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下午两点,广南市最大的市民广场——龙腾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由市**牵头、多家医疗机构联合举办的“国际大众健康节”大型义诊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广场四周,各大医院和知名诊所早已划定了自己的“地盘”,支起了印有醒目Logo和单位名称的遮阳棚、帐篷。
白大褂、护士服穿梭其间,血压计、血糖仪、健康宣传册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微缩版的医疗集市。
整个广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林医馆和杏仁堂的联合义诊区。
他们共享了两顶宽敞的蓝色遮阳帐篷,帐篷前早已排起了两条蜿蜒曲折、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队伍长度和密集程度,将其他医院的义诊点衬托得门可罗雀。
许多市民甚至自带小板凳、遮阳伞,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殷切的期待和些许焦躁。
“早就听说林医生号难挂,这次义诊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是啊,我婆婆的老寒腿,就想让林医生给瞧瞧!”
“我妈失眠好几年了,西医看了没啥用,来碰碰运气……”
议论声不绝于耳。
林医馆这边,林远志、封总、宋金喜全员出动,杏仁堂也派出了两位资深老中医坐镇,几人一字排开,面前各放一张简易诊桌,全力应对潮水般涌来的咨询者。
林远志坐在中间位置,神情专注,尽管条件简陋,只有脉枕和手电筒(用于看舌),但他的诊断速度极快,问诊切脉,干净利落。
虽然义诊原则上不开具复杂汤药处方,但他会根据辨证,清晰地向患者说明病机,并推荐相应的中成药、提供饮食调整建议、或演示简单的穴位按摩、艾灸方法。
“您这是肝郁脾虚,平时容易生气、胃口也不好是吧?可以试试逍遥丸,配合按揉脚上的太冲穴和腿上的足三里。”
“老人家,您这是肾阳虚衰,腰腿冷痛,光吃钙片不行。可以去药店买点金匮肾气丸,平时用艾条灸灸关元穴和肾俞穴。”
“小朋友食积发热,舌苔这么厚。先用保和丸消食导滞,烧退了以后,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喝冷饮。”
……
这时,队伍前排来了两位格外显眼的咨询者——一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年轻外国情侣。
男的看起来有些腼腆,女的面色略显苍白,精神不振。
“林医生,您好。”出乎意料,男子开口竟是流利的中文,带着一点东欧口音,“我们是白俄罗斯人,在附近的酒吧工作。我陪我女朋友艾尔莎来,她最近身体很不舒服。”
林远志点点头,示意艾尔莎坐下伸出手。
他仔细为其诊脉(脉象沉缓,跳动迟滞无力),观舌(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脉沉缓,舌淡白腻,这是阳虚水饮内停之象。”林远志判断道,“是不是经常觉得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喜欢喝热水,平时比别人怕冷,手脚容易凉,大便经常不成形?”
艾尔莎碧蓝的眼睛顿时瞪大了,连连点头,用带着浓重口音但能听懂的中文补充道:“是的,是的!医生!还有经常头晕,恶心,特别是吃多一点东西后,就想吐,吐出来的都是黏黏的、透明的痰水一样的东西。感觉这里,”她指了指上腹部,“总是胀胀硬硬的,不舒服。”
“这不是简单的胃病,也不是脑部问题。”林远志肯定地说,“这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足,无法运化水液导致的。水湿停聚在中焦,所以纳呆、腹胀、呕恶痰涎;清阳不升,所以头晕;阳虚不能温煦,所以畏寒肢冷。”
“你们去正规的大药房,找坐堂药师或咨询窗口,让他们给你配五苓散,加上半夏和生姜。先吃三到五剂看看效果。”
艾尔莎和男友赶紧拿出手机,反复和林远志确认“五苓散”、“半夏”、“生姜”这几个字怎么写、怎么念,生怕弄错。
确认无误后,两人连连道谢,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高兴地离开了。
文静如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小声对林远志说:“真没想到,老外也会得这种阳虚水停的证。平时看他们总是喝冰水、吃冷食,还以为他们体质都偏热呢。”
林远志一边示意叫下一位患者,一边淡然回答:“体质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先天禀赋都有关,并非按人种简单划分。老外也是人,同样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素体阳虚而导致寒湿内生。以前我在医院实习时,还治过一个脾阳虚导致整天嗜睡、无法工作的美国女生。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规律是共通的。”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
这时,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穿着 Polo衫、国字脸、小眼睛、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坐到了林远志面前的凳子上。他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直接伸出了手腕。
林远志照例三指搭脉,凝神体会片刻,又示意对方伸出舌头看了看(舌淡红,苔薄白)。
他微微蹙眉,抬头看向对方:“先生,你的脉象从容和缓,舌苔薄白干净,从舌脉上看,并没什么大问题。你具体是哪里不舒服?”
