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傍晚,林医馆一周一度的内部例会照常进行。窗外华灯初上,诊室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比平日多了几分总结与规划的严肃。
萧宣翻看着手中的运营数据报表,率先开口:“远志,你之前发的那篇关于凉茶辨证饮用的科普文章,后台数据和舆情反馈都出来了。阅读量、转发量都破了我们公众号的记录,讨论热度非常高。”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轻松:“虽然确实如金喜所料,引来了一些凉茶行业相关人士和部分老广网友的批评和不满,说我们‘危言耸听’、‘抹黑传统’。但好在,并没有形成有组织的线下抗议或者法律层面的动作,目前还停留在网络口水战的层面。
支持理解和表示感谢的声音还是占了主流,很多网友留言说‘恍然大悟’、‘避免了误区’。我看,这件事的热度可以让它自然平息,我们不必再主动回应,冷处理就好。”
林远志点点头,他本意是科普而非论战,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嗯,我们的初衷是提醒风险,并非否定全部,目的达到即可。”
萧宣话锋一转,切入另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情况。最近专门冲着远志你来的男科患者数量激增,尤其是外地来的,诉求非常集中,强烈要求加号的留言和电话几乎爆了客服线路。远志,你这边的工作量已经饱和到极限了,长期超负荷运转不是办法。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林远志身上。
林远志沉吟片刻,目光缓缓转向坐在一旁认真做会议记录的封总,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小封,你的机会,终于来了。”
“啊?我?”封总猛地抬起头,一脸懵圈,手指着自己鼻子,“师兄,你、你什么意思?难道你想……?”
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他脑中闪过,让他瞬间紧张起来。
林远志肯定地点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我就是这么想的。二楼还有一间空着的理疗室,收拾一下,挂上‘男科’的牌子。从下周开始,由你,封总,独立坐堂,接诊男科病人。怎么样,做好准备了吗?”
“我我我我……”封总一下子结巴起来,脸涨得通红,又是激动又是惶恐,“师兄!你别开玩笑了!我哪行啊!我的经验、火候都差得远呢!平时给您打打下手、抄抄方子还行,独当一面?万一、万一我看错了,开错方,砸了医馆招牌事小,耽误了病人可怎么办?难当大任!我真的难当大任啊!”
“你不是一直念叨着想坐堂吗?”林远志看着他,语气带着一丝调侃,更多的是鼓励,“真给你机会了,反而推三阻四?经验是积累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常见男科病的辨证思路和常用方剂你都熟悉。初期,所有你接诊的病人病历和处方,都必须发给我复核,我签字后才能生效。遇到没把握的复杂病例,随时可以转给我或者请我会诊。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你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我的判断。”
萧宣也微笑着看向封总,表态支持:“远志认为你可以,那我就信得过他的眼光。小封,放开手脚去试,后勤保障、人员配置、宣传推广这些,馆里会全力支持你。你怎么想?”
封总看着林远志信任的眼神和萧宣支持的笑容,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一咬牙,那股一直被压抑的渴望和勇气涌了上来,他用力点点头,虽然声音还有些发颤,但眼神已然变得坚定:“好!…我试试!谢谢师兄!谢谢萧掌柜!我一定…一定尽全力!绝不给你们丢脸!”
“很好。”萧宣满意地拍板,“那就这么定了。下周一开始,二楼‘男科诊室’正式挂牌运营,由封总主治。相关公告和号源调整,会后立刻安排下去。”
会议结束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封总独立坐堂,林远志身边就缺了一个得力助手。
招聘信息当天下午就在几个主流招聘平台和医馆公众号同步发布。
“林医馆招聘中医师助理,要求中医学专业,有临床经验者优先,待遇从优。”
这则简单的招聘启事,凭借“林医馆”和“林远志”如今的名气,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简历如雪片般涌来,一天之内就收到了数百份,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甚至有多年医院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林远志亲自筛选简历,并安排了紧急面试。他需要的是一个沉稳、细心、有扎实中医基础、能快速上手且不多言多语的助手。
经过几轮面试,一位名叫文静如的应聘者引起了林远志的注意。
她二十八岁,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毕业,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梳着利落的马尾辫,穿着一身合体的黑色职业套装,妆容清淡,气质沉静。
简历显示,她在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工作了三年,后因家庭原因离职来到广南。
面试时,她回答问题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扎实,对常见病的辨证和方剂记忆准确,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干练,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
“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医院?”林远志问。
“医院门诊流水线作业,辨证论治时间有限,更多是开检查和中成药,感觉学的东西用不上,成长空间受限。”文静如回答得很坦诚。
“为什么选择来林医馆应聘助理?”
