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后,林远志快步赶到一楼的紧急休息室。室内,陈先生仍在床上抽搐,但幅度似乎略有减弱,口中塞着毛巾,嘴角的血迹已被简单擦拭。
萧宣和两名工作人员紧张地守在床边。
“怎么回事?”林远志一边询问萧宣事发经过,一边迅速上前,仔细观察陈先生的状态。
只见其面色潮红,呼吸粗重。
萧宣简要说了一下情况,特别强调了是龙兴医馆推荐过来,且对方未说明病人有癫痫病史。
林远志点点头,示意工作人员帮忙固定住病人还在无意识挥动的手臂,他凝神为其诊脉。
指下感觉脉象弦滑,如按琴弦,流利而有力。又小心地撬开他的嘴(拔出毛巾),观察舌象:舌苔白厚而腻,舌质偏红。
再用手背触及其额头,有低热。
“脉弦滑,舌白腻,身热……这是风痰闭窍之证。”林远志迅速做出判断,“内有痰热,引动肝风,上扰清窍,蒙蔽心神,故发为癫痫。治疗大法,自古治痫,多以祛痰、熄风、开窍为主。此证脉象弦滑有力,属于实证,当以泻法祛邪。”
他边说边从白大褂内侧口袋里取出一个扁平的、古色古香的木制针灸盒。“我先给他针灸,醒脑开窍,控制发作。”
萧宣看着林远志熟练地打开针盒,露出里面长短不一、寒光闪闪的毫针和三棱针,恍然道:“好久没见你亲自施针了,我差点都忘了你针灸也是一把好手。”
林远志取出一枚尖锐的三棱针,用酒精棉片消毒,语气平静:“有空我常在诊室用模具练习,只是门诊病人多用汤药,施针机会相对少些。”
他先是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人中穴,挤出几滴暗红色的血;接着又依次快速点刺十宣穴,同样放血。
这是传统的急救开窍法,常用于治疗昏厥、惊厥。
随后,他换上细长的毫针。
先刺大椎穴、陶道穴,深刺得气后行泻法,用以清热泻火,通调督脉阳气;再刺双腿的丰隆穴,这是祛痰要穴,强刺激以化痰通络。
林远志手法娴熟,运针沉稳,或捻或转,或提或插,不断行针以加强刺激。
休息室里鸦雀无声,只有陈先生偶尔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和毫针微弱的破风声。
萧宣和工作人员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大约五分钟后,奇迹发生了。
陈先生剧烈的抽搐逐渐平息下来,紧绷的肌肉开始放松,喉咙里的怪响也消失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虽然还有些迷茫,但已恢复了神采。
“陈先生!你醒了?!”萧宣喜出望外,俯身轻声问道,“你还认得我是谁吗?”
陈先生眨了眨眼,视线聚焦在萧宣脸上,又看了看旁边的林远志,虚弱地说:“你是刚才前台的掌柜,啊!你就是林医生吧?我在网上看过你的照片!”
林远志点点头:“是,我是林远志。”
他示意工作人员帮忙,轻轻扶着陈先生坐起来。
周围的几个年轻工作人员见到这一幕,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表情。
几根银针,短短几分钟,竟然能让一个刚刚还抽搐不止、口吐白沫的人恢复清醒,这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林远志问:“感觉好一点了吗?”
陈先生活动了一下手脚,又看到自己手指上放血的小针眼和血迹,再看看林远志手中的针灸盒,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感激之色:“原来是林医生你救了我啊!太感谢了!”
萧宣在一旁补充道:“是啊,林医生下来给你针灸了大概五分钟,你就缓过来了。”
林远志小心翼翼地将陈先生身上的毫针逐一取出。一名工作人员机灵地搬来一张椅子让林远志坐下。
林远志坐下后,开始详细问诊:“陈先生,你这癫痫病,有多少年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来得的?”