那男子闻言,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带着一丝玩味:“我?我没哪里不舒服啊。”
林远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没不舒服?那你来排队是……”
“呵呵,”男子轻笑两声,“我就是来参观学习一下的。早就听说广南出了位‘网红神医’,辨证如神,今天正好路过,特地来开开眼界,学习学习。”
林远志放下手,身体微微后靠,目光锐利地看着对方:“学习?学习什么?”
“学习林神医您,是怎么辨证论治的啊。”对方语气依旧轻松,但话语中的试探意味已然明显。
“阁下是什么人?”林远志的声音沉了下来,带上了一丝警惕。
男子这才稍稍收敛笑容,但眼神依旧闪烁:“林医生别紧张,同行,同行而已。鄙人应信石,从北河过来这边办点事。刚好碰上鼎鼎大名的林医馆在此义诊,机会难得,当然要来凑凑热闹,观摩学习一下嘛。同行之间互相切磋借鉴,也是常有的事,你不会不高兴吧?”
“应先生,”林远志语气冷淡,“如果您没有健康问题需要咨询,请不要占用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的时间。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应信石仿佛没听出林远志话里的逐客令,反而自顾自地点评起来:“刚才我看你给那位外国女士诊断,思路清晰,辨证果断,用药也老道。嗯,确实有几分真本事,不像网上有些传言说的那样,只是靠炒作。不错,不错。”
“你还有什么事吗?”林远志不想再与他纠缠。
应信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意味深长地看了林远志一眼:“没什么大事,就是过来跟林医生您打声招呼,混个脸熟。以后我们说不定会经常见面。”
林远志觉得这话有些莫名其妙:“经常见面?怎么可能。除非你天天来我门诊看病。”
应信石脸上再次浮现那种神秘莫测的笑容,压低了一点声音:“呵呵,你很快就知道了。”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悠然离去,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文静如一直紧张地看着这边,见那人走了,才凑过来小声说:“林医生,那人谁啊?说话阴阳怪气,来者不善啊。果然同行是冤家,是不是看我们医馆生意好,眼红了来找茬的?”
林远志目光从应信石消失的方向收回,神色恢复平静:“不必理会。或许是哪个小医馆的人,或许是纯粹好奇,也可能是想来蹭点热度。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叫下一位患者。”
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到了下午五点半,义诊活动正式结束。
工作人员开始引导疏散仍不愿离去的人群。
林医馆和杏仁堂的几位医生都累得够呛,但看着那么多得到帮助的患者,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
萧宣早已安排好车辆,接上林远志、文静如、封总、宋金喜四人,前往提前订好餐的“龙凤饭店”进行团队聚餐。
车上,几人交流着下午的感想。
宋金喜**酸痛的肩膀说:“来人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到最后还有好些人没排到,眼睁睁看着我们收摊,眼神里那种失望,看着真有点不好受。”
封总接口道:“是啊,感觉比在医馆坐诊一天还累!嗓子都快说哑了!”
萧宣一边开车,一边笑道:“累是累了点,但这次义诊的效果和反响真是超出预期。整个广场,就属我们和杏仁堂的队伍最长最火爆!其他那些大医院的点,除了量量血压测测血糖,这种基础检查有人排队,真正咨询的没几个。这说明什么?说明市民对真正能解决问题、有特色的中医服务需求巨大!也说明我们林医馆的口碑和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
到达装修典雅、气派的龙凤饭店,萧宣预订了一个大包间,足足摆了四桌。
医馆和杏仁堂的医护人员、行政后勤人员几乎都到齐了,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萧宣作为东道主,起身讲了一段简短而热情的开场白,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肯定了医馆近期的快速发展,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赢得阵阵掌声。
丰盛的菜肴陆续上桌,大家暂时放下工作的疲惫,享受着美食和轻松愉快的交流。
席间,封总似乎想起了什么,凑近林远志,压低声音说:“师兄,你听说了吗?龙兴医馆,最近好像要在我们广南开分馆了!”
林远志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龙兴医馆?那个号称全国最大、分店最多的门诊连锁集团?他们怎么会突然想到来我们这种三线城市开分馆?”
封总撇撇嘴:“这还不明显吗?肯定是看到我们林医馆最近火出圈了,觉得广南这块市场有潜力可挖,消费能力也上来了呗!他们觉得我们一家小医馆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想来抢蛋糕、分一杯羹了!”