“自知临床经验尚浅,独立坐诊火候未到。林医生医术精湛,希望能跟在您身边踏实学习,积累真功夫。助理工作能接触到最核心的辨证过程,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她的回答务实而清醒。
林远志对她的印象很好,当场便有了决定。但他还是谨慎地表示:“你的条件符合要求。但医馆工作节奏快,要求高。先试用一周,工资照常发放。一周后,根据双方意愿,再决定是否正式录用。有问题吗?”
文静如推了推眼镜,眼神平静而坚定:“没问题。我会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珍惜这个机会。”
周一,文静如准时到岗。
她学习能力极强,很快就熟悉了医馆的工作流程、病历系统和管理软件。
她话不多,但眼明手快,记录病历详实清晰,抓药核对方剂一丝不苟,将林远志身边的各种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极大地减轻了他的负担。
林远志对她非常满意。
这天上午,诊室来了一位小患者和他的父母。患儿姓卢,八岁,家长一脸焦急。
“林医生,快帮我儿子看看吧!他的眼睛……”母亲声音带着哭腔。
只见小男孩的左眼眼白(球结膜)严重水肿,高高隆起,使得中间的瞳孔看起来都凹陷了下去,眼周充血,内眼角有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孩子不时难受地揉眼睛、流眼泪。
“眼睛和眼眶周围疼得厉害,”父亲补充道,“视力倒没影响,看东西还清楚。去儿童医院和眼科专科医院看了快一个月了,说是‘结膜水肿’,用了各种抗生素、抗病毒眼药水,还口服了消炎药,一点效果都没有!医生最后说,如果再不消,可能要考虑做穿刺抽液或者手术切除部分水肿组织……我们一听就吓坏了!眼睛上动刀,风险太大了!这才千方百计托人挂您的号,求您想想办法!”
林远志仔细检查了患儿的眼睛,然后示意他伸出舌头(舌淡红,苔白腻),又为他诊脉(脉缓)。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转头问站在一旁负责记录的新助理文静如:“静如,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白睛属什么?对应何脏?”
文静如几乎不假思索,流畅地回答:“白睛属气轮,对应五脏中的肺。《银海精微》有云:‘白睛主肺,肺主气。’”
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很好。那么你看,他这白睛水肿,脉缓,舌淡苔腻,非红非热,当属何证?”
文静如仔细观察,谨慎地回答:“眼白肿胀,脉象不数,舌苔白腻而不黄……看起来并非热证,更像是水湿壅滞。肺主通调水道,肺气不利,水湿停聚,上泛于目……”
她的分析有理有据。
“思路正确。”林远志肯定道,“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壅塞,水道失调,则水湿停聚。水湿上犯于肺所主之白睛,故而成肿。治疗当以泻肺利水为主。”
他提笔开具处方:“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因稍有热象(眼角分泌物、充血),加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再加茯苓、车前子增强利水渗湿之功。先开三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患儿的父母拿着药方,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看到林远志如此笃定,心中也安定了不少,连连道谢后离去。
他们走后,文静如忍不住轻声感叹:“林医生,您辨证用药。又快又准。葶苈大枣泻肺汤,我记得这是《金匮要略》里治肺痈和支饮的方子,您用它来治眼肿,真是活学活用。”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用手机快速查阅了一下资料,然后脸上露出惊讶和钦佩的表情:“《眼科六经法要》里确实有记载,认为白睛肿胀、形如鱼胞,多属肺经湿热或气壅,可用泻肺法治之……您看过这本书?”
