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广南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单人病房内,气氛凝重而焦灼。
小爱和几位家属围在病床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昏睡的劳先生。
晚上九点多,护士高羽彤端着刚刚煎好、还冒着热气的汤药走了进来。
“药好了,现在喂吗?”
小爱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喂!”
在家属的帮助下,高羽彤小心翼翼地将温热的药汁,一点点喂入劳先生口中。
喂完药,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未知的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起初,病床上的人毫无动静。
就在小爱的心渐渐沉下去时,她忽然注意到,丈夫的额头、鼻尖,开始渗出细密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汗珠。
“出汗了!他出汗了!”小爱压低声音惊呼,激动地抓住婆婆的手。
汗珠逐渐汇聚,变得明显。
劳先生的呼吸似乎也顺畅了一些,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
虽然体温计显示的温度依然高达39度,但这细微的变化,如同黑暗中透出的第一缕光,给了濒临绝望的一家人巨大的希望。
这一夜,小爱几乎未合眼,守在一旁,不停地用温毛巾为丈夫擦拭额头的汗。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声微弱却清晰的呻吟从病床传来。
小爱一个激灵,猛地抬头,只见丈夫劳先生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虽然依旧迷茫,却有了焦距。
“饿……我想吃饭……”他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
小爱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几乎是扑到床边,哽咽着:“醒了!你终于醒了!好好,马上给你拿水,弄吃的!”
她立刻按铃叫来高羽彤。
高羽彤检查后,确认病人意识恢复,可以尝试进流食,便安排送了米粥和温水过来。
劳先生虚弱地喝了些米汤和水,精神似乎又好了一些,随后又吃了第二副药。
上午九点半,医生查房时测量体温,38.6℃。
低烧未退,但人已清醒,并能进食,这已是巨大的好转。
小爱立刻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通过微信告诉了林远志:“林医生!太谢谢您了!我丈夫早上醒了!还喝了米汤!就是体温还有38度6。”
不久,她收到了林远志的回复:“人醒能食,是好转迹象。体温反复是邪正交争,不必担心。再服第二剂药。原方我已调整,发你。嘱药房照新方煎药。”
新方在昨夜发汗解表的基础上,减去了力道较猛的紫苏叶、淡豆豉,换成了更温和的荆芥、藿香继续宣散余邪,同时加入了山药、薏苡仁加强健脾渗湿之力,以巩固中焦,防止病情反复。
小爱赶紧将新方子交给高羽彤。
上午十点,第二剂调整后的汤药准时喂了下去。
这一次,药效似乎更加平和而持续。
劳先生服下后,再次出了一身畅快的透汗,汗水浸湿了病号服。
再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稳稳地停在了36.5度的刻度线上。
体温正常了。
不仅如此,劳先生的神志也彻底清醒了,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能清晰地和家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我感觉舒服多了,身上不冷了……”他声音沙哑,却充满了解脱感。
小喜极而泣,紧紧握住丈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立刻拿出手机,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视频。
视频中,劳先生虽然虚弱地靠在床头,但眼神清明,脸色恢复,还能对着镜头微微点头。
小爱配文:“感谢杏仁堂林远志医生!两剂中药,救我丈夫脱离险境!中医真的太神奇了!”
她将这段视频发布到了之前求助的平台上。
视频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不到半天时间,#网红神医两剂药退十日高烧#的话题便疯狂刷屏,强势冲上了本地热搜前十!
评论区彻底沸腾了:
“卧槽!真的假的?十天高烧,两剂中药就退了?这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信?”
“之前说自愈的、说演员的,出来走两步?脸疼不疼?”
“这疗效简直颠覆认知!林医生牛逼!中医牛逼!”
“我爷爷的老慢支几十年了,我也要带他去挂林医生的号!”
……
支持者和被疗效震撼的中立网友占据了绝对上风,之前质疑的声音被淹没在一片赞叹和求证声中。
当然,仍有少数顽固的质疑者试图寻找角度:“谁知道是不是医院前期治疗积累的效果,刚好被这个中医碰上了?”
