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388章 开什么玩笑,你让我吃火药?!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野外求生》节目中林远志深山问诊的片段持续发酵,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预期。

  林远志这个名字,连同“中医辨证”这个概念,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破圈,进入了更广泛大众的视野。

  随之而来的,是蜂拥而至的关注度,以及无数综艺节目制作方抛来的橄榄枝。

  林远志的个人手机很快被各种陌生号码的打来的邀请电话淹没,不堪其扰的他最终选择了彻底屏蔽所有陌生来电,这才换得片刻清净。

  电话行不通,制作人们的热情便转向了电子邮件。

  林远志的电子邮箱里,塞满了各式各样、措辞恳切或诱惑力十足的节目邀请函,从健康养生类到明星互动类,甚至还有户外竞技真人秀,无奇不有。

  一些锲而不舍的制作人,在联系林远志本人无果后,转而将电话打到了医馆掌柜萧宣那里。

  这天上午,萧宣处理完几通这样的电话后,忍不住来到林远志的诊室。

  “远志,”萧宣倚在门框上,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和不解,“刚才又有两个综艺节目的制片找我,开出价码都不低,诚意也挺足。你真的一点都不考虑再接一两个吗?我觉得适度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活动,对拓展人脉、扩大医馆影响力,甚至是宣传中医文化本身,都挺有好处的。老是埋头看病,机会会不会太单一了?”

  林远志正在整理上午的病历,头也没抬,语气平静却坚定:“偶然为之,体验一下,可以。把它当成一项经常性的任务,甚至事业重心,那就本末倒置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首要且核心的任务,是看好每一个找上门来的病人,精进医术,带好团队。综艺带来的名气和流量,是副产品,不是目标,更不能让它干扰主业。”

  他停下笔,看向萧宣:“那些邀请函,我有空会扫一眼。如果真有特别有意思、形式合适,或许会选择性参与一下。但目前看来,大部分都只是追求热点和收视率的快餐消费,与我想传递的东西相去甚远。”

  萧宣听完,非但没有失望,眼中反而流露出赞赏之色:“难得啊!现在这个时代,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镜头前钻。像你这样,有了流量还能保持如此清醒,脚踏实地专注于根本的,真是太少见了。行,我明白了。以后这类事情,除非你觉得特别有必要我知道的,我就不再来打扰你判断了,直接帮你婉拒掉。”

  “谢谢宣姐理解。”林远志微微一笑,继续低头工作。

  上午的诊疗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中途,隔壁诊室的封总通过内部通讯系统转过来一位病人。

  “师兄,我这边有位董先生,四十六岁,主要是左肾结石,伴有腰痛和偶尔血尿。B超显示结石还不小。这方面你经验更丰富,把握更大,麻烦你接手看一下。”封总的声音传来。

  “好,让他过来吧。”林远志回复。

  不一会儿,一位身材微胖、面色红润、显得有些油光满面的中年男子拿着病历袋走了进来。

  他看起来精神尚可,但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林医生您好!久仰大名!”董先生坐下后,语气还算轻松,“我上个月突然腰疼得厉害,上厕所发现尿里带血,吓我一跳,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说是左肾里长了几颗结石。”

  林远志一边示意他伸出手准备诊脉,一边问:“既然查出来了,为什么没有在医院直接治疗?体外碎石或者输尿管镜取石,都是常规方法。”

  董先生叹了口气,脸上露出顾虑重重的表情:“唉,林医生,不瞒您说,我自己上网查了好多资料,也咨询了几个学医的朋友。都说那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肾脏本身有损伤,搞不好还会造成肾萎缩;那个输尿管镜手术吧,要经过尿道、膀胱再进到输尿管,容易造成黏膜损伤、感染,甚至输尿管狭窄。

  想想都怕!后来听说中药能化石、排石,没什么创伤,我就想着先来试试中医。挂了封医生的号,封医生说这个他不擅长,建议我最好请您看看。”

  林远志点点头,开始为他诊脉(脉象沉而略滑,并无特别虚象),又看了他的舌头(舌质淡红,苔前薄白,根部黄腻),这是下焦湿热蕴结的常见舌象。

  诊察间隙,林远志忽然对旁边负责记录的文静如说:“静如,你给董先生简单讲讲,中医一般是怎么认识肾结石的病因和治疗思路的。”