陈先生叹了口气:“不是先天的。是五年前,一次重感冒发烧之后,突然就开始发作了。后来断断续续,看了好多地方,中药西药都试过,总是时好时坏,没法根治。有时候一天发作一两次,有时候几天发作一次,完全没有规律。就因为这个病,我以前经营的一家小公司也开不下去了……”
他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下意识地抓住林远志的手,随即发现自己手上的血沾到了林远志的白大褂上,又连忙缩回,连声道歉。
这时有工作人员递上湿毛巾,林远志简单擦了擦手,语气平和地说:“没关系。陈先生,你这病确实不好治,病程长,病机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陈先生一听,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再次抓住林远志的胳膊:“林医生!请你一定救救我!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老实说,我也没多少治疗癫痫的成功经验。”林远志坦诚相告,“不过,根据你刚才发作的情况和舌脉表现,属于热痰壅盛引动肝风。我倒是知道一个古代经方,或许对你的证型有效,不妨一试。”
“好的好的!什么方子都行!”陈先生连连点头。
萧宣早已准备好纸笔递过来。
林远志接过,在纸上工整地写下:风引汤《金匮要略》。
他边写边解释:“这个方子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上记载很简单,就一句话:‘风引汤,除热瘫痫。’意思是专门用于清除热邪,治疗因热引起的瘫痪和癫痫。你的证候符合‘热瘫痫’的特点,所以我想到了它。如果是虚寒性质的癫痫,是绝对不能用的。”
写完后,他将处方递给陈先生:“你先按这个方子抓药,每天服用两剂,早晚分服。连续吃一周看看效果。一周后无论有无变化,都最好来复诊一次,或者电话联系说明情况。”
陈先生如获至宝地接过药方,却又有些茫然:“林医生,这药方,我去哪里抓药?”
林远志说:“你随便找一家正规的、有中药房的药店,把方子给坐堂药师或者抓药师傅看,他们都懂得怎么配。如果药房没有其中某味药,他们会告诉你用什么药替代或者去哪里能配齐。”
陈先生这才放心,又连声道谢。他试着下床走了几步,感觉除了有些乏力外,并无其他不适,便再次向林远志和萧宣道谢,然后拿着药方匆匆离开了,想必是急着去抓药。
看着陈先生离去,萧宣这才真正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地说:“远志,今天真是多亏你了!刚才他那样子,真是吓死我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林远志一边收拾针灸盒,一边问:“宣姐你以前没见过癫痫发作的病人?”
“真没见过这么厉害的。”萧宣摇头,“一般这种病人,首选都是去神经内科,很少会直接来看中医。龙兴医馆把这个棘手的病人推过来,没安好心。”
“嗯,确实需要警惕。”
“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个风引汤,名字挺少见的。是治什么的?”
林远志解释道:“那个风引汤,名字很直白,‘风’指肝风内动,‘引’有平息、引导之意。方中寒热药物并用,重在清热泻火、重镇潜阳、熄风止痉。对于陈先生这种热痰风动实证,是对证的。”
萧宣好奇地问:“那癫痫的发病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听说现在小孩子得这个病的特别多。”
林远志收拾好东西,站起身来说:“众说纷纭。有传统说法认为,孕妇在怀胎期间受到严重惊吓,会影响胎儿,导致出生后易发癫痫;也有说成年人遭受巨大精神刺激也可能诱发。但核心病机,多归于‘痰’作祟——或是顽痰阻窍,或是痰火扰心,或是风痰上涌。但具体到每个病人,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必须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才能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他看了看时间,“我得回楼上继续看病了。”
这时,一直躲在门口紧张观望的文静如才仿佛刚反应过来,慌慌张张地说:“啊!那我赶紧回去叫号了!”说完转身就往楼上跑。
林远志和萧宣一前一后走出休息室,回到大厅。
萧宣看着林远志稳步走上楼梯的背影,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竟有片刻的失神。
忽然间,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眨了眨眼,迅速收敛了所有外露的情绪,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发现并无人注意自己,这才暗自松了口气,重新挺直脊背,恢复了干练从容的姿态。