“个案而已,缺乏统计学意义,说不定是巧合。”
“坐等后续,看会不会复发。”
但这些言论很快被更多的反驳和案例分享所淹没。
林远志的名字和杏仁堂的招牌,伴随着这则极具冲击力的康复视频,真正意义上“出圈”了,从之前的争议网红,变成了许多人心中“真神医”。
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涌向杏仁堂的求医者数量再次暴增。
预约系统彻底瘫痪,医馆门口从天不亮就开始排起令人绝望的长队。
面对这种近乎疯狂的供需失衡,萧宣召开了一次紧急管理层会议。
会后,她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在保持原有预约渠道的同时,每天拿出林远志的两个门诊号,进行公开在线拍卖,价高者得。
她解释说,这是借鉴了某些稀缺公共资源的分配方式,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拍卖号源不超过总号源的十分之一),旨在用市场手段调节极度不平衡的供需,同时也能为医馆带来一些额外收入,用于改善设施和补贴普通号源。
消息一出,舆论再次哗然。
有人痛斥这是“医疗商业化”、“穷人的悲哀”;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稀缺优质资源按支付能力分配是市场规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首次拍卖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两个号源分别以三万二千元和两万八千元的天价成交。
显然不差钱的主儿。
这笔收入让萧宣看到了巨大的“钱景”。
她很快决定将每天的拍卖号源增加至六个。
尽管争议更大,但这六个号源每次都能以惊人的高价拍出,为医馆带来了极其可观的现金流。
周六晚上,杏仁堂召开每周例会。
林远志在会上表达了他的忧虑:“萧掌柜,我知道医馆运营需要资金,拍卖号源虽然合法,但容易给人留下‘乘人之危’、‘过度商业化’的负面印象,有些大医院也有类似的拍卖,但通常会设置最高限价。”
萧宣认真听取了意见,沉思片刻后点头:“远志,你说得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好,从下周起,每个拍卖号设置两万元的上限,如果有超出部分,自动捐赠给市残联康复基金。这样既兼顾了资源调配,也体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这样我相信网友就不会多说什么了。”
林远志闻言,点了点头,虽然仍觉得拍卖行为本身值得商榷,但设置上限和捐赠机制,确实是一种平衡和进步。
周一上午,林远志按照叫号顺序,接待了一位通过高价竞拍获得就诊资格的病人。
封总引导病人进入诊室时,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林远志抬头望去,瞬间愣住了。
只见蒋沁芸笑吟吟地站在诊桌前,她下身穿着一条时尚的短裙,上身套着一件蓬松的羽绒服,打扮得既靓丽又随性。
她身边,还跟着一位气质文静、穿着素雅的长发女孩。
“志哥,现在要见你一面,真是金贵啊,价格涨了三倍。”蒋沁芸开口,语气带着熟悉的调侃,眼神明亮,看不出丝毫芥蒂。
林远志一时间有些无措:“芸芸?你怎么会……”
蒋沁芸自顾自地拉开椅子,和那位文静女孩一起坐下,仿佛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听说你在医馆坐诊了,名气这么大,我当然要过来探望一下啦,我们不是好朋友嘛?”
她的话语轻松,但“好朋友”三个字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样意味。
她随即指了指身边的女孩,“顺便带我朋友过来给你看看。她叫浅野爱子。”
“浅野?”林远志微微一怔,“日本人?”
蒋沁芸:“是啊,我们音院也有留学生啊。爱子是钢琴系的学妹,来自东京,她学过两年中文,日常交流还可以的。”
那位名叫浅野爱子的女孩闻言,立刻站起身,对着林远志微微鞠躬,用略带口音但十分清晰的中文说道:“林医生,您好!我叫浅野爱子,初次见面,请多指教!给您添麻烦了!”
林远志迅速收敛起惊讶的表情,恢复了医生的专业姿态,示意她坐下:“浅野小姐,不用客气。请问是哪里不舒服?”