林远志摇摇头:“没看过。方剂是死的,人是活的。辨证准确,方证相应,经方自然可以活用,不必拘泥于书本原述的主治。”
文静如闻言,眼中钦佩之色更浓,由衷地说:“外面很多人都说您名气大于实力,是炒作出来的。今天亲眼所见,才知道您是真才实学,名不虚传。”
林远志正在整理病历,听到这话,头也没抬,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哪里虚了?别乱讲。”
语气一本正经。
文静如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开玩笑,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出来,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林医生,没想到您还挺幽默。”
下午,诊室里又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其实是一位复诊的老阿姨,由三位女性亲戚陪同而来。
病情已无大碍,主要是来开点调理的药,顺便给林远志做媒。
“林医生啊,你今年有二十五了吧?有对象了没?我跟你讲,我外甥女可好了!在银行工作,长得漂亮又贤惠!要不要认识一下?”
“林医生,别听她的!我侄女才是真的好!老师!铁饭碗!性格温柔!我给你看照片!”
“林医生……”
几位热心肠的阿姨大婶围着林远志,七嘴八舌,热情得让他难以招架。
林远志无奈,只好一遍遍解释:“谢谢各位的好意,我已经有对象了,真的,不麻烦您们了。”
“有对象了?不可能!从来没见你带过!肯定是骗我们的!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但终身大事也不能耽误啊!”阿姨们显然不信。
好不容易送走这波热情的“媒人团”,林远志松了口气,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看了一眼旁边正在整理处方的文静如,随口问道:“静如,你说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比较好?既不能太失礼,又不想在这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文静如停下手中的工作,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口头否认效果甚微。除非您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比如在某个合适的场合,‘不经意地’让更多人看到您确实有稳定的伴侣,或者由医馆官方发布一些暗示您非单身的消息。否则,这类关心恐怕会持续不断。”
林远志苦笑:“可我确实没有啊。难道要为了这个特意去撒谎?”
“善意的谎言有时是最高效的社交策略。”文静如语气平淡,“或者,您也可以找一位信得过的女性朋友,在某些必要场合临时‘客串’一下,一劳永逸。”
林远志摇摇头:“不想为了这种事把别人卷进来,太麻烦了。”他叹了口气,“算了,顺其自然吧。下次她们再问,我就说我对象在国外留学。”
文静如嘴角微扬,点点头:“这个理由不错,距离产生美,也省去了很多后续追问。不过,如果你拿不出证据来,那些老阿姨还是会穷追不舍的。”
萧宣翻看着手中的运营数据报表,率先开口:“远志,你之前发的那篇关于凉茶辨证饮用的科普文章,后台数据和舆情反馈都出来了。阅读量、转发量都破了我们公众号的记录,讨论热度非常高。”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轻松:“虽然确实如金喜所料,引来了一些凉茶行业相关人士和部分老广网友的批评和不满,说我们‘危言耸听’、‘抹黑传统’。但好在,并没有形成有组织的线下抗议或者法律层面的动作,目前还停留在网络口水战的层面。
支持理解和表示感谢的声音还是占了主流,很多网友留言说‘恍然大悟’、‘避免了误区’。我看,这件事的热度可以让它自然平息,我们不必再主动回应,冷处理就好。”
林远志点点头,他本意是科普而非论战,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嗯,我们的初衷是提醒风险,并非否定全部,目的达到即可。”
萧宣话锋一转,切入另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情况。最近专门冲着远志你来的男科患者数量激增,尤其是外地来的,诉求非常集中,强烈要求加号的留言和电话几乎爆了客服线路。远志,你这边的工作量已经饱和到极限了,长期超负荷运转不是办法。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林远志身上。
林远志沉吟片刻,目光缓缓转向坐在一旁认真做会议记录的封总,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小封,你的机会,终于来了。”
“啊?我?”封总猛地抬起头,一脸懵圈,手指着自己鼻子,“师兄,你、你什么意思?难道你想……?”
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他脑中闪过,让他瞬间紧张起来。
林远志肯定地点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我就是这么想的。二楼还有一间空着的理疗室,收拾一下,挂上‘男科’的牌子。从下周开始,由你,封总,独立坐堂,接诊男科病人。怎么样,做好准备了吗?”
“我我我我……”封总一下子结巴起来,脸涨得通红,又是激动又是惶恐,“师兄!你别开玩笑了!我哪行啊!我的经验、火候都差得远呢!平时给您打打下手、抄抄方子还行,独当一面?万一、万一我看错了,开错方,砸了医馆招牌事小,耽误了病人可怎么办?难当大任!我真的难当大任啊!”