-----------------
六月十号。
林远志按计划开始休假,没有出现在医馆。
医馆早已提前两天在门口贴出通知,并在官网和预约平台发布了公告。
那些预约了林远志看诊的病人,大多选择保留预约,等待林医生回来,因此今天前来候诊的人数明显减少,医馆里显得冷清了不少。
而此时,林远志已经乘坐早上七点的航班,飞抵了千里之外的大汉市。
九点刚过,他随着人流走出机场到达厅。
节目组派来的副导演金谷早已等候在外,他身边还跟着一名摄影师,以及七八个打扮时尚、举着写有“林远志”名字灯牌的年轻女孩。
这场面,乍一看颇有点粉丝接机的架势。
女孩们一看到林远志出来,立刻围了上去,兴奋地喊着“林医生”,纷纷拿出本子或照片索要签名。林远志虽然心知肚明这很可能是节目组安排的“场面活”,但为了配合,还是礼貌地接过笔,快速签了几个名。
之后,金谷和摄影师带着林远志摆脱了“粉丝”,坐上一辆节目组的黑色商务车。
车窗外,那几个女孩还在热情地挥手道别。
车子启动后,金谷似乎看出了林远志脸上的些许疑虑,笑着解释道:“林医生,您可别误会。刚才那几个小姑娘,可真是您的忠实粉丝,不是我们请的临时演员。”
林远志有些诧异:“我的粉丝?我哪来什么粉丝?”
“您还不知道啊?”金谷更惊讶了,“您的粉丝自发建了一个后援会,叫‘志高团’,还有专门的网站和论坛,人气挺旺的!我前天就是在那论坛上发了消息,说您今天早上九点抵达大汉机场,问有没有本地粉丝愿意来接机。结果没多久,后援会的团长就主动联系我,确认消息属实后,就组织了这几个小姑娘过来。效率高得很!”
林远志听得一愣一愣的:“后援会?团长叫什么名字?”
金谷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我们都是线上联系,没见过本人。就连微信语音——嗨,现在变声器那么多,也听不出是男是女。反正组织能力挺强的。”
林远志心中疑窦丛生,但也没再多问。
金谷随即开始跟他确认接下来三天的录制流程和注意事项,林远志仔细听着,不时点头。
一个小时后,车子驶入了一个大型影视基地。
最终在一处搭建得古色古香、类似古代街市或衙门的场景前停下。
金谷介绍,这就是《斗牛》节目组专门为此次录制搭建的主场地。
进入场地,金谷带林远志会见了节目的总制作人、导演等核心成员。
大家对于林远志能来参加节目都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制作人握着林远志的手说:“林医生,您能来我们节目,真是我们的荣幸!有您这位‘流量与实力兼备’的名医坐镇,我们第一期的收视率可就稳了!”
林远志与众人寒暄后,认真地重申道:“感谢各位的邀请。不过有件事我想事先说明,我这三天是来录制节目的,仅限于节目内容相关的讨论和呈现。我原则上不在此地为节目组工作人员或其他任何人提供诊疗服务,这超出了我的工作范围。”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导演连忙说:“林医生您放心!这一点我们绝对尊重!合同里也写得很清楚。我们绝不会利用节目便利要求您看病,那太不专业了!您就安心参与节目录制就好。”
中午十二点,节目组安排了工作餐。
林远志和其他几位特邀嘉宾坐在一桌。
金谷热情地为他介绍同桌的嘉宾,有知名美容博主、假发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专打医疗纠纷的律师等等。
这些嘉宾对林远志似乎都久闻大名,纷纷把他当成了免费的医疗咨询台,这个说“我有个亲戚高血压多年……”,那个问“中医调理失眠到底有没有用……”
林远志只能无奈地一一回应:“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见到病人本人,不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任何判断都是不准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单纯说某种病中医能不能治,那是纸上谈兵。”
就在这时,一位嘉宾姗姗来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车,来晚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
林远志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淡蓝色薄纱长裙、长发飘飘的少女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她容貌明媚,气质出众,瞬间吸引了全桌人的目光。
她很自然地走到林远志右手边唯一的空位,坐了下来。
当看清来人的脸时,林远志整个人都愣住了,忍不住脱口而出:“芸芸?你怎么会在这里?”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蒋沁芸!