他的目光转向蒋沁芸,带着询问。
蒋沁芸看了旁边的封总一眼,语气稍微压低了些:“是女孩子的病……”
林远志会意,对封总道:“封总,你先出去一下,顺便帮我把门带上。”
封总点头离开,轻轻关上了诊室门。
室内只剩下三人。林远志对浅野爱子说:“浅野小姐,你先不用急着描述,我先帮你诊察一下。”
他示意浅野爱子伸出手,仔细为她诊脉(脉滑数),又让她伸出舌头查看(舌淡红胖大,边有齿痕,舌尖红,苔白润)。
观察她的面色,苍白少华。
“面无血色,舌淡胖有齿痕,是血虚脾虚之象;舌尖微红,脉滑数,提示有内热;舌苔白润,说明并非实热。”林远志沉吟道,“结合‘女孩子的病’这个提示……我推断,你的问题,应该是月经量非常多,经期延长,出血量大,中医称之为‘崩漏’或‘血崩’。对吗?”
浅野爱子闻言,眼睛顿时睁大了,连连点头,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是的!就是这样!林医生您太厉害了!我从十一岁初潮开始,月经就一直不正常,量非常多,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候要十天才干净。
在日本看过很多医生,说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过激素药,效果不好。来中国后也看过几位中医,吃了很多药,情况时好时坏,最近三个月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我几乎要对医生失去信心了。这次要不是蒋学姐强力推荐,我可能也不会来。没想到,您真的这么厉害,不用我说就能看出来……”
林远志看了蒋沁芸一眼,蒋沁芸也正看着他,眼神中**一丝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愫,有骄傲,有欣赏,还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他移开目光,对蒋沁芸说:“芸芸,多谢你给我介绍病人。不过我现在真不缺病人。像浅野小姐这种病,在中医看来也属于常见病,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他继续询问以验证和细化诊断:“浅野小姐,除了经血过多,平时是不是经常感觉心烦,口干,容易腰酸,稍微活动就出虚汗,小便颜色偏黄,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浅野爱子像小鸡啄米一样点头:“是的!您说的症状我基本都有!还有,来月经的时候,小腹还会痛,特别难受。这三个月,身体感觉越来越虚弱,上个月在琴房练琴时突然晕倒了,就是蒋学姐发现并送我去医务室的。
后来我才把自己这个多年的烦恼告诉了她。她觉得不能再拖,今天一大早就特意带我坐高铁从羊城赶过来了。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她,也非常感谢您!”
林远志点点头,病因病机已了然于胸:脾肾两虚,冲任不固,兼有虚热动血。治疗需健脾补肾,固冲止血,佐以清虚热。
他提笔开具处方,一边写一边解释:“长期慢性失血,阴血耗伤,导致虚热内生,热迫血行,加重出血,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需标本兼顾。
用制何首乌、熟地黄滋补肝肾,养血填精;血余炭、煅牡蛎、蒲黄炭收敛固涩,止血塞流;续断、桑寄生补肾强腰,固摄冲任;白术、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统摄血液;少佐益母草活血调经,防止留瘀。
这个方子先吃七天,看看出血情况和控制效果。之后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方药。如果你不方便过来复诊,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我,进行网诊调方。”
浅野爱子双手接过药方,如同捧着珍宝,再次起身鞠躬:“非常感谢您,林医生!给您添麻烦了!”
蒋沁芸见状,笑着开口:“志哥,正经事办完了。等一下中午有没有空?赏脸一起陪我们两个美女吃个便饭?”
林远志犹豫了一下。
于公,他刚给人家看了病;于私,他与蒋沁芸的关系确实复杂。
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好。反正我中午一般也是在外面吃饭的。”
中午十二点,林远志准时下班,来到杏仁堂对面一家环境清雅的餐厅。蒋沁芸和浅野爱子已经点好菜在等他了。
落座后,林远志特意对服务员说:“麻烦再加一个枸杞党参炖甲鱼汤。”然后他对浅野爱子解释道,“甲鱼滋阴补血,枸杞、党参益气养血,对你的恢复有好处。”
蒋沁芸闻言,故意撇撇嘴,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说:“哟,志哥,你对我们爱子这么照顾,小心人家误会,喜欢上你哦!”
