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368章 林医馆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今天,平日略显安静的街道,显得格外不同。

  一座崭新的三层仿古小楼门前,张灯结彩,花篮簇拥,人头攒动。

  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林医馆”——被红色的绸布覆盖着,等待着揭幕的时刻。

  楼前空地上,一支专业的舞狮队正随着喧天的锣鼓声腾挪跳跃,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喝彩。电子鞭炮模拟出噼里啪啦的喜庆声响,既热闹又环保。

  林远志站在医馆门口,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色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朵精致的红花。

  他望着眼前这热闹非凡的景象,望着那即将属于他自己的医馆招牌,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切,有些不真实。

  萧宣今天也特意穿了一身喜庆的玫红色旗袍,站在他身边,笑容满面,眼中充满了欣慰与成就感。

  她低声对林远志说:“别紧张,今天你是绝对的主角。一切流程我都安排好了,你只管亮相、剪彩、接受祝福就好。”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这时,他看到人群前方,自己的父母——经营着小餐馆的林父林母,今天特意歇业,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正激动地朝他挥手,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笑容。

  林远志心头一暖,冲他们用力点了点头。

  更让他惊喜的是,人群中还挤进来几个熟悉的身影——大学室友祖千云带着他的女友,还有宋金喜、倪飞鸣等几位同学也特地赶来了。

  还有许多面熟却叫不出名字的病人和家属,也自发地送来花篮和贺礼。

  吉时已到,司仪高声宣布剪彩仪式开始。

  萧宣作为引荐人和合作伙伴,首先发表了简短热情的致辞,盛赞林远志的医术医德,并对林医馆的未来寄予厚望。

  接着,在热烈的掌声和闪光灯中,林远志、萧宣、林父以及一位特意请来的卫健部门领导,共同为“林医馆”揭牌剪彩!

  当红绸落下,“林医馆”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远志的心,也随着这掌声,彻底踏实了下来。

  这,是新起点。

  医馆大门正式敞开迎客。

  内部装修古朴与现代结合,宽敞明亮,药香怡人。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口两位身着旗袍、面容精致、动作优雅的智能仿真人迎宾小姐。

  她们由曾受惠于林远志的一位高新企业老板捐赠,已通过安全注册,能进行智能导诊、基础问答和迎宾送客,成为了医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

  与林医馆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斜对面的杏仁堂总店,今天显得冷清了许多。

  大部分老病号和慕名而来的新患者,显然都被新开张的林医馆吸引过去了。

  萧宣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她亲自带领着礼仪团队,热情地招呼着前来道贺的宾客,安排引导,忙而不乱。

  林医馆的团队也初具规模:前台挂号和收费人员、负责抓药和煎药的药师、协助进行针灸、推拿、艾灸等外治法的技师、以及负责卫生和后勤的服务人员。

  许多非核心的诊断和外治工作可以交由团队完成,极大地分担了林远志的压力,让他能更专注于辨证处方这一核心环节。

  开业典礼的热闹逐渐平息后,林远志迅速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换上白大褂,回到了熟悉的诊桌后。

  封总依旧作为他的专属助理,负责维持秩序和初诊记录。

  遇到一些病情相对简单,或者自己一时没有十足把握的病例,林远志会主动建议患者:

  “您这个情况,我们医馆刚开业,经验还在积累。杏仁堂总店那边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比如擅长妇科的X老师、擅长儿科的X老师,我帮您转个号过去,您看可以吗?这样更稳妥些。”

  这一举措,既保证了医疗质量,也体现了对总店前辈的尊重,更维护了杏仁堂整体的声誉和病源流转。

  前来观摩的萧宣看到这一幕,眼中流露出赞许和满意。

  她身边跟着的、从总店调来帮忙的老助手小琴低声笑道:“宣姐,好久没见你笑得这么开心,这么放松了。看来林医生这边,你是彻底放心了。”

  萧宣笑了笑,没有否认。

  临近中午,门诊高峰期稍缓。

  这时,一位戴着厚重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约莫四十岁上下、自称姓黄的先生,拿着挂号单,有些拘谨地坐到了林远志对面。

  “林医生,您好,恭喜开业。”黄先生语气客气,“我在市农业研究院工作。今天是来看个怪病的。”

  “请问哪里不舒服?”林远志温和地问。

  黄先生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酒瓶底般厚厚的眼镜,眉头紧锁,开始叙述他的困扰:

  “大概是三个月前吧,近视眼镜左边那个鼻托不小心磕断了。当时工作忙,没太在意,就那么将就着戴了半个多月,才去配了副新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困惑和苦恼:

  “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右眼眶就开始胀痛!而且,右眼只要一看电脑屏幕或者看书,超过半个小时,就酸疼得受不了,必须闭上眼休息才能缓解。左眼一点事都没有!

  我去过羊城最好的眼科医院,做了全套检查,眼底、眼压、视力、屈光度全都正常!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给开了些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点了根本没用!”

  他越说越激动,指向自己那副异常沉重的眼镜:“林医生,我高度近视,一千多度!我怀疑就是当时那个坏了的眼镜,重量分布不均,所有压力都压在右边鼻托上,压迫到了眼眶周围的什么神经或者血管,才落下这个怪病的!您说有没有可能?”