她冲着林远志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理所当然地说:“跟你一样,我也是这期节目的嘉宾啊!”
林远志心中电光急转,第一个念头是:难道这个节目是蒋沁芸赞助的?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她怎么可能提前知道自己一定会同意参加?
而同桌的其他嘉宾,显然多少都听说过林远志和这位千金小姐过去在网络上的一些“绯闻”和互动,此刻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耐人寻味的表情,互相交换着眼神。
一旁的摄影师更是敏锐地将镜头对准了这对意外的“重逢”。
饭席间,林远志忍不住低声问蒋沁芸:“芸芸,你来这个节目。是要揭露什么黑幕?难道是钢琴表演行业的?”
蒋沁芸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青菜,理所当然地说:“对啊!不然呢?其他行业的黑幕我又不清楚。”
林远志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你怎么会想到来参加这种节目?”
蒋沁芸眨眨眼,狡黠地笑了:“因为制作人打电话邀请我的时候,跟我说,你已经答应参加了呀。”
林远志顿时无语。
原来自己竟成了“诱饵”?
蒋沁芸看着林远志有些无奈的表情,笑嘻嘻地说:“志哥,放松一点嘛!就当这三天是来度假的好了。对了,你会在这里待几天?”
“三天。”林远志回答。
“才三天啊?”蒋沁芸略显失望,随即了然,“那节目组肯定会优先集中录制你的部分。”
林远志转移了话题:“你爸……蒋先生,最近身体还好吧?”
提到父亲,蒋沁芸的笑容淡了些,轻轻叹了口气:“不太好。最近双脚出现了周围神经炎,又麻又痛,没什么力气,现在出门基本都坐电动轮椅了。”
林远志眉头微蹙:“看来糖尿病并发症还是陆续出现了。”
“是啊,”蒋沁芸语气有些低落,“连志哥你都束手无策的病,估计也很难找到能治好的医生了。”
林远志摇摇头,认真地说:“别这么说。我的医术并非顶尖,天下能人辈出。肯定有更擅长治疗此类疑难杂症的医生,只是缘分未到,还没遇到而已。”
蒋沁芸“嗯”了一声,似乎不想再多谈这个沉重的话题,转而问道:“志哥,你这段日子在林医馆,过得挺充实的吧?我时不时就能看到你的新闻,不是治好了疑难精神病,就是去给野外求生的选手看病,真是精彩。”
“只是本职工作而已。”林远志语气平淡。
“那今天呢?”蒋沁芸歪着头看他,“今天也算是‘本职工作’吗?”
林远志看着她明亮的眼睛,沉默了一下,回答道:“算是出来度个假吧。”
“那不就对了!”蒋沁芸立刻笑逐颜开,用公筷夹了一块脆皮烤乳鸽放到林远志的碗里,“来,度假就要有好心情!这个是他们这儿的特色菜,味道很不错,你尝尝!”
