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凝手里的针线在布面上顿了顿,抬眼时嘴角噙着促狭的笑:“这才出去半天,回来就不一样了。”她朝宁晚霁脖子上瞟了瞟,“林如风这手艺,串得还挺规整。”
宁晚霁的脸颊热得发烫,把粉布往怀里紧了紧,转身往屋里走:“我去把布收起来。”
林如风跟在她身后,见她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忍不住想笑,却又怕她恼,只把那只装着糖精和模子的布包往桌上一放:“我去劈柴,等会儿就做栗子糕。”
灶房里很快热闹起来。宁晚霁把栗子剥壳取肉,林如风蹲在灶前烧火,火苗**锅底,映得他侧脸的绒毛都泛着金芒。
“得把栗子压成泥。”宁晚霁用擀面杖在石臼里碾着熟栗子,粉糯的栗肉渐渐成了泥,混着蒸腾的热气散出甜香,“加些面粉和糖精,揉成面团。”
林如风凑过来帮忙,笨手笨脚地想把面团搓圆,却弄得满手都是栗泥。宁晚霁看他指尖沾着黄澄澄的粉末,像只偷食的小松鼠,忍不住笑着递过湿布:“还是我来吧,你烧火就好。”
他倒也不逞强,乖乖地坐回灶前添柴,眼睛却黏在她手上。看她把栗泥面团放进木模子里压实,再轻轻一磕,圆滚滚的栗子糕就落在箅子上,上面还印着浅浅的花纹。
“真好看。”他由衷地赞叹,“比供销社卖的还精致。”
“等蒸好了尝尝就知道了。”宁晚霁把箅子放进蒸笼,盖上盖子时,蒸汽腾地冒出来,模糊了两人相视而笑的眉眼。
蒸栗子糕的功夫,林如风去院里劈柴。斧头起落间,木柴裂开的声音清脆响亮,宁晚霁坐在灶前添柴,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她想起方才在村口,自己鼓足勇气亲在他脸颊上的瞬间。他的皮肤带着日晒的温度,粗粝却温热,像后山向阳的石头。而他愣怔过后,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比秋日的晴空还要澄澈。
“好了没有?”林如风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菜窝窝。
“快了。”宁晚霁掀开蒸笼,一股更浓郁的甜香涌出来,栗子糕已经涨得胖乎乎的,“再焖会儿就成。”
等栗子糕凉透了,宁晚霁装了满满一碟,让林如风送去给林婶和张婶尝尝。他刚走没多久,冷月凝就溜进灶房,拿起一块塞进嘴里,眯着眼叹道:“甜糯得很,林如风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宁晚霁笑着推她:“别胡说。”
“我可没胡说。”冷月凝嚼着栗子糕,“村里哪个不知道林如风眼里只有你?上次赵春花托人说媒,被林婶直接挡回去了,说自家儿子心里有人了。”
宁晚霁的心猛地一跳,手里的布巾差点滑落:“真的?”