林远志若有所思:“他们主要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规模大,品牌响,管理标准化,营销厉害。”封总如数家珍,“他们主打一些专科病,比如不孕不育、肠胃病、皮肤病、失眠焦虑这些现代高发病,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医生团队嘛,听说多是高薪从各地挖来的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再经过他们内部一套流程培训上岗。”
林远志忽然联想到下午那个举止古怪的应信石,沉吟道:“难怪……下午那个应信石,说话口气那么大,看来十有八九就是龙兴医馆派来‘踩点’摸底的人。”
封总一听,立刻来了气:“靠!他们今天来踩点了?师兄,你放心,他们也就规模大点,广告响点,真要论医术水平和疗效,肯定不是你的对手!咱们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包装!”
林远志笑了笑,没说话,但眼神中多了一丝思索。龙兴医馆这种资本驱动的连锁模式进入,无疑会给本地中医生态带来冲击。
聚餐接近尾声,萧宣起身去前台结账。
林远志也起身去洗手间。
回来时,一位穿着得体西装套裙、气质干练的中年女经理微笑着迎了上来,她胸前别着“大堂经理”的工牌。
“您好,请问是林远志林医生吗?”女经理语气恭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林远志点点头:“我是。您好,请问有什么事?”他以为是来询问菜品或服务反馈的。
“林医生,久仰您的大名了!今天真是幸会!”女经理热情地说,“我姓牧,是这里的大厅经理。那个,实在不好意思,有个不情之请。”
她显得有些难以启齿。
“我知道您的号特别难挂,但我丈夫他,他前几天突然得了个怪病,现在人就在楼上宿舍里躺着,门都出不了,能不能麻烦您百忙之中,抽一点点时间,帮他看一眼?就一眼!求您了!”
林远志微微一怔,没想到是这种事:“怪病?牧经理,您别急,慢慢说,具体是什么情况?”
牧经理看了看周围嘈杂的环境,压低声音:“这里人多口杂,不太方便细说,能不能请您移步,到那边人少点的地方?”
林远志看她神情焦虑不似作假,便点点头,跟着她走到走廊尽头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牧经理这才红着脸,小声又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三天前晚上,我们夫妻同房之后,我丈夫他去浴室冲了个澡,然后只裹着条浴巾就去阳台抽烟。当时天气有点凉,他可能吹了风,回来说有点冷,我也没太在意。结果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就说眼睛看东西非常模糊,雾蒙蒙的!我以为是没睡好,让他再休息会。结果到了中午,他说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只能感觉到一点光。”
她越说越急:“我吓坏了,赶紧送他去人民医院眼科,做了各种检查,眼底、眼压、角膜、晶状体……都说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后推测可能是急性视神经炎,给开了一些激素和营养神经的药,让回家观察。这都吃了三天药了,一点好转都没有。他现在整天待在屋里,什么都干不了,心里害怕得不行。林医生,您说这到底是什么怪病啊?医院都查不出来。”
林远志听完,也感到十分惊奇。
行房后沐浴受寒,继而突发暴盲?
这病症确实蹊跷,他在医书典籍中也未曾见过完全相同的记载。
但中医辨证重在抓住核心病机。
他沉吟片刻,说道:“牧经理,你先别太焦虑。既然我今天碰巧遇到了,就跟你去看看吧。病因虽然奇特,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有其内在病机。你先生现在就在楼上?”
牧经理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在在在!就在五楼员工宿舍!太感谢您了林医生!这边请,这边请!”
这时,文静如找了过来,看到林远志和一位经理模样的人在一起,好奇地问:“林医生,怎么了?”
林远志简单说明情况。文静如立刻说:“那我跟您一起去吧!”
她转身又快步跑回包间,跟萧宣打了个招呼。萧宣闻言也走了过来,了解情况后,对林远志点点头:“你去看看吧,我在这等你。”
于是,牧经理带着林远志和文静如,乘坐员工电梯上了五楼,来到一间员工宿舍。
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客厅的沙发上,躺着一位五十岁出头、身材微胖、面色憔悴的男子,他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老徐,老徐!我把林医生请来了!”牧经理轻声呼唤。
沙发上的徐先生猛地坐起身,茫然地转向声音来源,急切地问:“林医生?是那个林医馆的林医生吗?哎呀!快请坐!快请坐!我这真是……”他显得既激动又窘迫。
林远志在他身边坐下,温和地问:“徐先生,你现在完全看不见吗?一点光感或模糊影像有没有?”
徐先生努力地睁着眼睛,沮丧地摇头:“只能感觉到很暗的光影,手指在眼前晃动都看不清轮廓,更别说分辨人了。就像眼前蒙了十几层厚厚的磨砂玻璃……”
林远志点点头:“突发暴盲,以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情况?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慢性病?”
