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如何解决

  而且,还是无影无踪!

  朝廷北伐,虽然得到了足够的粮食。

  但最终受苦的人,依旧是百姓!

  百姓,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后的结局,就陷入到困苦之中。

  “事实的确如此!”

  “宝钞的大量印制,就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但其中的原因,朝廷却浑然不知。”

  “他们还为北伐成功,沾沾自喜。”

  凌峰说道。

  他心里知道,纸币的使用,也没有多长时间。

  宋朝时期,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

  元朝时期的经验,虽然十分丰富。

  但是,后期还是无法兜住。

  大明现在的官员,甚至跟元朝的纸币政策还无法相比。

  宝钞在他们的手中,不被玩坏才怪!

  “凌先生,像现在的这种情况,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朱棣说道。

  他真的迫切希望,找打解决的办法。

  如果再继续持续下去,大明百姓对宝钞,绝对会更加厌恨。

  宝钞的信誉,最终会彻底崩溃。

  当然,还有大明的信誉!

  凌峰闻言,倒没有立即回答。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转过头,看了一眼船外的风景。

  此时的朱棣,却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心里虽然十分着急,但他却不敢打扰凌峰。

  “你觉得,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元朝,干嘛会灭亡得那么快呢?”

  凌峰突然说道。

  “元朝快速灭亡?”

  “难道跟纸币有关系?”

  朱棣一愣道。

  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

  元朝的灭亡,也跟纸币有关。

  这件事情,他做梦也不会想到。

  难怪,元朝存在还没有一百年?

  纸币的泛滥?

  大明,又会存在多少年呢?

  朱棣,真的不敢相信!

  “一首红巾军的歌谣,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开河变钞,货根源,惹红巾万千!”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凌峰说道。

  这首歌谣,当年红巾军起义时传遍天下。

  当然,也是说出了红巾军起义 原因。

  闻言,朱棣和徐妙云立即点头。

  两人小时候,毕竟是元末时期。

  他们自然是听过这首歌谣!

  但其中的意思,却是真的不知道。

  “开河,指的是元末时期,黄河的泛滥。”

  “变钞,指的是元朝大量印制纸币。”

  “导致最后信誉崩塌,不得不进行变钞。”

  “纸币的泛滥,也是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凌峰说道。

  听到他的话,朱棣和徐妙云才明白过来。

  红巾军的起义歌,原来是这个意思。

  “人吃人,钞买钞!”

  “难怪……”

  “最后就算进行变钞,百姓的负担反而更加严重。”

  “元朝的存在,不到一百年。”

  “原来就是纸币把自己给玩砸了。”

  朱棣苦笑道。

  实际上,他原本想要嘲讽几句元朝。

  但当他想起大明时,居然无法笑出来。

  因为,大明的情况就是如此!

  大明跟元朝相比,好到什么地方?

  才几年的时间,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也许,再过几年的时间。

  宝钞,已经完全没有了信誉。

  那个时候,也不得不进行变钞!

  而且,说不定还会引起天下起义?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嘲笑元朝的资格。

  “凌先生,大明的纸币,虽然也是泛滥。”

  “但跟元朝相比,应该要好上很多吧!”

  “现在的大明,还是有救的!”

  朱棣说道。

  凌峰听到的话,立即大笑起来。

  “难道你真的以为,大明的情况就比元朝好吗?”

  “我不妨告诉你!”

  “元朝开国的前十年,他们对纸币的控制,可比大明好了很多。”

  “如今大明对宝钞的泛滥,比元朝更加严重。”

  “大明对于纸币的掌控,怎么跟元朝相比?”

  凌峰说道。

  “什么?”

  朱棣惊讶道。

  听到凌峰的话,他再次感到崩溃。

  元朝在他的心中,已经是够烂的了。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明宝钞的发行,居然比元朝更烂?

  这怎么可能?

  大明再怎么烂,应该也比元朝好啊!

  元朝不到百年,便灭亡了。

  大明,至少也要维持五、百年以上的时间吧!

  “凌先生,你是不是弄错了啊?”

  “大明的聪明人,那么多!”

  “户部就算是滥发宝钞,他们也绝对不会以国运为代价啊!”

  “而且,还有元朝灭亡的前车之鉴。”

  “所以,他们怎么也不敢!”

  “大明比元朝,干嘛还要滥发呢?”

  朱棣说道。

  这样的观点,他可无法接受。

  徐妙云心里,也是认为如此。

  不管怎么样,大明都比元朝强上不少。

  如果真的还比不上元朝,大明不就很快灭亡了吗?

  凌峰看到朱棣的样子,差点就笑了出来。

  眼前的这个张四,他知道对大明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大明,他爱得如此深沉。

  元朝,却是深恶痛绝!

  一旦说大明没有元朝好,他怎么可能接受?

  但事实上,的确就是如此!

  历史上,大明的纸币在后来,政策上确实有好转。

  但从前二十年来看,大明的纸币政策还真的没有元朝好。

  元朝之所以崩溃,不但有那些奸臣的错误。

  而且,也有天灾的一部分原因。

  “张四,我知道你心里不服!”

  “既然如此,现在我就跟你好好算算!”

  凌峰微微一笑道。

  “凌先生,你请讲!”

  朱棣说道。

  此时,他已经恢复了平静。

  元朝的纸币政策,什么地方优于大明?

  凌峰的判断,他虽然一向相信。

  但元朝比大明,他真的难以接受!

  “实际上,最早的纸币时期,还是宋朝。”

  “宋朝为了商人方面携带金钱,将纸币和铜钱一并进行。”

  “但施行一段时间之后,就难以再维持下去。”

  “其中具体的原因,就是没有准备金!”

  凌峰说道。

  “准备金?”

  “凌先生,准备金是什么东西啊?”

  朱棣说道。

  这三个字,立即引起了他跟徐妙云的主意。

  纸币的发行,怎么还需要准备金呢?

  准备金,到底是什么意思?

  “准备金,其实就是跟纸币应对的实际金银!”

  “如果纸币凭空滥发,怎么维持下去?”

  “就算那些钱庄,也不会使用纸币兑换金银铜钱。”

  “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按出来。”

  “但在元朝时期,却是创造性提出了准备金。”

  “纸币发行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定对应的准备金。”

  “就算是百姓手里拿着纸币,他们也可以随时到钱庄兑换银子。”

  “纸币的信誉,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凌峰说道。

  他的话,也让朱棣和徐妙云明白了准备金的真正用处。

  “纸币,原来需要跟实际的金银相互对应。”

  “现在的大明,发行了这么多的宝钞。”

  “相对应的金银铜钱,根本就没有!”

  朱棣苦笑道。

  “准备金,实际上就是对纸币泛滥的一种束缚。”

  “准备金在印制纸币之前,必须要准备好。”

  “只有这样,才能将纸币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

  “凌先生,你看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徐妙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