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165章 抵达德州统领兵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崇祯五年的陈杨会,应该是大明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次官员会晤。

  两个兵备道忽然在中军咆哮,互相问候对方的母亲。

  声音之大,连帐外站岗的卫兵都听到了。

  最后,杨嗣昌气得七窍生烟,拂袖而去。

  众将震惊之余,都在互相打听内情。

  猜测因为什么事,让两个四、五品朝廷命官,发生如此激烈的争执。

  双方都是体面人,怎么一点都不体面呀。

  孙二弟在旁端茶倒水,自然看到了整个过程。然而他实在想不通,怎么会闹成这个样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精彩了。

  陈子履果然信守诺言,率先弹劾杨嗣昌,理由是此人昏庸无能、贪得无厌,竟向驰援兵马索贿五百两。

  杨嗣昌一面上书自辩,一面反座陈子履威逼县官、强住民宅、邀妓入营,辱骂朝廷命官。

  都在北直隶境内,距离京城很近,快马送公文,一溜烟就到了。

  两人你来我往,二十天内互相参劾了两轮。

  崇祯是看得目瞪口呆,想不通自己的左膀右臂,怎会突然间打了起来。

  偏偏两人弹劾的内容,实在上不了台面。

  杨嗣昌什么家世?

  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混迹官场二十多年的老江湖。

  怎会为了五百两银子,向一个右佥都御史索贿呢?简直笑掉大牙。

  另一份就更看不懂了。

  陈子履在广西号称陈青天,头顶一把万民伞,怎会平白无故,去抢民宅来住?

  滦州人少宅院多,抢别人的地方住,图什么呢?

  崇祯分头回复,弹劾同僚必须禀明内情,拿出证据,不能泛泛而谈。

  所谓抢住民宅,打死打伤了几人?

  所谓邀妓入营,是陈子履自己享乐,还是约束不严,放任兵将享乐?

  所谓索贿五百两,有无人证?

  都没有证据?你们弹劾个什么劲?

  陈、杨二人互相弹劾了两轮,除了招来皇帝一顿训斥,没产生任何作用。

  杨嗣昌收到训斥圣旨,气得哇哇直叫。

  因为陈子履那荒谬的弹劾,把一场**斗争,变成了撒泼骂街。

  皇帝知道两人早有口角,就不会相信任何一方。

  非但这一次不信,往后也不会相信,谁先发难谁倒霉。

  除非事情特别严重,且拿得出切实的铁证。可人在官场,哪又会轻易露出马脚呢。

  总而言之,山永巡抚的位置,多半要泡汤了。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

  崇祯五年二月初七,两营兵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山东。

  吴三桂激动不已,没想团练镇的三千兵马,真的办到了。

  一千三百多里路,仅用二十七天,就走完了全程。

  刨去天气太差,无法赶路的三四天,每日行军约五十五里。

  全程只有二百余士兵掉队,而且是因为生病,而不是偷跑或哗变。

  除了累死一些挽马和骡子,没有太大损失。

  这个速度,可以和汉八旗比肩了,弱一点的汉八旗。

  左良玉更不敢相信,昌平营原来这么能走。

  崇祯四年九月十六,他带队从昌平出发,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才终于抵达宁远。

  昌平到宁远才一千里出头,比这趟短了三百余里。

  两相比较,这次快了不止一倍。

  主帅一不用酷刑,二不杀人立威。

  仅靠花钱买粮食,外加请请戏班,招呼说书先生随军,就让士兵无怨无悔赶路,真的很了不起。

  吴、左二人把这次的经验记下,并且暗暗下定决心,往后一定省吃俭用,拼命攒钱。

  要知道兵贵神速,行军快慢真的很重要。

  二万两买一次胜仗,或者避免一次全军覆没,实在太划算了。

  陈子履走在运河边的官道上,看到四乡凋敝,到处白骨累累,不禁眉头紧皱。

  孔有德在叛变之前,才刚刚走出两省边境,距离辽东还远着呢。

  德州附近的吴桥县,就是这次兵变的起源地。

  叛军在这里逗留没多久,很快就杀回了山东。可即便如此,吴桥依旧形同鬼域,残破得不成样子。

  可想而知,叛军盘踞更久的临邑、商河、新城等县,被霍霍成了什么样。

  山东是大明的人口大省,仅仅济南一府,就有六十万在册人丁,超过四百万人口。

  叛军在膏腴之地肆虐,每一天造成的损失,何止十万两。

  与之相比,路上花掉的一万五千多两,根本不算什么。

  “那就是德州。”

  陈子履指着远处高耸的城墙,向孙二弟介绍。

  “成祖当年在德州一战,威风着呢。幸好孔贼攻不下来,要不然咱们想进山东,还得绕路……”

  孙二弟看到德州,亦暗暗松了一口气。

  为了确保每一程都能买到粮食,吃上肉食,并且找到宿营地。

  他带着成友德等人,骑着马天天打前站。每天过手的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得人肉痛。

  总算赶到德州,就可以少花钱了。

  “东家?有一件事,小的不吐不快。”

  “嗯?”

  “小的一直想问,您为何要向杨大人发火呢?您不是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宁愿花一万两,不得罪一个人吗?”

  “哼哼,杨嗣昌此人……”

  陈子履重新想了一下,才总结出心中缘由:“杨嗣昌刚愎自用,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与他同朝为官,听了他一回,往后就得一直听他的。什么时候不听,他就嫉恨你。与其到时再翻脸……”

  陈子履正说着,忽然看到前方探马,升起了代表安全的信号箭。

  不一会儿,数十骑士打着明军旗号,迎面飞驰而来。

  前队验过关防印信,确认了身份,正是早一步赶到的援军。

  为首一人十分恭谨,远远看到陈子履的旗号,便下马行礼。

  “末将通州总兵杨御蕃,参见陈兵宪。”

  陈子履走过去打量了一番,只见对方虎背熊腰,英气十足。不禁暗赞一句,果然英雄了得。

  笑道:“原来是杨总兵。杨总兵出城十五里来迎,我如何敢当。”

  杨御蕃道:“兵宪客气了。全城将士,都等着兵宪主持大局呢。兵宪请,末将为您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