生,说实话,我也不太想把你治好。”
“啥?”牛大力眼睛一瞪。
林远志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你看,你现在病着,虽然痛苦,但至少只来了你一个人。万一我真把你治好了,你一宣传,你直播间那几十万、甚至可能引来上百万有同样困扰的人,都跑来找我加号……我现在每天看六十个病人都已经超负荷了。我实在应付不了那么大的流量。所以,从自私的角度讲,我倒希望你继续保持怀疑。”
牛大力愣了几秒,忽然把手伸进随身挎包,掏出一大叠厚厚的、用银行封条扎好的百元大钞,“啪”地一声拍在旁边的导诊台上,粗声粗气地说:
“钱不是问题!林医生!只要你能治好我的病,钱,你开口!条件,你随便提!我牛大力虽然是个‘痿哥’,但这些年做直播、搞带货,还真不差钱!”
就在这时,萧宣听到动静也从办公室赶了过来。
她看了一眼台上的钞票和举着手机的牛大力,眉头微蹙,听完封总简短的汇报后,她走到牛大力面前,语气冷静而强硬:
“牛先生,我是杏仁堂的掌柜萧宣。首先,请您立刻收起您的钱,杏林之地,不谈钱权交易。其次,在杏仁堂内,严禁任何形式的直播、录像和未经许可的采访。这是我们的底线。如果您无法配合,我们现在就可以为您**退号退款手续,请您离开。”
萧宣一下子镇住了场面。
牛大力看着萧宣,又看看一脸平静的林远志,眼珠转了转,态度软了下来:
“行行行!萧掌柜是吧?您别生气!我关!我马上关直播!这总行了吧?”
他对着手机镜头说了几句“家人们不好意思,医生有规矩,先下播了,回头再跟你们汇报”,然后真的关闭了直播。
但他随即又补充道:“直播我可以关,但……录音我得开着!这是我这么多年看病的习惯,我得记录医嘱和整个过程,回去好好研究!这总不侵犯别人隐私吧?林医生,您说呢?”他看向林远志。
林远志看了看萧宣,点了点头:“只是录音记录病情,可以。只要不干扰诊疗。”
萧宣见林远志同意,便也不再坚持,但她对封总说:“封总,你陪着牛先生进去。其他几位朋友,请在候诊区等待。”
她示意牛大力的跟班们不能全部进入诊室。
牛大力悻悻然地让同伴在外面等,自己拿着手机(仅录音功能)跟着林远志和封总进了6号诊室。
萧宣犹豫了一下,也跟了进去,站在一旁观察。
诊室内,牛大力大大咧咧地坐下。
林远志按照流程开始问诊:“牛先生,除了****这个主要问题,还有什么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比如睡眠、饮食、大小便、怕冷怕热这些?”
牛大力却把胳膊往脉枕上一放,带着一种考验的语气说:“哎,林医生,网上不都说您是‘神医’吗?望闻问切,您应该号号脉、看看舌头就知道我有什么毛病了啊!还问我干嘛?您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那不就说明……”
林远志并没有被他激将,一边示意他伸舌,一边平静地打断他:
“牛先生,中医辨证不是猜谜语,更不是炫技。脉象和舌象能提供重要信息,但患者的自觉症状同样是辨证的关键依据,尤其是对于您这种病史漫长、病情复杂的患者。
病因肯定不单纯,症状往往交织重叠,需要综合判断。如果单凭切脉就能洞察一切,您这病也不会拖了二十年了。配合问诊,是对您自己负责。”
这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让牛大力噎了一下,撇撇嘴,这才不情愿地开始回答:
“行吧!除了那方面不行,别的,嗯……小腿肚子老是觉得沉甸甸的,有点肿,按下去有个坑。尿有点黄,拉的时候感觉热乎乎的,有时候还有点刺痛。脑袋经常昏昏沉沉的,不清爽……其他都还好,吃嘛嘛香,倒头就睡!”