林远志顿时有些尴尬,苦笑了一下:“芸芸,你别乱开玩笑。这只是基本的食疗建议,医生对病人的正常关怀而已。又不是拍偶像剧。”
浅野爱子看着两人互动,抿嘴轻笑,似乎看出了些什么。
她安静地吃了一会儿,然后非常识趣地站起身,礼貌地说:“林医生,蒋学姐,你们慢慢聊,我去一下洗手间。”
说完,便起身离开了,刻意给两人留下了独处的空间。
餐桌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安静,甚至有一丝尴尬。
最终还是蒋沁芸先打破了沉默,她搅拌着碗里的汤,语气随意地问:“在这里工作,感觉怎么样?最近这么火,天天被那么多病人围着,累坏了吧?”
林远志喝了一口水,回答:“一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感觉身体和精神都透支得厉害。现在慢慢习惯了这种节奏。还好。”
“那就好。”蒋沁芸点点头,又问,“听说你还在广南医院那边会诊?两头跑,这么拼?”
“偶尔一次而已。主要是金院长开口,不好推辞。”林远志说,“你呢?在学校怎么样?还是那么忙?”
“对,还是老样子,练琴、上课、排练、演出……”蒋沁芸耸耸肩,故作轻松地说,“前几天还碰到颜学姐了,她还问起你呢。说没想到你现在都成网络大红人了,看那表情,好像还挺后悔当初没抓住你。哈哈哈。”
林远志看着她的笑容,轻声说:“看到你现在还是这么开朗,我就放心了。”
蒋沁芸的笑容微微僵了一下,她放下勺子,抬眼直视林远志:“你怎么知道,我不是装出来的呢?”
林远志迎着她的目光,说:“为什么要装?随性洒脱,不才是你一贯的风格吗?”
蒋沁芸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人呐,只有心里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放得下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洒脱吧。”
她顿了顿,转回话题。
“对了,你没考虑过去羊城发展吗?那边的平台更大,机会更多。杏仁堂虽然是个老字号,但毕竟扎根在三线小城市。”
“暂时还没想那么远。”林远志摇摇头,“觉得现在这里挺好,人熟地也熟,多积累些经验。大城市……以后再说吧。不急。”
“哦。”蒋沁芸的语气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我还想着,你要是来羊城,以后我找你,也方便点。”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近况,说着些无关痛痒的闲话,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情感话题,仿佛那是一片无人敢轻易踏入的雷区。
过了一会儿,浅野爱子估计时间差不多了,便回到了座位。
三人安静地吃完了这顿气氛微妙的午餐。
饭后,林远志率先起身:“下午还有门诊,我先回医馆了。你们回去路上小心。”
“下次见咯!”蒋沁芸笑着挥手。
浅野爱子也再次鞠躬道谢:“非常感谢您,林医生!再见!”
林远志点点头,转身离开了餐厅。
看着林远志远去的背影,浅野爱子轻声问蒋沁芸:“蒋学姐,你和林医生……你们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蒋沁芸收回目光,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露出一丝苦涩,她低声说:“我啊,跟他表白过好几次了。可惜,每次都被他很委婉地拒绝了。”
“诶?!马萨卡!心机拉奶!”
浅野爱子、瞪大了眼睛看着蒋沁芸。
她一时惊讶,不小心说了母语。
在她看来,蒋沁芸学姐漂亮、有才华、家世好、性格开朗,怎么可能会有男生拒绝她的表白?
蒋沁芸自嘲地笑了笑:“别说你不相信,我自己都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多次发生在我身上。”
浅野爱子连忙安慰道:“学姐,你别太难过了。感情的事,可能真的要看缘分,强求不来的。希望你能早点走出来。”
蒋沁芸深吸一口气,重新挺直了脊背,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起来,她摇了摇头,语气执拗地说:“缘分?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虚无缥缈的缘分。我认定的事情,从来不会轻易放弃。时间还长着呢。”
说完,她拉起浅野爱子的手:“走吧,要赶回学校了。你要按时吃药,把身体养好最重要。”
小爱和几位家属围在病床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昏睡的劳先生。
晚上九点多,护士高羽彤端着刚刚煎好、还冒着热气的汤药走了进来。
“药好了,现在喂吗?”