  林远志仔细倾听,身体微微前倾:“让我看看你的眼睛。”

  他示意黄先生摘下眼镜。黄先生的眼眶周围皮肤并无异样,没有红肿,也没有明显的压痛点。

  林远志又为他诊脉(脉象平和),观舌(舌淡红,苔薄白)。

  四诊合参,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典型的、可供辨证的异常迹象。

  林远志行医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无证可辨”的情况。

  他沉吟片刻,坦诚地说:“黄先生,你这个情况确实比较特殊。从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来看,暂时没有发现明显的寒热虚实偏向。

  要不这样,我先帮您转号到杏仁堂总店,请那边经验更丰富的老先生们给您看看?他们见识广,或许…”

  “不不不!”黄先生连忙摆手,脸上露出失望和急切,“林医生,不瞒您说,杏仁堂我早就去过了!挂了两次号,吃了快一个月的中药,什么杞菊地黄丸、驻景丸之类的方子,也做了眼部热敷,一点效果都没有!我是听说你思路活、敢用药,才特意托人抢了你的号,请假过来的!你再给好好看看?”

  林远志闻言,心中一动。

  杞菊地黄丸、驻景丸都是滋补肝肾、明目的经典方,常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眼目干涩、视物昏花。老专家用这些方子无效,说明病机可能并非简单的肝肾亏虚。

  他再次陷入沉思,目光落在黄先生那副沉甸甸的眼镜上。

  “压迫”、“气血不畅”、“单侧”、“与持续用眼相关”……这些关键词在他脑中盘旋。

  忽然,一个源于《脾胃论》,专门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导致头面官窍失养的方名跳入他的脑海——益气聪明汤!

  《内经》云:“清阳出上窍”。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降浊。

  若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达头目,则耳目失聪,目倦眼花。

  黄先生长时间佩戴重量失衡的眼镜,局部压迫或许只是一个诱因,其根本可能在于他本身中气偏弱,清阳本就升发无力,局部稍有阻滞(眼镜压迫),则气血更难上濡眼目,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想到此处,林远志豁然开朗。

  他提笔边写处方边解释:“黄先生,我认为你的问题根源可能不在眼睛本身,而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头面气血供应不足,加上之前局部轻微压迫的诱因,导致右眼气血濡养失调。

  治疗当以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主,佐以通络。试试这个方子——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党参、炙甘草补益中气;升麻、葛根升举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黄柏清降虚火(久视亦可伤血耗阴生虚热);加赤芍活血通络。

  先开五剂。你这病时间不短了,调理需要过程,一周后应该能初步感觉到变化。”

  黄先生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收了起来,连声道谢后匆匆离去。

  一旁全程聆听的封总好奇地问:“师兄,这思路真新奇!为什么不用针灸直接疏通局部气血呢?”

  林远志摇摇头:“他这是慢性虚证,并非急性瘀阻。针灸刺激虽好,但对于公务员而言,无法天天请假过来治疗。自己回去煮汤药更方便一点。气足则血行自畅,清阳得升则头目自清。”

  刚送走黄先生,一个洪亮而熟悉的声音就在门口响起:“林医生!林馆长!恭喜发财啊!哈哈!”

  只见牛大力精神抖擞地走了进来,身后依旧跟着几个伙计。

  他大大咧咧地坐下,声音洪亮:“林医生,新馆子真气派!我来复诊了!您开的那药,吃了二十天了!说实话,脚底板没那么沉了,走路轻快不少,小便也痛快了,不黄不痛了!但是……”

  他凑近些,压低了一点声音,脸上带着一丝急切和调侃:“但是那‘关键’的毛病,还是老样子,没啥起色啊!这啥时候能见效啊?”

  林远志面色平静,为他诊了诊脉,看了看舌苔(黄腻苔已褪去大半),心中有了数:

  “牛先生,湿热渐去,气血初通,这是好迹象。但病根深藏,恢复需要时间积累和药力持续作用。

  阳事依赖于脏腑调和、气血充盈,非一朝一夕之功。方子我稍作调整,加强温通之力。你继续耐心服药,戒急戒躁。”

  牛大力虽然心急,但对林远志的话还是信的,他收起新药方,拍着胸脯:“行!林医生,我信你!走了!”

  说完,又风风火火地带着人离开了。

  看着牛大力的背影,封总小声嘀咕:“师兄,他都六十多了。这年纪,就算没病,很多人也那啥了。这药真能行吗?会不会给对方期望太高了?”

  林远志摇摇头,语气笃定:“年龄并非绝对界限。他虽年长,但体质尚可,脉象并非虚极之象。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恢复部分功能是有可能的。”

  中午,林医馆二楼宽敞明亮的员工餐厅里,摆开了两桌丰盛的定制午餐。

  这是萧宣的主意,她说:“以后大家中午和晚上忙起来没空回家,就在这里吃。人多了一起吃饭热闹,也像个大家庭。”

  饭菜由附近合作的餐厅专门配送,营养搭配均衡。

  席间,气氛轻松融洽。

  萧宣举杯,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来,大家一起敬远志一杯!祝贺林医馆开业大吉,也感谢大家今天的辛苦!以后这里就是咱们共同奋斗的新家了!”

  众人纷纷举杯,向林远志表示祝贺。林远志也起身,心情愉悦,他小酌了半杯饮料,真诚地说:

  “谢谢大家!谢谢萧掌柜!林医馆能顺利开业,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支持和帮助。以后还要倚仗大家共同努力!”

  同事们纷纷笑着回应:“林医生太客气了!我们都是跟着您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