“那还有假?”冷月凝挑了挑眉,“我也是听张婶说的,她还说,林婶早就把你当儿媳妇看了,连做新被褥的布料都备下了。”
正说着,林如风回来了,手里的空碟子亮晃晃的。“娘说好吃,让你有空再做些。”他挠着耳根笑,“张婶还问,什么时候能喝上我们的喜酒。”
这话一出,宁晚霁的脸腾地红了,转身去收拾灶台,耳根却竖得高高的,想听他接下来怎么说。
林如风却没再往下说,只是蹲下来帮她擦灶膛,柴火的灰烬沾在他手背上,像落了层星子。
过了几日,秋收开始了。割稻子是体力活,知青点的几个年轻人都被派去田里帮忙。宁晚霁跟着大家弯腰割稻,镰刀在手里不太听话,割得又慢又费劲,没过多久就腰酸背痛。
林如风看在眼里,趁队长不注意,悄悄绕到她身边,接过她手里的镰刀:“我来割,你去把稻穗捆起来就行。”
他的动作又快又稳,金黄的稻穗在他手里簌簌落下,很快就割出一片空地。宁晚霁蹲在后面捆稻束,看他宽厚的肩膀在稻浪里起伏,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瞬间洇出一小片深色。
“歇会儿吧。”她递过水壶,“喝口水。”
林如风接过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大半,喉结滚动的弧度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他抹了把汗,忽然从兜里掏出个东西塞给她:“刚在田埂上摘的。”
是颗野山楂,红得像颗小玛瑙。宁晚霁咬了一口,酸得眯起眼睛,舌尖却泛起淡淡的甜。
“酸吧?”林如风笑得露出白牙,“等晒干了泡糖水喝,就不酸了。”
割到日头偏西,大家都累得瘫坐在田埂上。队长清点完今天的收成,宣布可以收工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
林如风把宁晚霁捆好的稻束都扛到自己肩上,还不忘拎起她的布包:“走吧,我送你回去。”
田埂上的野草被踩得沙沙响,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紧紧依偎在一起。宁晚霁看着他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军绿色的褂子贴在身上,勾勒出紧实的线条,忽然想起他第一次在枫叶林里牵她的手,也是这样,沉默却可靠。
“明天我想跟你去后山。”她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听说那里的野山楂熟得正好。”
林如风脚步顿了顿,转过头时,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好,我明早来叫你。”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如风就背着竹篓站在院门口了。他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竹篓里垫着新洗的棉布,还放着两个白面馒头。
“张婶给的,路上吃。”他把馒头递过来,指尖带着清晨的凉意。
后山的山楂树长在陡峭的坡上,红通通的果子挂满枝头,像一串串小灯笼。林如风怕宁晚霁摔着,在前面开路,用镰刀砍断挡路的荆棘,还特意在湿滑的地方垫上石头。
“小心脚下。”他时不时回头叮嘱,见她伸手够高处的果子,就赶紧爬上去摘了扔下来,“接着!”
红山楂落在竹篓里,发出咚咚的轻响。宁晚霁捡起来,用衣角擦了擦,咬一口,酸得皱起眉头,却看见林如风正看着她笑,眼里的温柔快要溢出来。
“酸就别吃了,回去泡糖水。”他跳下来,把最红最大的一串塞进她手里,“这个晒山楂干最好。”
两人摘了满满一竹篓,下山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路过那条小溪,林如风把山楂倒出来清洗,溪水漫过他的手腕,凉丝丝的。
“你看。”他忽然指着水底,“有小鱼。”
宁晚霁凑过去看,几条小鱼在鹅卵石间游来游去,银闪闪的像小刀子。她伸手去捞,却被鱼尾巴溅了满脸水,逗得林如风哈哈大笑。
“笑什么?”她佯装生气,伸手去推他,却被他顺势握住了手。
他的掌心带着溪水的凉意,却很快变得滚烫。两人站在溪边,听着水流哗哗的声音,谁都没说话,却听见彼此的心跳,像溪水里的石子,轻轻碰撞着。
回到知青点,冷月凝正在晒草药,见他们提着满篓山楂回来,笑着打趣:“这是要把后山搬空啊?”
“摘些回去做山楂干,冬天泡水喝。”宁晚霁把山楂倒在竹匾里,“你也来帮忙?”