小爱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喂!”
在家属的帮助下,高羽彤小心翼翼地将温热的药汁,一点点喂入劳先生口中。
喂完药,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未知的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起初,病床上的人毫无动静。
就在小爱的心渐渐沉下去时,她忽然注意到,丈夫的额头、鼻尖,开始渗出细密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汗珠。
“出汗了!他出汗了!”小爱压低声音惊呼,激动地抓住婆婆的手。
汗珠逐渐汇聚,变得明显。
劳先生的呼吸似乎也顺畅了一些,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
虽然体温计显示的温度依然高达39度,但这细微的变化,如同黑暗中透出的第一缕光,给了濒临绝望的一家人巨大的希望。
这一夜,小爱几乎未合眼,守在一旁,不停地用温毛巾为丈夫擦拭额头的汗。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声微弱却清晰的呻吟从病床传来。
小爱一个激灵,猛地抬头,只见丈夫劳先生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虽然依旧迷茫,却有了焦距。
“饿……我想吃饭……”他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
小爱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几乎是扑到床边,哽咽着:“醒了!你终于醒了!好好,马上给你拿水,弄吃的!”
她立刻按铃叫来高羽彤。
高羽彤检查后,确认病人意识恢复,可以尝试进流食,便安排送了米粥和温水过来。
劳先生虚弱地喝了些米汤和水,精神似乎又好了一些,随后又吃了第二副药。
上午九点半,医生查房时测量体温,38.6℃。
低烧未退,但人已清醒,并能进食,这已是巨大的好转。
小爱立刻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通过微信告诉了林远志:“林医生!太谢谢您了!我丈夫早上醒了!还喝了米汤!就是体温还有38度6。”
不久,她收到了林远志的回复:“人醒能食,是好转迹象。体温反复是邪正交争,不必担心。再服第二剂药。原方我已调整,发你。嘱药房照新方煎药。”
新方在昨夜发汗解表的基础上,减去了力道较猛的紫苏叶、淡豆豉,换成了更温和的荆芥、藿香继续宣散余邪,同时加入了山药、薏苡仁加强健脾渗湿之力,以巩固中焦,防止病情反复。
小爱赶紧将新方子交给高羽彤。
上午十点,第二剂调整后的汤药准时喂了下去。
这一次,药效似乎更加平和而持续。
劳先生服下后,再次出了一身畅快的透汗,汗水浸湿了病号服。
再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稳稳地停在了36.5度的刻度线上。
体温正常了。
不仅如此,劳先生的神志也彻底清醒了,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能清晰地和家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我感觉舒服多了,身上不冷了……”他声音沙哑,却充满了解脱感。
小喜极而泣,紧紧握住丈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立刻拿出手机,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视频。
视频中,劳先生虽然虚弱地靠在床头,但眼神清明,脸色恢复,还能对着镜头微微点头。
小爱配文:“感谢杏仁堂林远志医生!两剂中药,救我丈夫脱离险境!中医真的太神奇了!”
她将这段视频发布到了之前求助的平台上。
视频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不到半天时间,#网红神医两剂药退十日高烧#的话题便疯狂刷屏,强势冲上了本地热搜前十!
评论区彻底沸腾了:
“卧槽!真的假的?十天高烧,两剂中药就退了?这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信?”
“之前说自愈的、说演员的,出来走两步?脸疼不疼?”
“这疗效简直颠覆认知!林医生牛逼!中医牛逼!”
“我爷爷的老慢支几十年了,我也要带他去挂林医生的号!”
……
支持者和被疗效震撼的中立网友占据了绝对上风,之前质疑的声音被淹没在一片赞叹和求证声中。
当然,仍有少数顽固的质疑者试图寻找角度:“谁知道是不是医院前期治疗积累的效果,刚好被这个中医碰上了?”