“你不是一直念叨着想坐堂吗?”林远志看着他,语气带着一丝调侃,更多的是鼓励,“真给你机会了,反而推三阻四?经验是积累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常见男科病的辨证思路和常用方剂你都熟悉。初期,所有你接诊的病人病历和处方,都必须发给我复核,我签字后才能生效。遇到没把握的复杂病例,随时可以转给我或者请我会诊。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你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我的判断。”
萧宣也微笑着看向封总,表态支持:“远志认为你可以,那我就信得过他的眼光。小封,放开手脚去试,后勤保障、人员配置、宣传推广这些,馆里会全力支持你。你怎么想?”
封总看着林远志信任的眼神和萧宣支持的笑容,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一咬牙,那股一直被压抑的渴望和勇气涌了上来,他用力点点头,虽然声音还有些发颤,但眼神已然变得坚定:“好!…我试试!谢谢师兄!谢谢萧掌柜!我一定…一定尽全力!绝不给你们丢脸!”
“很好。”萧宣满意地拍板,“那就这么定了。下周一开始,二楼‘男科诊室’正式挂牌运营,由封总主治。相关公告和号源调整,会后立刻安排下去。”
会议结束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封总独立坐堂,林远志身边就缺了一个得力助手。
招聘信息当天下午就在几个主流招聘平台和医馆公众号同步发布。
“林医馆招聘中医师助理,要求中医学专业,有临床经验者优先,待遇从优。”
这则简单的招聘启事,凭借“林医馆”和“林远志”如今的名气,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简历如雪片般涌来,一天之内就收到了数百份,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甚至有多年医院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林远志亲自筛选简历,并安排了紧急面试。他需要的是一个沉稳、细心、有扎实中医基础、能快速上手且不多言多语的助手。
经过几轮面试,一位名叫文静如的应聘者引起了林远志的注意。
她二十八岁,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毕业,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梳着利落的马尾辫,穿着一身合体的黑色职业套装,妆容清淡,气质沉静。
简历显示,她在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工作了三年,后因家庭原因离职来到广南。
面试时,她回答问题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扎实,对常见病的辨证和方剂记忆准确,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干练,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
“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医院?”林远志问。
“医院门诊流水线作业,辨证论治时间有限,更多是开检查和中成药,感觉学的东西用不上,成长空间受限。”文静如回答得很坦诚。
“为什么选择来林医馆应聘助理?”
“自知临床经验尚浅,独立坐诊火候未到。林医生医术精湛,希望能跟在您身边踏实学习,积累真功夫。助理工作能接触到最核心的辨证过程,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她的回答务实而清醒。
林远志对她的印象很好,当场便有了决定。但他还是谨慎地表示:“你的条件符合要求。但医馆工作节奏快,要求高。先试用一周,工资照常发放。一周后,根据双方意愿,再决定是否正式录用。有问题吗?”
文静如推了推眼镜,眼神平静而坚定:“没问题。我会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珍惜这个机会。”
周一,文静如准时到岗。
她学习能力极强,很快就熟悉了医馆的工作流程、病历系统和管理软件。
她话不多,但眼明手快,记录病历详实清晰,抓药核对方剂一丝不苟,将林远志身边的各种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极大地减轻了他的负担。
林远志对她非常满意。
这天上午,诊室来了一位小患者和他的父母。患儿姓卢,八岁,家长一脸焦急。
“林医生,快帮我儿子看看吧!他的眼睛……”母亲声音带着哭腔。
只见小男孩的左眼眼白(球结膜)严重水肿,高高隆起,使得中间的瞳孔看起来都凹陷了下去,眼周充血,内眼角有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孩子不时难受地揉眼睛、流眼泪。
“眼睛和眼眶周围疼得厉害,”父亲补充道,“视力倒没影响,看东西还清楚。去儿童医院和眼科专科医院看了快一个月了,说是‘结膜水肿’,用了各种抗生素、抗病毒眼药水,还口服了消炎药,一点效果都没有!医生最后说,如果再不消,可能要考虑做穿刺抽液或者手术切除部分水肿组织……我们一听就吓坏了!眼睛上动刀,风险太大了!这才千方百计托人挂您的号,求您想想办法!”