“没有!都没有!我身体一向挺好的!就这次太邪门了!”徐先生语气激动。
林远志不再多问,仔细为他诊察。
脉象沉细无力,尤以尺部为甚。查看舌象:舌质淡胖,苔白滑。又摸了摸他的手:冰凉。再凑近观察他的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色泽略显淡滞,缺乏正常人的黑亮神采。
“舌淡苔白,脉沉细,肢凉……这是一派阳虚寒盛之象。”
林远志心中已有初步判断。
“徐先生,你发病前阳台吹风受寒,只是一个诱因。根本原因在于您素体阳气不足,**之后,肾气暂虚,腠理大开,此时骤遇风寒,寒邪直中少阴,凝滞经络。目为肝窍,但肝肾同源,肾阳亏虚,无法上温肝目,加上寒邪凝滞,导致眼部气血不通,神光不能发越,故而失明。这不是一般的眼病,而是全身性的阳虚寒凝证在眼部的突出表现。”
徐先生和牧经理听得半懂不懂,但“阳虚”、“寒凝”这些词让他们感觉抓住了救命稻草:“那有办法治吗,林医生?”
“可以一试。”林远志语气沉稳,拿出随身带的便签纸和笔,略加思索,写下一个药方:麻黄、附子、细辛。
方子极其简单,只有三味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未作任何加减。
“这个方子,麻黄发散寒邪,附子温补肾阳,细辛通达表里,温散寒凝。三药合用,能强力温散少阴寒邪,通达上下阳气。先去抓三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注意服药后避风保暖,可能会微微出汗,这是药力发散寒邪的表现。”
牧经理双手颤抖地接过药方,如同捧着圣旨:“谢谢!谢谢林医生!不过这诊金该怎么给你……”
林远志摆摆手:“举手之劳,诊金就不必了。你们尽快抓药服药观察效果吧。如果三天后情况有变化,无论是好转还是其他反应,都可以通过林医馆的客服电话联系到我。楼下还有同事在等,我们先告辞了。”
徐先生摸索着站起身,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林医生,太感谢了!要是能好了,我一定登门拜谢!”
林远志和文静如在牧经理护送下,回到四楼包间。萧宣还在等着,其他人已经先回去了。文静如简单向萧宣汇报了楼上发生的事。
萧宣听后,无奈地笑着摇摇头:“远志啊远志,你现在真是走到哪儿,病人就找到哪儿。以后这种‘拦路求医’的情况,只怕会越来越多。你这‘神医’的名头,太响亮了。”
林远志淡然一笑:“遇到了就是缘分,能帮就帮一把。”
三人一同下楼取车。
路上,文静如还在回味刚才的病例:“林医生,您判断徐先生是阳虚,为什么不用点熟地、枸杞、菟丝子这些补肾精的药,或者加点川芎、当归活血化瘀呢?就用了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力道会不会太猛了?而且那么简单。”
“问得好。”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暴盲初起,病因明确为寒邪直中,凝闭经络。此时病机关键在于‘寒凝’,而非‘虚损’。当务之急是散寒开闭,如同房间被寒冰冻结,首先要生火融化冰块,而不是急着往里面添置家具。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简力专,犹如一把破冰利刃,能迅速温散深伏之寒邪,畅通阳气。
待寒邪散去,阳气通达,视力自然有望恢复。若过早滥用滋补或过于复杂的活血药,反而可能恋邪碍胃,影响散寒之力。这是‘急则治其标’的思路。当然,如果他服药后视力恢复,但仍有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后续则需要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来巩固善后,‘缓则治其本’。”
文静如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辨证的先后缓急如此重要!”
萧宣在一旁听着,打趣道:“静如,很好学嘛!问得这么仔细,是不是以后也打算像远志一样,独立坐堂看病呀?”
文静如脸一红,连忙摆手:“宣姐您可别取笑我了!独立坐堂压力太大了,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和患者期望,我可没林医生那种底气和自信。我就是好奇,跟着多学点知识而已。”
车子驶出饭店停车场。
就在路过林医馆所在街道时,文静如忽然指着斜对面一栋正在紧张装修的五层小楼:“那栋楼之前不是空置很久了吗?这么快就租出去开始装修了?”
只见那小楼外围着施工挡板,里面传来电钻、敲打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忙碌。
一个看似工头模样的人正在大声催促:“抓紧点!这一周必须赶工完成主体拆改和管线铺设!工期紧得很,必须赶在儿童节前全部完工开业!耽误了时间,谁也担待不起!”