  文静如愣了一下,没想到林医生会突然提问,她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谨慎地回答:

  “呃…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肾结石多属于‘石淋’、‘砂淋’范畴,核心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湿热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其中的浊质就凝结成砂石。治疗上,通常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要方法,常用八正散、石韦散之类的方剂加减。”

  林远志微微颔首,补充道:“说得基本正确。但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本虚’。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肾气先虚,气化功能失司的基础上,湿热之邪才能乘虚而入,蕴结下焦,久而成石。

  肾不虚的人,即使偶感湿热,也能通过正常的气化将其排出,不易形成结石。所以治疗石淋,不能只顾着‘清利攻排’,往往需要兼顾‘补肾益气’,扶正以祛邪。”

  董先生听得有些发懵,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林医生,您的意思是,我肾虚了?可我平时没什么特别不舒服的感觉啊,除了这次结石发作,身体一直挺好的。”

  林远志解释道:“此‘虚’非彼‘虚’。不一定是您感觉到腰酸腿软、功能减退那种明显的‘虚’。而是指肾的气化功能相对不足,导致水液代谢和废物排泄的‘动力’有所减弱,给了湿热滞留成石的机会。现在可能只是初现端倪,其他伴随症状还不明显。”

  接着,林远志问:“医院的B超报告带了吗?我看看结石的具体大小和位置。”

  “带了带了。”董先生连忙从文件袋里掏出几张检查报告单递过去,“都说中医不看这个,林医生您还主动要看啊?”

  林远志接过报告,仔细看着影像图和结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现代检查手段延伸了我们的‘望诊’范围,提供了更直观精确的信息,为什么不用?

  了解了结石的大小、数量、形态,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用药的力度和方向,评估排石的可能性与风险。。”

  他看着报告上的数据,沉吟道:“左肾盂内可见三枚强回声光团,较大者直径约……这个大小,单纯依靠利尿通淋的药物,想自然排出来,难度比较大,容易卡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引发更剧烈的绞痛和积水。”

  董先生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啊?那,那岂不是没办法了?还是要去做手术?”

  “那倒也不一定。”林远志摇摇头,“常规的利湿排石方药力道不足,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加上强有力的‘化石’药,尝试将结石先化小,再排出。”

  “化石?”董先生眼睛一亮,“中药还能把石头化掉?像化学试剂那样?”

  “可以这么理解,但原理不同。”林远志拿起处方笺,一边思考一边说,“我给您开两个方子:一个汤剂,补肾健脾,清利湿热,改善产生结石的内环境,相当于治本和提供排石的动力;另一个做成散剂,专门攻坚化石,针对结石本身。两者配合,效果更好。”

  他笔下飞快,很快写出了两个方子。

  汤剂方:巴戟天、桑寄生、金毛狗脊、炒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金钱草、海金沙、石韦、车前子、甘草梢。

  散剂方:硝石、鸡内金、滑石、甘草。

  并注明:等份,研极细末,装胶囊。

  写完后,他将处方递给董先生。

  董先生接过,先是粗略扫了一眼汤剂,点点头。

  但当他的目光落到散剂方上第一个药名时,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变了!

  “硝石?!”他猛地抬起头,声音因为极度震惊而拔高,甚至带上了质问的语气,“林医生,这硝石,是不是就是那种、那种用来做火药、做烟花的硝石?”

  “可以这么说。”

  ”林医生,开什么玩笑,你让我吃火药?!这玩意儿是能吃的吗?有毒的啊!”