林远志仔细检查了患儿的眼睛,然后示意他伸出舌头(舌淡红,苔白腻),又为他诊脉(脉缓)。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转头问站在一旁负责记录的新助理文静如:“静如,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白睛属什么?对应何脏?”
文静如几乎不假思索,流畅地回答:“白睛属气轮,对应五脏中的肺。《银海精微》有云:‘白睛主肺,肺主气。’”
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很好。那么你看,他这白睛水肿,脉缓,舌淡苔腻,非红非热,当属何证?”
文静如仔细观察,谨慎地回答:“眼白肿胀,脉象不数,舌苔白腻而不黄……看起来并非热证,更像是水湿壅滞。肺主通调水道,肺气不利,水湿停聚,上泛于目……”
她的分析有理有据。
“思路正确。”林远志肯定道,“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壅塞,水道失调,则水湿停聚。水湿上犯于肺所主之白睛,故而成肿。治疗当以泻肺利水为主。”
他提笔开具处方:“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因稍有热象(眼角分泌物、充血),加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再加茯苓、车前子增强利水渗湿之功。先开三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患儿的父母拿着药方,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看到林远志如此笃定,心中也安定了不少,连连道谢后离去。
他们走后,文静如忍不住轻声感叹:“林医生,您辨证用药。又快又准。葶苈大枣泻肺汤,我记得这是《金匮要略》里治肺痈和支饮的方子,您用它来治眼肿,真是活学活用。”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用手机快速查阅了一下资料,然后脸上露出惊讶和钦佩的表情:“《眼科六经法要》里确实有记载,认为白睛肿胀、形如鱼胞,多属肺经湿热或气壅,可用泻肺法治之……您看过这本书?”
林远志摇摇头:“没看过。方剂是死的,人是活的。辨证准确,方证相应,经方自然可以活用,不必拘泥于书本原述的主治。”
文静如闻言,眼中钦佩之色更浓,由衷地说:“外面很多人都说您名气大于实力,是炒作出来的。今天亲眼所见,才知道您是真才实学,名不虚传。”
林远志正在整理病历,听到这话,头也没抬,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哪里虚了?别乱讲。”
语气一本正经。
文静如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开玩笑,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出来,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林医生,没想到您还挺幽默。”
下午,诊室里又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其实是一位复诊的老阿姨,由三位女性亲戚陪同而来。
病情已无大碍,主要是来开点调理的药,顺便给林远志做媒。
“林医生啊,你今年有二十五了吧?有对象了没?我跟你讲,我外甥女可好了!在银行工作,长得漂亮又贤惠!要不要认识一下?”
“林医生,别听她的!我侄女才是真的好!老师!铁饭碗!性格温柔!我给你看照片!”
“林医生……”
几位热心肠的阿姨大婶围着林远志,七嘴八舌,热情得让他难以招架。
林远志无奈,只好一遍遍解释:“谢谢各位的好意,我已经有对象了,真的,不麻烦您们了。”
“有对象了?不可能!从来没见你带过!肯定是骗我们的!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但终身大事也不能耽误啊!”阿姨们显然不信。
好不容易送走这波热情的“媒人团”,林远志松了口气,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看了一眼旁边正在整理处方的文静如,随口问道:“静如,你说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比较好?既不能太失礼,又不想在这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文静如停下手中的工作,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口头否认效果甚微。除非您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比如在某个合适的场合,‘不经意地’让更多人看到您确实有稳定的伴侣,或者由医馆官方发布一些暗示您非单身的消息。否则,这类关心恐怕会持续不断。”
林远志苦笑:“可我确实没有啊。难道要为了这个特意去撒谎?”
“善意的谎言有时是最高效的社交策略。”文静如语气平淡,“或者,您也可以找一位信得过的女性朋友,在某些必要场合临时‘客串’一下,一劳永逸。”
林远志摇摇头:“不想为了这种事把别人卷进来,太麻烦了。”他叹了口气,“算了,顺其自然吧。下次她们再问,我就说我对象在国外留学。”
文静如嘴角微扬,点点头:“这个理由不错,距离产生美,也省去了很多后续追问。不过,如果你拿不出证据来,那些老阿姨还是会穷追不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