萧宣放慢车速,瞥了一眼那栋楼,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没有说话。
由市**牵头、多家医疗机构联合举办的“国际大众健康节”大型义诊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广场四周,各大医院和知名诊所早已划定了自己的“地盘”,支起了印有醒目Logo和单位名称的遮阳棚、帐篷。
白大褂、护士服穿梭其间,血压计、血糖仪、健康宣传册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微缩版的医疗集市。
整个广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林医馆和杏仁堂的联合义诊区。
他们共享了两顶宽敞的蓝色遮阳帐篷,帐篷前早已排起了两条蜿蜒曲折、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队伍长度和密集程度,将其他医院的义诊点衬托得门可罗雀。
许多市民甚至自带小板凳、遮阳伞,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殷切的期待和些许焦躁。
“早就听说林医生号难挂,这次义诊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是啊,我婆婆的老寒腿,就想让林医生给瞧瞧!”
“我妈失眠好几年了,西医看了没啥用,来碰碰运气……”
议论声不绝于耳。
林医馆这边,林远志、封总、宋金喜全员出动,杏仁堂也派出了两位资深老中医坐镇,几人一字排开,面前各放一张简易诊桌,全力应对潮水般涌来的咨询者。
林远志坐在中间位置,神情专注,尽管条件简陋,只有脉枕和手电筒(用于看舌),但他的诊断速度极快,问诊切脉,干净利落。
虽然义诊原则上不开具复杂汤药处方,但他会根据辨证,清晰地向患者说明病机,并推荐相应的中成药、提供饮食调整建议、或演示简单的穴位按摩、艾灸方法。
“您这是肝郁脾虚,平时容易生气、胃口也不好是吧?可以试试逍遥丸,配合按揉脚上的太冲穴和腿上的足三里。”
“老人家,您这是肾阳虚衰,腰腿冷痛,光吃钙片不行。可以去药店买点金匮肾气丸,平时用艾条灸灸关元穴和肾俞穴。”
“小朋友食积发热,舌苔这么厚。先用保和丸消食导滞,烧退了以后,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喝冷饮。”
……
这时,队伍前排来了两位格外显眼的咨询者——一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年轻外国情侣。
男的看起来有些腼腆,女的面色略显苍白,精神不振。
“林医生,您好。”出乎意料,男子开口竟是流利的中文,带着一点东欧口音,“我们是白俄罗斯人,在附近的酒吧工作。我陪我女朋友艾尔莎来,她最近身体很不舒服。”
林远志点点头,示意艾尔莎坐下伸出手。
他仔细为其诊脉(脉象沉缓,跳动迟滞无力),观舌(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脉沉缓,舌淡白腻,这是阳虚水饮内停之象。”林远志判断道,“是不是经常觉得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喜欢喝热水,平时比别人怕冷,手脚容易凉,大便经常不成形?”
艾尔莎碧蓝的眼睛顿时瞪大了,连连点头,用带着浓重口音但能听懂的中文补充道:“是的,是的!医生!还有经常头晕,恶心,特别是吃多一点东西后,就想吐,吐出来的都是黏黏的、透明的痰水一样的东西。感觉这里,”她指了指上腹部,“总是胀胀硬硬的,不舒服。”
“这不是简单的胃病,也不是脑部问题。”林远志肯定地说,“这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足,无法运化水液导致的。水湿停聚在中焦,所以纳呆、腹胀、呕恶痰涎;清阳不升,所以头晕;阳虚不能温煦,所以畏寒肢冷。”
“你们去正规的大药房,找坐堂药师或咨询窗口,让他们给你配五苓散,加上半夏和生姜。先吃三到五剂看看效果。”
艾尔莎和男友赶紧拿出手机,反复和林远志确认“五苓散”、“半夏”、“生姜”这几个字怎么写、怎么念,生怕弄错。
确认无误后,两人连连道谢,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高兴地离开了。
文静如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小声对林远志说:“真没想到,老外也会得这种阳虚水停的证。平时看他们总是喝冰水、吃冷食,还以为他们体质都偏热呢。”
林远志一边示意叫下一位患者,一边淡然回答:“体质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先天禀赋都有关,并非按人种简单划分。老外也是人,同样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素体阳虚而导致寒湿内生。以前我在医院实习时,还治过一个脾阳虚导致整天嗜睡、无法工作的美国女生。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规律是共通的。”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
这时,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穿着 Polo衫、国字脸、小眼睛、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坐到了林远志面前的凳子上。他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直接伸出了手腕。
林远志照例三指搭脉,凝神体会片刻,又示意对方伸出舌头看了看(舌淡红,苔薄白)。
他微微蹙眉,抬头看向对方:“先生,你的脉象从容和缓,舌苔薄白干净,从舌脉上看,并没什么大问题。你具体是哪里不舒服?”