她这个自然而略带亲昵的夹菜动作,立刻引来了桌上更多关注的目光。
摄影师更是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素材”,镜头稳稳地对准了他们。
林远志感到有些尴尬,连忙低声说:“不用了,芸芸,我自己来就好。”
但蒋沁芸只是笑嘻嘻地看着他,一副“你快吃呀”的表情。
这顿午饭,就在这种微妙而略带八卦气息的氛围中结束了。
饭后不久,制作人高虹便拿着话筒宣布,节目录制即将正式开始,请各位嘉宾积极配合,以提高效率。
果然如蒋沁芸所料,林远志被安排在第一顺位进行录制。
当他跟着工作人员走向演播区时,能感觉到身后有一道专注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自己。
萧宣和两名工作人员紧张地守在床边。
“怎么回事?”林远志一边询问萧宣事发经过,一边迅速上前,仔细观察陈先生的状态。
只见其面色潮红,呼吸粗重。
萧宣简要说了一下情况,特别强调了是龙兴医馆推荐过来,且对方未说明病人有癫痫病史。
林远志点点头,示意工作人员帮忙固定住病人还在无意识挥动的手臂,他凝神为其诊脉。
指下感觉脉象弦滑,如按琴弦,流利而有力。又小心地撬开他的嘴(拔出毛巾),观察舌象:舌苔白厚而腻,舌质偏红。
再用手背触及其额头,有低热。
“脉弦滑,舌白腻,身热……这是风痰闭窍之证。”林远志迅速做出判断,“内有痰热,引动肝风,上扰清窍,蒙蔽心神,故发为癫痫。治疗大法,自古治痫,多以祛痰、熄风、开窍为主。此证脉象弦滑有力,属于实证,当以泻法祛邪。”
他边说边从白大褂内侧口袋里取出一个扁平的、古色古香的木制针灸盒。“我先给他针灸,醒脑开窍,控制发作。”
萧宣看着林远志熟练地打开针盒,露出里面长短不一、寒光闪闪的毫针和三棱针,恍然道:“好久没见你亲自施针了,我差点都忘了你针灸也是一把好手。”
林远志取出一枚尖锐的三棱针,用酒精棉片消毒,语气平静:“有空我常在诊室用模具练习,只是门诊病人多用汤药,施针机会相对少些。”
他先是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人中穴,挤出几滴暗红色的血;接着又依次快速点刺十宣穴,同样放血。
这是传统的急救开窍法,常用于治疗昏厥、惊厥。
随后,他换上细长的毫针。
先刺大椎穴、陶道穴,深刺得气后行泻法,用以清热泻火,通调督脉阳气;再刺双腿的丰隆穴,这是祛痰要穴,强刺激以化痰通络。
林远志手法娴熟,运针沉稳,或捻或转,或提或插,不断行针以加强刺激。
休息室里鸦雀无声,只有陈先生偶尔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和毫针微弱的破风声。
萧宣和工作人员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大约五分钟后,奇迹发生了。
陈先生剧烈的抽搐逐渐平息下来,紧绷的肌肉开始放松,喉咙里的怪响也消失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虽然还有些迷茫,但已恢复了神采。
“陈先生!你醒了?!”萧宣喜出望外,俯身轻声问道,“你还认得我是谁吗?”
陈先生眨了眨眼,视线聚焦在萧宣脸上,又看了看旁边的林远志,虚弱地说:“你是刚才前台的掌柜,啊!你就是林医生吧?我在网上看过你的照片!”
林远志点点头:“是,我是林远志。”
他示意工作人员帮忙,轻轻扶着陈先生坐起来。
周围的几个年轻工作人员见到这一幕,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表情。
几根银针,短短几分钟,竟然能让一个刚刚还抽搐不止、口吐白沫的人恢复清醒,这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林远志问:“感觉好一点了吗?”
陈先生活动了一下手脚,又看到自己手指上放血的小针眼和血迹,再看看林远志手中的针灸盒,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感激之色:“原来是林医生你救了我啊!太感谢了!”
萧宣在一旁补充道:“是啊,林医生下来给你针灸了大概五分钟,你就缓过来了。”
林远志小心翼翼地将陈先生身上的毫针逐一取出。一名工作人员机灵地搬来一张椅子让林远志坐下。
林远志坐下后,开始详细问诊:“陈先生,你这癫痫病,有多少年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来得的?”