林远志点点头,仔细查看了他的舌象(舌苔黄白腻),又为他诊脉(脉象虚大弦紧,稍带滑象)。
沉思片刻后,林远志开口道:“你的问题,根源不在单纯的‘肾虚’。舌苔这么黄腻,说明体内有湿热,像一块地,先被污水泡透了。不先把这些湿热清理掉,盲目去补肾,就像在烂泥地上盖楼,根本站不稳,反而会加重湿热。所以治疗第一步,要清热祛湿。”
他一边说,一边开始书写处方:“用苍术、茯苓、泽泻,燥湿健脾,利水渗湿,先把‘污水’排出去。”
“第二步,”他继续写道,“湿邪容易伤阴,长期湿热也会耗伤阴液。所以需要滋阴,为后续补阳打下基础,这叫‘阴中求阳’。用麦冬、五味子、生地黄。”
“第三步,清泻湿热。用一点黄连,清热燥湿。”
“第四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温补肾阳。用少量肉桂、制附子,温补肾命门之火。但量不能大,否则容易助长湿热。”
“最后,你头昏脑涨,脉象虚大,说明还有气血不足,清阳不升。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气血充足,头脑自然清明。”
他写完后,将处方递给牛大力:“这个方子,先吃一个月看看反应。需要根据身体变化随时调整。”
牛大力拿着药方,瞪大了眼睛,他久病成医,对中药也有些了解,脸上写满了怀疑和不可思议:“就这?苍术茯苓黄连黄芪,就这么十来味药?看起来平平无奇!
林医生,我这可是二十多年的老毛病!您就用这么个简单的方子打发我?这能行吗?跟我以前吃过的那些动不动三四十味大药的方子比起来,这也太太简单了吧!”
林远志语气肯定地回答:“用药如用兵,贵在精准,不在数量。方子简单与否,不看药味多少,而看是否切中病机。你的核心病机是湿热内蕴,兼有肾阳虚和气血不足。
这个方子清热祛湿、滋阴补阳、益气养血,面面俱到,正好针对你的病机。只要辨证准确,就会有效。以前给你开大方子,可能方向不对,或者用力过猛,反而加重了体内壅堵。”
牛大力将信将疑,但还是收起了药方,追问:“那……这得吃多久?一个月就能见效吗?”
林远志摇摇头:“二十年积累的病,想一个月彻底好转,不现实。体质调理需要过程。先吃一周看反应。有好转,继续来药方主要。你这种情况,需要长期调理,至少坚持服药一至三个月,甚至更久,并且配合饮食作息调整,才能看到根本性的改善。”
“三个月!”牛大力叫了起来,但随即咬咬牙,“行!三个月就三个月!老子就在这广南市租个房住下!我就不信这个邪!”他忽然想到什么,“对了,林医生,您不会半道跑了吧?”
林远志被他的话逗笑了:“我往哪跑?不过,一个月后,我确实不在这里坐诊了。”
“啊?为啥?”牛大力和旁边的萧宣、封总都愣了一下。
林远志解释道:“我在对面街租了一栋小楼,我的个人医馆‘林医馆’正在装修,预计二十天后开业。一个月后,我肯定已经搬过去了。到时候复诊,你要去那边找我。”
萧宣接过话,详细告诉了牛大力“林医馆”的具体位置。
牛大力这才放心,用力点点头:“好!‘林医馆’是吧?我记住了!到时候您可得给我留号!我肯定去!要是真有效,我牛大力以后就是您的终身代言人!”
说完,他收起处方和手机,风风火火地带着跟班们离开了。
等他们走后,萧宣才神色凝重地对林远志说:“远志,这个牛大力我查了一下,是某个平台健康领域粉丝超百万的大网红,以‘敢说真话’、‘实测各种疗法’出名,影响力不小。你这次……有几分把握?”