那男子闻言,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带着一丝玩味:“我?我没哪里不舒服啊。”
林远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没不舒服?那你来排队是……”
“呵呵,”男子轻笑两声,“我就是来参观学习一下的。早就听说广南出了位‘网红神医’,辨证如神,今天正好路过,特地来开开眼界,学习学习。”
林远志放下手,身体微微后靠,目光锐利地看着对方:“学习?学习什么?”
“学习林神医您,是怎么辨证论治的啊。”对方语气依旧轻松,但话语中的试探意味已然明显。
“阁下是什么人?”林远志的声音沉了下来,带上了一丝警惕。
男子这才稍稍收敛笑容,但眼神依旧闪烁:“林医生别紧张,同行,同行而已。鄙人应信石,从北河过来这边办点事。刚好碰上鼎鼎大名的林医馆在此义诊,机会难得,当然要来凑凑热闹,观摩学习一下嘛。同行之间互相切磋借鉴,也是常有的事,你不会不高兴吧?”
“应先生,”林远志语气冷淡,“如果您没有健康问题需要咨询,请不要占用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的时间。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应信石仿佛没听出林远志话里的逐客令,反而自顾自地点评起来:“刚才我看你给那位外国女士诊断,思路清晰,辨证果断,用药也老道。嗯,确实有几分真本事,不像网上有些传言说的那样,只是靠炒作。不错,不错。”
“你还有什么事吗?”林远志不想再与他纠缠。
应信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意味深长地看了林远志一眼:“没什么大事,就是过来跟林医生您打声招呼,混个脸熟。以后我们说不定会经常见面。”
林远志觉得这话有些莫名其妙:“经常见面?怎么可能。除非你天天来我门诊看病。”
应信石脸上再次浮现那种神秘莫测的笑容,压低了一点声音:“呵呵,你很快就知道了。”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悠然离去,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文静如一直紧张地看着这边,见那人走了,才凑过来小声说:“林医生,那人谁啊?说话阴阳怪气,来者不善啊。果然同行是冤家,是不是看我们医馆生意好,眼红了来找茬的?”
林远志目光从应信石消失的方向收回,神色恢复平静:“不必理会。或许是哪个小医馆的人,或许是纯粹好奇,也可能是想来蹭点热度。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叫下一位患者。”
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到了下午五点半,义诊活动正式结束。
工作人员开始引导疏散仍不愿离去的人群。
林医馆和杏仁堂的几位医生都累得够呛,但看着那么多得到帮助的患者,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
萧宣早已安排好车辆,接上林远志、文静如、封总、宋金喜四人,前往提前订好餐的“龙凤饭店”进行团队聚餐。
车上,几人交流着下午的感想。
宋金喜**酸痛的肩膀说:“来人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到最后还有好些人没排到,眼睁睁看着我们收摊,眼神里那种失望,看着真有点不好受。”
封总接口道:“是啊,感觉比在医馆坐诊一天还累!嗓子都快说哑了!”
萧宣一边开车,一边笑道:“累是累了点,但这次义诊的效果和反响真是超出预期。整个广场,就属我们和杏仁堂的队伍最长最火爆!其他那些大医院的点,除了量量血压测测血糖,这种基础检查有人排队,真正咨询的没几个。这说明什么?说明市民对真正能解决问题、有特色的中医服务需求巨大!也说明我们林医馆的口碑和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
到达装修典雅、气派的龙凤饭店,萧宣预订了一个大包间,足足摆了四桌。
医馆和杏仁堂的医护人员、行政后勤人员几乎都到齐了,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萧宣作为东道主,起身讲了一段简短而热情的开场白,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肯定了医馆近期的快速发展,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赢得阵阵掌声。
丰盛的菜肴陆续上桌,大家暂时放下工作的疲惫,享受着美食和轻松愉快的交流。
席间,封总似乎想起了什么,凑近林远志,压低声音说:“师兄,你听说了吗?龙兴医馆,最近好像要在我们广南开分馆了!”
林远志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龙兴医馆?那个号称全国最大、分店最多的门诊连锁集团?他们怎么会突然想到来我们这种三线城市开分馆?”
封总撇撇嘴:“这还不明显吗?肯定是看到我们林医馆最近火出圈了,觉得广南这块市场有潜力可挖,消费能力也上来了呗!他们觉得我们一家小医馆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想来抢蛋糕、分一杯羹了!”