“不了,我这草药还没晒完。”冷月凝朝林如风努努嘴,“有人肯定巴不得单独跟你待着。”
林如风的耳根又红了,拿起筛子开始筛选山楂,把虫蛀的、太小的都挑出来。宁晚霁坐在他对面,用小刀把山楂核挖出来,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竹匾里的红山楂上,泛着暖暖的光。宁晚霁看着林如风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像山楂泡的糖水,初尝有点酸,细品却满是甜。
山楂干晒了好几天才干透,红得发黑,攥在手里硬硬的。宁晚霁找了个干净的布袋子装起来,挂在房梁上。
“等天冷了,泡在热水里,加点糖精,暖乎乎的。”林如风凑过来看,“我娘以前总做这个。”
“那你娘一定很疼你。”宁晚霁想起自己的母亲,在城里时,每到秋天也会买些山楂回来做糖葫芦,晶莹的糖壳裹着红果,甜得能粘住牙齿。
“嗯,我娘最疼我。”林如风的声音低了些,“她总说,等我娶了媳妇,就让她跟着享清福。”
宁晚霁的心又是一跳,低头去整理布袋子,指尖却有些发颤。
这天晚上,知青点的煤油灯昏昏黄黄的。宁晚霁坐在桌前缝补衣服,冷月凝躺在对面的床上,翻着一本旧书。
“阿晚,你跟林如风,打算什么时候定下来啊?”冷月凝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宁晚霁手里的针线顿了顿:“还没想着呢。”
“傻姑娘,”冷月凝放下书,坐起身来,“林如风对你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你要是也喜欢他,就别错过了。这乡下不比城里,找个真心待你的人不容易。”
宁晚霁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她怎么会不喜欢林如风呢?喜欢他看她时眼里的光,喜欢他笨拙却真诚的关心,喜欢他扛着竹篓走在前面的背影,喜欢他掌心的温度和指尖的薄茧。
可她总觉得,自己是城里来的知青,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离开这里,回到属于自己的城市。她怕自己给不了他未来,怕耽误了他。
“我……”她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冷月凝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你看林如风,为了你,做了多少事?摘蓝莓,做果酱,打栗子,摘山楂,他心里要是没你,能这么上心吗?”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冷月凝朝窗外努努嘴:“说曹操曹操到。”
宁晚霁走到窗边,看见林如风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包,犹豫着要不要进来。月光落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长长的,显得有些孤单。
她推**门走出去:“这么晚了,有事吗?”
林如风吓了一跳,手里的布包差点掉在地上:“我……我娘让我给你送点东西。”他把布包递过来,“刚做的红薯干,你尝尝。”
布包里的红薯干金黄金黄的,还带着温热的气息。宁晚霁接过来,指尖碰到他的,两人都像触电似的缩回了手。
“谢谢你娘。”她轻声道。
“我娘说,让你有空去家里坐坐。”林如风挠着耳根,“她做了你爱吃的贴饼子。”
“好,我明天去。”宁晚霁点点头,心里忽然松了口气。
林如风笑了,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那我先走了,你早点休息。”
他转身往院外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宁晚霁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月色里,手里的红薯干还带着余温,甜丝丝的味道漫进心里。
第二天一早,宁晚霁提着一小包山楂干,去了林如风家。林婶正在院子里喂鸡,见她来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快来,刚出锅的贴饼子,还热乎着呢。”
林如风从屋里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粗瓷碗,看见宁晚霁,脸腾地红了:“你来了。”
“嗯,”宁晚霁把山楂干递过去,“自己晒的,给婶尝尝。”
“你这孩子,还带什么东西。”林婶接过山楂干,往屋里让,“快进屋坐,外面风大。”
屋里的土炕上摆着张小桌,上面放着刚出锅的贴饼子,黄澄澄的,还带着焦香。林婶给宁晚霁盛了碗玉米糊糊,又夹了块贴饼子:“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宁晚霁咬了口贴饼子,外焦里嫩,带着玉米的香甜,比知青点的好吃多了。林如风坐在她对面,只顾着埋头喝粥,耳根却红得厉害。
林婶看在眼里,笑着打趣:“如风,你倒是给晚霁夹点菜啊,傻坐着干什么?”