林远志沉吟了一下,坦诚地说:“五成吧。”
“五成?”萧宣和封总都吃了一惊,“才五成?那……”
“二十年病程,复杂湿热体质。”林远志平静地解释,“病在他身上,影响因素太多。医生的作用,是基于辨证给出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但最终疗效取决于药物吸收、自身调节、生活配合等多方面。我不是神,不可能包治百病。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
萧宣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他毕竟是网红,万一效果不理想,他发个视频说几句,对你刚积累起来的名声恐怕……”
林远志笑了笑:“名声不是靠讨好每一个病人或者保证百分百治愈率来的,而是靠真诚的态度和扎实的技术。治好了,是幸事;治不好,总结经验,继续学习。如果因为怕被质疑就不接疑难重症,那才是真正的失职。随他去吧。”
中午,萧宣和林远志在附近餐厅吃饭时,又聊起了这个话题。
萧宣感慨道:“现在治疗****,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西地那非(**),便宜又快捷。只有像牛大力这样吃了西药也没用,或者寻求根本调理的人,才会辗转找到中医。而且前些年‘补肾药伤肾’的舆论风波,也让很多人对中医补肾敬而远之。”
林远志点点头,深入分析道:“其实,单纯的肾虚导致的**,辨证准确,用对补肾药,效果是很快很好的。但问题在于,临床上纯虚证的病人并不多。
更多像牛大力这样,虚实夹杂,或兼有湿热、或兼有瘀血、或兼有肝郁。病因不单纯。如果医生辨证不精,一见**就开鹿茸、海马、**羊藿这类温燥壮阳的药,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越补越糟。
病人不懂,只会觉得‘补肾药没用’或者‘伤身体’,其实是药不对证。历代补肾名方那么多,如果那么简单,这病早该绝迹了。”
萧宣表示同意:“我上午还特意打电话问了我爷爷,他听了牛大力的症状,也说很棘手,湿热胶结,最难化解。远志,如果你真能把他治好,凭借他的影响力,你这‘林医馆’恐怕还没开业,名声就要响彻全国了。”
林远志只是淡淡一笑,专注地吃着饭,似乎对那“响彻全国”的虚名并不在意。
——————
当天晚上,牛大力果然在他的视频账号上更新了动态。
视频里虽然没有出现林远志的正脸和杏仁堂的内部环境,但他拍摄了杏仁堂古色古香的门头,以及手里那张写着十几味药的中药处方(关键剂量和医生名字部分打了码)。
他对着镜头,语气依旧带着他标志性的怀疑和夸张:“老铁们!牛哥我今天见到真佛了!两万块的号!就给我开了这么个方子!说是先吃一周看看!还说我这病得调理三个月!你们说,靠不靠谱?反正药我已经抓了,今晚就开始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牛哥我会持续给家人们汇报进展!要是真有效……我直播倒立洗头!要是没效……呵呵,你们懂的!”
牛大力的视频发布后不到一小时,评论区迅速被海量留言淹没,各种声音激烈碰撞,呈现出网络舆论场的典型生态:
支持派:
“牛哥这次真找对人了!林医生是真有本事!我姨父的顽固性失眠就是他给调好的!”
“看到药方里有黄连、苍术,这明显是清湿热的思路!”
“楼上那些无脑黑的懂个屁!中医治病又不是堆砌名贵药材!方子简单说明人家抓住了主证!”
“蹲一个后续!牛哥坚持住!按时吃药!相信林医生!”
“两万块挂个号怎么了?人家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总比某些医院花十几万检查费还查不出是什么毛病强!”
“坐等牛哥倒立洗头!哈哈哈!这次必须录全程!”
质疑派:
“就这?十剂味普通药材能治二十年老毛病?我怎么感觉又是交智商税了……”
“呵呵,熟悉的套路。先吹得神乎其神,然后吃一段时间药,‘自觉症状改善’,最后不了了之。”
“**首选PDE5抑制剂是国际共识和一线方案。绕开现代医学明确有效的药物,去喝成分不明、疗效未经大规模RCT验证的汤药,无法理解。”
“网红 神医组合,流量算是玩明白了。坐等翻车打脸。”
“药方敢不敢全公开?剂量敢不敢亮出来?搞什么打码,是不是见不得光?”
吃瓜群众与乐子人:
“来了来了!经典‘西医看不好的疑难杂症找中医’环节!”
“赌五毛,最后肯定是‘吃了药感觉身体好了很多,但那方面还要继续调理’的万能话术。”
“不管真假,这出戏我爱看!牛哥记得每日更新啊!”
“建议牛哥下次直播喝药,让我们看看表情包[狗头]”
亲身经历者:
“我老公也是类似情况,在别处看中医吃了三个月补肾药,一点用没有,反而上火牙疼。”
“别抱太大希望!我吃过类似方子,屁用没有!中医也就治治感冒调理一下亚健康还行。”
“我是林医生之前在广南医院实习时看过的病人,他真的厉害,我信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