林远志若有所思:“他们主要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规模大,品牌响,管理标准化,营销厉害。”封总如数家珍,“他们主打一些专科病,比如不孕不育、肠胃病、皮肤病、失眠焦虑这些现代高发病,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医生团队嘛,听说多是高薪从各地挖来的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再经过他们内部一套流程培训上岗。”
林远志忽然联想到下午那个举止古怪的应信石,沉吟道:“难怪……下午那个应信石,说话口气那么大,看来十有八九就是龙兴医馆派来‘踩点’摸底的人。”
封总一听,立刻来了气:“靠!他们今天来踩点了?师兄,你放心,他们也就规模大点,广告响点,真要论医术水平和疗效,肯定不是你的对手!咱们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包装!”
林远志笑了笑,没说话,但眼神中多了一丝思索。龙兴医馆这种资本驱动的连锁模式进入,无疑会给本地中医生态带来冲击。
聚餐接近尾声,萧宣起身去前台结账。
林远志也起身去洗手间。
回来时,一位穿着得体西装套裙、气质干练的中年女经理微笑着迎了上来,她胸前别着“大堂经理”的工牌。
“您好,请问是林远志林医生吗?”女经理语气恭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林远志点点头:“我是。您好,请问有什么事?”他以为是来询问菜品或服务反馈的。
“林医生,久仰您的大名了!今天真是幸会!”女经理热情地说,“我姓牧,是这里的大厅经理。那个,实在不好意思,有个不情之请。”
她显得有些难以启齿。
“我知道您的号特别难挂,但我丈夫他,他前几天突然得了个怪病,现在人就在楼上宿舍里躺着,门都出不了,能不能麻烦您百忙之中,抽一点点时间,帮他看一眼?就一眼!求您了!”
林远志微微一怔,没想到是这种事:“怪病?牧经理,您别急,慢慢说,具体是什么情况?”
牧经理看了看周围嘈杂的环境,压低声音:“这里人多口杂,不太方便细说,能不能请您移步,到那边人少点的地方?”
林远志看她神情焦虑不似作假,便点点头,跟着她走到走廊尽头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牧经理这才红着脸,小声又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三天前晚上,我们夫妻同房之后,我丈夫他去浴室冲了个澡,然后只裹着条浴巾就去阳台抽烟。当时天气有点凉,他可能吹了风,回来说有点冷,我也没太在意。结果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就说眼睛看东西非常模糊,雾蒙蒙的!我以为是没睡好,让他再休息会。结果到了中午,他说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只能感觉到一点光。”
她越说越急:“我吓坏了,赶紧送他去人民医院眼科,做了各种检查,眼底、眼压、角膜、晶状体……都说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后推测可能是急性视神经炎,给开了一些激素和营养神经的药,让回家观察。这都吃了三天药了,一点好转都没有。他现在整天待在屋里,什么都干不了,心里害怕得不行。林医生,您说这到底是什么怪病啊?医院都查不出来。”
林远志听完,也感到十分惊奇。
行房后沐浴受寒,继而突发暴盲?
这病症确实蹊跷,他在医书典籍中也未曾见过完全相同的记载。
但中医辨证重在抓住核心病机。
他沉吟片刻,说道:“牧经理,你先别太焦虑。既然我今天碰巧遇到了,就跟你去看看吧。病因虽然奇特,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有其内在病机。你先生现在就在楼上?”
牧经理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在在在!就在五楼员工宿舍!太感谢您了林医生!这边请,这边请!”
这时,文静如找了过来,看到林远志和一位经理模样的人在一起,好奇地问:“林医生,怎么了?”
林远志简单说明情况。文静如立刻说:“那我跟您一起去吧!”
她转身又快步跑回包间,跟萧宣打了个招呼。萧宣闻言也走了过来,了解情况后,对林远志点点头:“你去看看吧,我在这等你。”
于是,牧经理带着林远志和文静如,乘坐员工电梯上了五楼,来到一间员工宿舍。
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客厅的沙发上,躺着一位五十岁出头、身材微胖、面色憔悴的男子,他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老徐,老徐!我把林医生请来了!”牧经理轻声呼唤。
沙发上的徐先生猛地坐起身,茫然地转向声音来源,急切地问:“林医生?是那个林医馆的林医生吗?哎呀!快请坐!快请坐!我这真是……”他显得既激动又窘迫。
林远志在他身边坐下,温和地问:“徐先生,你现在完全看不见吗?一点光感或模糊影像有没有?”
徐先生努力地睁着眼睛,沮丧地摇头:“只能感觉到很暗的光影,手指在眼前晃动都看不清轮廓,更别说分辨人了。就像眼前蒙了十几层厚厚的磨砂玻璃……”
林远志点点头:“突发暴盲,以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情况?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慢性病?”