林如风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夹了块腌萝卜放在宁晚霁碗里,动作笨拙得可爱。
吃过早饭,林婶让林如风送宁晚霁回去。两人走在田埂上,晨露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
“我娘她……”林如风忽然开口,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宁晚霁笑了:“婶人很好。”
“我娘很喜欢你。”林如风鼓起勇气,停下脚步看着她,“我也……我也很喜欢你。晚霁,你……”
他的话没说完,却已经足够让宁晚霁明白他的意思。她看着他紧张得发亮的眼睛,看着他微微发颤的嘴唇,心里的犹豫忽然烟消云散。
是啊,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珍惜现在。
她踮起脚,轻轻吻在他的唇上。像触碰一颗熟透的蓝莓,带着清甜的气息。
林如风愣了愣,随即紧紧抱住了她,力道大得像是要把她揉进骨血里。他的心跳得像擂鼓,呼吸粗重而滚烫。
“晚霁,”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沙哑,“我会对你好的,一辈子都对你好。”
宁晚霁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点了点头,眼里的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落在他的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
这泪水是甜的,像熬了很久的蓝莓酱,醇厚而绵长。
秋收结束后,队里放了几天假。林如风带着宁晚霁去镇上赶集,说是要给她买块新布料做棉袄。
镇上很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林如风紧紧牵着宁晚霁的手,生怕她被人群挤散。他的掌心温暖而有力,让她觉得无比安心。
他们在布摊前挑了块藏青色的灯芯绒,厚实暖和,做棉袄正好。林如风还非要给她买个红头绳,扎在辫子上,衬得她肤色越发白皙。
“好看。”他看着她,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宁晚霁摸了摸头上的红头绳,心里甜滋滋的。
路过铁匠铺,林如风忽然拉着她走了进去。铁匠正在打铁,火星四溅。林如风跟铁匠说了几句,铁匠笑着点了点头,从角落里拿出个东西递过来。
是个铁环,打磨得光滑发亮。
“给你的。”林如风把铁环塞到她手里,“我跟铁匠说好了,特意给你打的,不大不小正合适。”
宁晚霁拿着铁环,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他说过要给她打个铁环滚着玩,没想到他一直记在心里。
“我教你滚。”林如风拿起铁钩,示范给她看。铁环在他手里听话得很,咕噜咕噜地往前滚,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宁晚霁学着他的样子,却总也掌握不好力道,铁环动不动就倒在地上。林如风耐心地教她,握着她的手一起推铁钩,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暖得她心里发烫。
“你看,这样就好了。”他笑着说。
在他的帮助下,宁晚霁终于能让铁环滚起来了。她笑着往前跑,铁环在地上滚动的声音清脆悦耳,林如风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欢快的背影,眼里的光比阳光还要灿烂。
赶集回来的路上,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一片金红。林如风背着宁晚霁买的东西,手里还牵着她的手。
“等冬天来了,我带你去后山滑雪。”他说,“那里有个坡,滑起来可好玩了。”
“好啊。”宁晚霁点点头,“还要去摘野山楂。”
“嗯,还要做山楂酱。”林如风笑着说,“还要给你做棉袄,给你滚铁环,给你摘好多好多蓝莓。”
