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143章 锦州大捷报天子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为了保卫京畿,朝廷在广宁-山海关防线,每年耗费以百万两计。

  哪怕上下贪腐,层层克扣,漏下来的残羹冷炙,亦是一个天文数字。

  祖大寿挂征虏前将军印,入驻锦州,便一直苦心经营,四年来,练成的精锐很是不少。

  大凌河之役,吴襄两次临阵脱逃,又把麾下精骑保存得很好。

  两部在锦州汇流,使得城内马军的数量,超过了三千骑。

  最近一味隐忍,只因祖大寿投降,守城将领惶恐不安,不知怎么往下打罢了。

  这夜,城外来回折腾,已隐隐激起他们的血性。

  而陈子履“安抚使”的身份,更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戴罪立功的心思,随之变得非常强烈。

  眼见后金军狂妄至此,祖大弼、祖大乐、祖宽、桑阿尔寨等将领,再也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

  数名猛将冲锋在前,三千余骑紧随其后,对着敌军奋起直追。

  他们一边挥舞马刀,一边发出如雷般的喊杀声,气势相当惊人。

  阿山的反应很及时,满洲精骑亦训练有素,然而临阵退兵,谈何容易。

  前队着急撤退,后队却不知该战该逃,前后队撞到一块,很快阻塞了道路,乱成了一团。

  等到士兵们终于明白过来,这一仗不可能打赢,再撤退就有点来不及了。

  一些八旗将领眼见即将大溃败,畏惧黄台吉惩罚,只好硬着头皮调头迎击。

  期望以个人勇武,吓退懦弱的尼堪们。

  这样的顽抗,当然是徒劳的。

  祖大弼等猛将等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机会,哪里肯轻易放弃。

  一个个就像疯了一样,冲入敌阵大砍大杀,就算满身污血也不肯停下分毫。

  随着朝阳升起,金光洒满大地,明军终于彻底击垮顽抗之敌,把突袭打成了大胜。

  陈子履放眼看去,只见锦州城南的旷野上,建奴被杀得尸横遍野。

  单单留在战场的无主战马,便多达三百余匹。

  至于刀剑、盔甲、弓箭等兵器,更像不用花钱打造似的,丢得到处都是。

  远处,祖大弼等人奋起直追,直至遇到另一营后金军,才恋恋不舍地折返。

  近处,数队步卒小跑出城,抓住难得得空档,收治伤兵,打扫战场。

  一个个呵着白气的辅兵,卖力地砍下虏丑的首级,将战利品尽量纳入囊中

  一声声欢快的吆喝,在陈子履的耳边回荡。

  “快快快,快砍首级。”

  “先收拢战马,先收拢战马!”

  “盔甲棉衣,全都拔下来,不给建奴留下一寸布料……”

  孙二弟、成友德等人,并非没上过战场,并非没打过胜仗。

  然而,可当他们看到辽卒们的表情时,不禁感到深深震撼。

  那是久旱逢甘露的喜悦,那是仰望金山的贪婪,还有发自心底的骄傲。

  总而言之,比义勇营、救火营打胜仗,至少激动数倍。

  陈子履粗略清点了一遍战果,亦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一颗首级五十两,这就是二万多两。

  倘若不要银子,这份军功足够晋升十几个千总或都司,五六个游击、参将了。

  一夜斩首四百余级,大胜!

  -----------------

  激战爆发的一时辰之后,大股后金军再次逼近,明军不得不放弃城外,带着战利品返回城池。

  陈子履在关宁众将的簇拥下,终于跨过护城河吊桥,走进了锦州城。

  祖大乐等几个留守将领,列于大街两侧行礼,高呼参见钦差;

  一个太监模样的人,则带着满脸激荡,放声大叫:

  “大捷,大捷啊!老天保佑,这次咱们打了个大捷呀!”

  一边喊,一边张开双臂,直扑而来。

  陈子履大为尴尬,还好孙二弟眼疾手快,挡在了身前。

  否则,非被这个公公抱个满怀不可。传出去,又要闹笑话了。

  “额,敢问公公是!?”

  “嗨,忘了这茬。咱家叫高起潜,锦州的监军。”

  陈子履听到这个名字,不禁肃然起敬:“原来是高公公,久仰久仰。”

  “武库也听过咱家的名号?”

  “当然,当然……”

  陈子履知道崇祯和他哥一样,很信任宦官,经常派太监随军督战。

  而监军的军情急递,则可以绕过通政司,直接递进内廷,甚至御前。

  在请功问罪方面,可能比文臣督抚还好使。

  换句话说,高起潜在锦州的份量,不比丘禾嘉低多少。

  丘禾嘉抱病之后,军中能维持基本的士气,高起潜功不可没。

  想到这里,陈子履亲热地邀请他上城楼,一起察看敌情,商讨御敌之策。

  言辞间非常客气,给足了高起潜面子。

  高起潜监军锦州,监出了个四连败,实乃戴罪之身。

  且自知没有深厚背景,落难不会有人搭救,早就想好了后事。

  这次胜利对他而言,就像沉疴难起的病人,遇到了救命仙丹。

  其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高起潜心中感激,自然对带来胜利的陈子履,充满了好感。

  见陈子履不鄙夷太监,更是感激涕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性子圆滑,和几个主将的关系很好,于是承担起引见之责,一一介绍军中将领。

  “这位是团练镇总兵,吴襄吴将军。”

  “这位是东协副总兵,祖大乐祖将军。”

  “这位是宁远参将,祖宽祖将军……”

  “……这是吴将军的爱子,宁远团练守备吴三桂,吴小将军。”

  城外兵荒马乱,刚追击一轮,又有鞑子袭来,时间并不充裕。

  陈子履只见了几个领头大将,便匆匆进城。

  此时众将一一见礼,才总算把城里的将领,大略认识了一遍。

  一圈过后,又向众将引见左良玉和李辅明,称他们勇猛无匹。

  这次能闯到锦州城下,全靠两人护卫左右,以死相拼。

  锦州众将连称佩服,心中不禁暗想:

  “李辅明算哪门子猛将,不就是塔山堡的那个把总吗,怎么一夜之间,变得这么敢拼了?”

  几个认识左良玉的将领,更是摸不着头脑:“这个泼皮无赖,居然被称为忠肝义胆,真是笑掉大牙。”

  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耳边响起瞭望兵的通报:“诸位将军,鞑子退兵了。”

  “好!”

  陈子履击掌而起,为一夜激战,定下调子:

  “丘巡抚运筹帷幄,高公公督战得力,诸位将士冒死拼杀,终于打出锦州大捷。陛下若得知,咱们一战斩首四百余级,必将龙颜大悦,多吃几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