“个案而已,缺乏统计学意义,说不定是巧合。”
“坐等后续,看会不会复发。”
但这些言论很快被更多的反驳和案例分享所淹没。
林远志的名字和杏仁堂的招牌,伴随着这则极具冲击力的康复视频,真正意义上“出圈”了,从之前的争议网红,变成了许多人心中“真神医”。
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涌向杏仁堂的求医者数量再次暴增。
预约系统彻底瘫痪,医馆门口从天不亮就开始排起令人绝望的长队。
面对这种近乎疯狂的供需失衡,萧宣召开了一次紧急管理层会议。
会后,她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在保持原有预约渠道的同时,每天拿出林远志的两个门诊号,进行公开在线拍卖,价高者得。
她解释说,这是借鉴了某些稀缺公共资源的分配方式,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拍卖号源不超过总号源的十分之一),旨在用市场手段调节极度不平衡的供需,同时也能为医馆带来一些额外收入,用于改善设施和补贴普通号源。
消息一出,舆论再次哗然。
有人痛斥这是“医疗商业化”、“穷人的悲哀”;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稀缺优质资源按支付能力分配是市场规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首次拍卖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两个号源分别以三万二千元和两万八千元的天价成交。
显然不差钱的主儿。
这笔收入让萧宣看到了巨大的“钱景”。
她很快决定将每天的拍卖号源增加至六个。
尽管争议更大,但这六个号源每次都能以惊人的高价拍出,为医馆带来了极其可观的现金流。
周六晚上,杏仁堂召开每周例会。
林远志在会上表达了他的忧虑:“萧掌柜,我知道医馆运营需要资金,拍卖号源虽然合法,但容易给人留下‘乘人之危’、‘过度商业化’的负面印象,有些大医院也有类似的拍卖,但通常会设置最高限价。”
萧宣认真听取了意见,沉思片刻后点头:“远志,你说得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好,从下周起,每个拍卖号设置两万元的上限,如果有超出部分,自动捐赠给市残联康复基金。这样既兼顾了资源调配,也体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这样我相信网友就不会多说什么了。”
林远志闻言,点了点头,虽然仍觉得拍卖行为本身值得商榷,但设置上限和捐赠机制,确实是一种平衡和进步。
周一上午,林远志按照叫号顺序,接待了一位通过高价竞拍获得就诊资格的病人。
封总引导病人进入诊室时,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林远志抬头望去,瞬间愣住了。
只见蒋沁芸笑吟吟地站在诊桌前,她下身穿着一条时尚的短裙,上身套着一件蓬松的羽绒服,打扮得既靓丽又随性。
她身边,还跟着一位气质文静、穿着素雅的长发女孩。
“志哥,现在要见你一面,真是金贵啊,价格涨了三倍。”蒋沁芸开口,语气带着熟悉的调侃,眼神明亮,看不出丝毫芥蒂。
林远志一时间有些无措:“芸芸?你怎么会……”
蒋沁芸自顾自地拉开椅子,和那位文静女孩一起坐下,仿佛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听说你在医馆坐诊了,名气这么大,我当然要过来探望一下啦,我们不是好朋友嘛?”
她的话语轻松,但“好朋友”三个字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样意味。
她随即指了指身边的女孩,“顺便带我朋友过来给你看看。她叫浅野爱子。”
“浅野?”林远志微微一怔,“日本人?”
蒋沁芸:“是啊,我们音院也有留学生啊。爱子是钢琴系的学妹,来自东京,她学过两年中文,日常交流还可以的。”
那位名叫浅野爱子的女孩闻言,立刻站起身,对着林远志微微鞠躬,用略带口音但十分清晰的中文说道:“林医生,您好!我叫浅野爱子,初次见面,请多指教!给您添麻烦了!”
林远志迅速收敛起惊讶的表情,恢复了医生的专业姿态,示意她坐下:“浅野小姐,不用客气。请问是哪里不舒服?”