宁晚霁靠在他肩上,听着他絮絮叨叨地规划着未来,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满满的。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会有风雨,或许会有艰难,但只要身边有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就像那个入夏后的清晨,那场带着清爽气息的雨,洗去了所有的黏腻,只留下纯粹的美好。而她和他的日子,也会像那场雨一样,清爽而明亮,像熬了很久的蓝莓酱,越品越甜,越品越醇厚。
冬天很快就来了,下了第一场雪。知青点的院子里白茫茫一片,像铺了层厚厚的棉花。
宁晚霁和林如风坐在灶房里,烤着炭火,看着窗外的雪。林如风正在给她剥栗子,剥好的栗子仁堆在碗里,像小山一样。
“等雪停了,我带你去后山。”他说,“雪后的后山可美了,树上挂满了冰棱,像水晶一样。”
“好啊。”宁晚霁拿起一颗栗子仁放进嘴里,甜糯可口。
灶上的锅里煮着山楂糖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甜酸的气息弥漫在屋里。
宁晚霁看着林如风认真剥栗子的侧脸,看着他眼里映出的火光,忽然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简单,温暖,有他,有烟火气。
窗外的雪还在下,纷纷扬扬的,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而屋里的暖意,却足以抵挡整个冬天的寒冷。
这往后的日子,不管是春天的荠菜,夏天的蓝莓,秋天的栗子,还是冬天的雪,只要身边有他,就都是甜的。
宁晚霁的脸颊热得发烫,把粉布往怀里紧了紧,转身往屋里走:“我去把布收起来。”
林如风跟在她身后,见她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忍不住想笑,却又怕她恼,只把那只装着糖精和模子的布包往桌上一放:“我去劈柴,等会儿就做栗子糕。”
灶房里很快热闹起来。宁晚霁把栗子剥壳取肉,林如风蹲在灶前烧火,火苗**锅底,映得他侧脸的绒毛都泛着金芒。
“得把栗子压成泥。”宁晚霁用擀面杖在石臼里碾着熟栗子,粉糯的栗肉渐渐成了泥,混着蒸腾的热气散出甜香,“加些面粉和糖精,揉成面团。”
林如风凑过来帮忙,笨手笨脚地想把面团搓圆,却弄得满手都是栗泥。宁晚霁看他指尖沾着黄澄澄的粉末,像只偷食的小松鼠,忍不住笑着递过湿布:“还是我来吧,你烧火就好。”
他倒也不逞强,乖乖地坐回灶前添柴,眼睛却黏在她手上。看她把栗泥面团放进木模子里压实,再轻轻一磕,圆滚滚的栗子糕就落在箅子上,上面还印着浅浅的花纹。
“真好看。”他由衷地赞叹,“比供销社卖的还精致。”
“等蒸好了尝尝就知道了。”宁晚霁把箅子放进蒸笼,盖上盖子时,蒸汽腾地冒出来,模糊了两人相视而笑的眉眼。
蒸栗子糕的功夫,林如风去院里劈柴。斧头起落间,木柴裂开的声音清脆响亮,宁晚霁坐在灶前添柴,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她想起方才在村口,自己鼓足勇气亲在他脸颊上的瞬间。他的皮肤带着日晒的温度,粗粝却温热,像后山向阳的石头。而他愣怔过后,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比秋日的晴空还要澄澈。
“好了没有?”林如风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菜窝窝。
“快了。”宁晚霁掀开蒸笼,一股更浓郁的甜香涌出来,栗子糕已经涨得胖乎乎的,“再焖会儿就成。”
等栗子糕凉透了,宁晚霁装了满满一碟,让林如风送去给林婶和张婶尝尝。他刚走没多久,冷月凝就溜进灶房,拿起一块塞进嘴里,眯着眼叹道:“甜糯得很,林如风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宁晚霁笑着推她:“别胡说。”
“我可没胡说。”冷月凝嚼着栗子糕,“村里哪个不知道林如风眼里只有你?上次赵春花托人说媒,被林婶直接挡回去了,说自家儿子心里有人了。”
宁晚霁的心猛地一跳,手里的布巾差点滑落:“真的?”