陈先生叹了口气:“不是先天的。是五年前,一次重感冒发烧之后,突然就开始发作了。后来断断续续,看了好多地方,中药西药都试过,总是时好时坏,没法根治。有时候一天发作一两次,有时候几天发作一次,完全没有规律。就因为这个病,我以前经营的一家小公司也开不下去了……”
他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下意识地抓住林远志的手,随即发现自己手上的血沾到了林远志的白大褂上,又连忙缩回,连声道歉。
这时有工作人员递上湿毛巾,林远志简单擦了擦手,语气平和地说:“没关系。陈先生,你这病确实不好治,病程长,病机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陈先生一听,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再次抓住林远志的胳膊:“林医生!请你一定救救我!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老实说,我也没多少治疗癫痫的成功经验。”林远志坦诚相告,“不过,根据你刚才发作的情况和舌脉表现,属于热痰壅盛引动肝风。我倒是知道一个古代经方,或许对你的证型有效,不妨一试。”
“好的好的!什么方子都行!”陈先生连连点头。
萧宣早已准备好纸笔递过来。
林远志接过,在纸上工整地写下:风引汤《金匮要略》。
他边写边解释:“这个方子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上记载很简单,就一句话:‘风引汤,除热瘫痫。’意思是专门用于清除热邪,治疗因热引起的瘫痪和癫痫。你的证候符合‘热瘫痫’的特点,所以我想到了它。如果是虚寒性质的癫痫,是绝对不能用的。”
写完后,他将处方递给陈先生:“你先按这个方子抓药,每天服用两剂,早晚分服。连续吃一周看看效果。一周后无论有无变化,都最好来复诊一次,或者电话联系说明情况。”
陈先生如获至宝地接过药方,却又有些茫然:“林医生,这药方,我去哪里抓药?”
林远志说:“你随便找一家正规的、有中药房的药店,把方子给坐堂药师或者抓药师傅看,他们都懂得怎么配。如果药房没有其中某味药,他们会告诉你用什么药替代或者去哪里能配齐。”
陈先生这才放心,又连声道谢。他试着下床走了几步,感觉除了有些乏力外,并无其他不适,便再次向林远志和萧宣道谢,然后拿着药方匆匆离开了,想必是急着去抓药。
看着陈先生离去,萧宣这才真正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地说:“远志,今天真是多亏你了!刚才他那样子,真是吓死我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林远志一边收拾针灸盒,一边问:“宣姐你以前没见过癫痫发作的病人?”
“真没见过这么厉害的。”萧宣摇头,“一般这种病人,首选都是去神经内科,很少会直接来看中医。龙兴医馆把这个棘手的病人推过来,没安好心。”
“嗯,确实需要警惕。”
“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个风引汤,名字挺少见的。是治什么的?”
林远志解释道:“那个风引汤,名字很直白,‘风’指肝风内动,‘引’有平息、引导之意。方中寒热药物并用,重在清热泻火、重镇潜阳、熄风止痉。对于陈先生这种热痰风动实证,是对证的。”
萧宣好奇地问:“那癫痫的发病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听说现在小孩子得这个病的特别多。”
林远志收拾好东西,站起身来说:“众说纷纭。有传统说法认为,孕妇在怀胎期间受到严重惊吓,会影响胎儿,导致出生后易发癫痫;也有说成年人遭受巨大精神刺激也可能诱发。但核心病机,多归于‘痰’作祟——或是顽痰阻窍,或是痰火扰心,或是风痰上涌。但具体到每个病人,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必须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才能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他看了看时间,“我得回楼上继续看病了。”
这时,一直躲在门口紧张观望的文静如才仿佛刚反应过来,慌慌张张地说:“啊!那我赶紧回去叫号了!”说完转身就往楼上跑。
林远志和萧宣一前一后走出休息室,回到大厅。
萧宣看着林远志稳步走上楼梯的背影,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竟有片刻的失神。
忽然间,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眨了眨眼,迅速收敛了所有外露的情绪,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发现并无人注意自己,这才暗自松了口气,重新挺直脊背,恢复了干练从容的姿态。