他的目光转向蒋沁芸,带着询问。
蒋沁芸看了旁边的封总一眼,语气稍微压低了些:“是女孩子的病……”
林远志会意,对封总道:“封总,你先出去一下,顺便帮我把门带上。”
封总点头离开,轻轻关上了诊室门。
室内只剩下三人。林远志对浅野爱子说:“浅野小姐,你先不用急着描述,我先帮你诊察一下。”
他示意浅野爱子伸出手,仔细为她诊脉(脉滑数),又让她伸出舌头查看(舌淡红胖大,边有齿痕,舌尖红,苔白润)。
观察她的面色,苍白少华。
“面无血色,舌淡胖有齿痕,是血虚脾虚之象;舌尖微红,脉滑数,提示有内热;舌苔白润,说明并非实热。”林远志沉吟道,“结合‘女孩子的病’这个提示……我推断,你的问题,应该是月经量非常多,经期延长,出血量大,中医称之为‘崩漏’或‘血崩’。对吗?”
浅野爱子闻言,眼睛顿时睁大了,连连点头,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是的!就是这样!林医生您太厉害了!我从十一岁初潮开始,月经就一直不正常,量非常多,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候要十天才干净。
在日本看过很多医生,说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过激素药,效果不好。来中国后也看过几位中医,吃了很多药,情况时好时坏,最近三个月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我几乎要对医生失去信心了。这次要不是蒋学姐强力推荐,我可能也不会来。没想到,您真的这么厉害,不用我说就能看出来……”
林远志看了蒋沁芸一眼,蒋沁芸也正看着他,眼神中**一丝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愫,有骄傲,有欣赏,还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他移开目光,对蒋沁芸说:“芸芸,多谢你给我介绍病人。不过我现在真不缺病人。像浅野小姐这种病,在中医看来也属于常见病,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他继续询问以验证和细化诊断:“浅野小姐,除了经血过多,平时是不是经常感觉心烦,口干,容易腰酸,稍微活动就出虚汗,小便颜色偏黄,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浅野爱子像小鸡啄米一样点头:“是的!您说的症状我基本都有!还有,来月经的时候,小腹还会痛,特别难受。这三个月,身体感觉越来越虚弱,上个月在琴房练琴时突然晕倒了,就是蒋学姐发现并送我去医务室的。
后来我才把自己这个多年的烦恼告诉了她。她觉得不能再拖,今天一大早就特意带我坐高铁从羊城赶过来了。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她,也非常感谢您!”
林远志点点头,病因病机已了然于胸:脾肾两虚,冲任不固,兼有虚热动血。治疗需健脾补肾,固冲止血,佐以清虚热。
他提笔开具处方,一边写一边解释:“长期慢性失血,阴血耗伤,导致虚热内生,热迫血行,加重出血,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需标本兼顾。
用制何首乌、熟地黄滋补肝肾,养血填精;血余炭、煅牡蛎、蒲黄炭收敛固涩,止血塞流;续断、桑寄生补肾强腰,固摄冲任;白术、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统摄血液;少佐益母草活血调经,防止留瘀。
这个方子先吃七天,看看出血情况和控制效果。之后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方药。如果你不方便过来复诊,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我,进行网诊调方。”
浅野爱子双手接过药方,如同捧着珍宝,再次起身鞠躬:“非常感谢您,林医生!给您添麻烦了!”
蒋沁芸见状,笑着开口:“志哥,正经事办完了。等一下中午有没有空?赏脸一起陪我们两个美女吃个便饭?”
林远志犹豫了一下。
于公,他刚给人家看了病;于私,他与蒋沁芸的关系确实复杂。
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好。反正我中午一般也是在外面吃饭的。”
中午十二点,林远志准时下班,来到杏仁堂对面一家环境清雅的餐厅。蒋沁芸和浅野爱子已经点好菜在等他了。
落座后,林远志特意对服务员说:“麻烦再加一个枸杞党参炖甲鱼汤。”然后他对浅野爱子解释道,“甲鱼滋阴补血,枸杞、党参益气养血,对你的恢复有好处。”
蒋沁芸闻言,故意撇撇嘴,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说:“哟,志哥,你对我们爱子这么照顾,小心人家误会,喜欢上你哦!”