“那还有假?”冷月凝挑了挑眉,“我也是听张婶说的,她还说,林婶早就把你当儿媳妇看了,连做新被褥的布料都备下了。”
正说着,林如风回来了,手里的空碟子亮晃晃的。“娘说好吃,让你有空再做些。”他挠着耳根笑,“张婶还问,什么时候能喝上我们的喜酒。”
这话一出,宁晚霁的脸腾地红了,转身去收拾灶台,耳根却竖得高高的,想听他接下来怎么说。
林如风却没再往下说,只是蹲下来帮她擦灶膛,柴火的灰烬沾在他手背上,像落了层星子。
过了几日,秋收开始了。割稻子是体力活,知青点的几个年轻人都被派去田里帮忙。宁晚霁跟着大家弯腰割稻,镰刀在手里不太听话,割得又慢又费劲,没过多久就腰酸背痛。
林如风看在眼里,趁队长不注意,悄悄绕到她身边,接过她手里的镰刀:“我来割,你去把稻穗捆起来就行。”
他的动作又快又稳,金黄的稻穗在他手里簌簌落下,很快就割出一片空地。宁晚霁蹲在后面捆稻束,看他宽厚的肩膀在稻浪里起伏,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瞬间洇出一小片深色。
“歇会儿吧。”她递过水壶,“喝口水。”
林如风接过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大半,喉结滚动的弧度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他抹了把汗,忽然从兜里掏出个东西塞给她:“刚在田埂上摘的。”
是颗野山楂,红得像颗小玛瑙。宁晚霁咬了一口,酸得眯起眼睛,舌尖却泛起淡淡的甜。
“酸吧?”林如风笑得露出白牙,“等晒干了泡糖水喝,就不酸了。”
割到日头偏西,大家都累得瘫坐在田埂上。队长清点完今天的收成,宣布可以收工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
林如风把宁晚霁捆好的稻束都扛到自己肩上,还不忘拎起她的布包:“走吧,我送你回去。”
田埂上的野草被踩得沙沙响,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紧紧依偎在一起。宁晚霁看着他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军绿色的褂子贴在身上,勾勒出紧实的线条,忽然想起他第一次在枫叶林里牵她的手,也是这样,沉默却可靠。
“明天我想跟你去后山。”她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听说那里的野山楂熟得正好。”
林如风脚步顿了顿,转过头时,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好,我明早来叫你。”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如风就背着竹篓站在院门口了。他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竹篓里垫着新洗的棉布,还放着两个白面馒头。
“张婶给的,路上吃。”他把馒头递过来,指尖带着清晨的凉意。
后山的山楂树长在陡峭的坡上,红通通的果子挂满枝头,像一串串小灯笼。林如风怕宁晚霁摔着,在前面开路,用镰刀砍断挡路的荆棘,还特意在湿滑的地方垫上石头。
“小心脚下。”他时不时回头叮嘱,见她伸手够高处的果子,就赶紧爬上去摘了扔下来,“接着!”
红山楂落在竹篓里,发出咚咚的轻响。宁晚霁捡起来,用衣角擦了擦,咬一口,酸得皱起眉头,却看见林如风正看着她笑,眼里的温柔快要溢出来。
“酸就别吃了,回去泡糖水。”他跳下来,把最红最大的一串塞进她手里,“这个晒山楂干最好。”
两人摘了满满一竹篓,下山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路过那条小溪,林如风把山楂倒出来清洗,溪水漫过他的手腕,凉丝丝的。
“你看。”他忽然指着水底,“有小鱼。”
宁晚霁凑过去看,几条小鱼在鹅卵石间游来游去,银闪闪的像小刀子。她伸手去捞,却被鱼尾巴溅了满脸水,逗得林如风哈哈大笑。
“笑什么?”她佯装生气,伸手去推他,却被他顺势握住了手。
他的掌心带着溪水的凉意,却很快变得滚烫。两人站在溪边,听着水流哗哗的声音,谁都没说话,却听见彼此的心跳,像溪水里的石子,轻轻碰撞着。
回到知青点,冷月凝正在晒草药,见他们提着满篓山楂回来,笑着打趣:“这是要把后山搬空啊?”
“摘些回去做山楂干,冬天泡水喝。”宁晚霁把山楂倒在竹匾里,“你也来帮忙?”