-----------------
六月十号。
林远志按计划开始休假,没有出现在医馆。
医馆早已提前两天在门口贴出通知,并在官网和预约平台发布了公告。
那些预约了林远志看诊的病人,大多选择保留预约,等待林医生回来,因此今天前来候诊的人数明显减少,医馆里显得冷清了不少。
而此时,林远志已经乘坐早上七点的航班,飞抵了千里之外的大汉市。
九点刚过,他随着人流走出机场到达厅。
节目组派来的副导演金谷早已等候在外,他身边还跟着一名摄影师,以及七八个打扮时尚、举着写有“林远志”名字灯牌的年轻女孩。
这场面,乍一看颇有点粉丝接机的架势。
女孩们一看到林远志出来,立刻围了上去,兴奋地喊着“林医生”,纷纷拿出本子或照片索要签名。林远志虽然心知肚明这很可能是节目组安排的“场面活”,但为了配合,还是礼貌地接过笔,快速签了几个名。
之后,金谷和摄影师带着林远志摆脱了“粉丝”,坐上一辆节目组的黑色商务车。
车窗外,那几个女孩还在热情地挥手道别。
车子启动后,金谷似乎看出了林远志脸上的些许疑虑,笑着解释道:“林医生,您可别误会。刚才那几个小姑娘,可真是您的忠实粉丝,不是我们请的临时演员。”
林远志有些诧异:“我的粉丝?我哪来什么粉丝?”
“您还不知道啊?”金谷更惊讶了,“您的粉丝自发建了一个后援会,叫‘志高团’,还有专门的网站和论坛,人气挺旺的!我前天就是在那论坛上发了消息,说您今天早上九点抵达大汉机场,问有没有本地粉丝愿意来接机。结果没多久,后援会的团长就主动联系我,确认消息属实后,就组织了这几个小姑娘过来。效率高得很!”
林远志听得一愣一愣的:“后援会?团长叫什么名字?”
金谷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我们都是线上联系,没见过本人。就连微信语音——嗨,现在变声器那么多,也听不出是男是女。反正组织能力挺强的。”
林远志心中疑窦丛生,但也没再多问。
金谷随即开始跟他确认接下来三天的录制流程和注意事项,林远志仔细听着,不时点头。
一个小时后,车子驶入了一个大型影视基地。
最终在一处搭建得古色古香、类似古代街市或衙门的场景前停下。
金谷介绍,这就是《斗牛》节目组专门为此次录制搭建的主场地。
进入场地,金谷带林远志会见了节目的总制作人、导演等核心成员。
大家对于林远志能来参加节目都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制作人握着林远志的手说:“林医生,您能来我们节目,真是我们的荣幸!有您这位‘流量与实力兼备’的名医坐镇,我们第一期的收视率可就稳了!”
林远志与众人寒暄后,认真地重申道:“感谢各位的邀请。不过有件事我想事先说明,我这三天是来录制节目的,仅限于节目内容相关的讨论和呈现。我原则上不在此地为节目组工作人员或其他任何人提供诊疗服务,这超出了我的工作范围。”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导演连忙说:“林医生您放心!这一点我们绝对尊重!合同里也写得很清楚。我们绝不会利用节目便利要求您看病,那太不专业了!您就安心参与节目录制就好。”
中午十二点,节目组安排了工作餐。
林远志和其他几位特邀嘉宾坐在一桌。
金谷热情地为他介绍同桌的嘉宾,有知名美容博主、假发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专打医疗纠纷的律师等等。
这些嘉宾对林远志似乎都久闻大名,纷纷把他当成了免费的医疗咨询台,这个说“我有个亲戚高血压多年……”,那个问“中医调理失眠到底有没有用……”
林远志只能无奈地一一回应:“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见到病人本人,不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任何判断都是不准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单纯说某种病中医能不能治,那是纸上谈兵。”
就在这时,一位嘉宾姗姗来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车,来晚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
林远志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淡蓝色薄纱长裙、长发飘飘的少女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她容貌明媚,气质出众,瞬间吸引了全桌人的目光。
她很自然地走到林远志右手边唯一的空位,坐了下来。
当看清来人的脸时,林远志整个人都愣住了,忍不住脱口而出:“芸芸?你怎么会在这里?”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蒋沁芸!