  董先生情绪激动,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也难怪他如此反应,作为烟花工厂的安全主任,他每天都要和硝石、硫磺、木炭这些易燃易爆原料打交道,深知其危险性和化学特性,从未想过这东西竟然能入口。

  诊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文静如也吓了一跳,担忧地看向林远志。

  林远志面对董先生的激烈反应,却异常平静,他抬手虚按了一下,示意对方稍安勿躁:“董先生,你别激动。你说的没错,制作黑火药的原料之一,确实是硝石。但你先听我解释。”

  他语气沉稳,条理清晰:“首先,能入药的硝石,是经过严格炮制、提纯的矿物药,主要成分是**(硝石)的结晶体,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工业原料在纯度、性状、用法上是有区别的。

  其次,用矿物、甚至是某些有毒物质入药,中医古已有之,比如朱砂、雄黄、砒霜等,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炮制得法、用量精准。

  就像西医也用硝酸甘油(同样是烈性**)来抢救心脏病患者一样,物质的用途,取决于如何使用,以及用在什么地方。”

  他转向文静如:“静如,查一下《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关于硝石的记载。”

  文静如赶紧拿起手机快速检索,然后念道:“《神农本草经》将硝石列为上品,记载:‘硝石,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本草纲目》里,李时珍将其归入‘石部’,总结了其‘清热软坚,利尿泻下’等诸多功效。”

  林远志点点头,接着对董先生说:“至于它化石的功效,我可能记混了出处。静如,再查查其他本草著作,有没有明确记载其‘化七十二种石’或类似功效的。”

  文静如又搜索了片刻,回道:“《本草崇原》(清代张志聪著)在论述‘朴硝’时提到:‘能化七十二种石’。后世医家多有引用此说,虽为概数,意在强调其化石能力强大,适用于多种结石病症。”

  “对,就是这个意思。”林远志看向董先生,“‘化七十二种石’是一种比喻和强调,就像说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并非确指,而是形容其化石能力广泛且强劲。中医临床和现代药理学研究都证实,硝石针对泌尿系结石、胆结石等,确有溶解、促排的作用。”

  董先生脸上的惊疑之色稍退,但困惑又起:“那为什么要做成散剂服用呢?汤药不是吸收更快吗?”

  “问得好。”林远志耐心解释,“不同剂型,作用特点和持续时间不同。治疗结石这种有形实邪,需要药力持续、缓和地作用于病灶,慢慢溶解、冲刷。散剂粉末,服用后吸收相对缓慢,能在体内维持更长时间的有效浓度,如同细雨润物,慢慢渗透、分化结石,比汤剂猛冲猛打更安全,也更适合持久战。”

  董先生听着这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的解释,脸上的疑虑和愤怒渐渐被思考和信服所取代。

  他沉默了片刻,再次仔细地看着那张处方,尤其是“硝石”那两个字,最终长长舒了一口气,苦笑一下:

  “林医生,您别见怪。我干这行太久了,天天跟安全规程打交道,对‘硝石’这两个字太敏感了,第一反应就是危险、爆炸。

  经您这么一解释,我才明白此硝石非彼硝石,药用和工业用完全是两码事。行,我相信您的专业判断!这药,我吃!”

  林远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谨慎是好事。有任何不适,及时复诊或联系我。”

  董先生拿着药方离开了。

  文静如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松了口气,小声对林远志说:“这位董先生可真是问题又多,反应又大。既然那么不相信,干嘛还非要来看呢?”

  林远志一边洗手,一边淡然道:“恰恰因为他是内行,深知硝石的某些特性,才会产生如此剧烈的质疑。他的反应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负责任的表现。而我们医生的责任,就是用扎实的理论和清晰的解释,去消除这些合理的疑虑,建立信任。”

  文静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不过林医生,现在临床上用硝石这味药的确实不多了,很多医生都用芒硝代替,觉得更安全一些。”

  “芒硝清热泻下、软坚散结之力强,常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林远志分析道,“但论到溶解、化消有形实邪,特别是结石,硝石的针对性往往更强。当然,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石通淋,药性平和安全,是治疗各种结石最常用的要药,常作为基础。具体用药,还需根据结石成分、患者体质等因素综合权衡。”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封总凑过来,好奇地问:“师兄,上午那个肾结石的董先生,后来你怎么给他治的?结石不小啊。”

  林远志简单复述了一下辨证思路和所开的方药。当听到“硝石”时,封总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差点被饭噎住:“师兄!硝石,你真敢开啊?!书上不是说它‘大寒,泻下猛烈’吗?万一病人吃了腹泻不止怎么办?”