“没有!都没有!我身体一向挺好的!就这次太邪门了!”徐先生语气激动。
林远志不再多问,仔细为他诊察。
脉象沉细无力,尤以尺部为甚。查看舌象:舌质淡胖,苔白滑。又摸了摸他的手:冰凉。再凑近观察他的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色泽略显淡滞,缺乏正常人的黑亮神采。
“舌淡苔白,脉沉细,肢凉……这是一派阳虚寒盛之象。”
林远志心中已有初步判断。
“徐先生,你发病前阳台吹风受寒,只是一个诱因。根本原因在于您素体阳气不足,**之后,肾气暂虚,腠理大开,此时骤遇风寒,寒邪直中少阴,凝滞经络。目为肝窍,但肝肾同源,肾阳亏虚,无法上温肝目,加上寒邪凝滞,导致眼部气血不通,神光不能发越,故而失明。这不是一般的眼病,而是全身性的阳虚寒凝证在眼部的突出表现。”
徐先生和牧经理听得半懂不懂,但“阳虚”、“寒凝”这些词让他们感觉抓住了救命稻草:“那有办法治吗,林医生?”
“可以一试。”林远志语气沉稳,拿出随身带的便签纸和笔,略加思索,写下一个药方:麻黄、附子、细辛。
方子极其简单,只有三味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未作任何加减。
“这个方子,麻黄发散寒邪,附子温补肾阳,细辛通达表里,温散寒凝。三药合用,能强力温散少阴寒邪,通达上下阳气。先去抓三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注意服药后避风保暖,可能会微微出汗,这是药力发散寒邪的表现。”
牧经理双手颤抖地接过药方,如同捧着圣旨:“谢谢!谢谢林医生!不过这诊金该怎么给你……”
林远志摆摆手:“举手之劳,诊金就不必了。你们尽快抓药服药观察效果吧。如果三天后情况有变化,无论是好转还是其他反应,都可以通过林医馆的客服电话联系到我。楼下还有同事在等,我们先告辞了。”
徐先生摸索着站起身,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林医生,太感谢了!要是能好了,我一定登门拜谢!”
林远志和文静如在牧经理护送下,回到四楼包间。萧宣还在等着,其他人已经先回去了。文静如简单向萧宣汇报了楼上发生的事。
萧宣听后,无奈地笑着摇摇头:“远志啊远志,你现在真是走到哪儿,病人就找到哪儿。以后这种‘拦路求医’的情况,只怕会越来越多。你这‘神医’的名头,太响亮了。”
林远志淡然一笑:“遇到了就是缘分,能帮就帮一把。”
三人一同下楼取车。
路上,文静如还在回味刚才的病例:“林医生,您判断徐先生是阳虚,为什么不用点熟地、枸杞、菟丝子这些补肾精的药,或者加点川芎、当归活血化瘀呢?就用了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力道会不会太猛了?而且那么简单。”
“问得好。”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暴盲初起,病因明确为寒邪直中,凝闭经络。此时病机关键在于‘寒凝’,而非‘虚损’。当务之急是散寒开闭,如同房间被寒冰冻结,首先要生火融化冰块,而不是急着往里面添置家具。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简力专,犹如一把破冰利刃,能迅速温散深伏之寒邪,畅通阳气。
待寒邪散去,阳气通达,视力自然有望恢复。若过早滥用滋补或过于复杂的活血药,反而可能恋邪碍胃,影响散寒之力。这是‘急则治其标’的思路。当然,如果他服药后视力恢复,但仍有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后续则需要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来巩固善后,‘缓则治其本’。”
文静如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辨证的先后缓急如此重要!”
萧宣在一旁听着,打趣道:“静如,很好学嘛!问得这么仔细,是不是以后也打算像远志一样,独立坐堂看病呀?”
文静如脸一红,连忙摆手:“宣姐您可别取笑我了!独立坐堂压力太大了,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和患者期望,我可没林医生那种底气和自信。我就是好奇,跟着多学点知识而已。”
车子驶出饭店停车场。
就在路过林医馆所在街道时,文静如忽然指着斜对面一栋正在紧张装修的五层小楼:“那栋楼之前不是空置很久了吗?这么快就租出去开始装修了?”
只见那小楼外围着施工挡板,里面传来电钻、敲打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忙碌。
一个看似工头模样的人正在大声催促:“抓紧点!这一周必须赶工完成主体拆改和管线铺设!工期紧得很,必须赶在儿童节前全部完工开业!耽误了时间,谁也担待不起!”
萧宣放慢车速,瞥了一眼那栋楼,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没有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