她冲着林远志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理所当然地说:“跟你一样,我也是这期节目的嘉宾啊!”
林远志心中电光急转,第一个念头是:难道这个节目是蒋沁芸赞助的?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她怎么可能提前知道自己一定会同意参加?
而同桌的其他嘉宾,显然多少都听说过林远志和这位千金小姐过去在网络上的一些“绯闻”和互动,此刻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耐人寻味的表情,互相交换着眼神。
一旁的摄影师更是敏锐地将镜头对准了这对意外的“重逢”。
饭席间,林远志忍不住低声问蒋沁芸:“芸芸,你来这个节目。是要揭露什么黑幕?难道是钢琴表演行业的?”
蒋沁芸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青菜,理所当然地说:“对啊!不然呢?其他行业的黑幕我又不清楚。”
林远志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你怎么会想到来参加这种节目?”
蒋沁芸眨眨眼,狡黠地笑了:“因为制作人打电话邀请我的时候,跟我说,你已经答应参加了呀。”
林远志顿时无语。
原来自己竟成了“诱饵”?
蒋沁芸看着林远志有些无奈的表情,笑嘻嘻地说:“志哥,放松一点嘛!就当这三天是来度假的好了。对了,你会在这里待几天?”
“三天。”林远志回答。
“才三天啊?”蒋沁芸略显失望,随即了然,“那节目组肯定会优先集中录制你的部分。”
林远志转移了话题:“你爸……蒋先生,最近身体还好吧?”
提到父亲,蒋沁芸的笑容淡了些,轻轻叹了口气:“不太好。最近双脚出现了周围神经炎,又麻又痛,没什么力气,现在出门基本都坐电动轮椅了。”
林远志眉头微蹙:“看来糖尿病并发症还是陆续出现了。”
“是啊,”蒋沁芸语气有些低落,“连志哥你都束手无策的病,估计也很难找到能治好的医生了。”
林远志摇摇头,认真地说:“别这么说。我的医术并非顶尖,天下能人辈出。肯定有更擅长治疗此类疑难杂症的医生,只是缘分未到,还没遇到而已。”
蒋沁芸“嗯”了一声,似乎不想再多谈这个沉重的话题,转而问道:“志哥,你这段日子在林医馆,过得挺充实的吧?我时不时就能看到你的新闻,不是治好了疑难精神病,就是去给野外求生的选手看病,真是精彩。”
“只是本职工作而已。”林远志语气平淡。
“那今天呢?”蒋沁芸歪着头看他,“今天也算是‘本职工作’吗?”
林远志看着她明亮的眼睛,沉默了一下,回答道:“算是出来度个假吧。”
“那不就对了!”蒋沁芸立刻笑逐颜开,用公筷夹了一块脆皮烤乳鸽放到林远志的碗里,“来,度假就要有好心情!这个是他们这儿的特色菜,味道很不错,你尝尝!”
她这个自然而略带亲昵的夹菜动作,立刻引来了桌上更多关注的目光。
摄影师更是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素材”,镜头稳稳地对准了他们。
林远志感到有些尴尬,连忙低声说:“不用了,芸芸,我自己来就好。”
但蒋沁芸只是笑嘻嘻地看着他,一副“你快吃呀”的表情。
这顿午饭,就在这种微妙而略带八卦气息的氛围中结束了。
饭后不久,制作人高虹便拿着话筒宣布,节目录制即将正式开始,请各位嘉宾积极配合,以提高效率。
果然如蒋沁芸所料,林远志被安排在第一顺位进行录制。
当他跟着工作人员走向演播区时,能感觉到身后有一道专注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