  “关键在于炮制、配伍和剂量。”林远志从容解答,“我用的剂量很小,与甘草同用,能缓和其寒峻之性。更重要的是,它与汤剂中补肾健脾温阳之药相伍,君臣佐使,相互制约,既能发挥其化石之长,又能抑制其不良反应。中医组方的精妙就在于此。”

  封总听完,脸上露出佩服的神情:“原来还可以这样配伍运用!又学到了一招!”

  一旁的宋金喜也加入了讨论:“化石药的选用固然重要,但找到结石形成的根本病因更重要。如果只清热利湿、攻坚化石,忽略了补肾益气、恢复气化功能这个根本,即使暂时排掉了结石,体内环境未改,以后很可能还会复发。”

  “金喜说得对,治病必求于本。”林远志表示赞同,“补肾也需分明阳。像董先生,舌不红,苔不燥,脉不数,无明显热象,属于肾阳虚湿蕴,故用巴戟天、桑寄生、狗脊温肾阳、强腰膝、祛风湿。

  若患者兼有口干、舌红、脉细数等肾阴虚表现,则需加用生地、玄参、女贞子等滋阴之品。若虚实寒热难以截然区分,滋肾丸(知母、黄柏、肉桂)寒热并用,滋阴泻火,化气行水,也是个不错的底方选择。”

  封总又问:“那如果单纯用常用的三金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效果会差很多吗?”

  “三金汤或五金汤,核心在于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对于湿热蕴结初起、结石较小者有效。”林远志解释道,“但它们缺乏温补肾气、提供排石动力的药物,也缺少像硝石这样强有力的化石专药。对于病程较久、结石较大或体质偏虚的患者,力道就显得单薄了。”

  宋金喜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三金汤我知道是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那五金汤呢?我好像没听说过具体是哪五味药?”

  林远志看向封总:“小封,你知道吗?”

  封总摇摇头:“好像说法不太统一,我也记不清具体配伍。”

  林远志说:“五金汤是在三金基础上,常加上郁金(行气化瘀)、金铃子(川楝子别名),或者有的地方会加上郁金和金沙牛。目的是增强行气、止痛、通淋的效果。”

  “金沙牛?”宋金喜和封总异口同声地表示疑惑,“这是什么药?没听说过。”

  林远志提示道:“就是地牯牛的别名。”

  “哦——!”两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蚁狮啊!”

  一直在旁边安静吃饭听着他们讨论的萧宣,这时插话道:“地牯牛我知道,药房里有这味药,平时用得不多。以前饮片采购清单我都过目,有点印象。不过你们不说,我也不知道它主要是用于治疗结石病的。”

  文静如笑着对萧宣说:“宣姐,你是掌柜,是幕后掌控大局的老板,懂得经营管理、把握方向就好了,这些具体药材的深奥功用,不需要了解得那么细致啦。”

  萧宣却摇摇头,很认真地说:“话不能这么说。既然经营的是中医馆,多少也得懂一些基本的中医中药知识,不然和客户、医生沟通起来,会显得很外行,也容易判断失误。至少大的方向和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还是要了解的。”

  她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拍了拍手,提高声音对餐桌上的所有人说:“对了,正好大家都在,提前通知一个安排:明天下午,在市中心的龙腾广场,有一个大型联合义诊活动。是市里组织的‘国际大众健康节’的配套活动之一。到时候本市几家大医院和知名诊所都会派专家团队设点义诊。我希望我们林医馆也能全员参加,这是一个回馈社会、展示形象、也是向同行学习的好机会。”

  林远志有些好奇:“国际大众健康节?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

  “算是比较新的一个倡导健康的主题节日吧。”萧宣解释道,“到时候场面肯定很热闹,预计人流量会很大。我们主要负责中医咨询、简单诊察、健康指导,原则上只诊断,不开具复杂药方,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疗、养生方建议)。”

  封总一听,立刻笑道:“我有预感,咱们林医馆的摊位前,排队的人肯定会最多!毕竟平时一号难求啊!”

  宋金喜也点头表示认同:“我也有同感。估计很多挂不上号的市民,都会趁这个机会过来咨询。”

  “所以大家要打起精神,做好准备,展现出我们林医馆的专业和风采。”萧宣鼓励道,“义诊结束后,咱们就不回医馆了,直接去龙凤饭店,我订好了包间,搞个团队建设,大家一起吃顿大餐,放松一下!”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食堂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