“不了,我这草药还没晒完。”冷月凝朝林如风努努嘴,“有人肯定巴不得单独跟你待着。”
林如风的耳根又红了,拿起筛子开始筛选山楂,把虫蛀的、太小的都挑出来。宁晚霁坐在他对面,用小刀把山楂核挖出来,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竹匾里的红山楂上,泛着暖暖的光。宁晚霁看着林如风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像山楂泡的糖水,初尝有点酸,细品却满是甜。
山楂干晒了好几天才干透,红得发黑,攥在手里硬硬的。宁晚霁找了个干净的布袋子装起来,挂在房梁上。
“等天冷了,泡在热水里,加点糖精,暖乎乎的。”林如风凑过来看,“我娘以前总做这个。”
“那你娘一定很疼你。”宁晚霁想起自己的母亲,在城里时,每到秋天也会买些山楂回来做糖葫芦,晶莹的糖壳裹着红果,甜得能粘住牙齿。
“嗯,我娘最疼我。”林如风的声音低了些,“她总说,等我娶了媳妇,就让她跟着享清福。”
宁晚霁的心又是一跳,低头去整理布袋子,指尖却有些发颤。
这天晚上,知青点的煤油灯昏昏黄黄的。宁晚霁坐在桌前缝补衣服,冷月凝躺在对面的床上,翻着一本旧书。
“阿晚,你跟林如风,打算什么时候定下来啊?”冷月凝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宁晚霁手里的针线顿了顿:“还没想着呢。”
“傻姑娘,”冷月凝放下书,坐起身来,“林如风对你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你要是也喜欢他,就别错过了。这乡下不比城里,找个真心待你的人不容易。”
宁晚霁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她怎么会不喜欢林如风呢?喜欢他看她时眼里的光,喜欢他笨拙却真诚的关心,喜欢他扛着竹篓走在前面的背影,喜欢他掌心的温度和指尖的薄茧。
可她总觉得,自己是城里来的知青,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离开这里,回到属于自己的城市。她怕自己给不了他未来,怕耽误了他。
“我……”她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冷月凝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你看林如风,为了你,做了多少事?摘蓝莓,做果酱,打栗子,摘山楂,他心里要是没你,能这么上心吗?”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冷月凝朝窗外努努嘴:“说曹操曹操到。”
宁晚霁走到窗边,看见林如风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包,犹豫着要不要进来。月光落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长长的,显得有些孤单。
她推**门走出去:“这么晚了,有事吗?”
林如风吓了一跳,手里的布包差点掉在地上:“我……我娘让我给你送点东西。”他把布包递过来,“刚做的红薯干,你尝尝。”
布包里的红薯干金黄金黄的,还带着温热的气息。宁晚霁接过来,指尖碰到他的,两人都像触电似的缩回了手。
“谢谢你娘。”她轻声道。
“我娘说,让你有空去家里坐坐。”林如风挠着耳根,“她做了你爱吃的贴饼子。”
“好,我明天去。”宁晚霁点点头,心里忽然松了口气。
林如风笑了,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那我先走了,你早点休息。”
他转身往院外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宁晚霁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月色里,手里的红薯干还带着余温,甜丝丝的味道漫进心里。
第二天一早,宁晚霁提着一小包山楂干,去了林如风家。林婶正在院子里喂鸡,见她来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快来,刚出锅的贴饼子,还热乎着呢。”
林如风从屋里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粗瓷碗,看见宁晚霁,脸腾地红了:“你来了。”
“嗯,”宁晚霁把山楂干递过去,“自己晒的,给婶尝尝。”
“你这孩子,还带什么东西。”林婶接过山楂干,往屋里让,“快进屋坐,外面风大。”
屋里的土炕上摆着张小桌,上面放着刚出锅的贴饼子,黄澄澄的,还带着焦香。林婶给宁晚霁盛了碗玉米糊糊,又夹了块贴饼子:“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宁晚霁咬了口贴饼子,外焦里嫩,带着玉米的香甜,比知青点的好吃多了。林如风坐在她对面,只顾着埋头喝粥,耳根却红得厉害。
林婶看在眼里,笑着打趣:“如风,你倒是给晚霁夹点菜啊,傻坐着干什么?”