林远志顿时有些尴尬,苦笑了一下:“芸芸,你别乱开玩笑。这只是基本的食疗建议,医生对病人的正常关怀而已。又不是拍偶像剧。”
浅野爱子看着两人互动,抿嘴轻笑,似乎看出了些什么。
她安静地吃了一会儿,然后非常识趣地站起身,礼貌地说:“林医生,蒋学姐,你们慢慢聊,我去一下洗手间。”
说完,便起身离开了,刻意给两人留下了独处的空间。
餐桌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安静,甚至有一丝尴尬。
最终还是蒋沁芸先打破了沉默,她搅拌着碗里的汤,语气随意地问:“在这里工作,感觉怎么样?最近这么火,天天被那么多病人围着,累坏了吧?”
林远志喝了一口水,回答:“一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感觉身体和精神都透支得厉害。现在慢慢习惯了这种节奏。还好。”
“那就好。”蒋沁芸点点头,又问,“听说你还在广南医院那边会诊?两头跑,这么拼?”
“偶尔一次而已。主要是金院长开口,不好推辞。”林远志说,“你呢?在学校怎么样?还是那么忙?”
“对,还是老样子,练琴、上课、排练、演出……”蒋沁芸耸耸肩,故作轻松地说,“前几天还碰到颜学姐了,她还问起你呢。说没想到你现在都成网络大红人了,看那表情,好像还挺后悔当初没抓住你。哈哈哈。”
林远志看着她的笑容,轻声说:“看到你现在还是这么开朗,我就放心了。”
蒋沁芸的笑容微微僵了一下,她放下勺子,抬眼直视林远志:“你怎么知道,我不是装出来的呢?”
林远志迎着她的目光,说:“为什么要装?随性洒脱,不才是你一贯的风格吗?”
蒋沁芸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人呐,只有心里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放得下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洒脱吧。”
她顿了顿,转回话题。
“对了,你没考虑过去羊城发展吗?那边的平台更大,机会更多。杏仁堂虽然是个老字号,但毕竟扎根在三线小城市。”
“暂时还没想那么远。”林远志摇摇头,“觉得现在这里挺好,人熟地也熟,多积累些经验。大城市……以后再说吧。不急。”
“哦。”蒋沁芸的语气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我还想着,你要是来羊城,以后我找你,也方便点。”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近况,说着些无关痛痒的闲话,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情感话题,仿佛那是一片无人敢轻易踏入的雷区。
过了一会儿,浅野爱子估计时间差不多了,便回到了座位。
三人安静地吃完了这顿气氛微妙的午餐。
饭后,林远志率先起身:“下午还有门诊,我先回医馆了。你们回去路上小心。”
“下次见咯!”蒋沁芸笑着挥手。
浅野爱子也再次鞠躬道谢:“非常感谢您,林医生!再见!”
林远志点点头,转身离开了餐厅。
看着林远志远去的背影,浅野爱子轻声问蒋沁芸:“蒋学姐,你和林医生……你们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蒋沁芸收回目光,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露出一丝苦涩,她低声说:“我啊,跟他表白过好几次了。可惜,每次都被他很委婉地拒绝了。”
“诶?!马萨卡!心机拉奶!”
浅野爱子、瞪大了眼睛看着蒋沁芸。
她一时惊讶,不小心说了母语。
在她看来,蒋沁芸学姐漂亮、有才华、家世好、性格开朗,怎么可能会有男生拒绝她的表白?
蒋沁芸自嘲地笑了笑:“别说你不相信,我自己都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多次发生在我身上。”
浅野爱子连忙安慰道:“学姐,你别太难过了。感情的事,可能真的要看缘分,强求不来的。希望你能早点走出来。”
蒋沁芸深吸一口气,重新挺直了脊背,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起来,她摇了摇头,语气执拗地说:“缘分?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虚无缥缈的缘分。我认定的事情,从来不会轻易放弃。时间还长着呢。”
说完,她拉起浅野爱子的手:“走吧,要赶回学校了。你要按时吃药,把身体养好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