林如风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夹了块腌萝卜放在宁晚霁碗里,动作笨拙得可爱。
吃过早饭,林婶让林如风送宁晚霁回去。两人走在田埂上,晨露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
“我娘她……”林如风忽然开口,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宁晚霁笑了:“婶人很好。”
“我娘很喜欢你。”林如风鼓起勇气,停下脚步看着她,“我也……我也很喜欢你。晚霁,你……”
他的话没说完,却已经足够让宁晚霁明白他的意思。她看着他紧张得发亮的眼睛,看着他微微发颤的嘴唇,心里的犹豫忽然烟消云散。
是啊,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珍惜现在。
她踮起脚,轻轻吻在他的唇上。像触碰一颗熟透的蓝莓,带着清甜的气息。
林如风愣了愣,随即紧紧抱住了她,力道大得像是要把她揉进骨血里。他的心跳得像擂鼓,呼吸粗重而滚烫。
“晚霁,”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沙哑,“我会对你好的,一辈子都对你好。”
宁晚霁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点了点头,眼里的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落在他的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
这泪水是甜的,像熬了很久的蓝莓酱,醇厚而绵长。
秋收结束后,队里放了几天假。林如风带着宁晚霁去镇上赶集,说是要给她买块新布料做棉袄。
镇上很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林如风紧紧牵着宁晚霁的手,生怕她被人群挤散。他的掌心温暖而有力,让她觉得无比安心。
他们在布摊前挑了块藏青色的灯芯绒,厚实暖和,做棉袄正好。林如风还非要给她买个红头绳,扎在辫子上,衬得她肤色越发白皙。
“好看。”他看着她,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宁晚霁摸了摸头上的红头绳,心里甜滋滋的。
路过铁匠铺,林如风忽然拉着她走了进去。铁匠正在打铁,火星四溅。林如风跟铁匠说了几句,铁匠笑着点了点头,从角落里拿出个东西递过来。
是个铁环,打磨得光滑发亮。
“给你的。”林如风把铁环塞到她手里,“我跟铁匠说好了,特意给你打的,不大不小正合适。”
宁晚霁拿着铁环,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他说过要给她打个铁环滚着玩,没想到他一直记在心里。
“我教你滚。”林如风拿起铁钩,示范给她看。铁环在他手里听话得很,咕噜咕噜地往前滚,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宁晚霁学着他的样子,却总也掌握不好力道,铁环动不动就倒在地上。林如风耐心地教她,握着她的手一起推铁钩,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暖得她心里发烫。
“你看,这样就好了。”他笑着说。
在他的帮助下,宁晚霁终于能让铁环滚起来了。她笑着往前跑,铁环在地上滚动的声音清脆悦耳,林如风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欢快的背影,眼里的光比阳光还要灿烂。
赶集回来的路上,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一片金红。林如风背着宁晚霁买的东西,手里还牵着她的手。
“等冬天来了,我带你去后山滑雪。”他说,“那里有个坡,滑起来可好玩了。”
“好啊。”宁晚霁点点头,“还要去摘野山楂。”
“嗯,还要做山楂酱。”林如风笑着说,“还要给你做棉袄,给你滚铁环,给你摘好多好多蓝莓。”
宁晚霁靠在他肩上,听着他絮絮叨叨地规划着未来,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满满的。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会有风雨,或许会有艰难,但只要身边有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就像那个入夏后的清晨,那场带着清爽气息的雨,洗去了所有的黏腻,只留下纯粹的美好。而她和他的日子,也会像那场雨一样,清爽而明亮,像熬了很久的蓝莓酱,越品越甜,越品越醇厚。
冬天很快就来了,下了第一场雪。知青点的院子里白茫茫一片,像铺了层厚厚的棉花。
宁晚霁和林如风坐在灶房里,烤着炭火,看着窗外的雪。林如风正在给她剥栗子,剥好的栗子仁堆在碗里,像小山一样。
“等雪停了,我带你去后山。”他说,“雪后的后山可美了,树上挂满了冰棱,像水晶一样。”
“好啊。”宁晚霁拿起一颗栗子仁放进嘴里,甜糯可口。
灶上的锅里煮着山楂糖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甜酸的气息弥漫在屋里。
宁晚霁看着林如风认真剥栗子的侧脸,看着他眼里映出的火光,忽然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简单,温暖,有他,有烟火气。
窗外的雪还在下,纷纷扬扬的,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而屋里的暖意,却足以抵挡整个冬天的寒冷。
这往后的日子,不管是春天的荠菜,夏天的蓝莓,秋天的栗子,还是冬天的雪,只要身边有他,就都是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