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知道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的道理。
所以,初代潜水艇设计得非常简陋:
能不要的东西,通通不要;不能去掉的东西,也去掉了不少。
从无到有,能用就行。
才讲了一个时辰,就把关键点全讲完了。
其一,做一个酒桶状的密封船,长约七八尺,宽约四五尺,约莫一张床大小。
三个人坐进去富余,四个人坐进去嫌挤,就可以了。
上方扣一个脸盆状的瞭望顶,便于行进时观察方向。
其二,打一个三叶螺旋桨,和船舵一起安在尾部,用两根铁杆伸进舱内。
连接螺旋桨的短杆,尾部做成曲形,方便摇动。
其三,做一个羊皮囊,开口钉夹在船壳的小孔上,联通船外。
就这样,一艘既可以前进、后退、转弯,又可以上浮、下潜的潜水艇,就初具雏形了。
出发前,使者和两个士兵坐进舱内,放入一些铁块,令船身慢慢往下沉。
不用沉得很深,水面刚好没过船体,露出瞭望顶就可以。
需要上浮,就把羊皮囊的水挤出去;需要下潜,就放开羊皮囊,让水流入囊中。
怎么往前走呢?
简单。
舱内一个士兵手摇铁杆,让螺旋桨转起来,推着船体前进。
指挥官站起来,一面从瞭望顶看方向,一面掌舵调整行进方向。
简陋是简陋了点,不过掖河很平静,没什么风浪,路程也不远。
晚上出发,慢慢顺流而下,两个时辰之内,应该能潜越包围圈,抵达海边。
陈子履讲得很细致,务求让几个工匠明白原理,不要自作聪明擅自改动。
几个工匠听得目瞪口呆,心里默默念叨:“这是什么怪东西?真的能用吗?”
苏钧直冒冷汗,心想:“坐在这玩意里面,真的不会被淹死吗?”
孙元化则若有所思。
因为他很快发现,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里,蕴**大量学问。
比方说那个三叶螺旋桨,就是从没见过的东西。
向左转就前进,向右转就后退,比划桨方便多了。就是不知道推力如何,走得快不快。
至于用羊皮囊控制浮潜,又暗合西学里的阿基米德原理,真是妙哉。
三人均愣在当场,久久回不过神来。
陈子履似乎没察觉众人的异样,表情轻松地问道:“就这些,很简单吧。两天之内,能不能造出来?”
一个木匠犹豫良久,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兵宪恕罪。既然有了羊皮囊,为何不派死士游过去呢?用一个木盒装书信,里面再包几层油纸,不会泡坏的。”
“那不行。”
陈子履当即拒绝:“除了书信,还要运两根莱阳火箭出去,给黄龙瞧瞧。那玩意别说泡了,受潮都不行。”
他不方便说太多,让木匠、铁匠、箍桶匠只管造,不用管行不行。
尤其是木匠,得多找几个帮手,动作要快。
木料就不要讲究了,反正用不了三个月,泡不坏的。
到是船体要用铁线箍紧一些,可不要走到一半漏水,或者被大浪拍散架了。
工匠拿钱干活,还有什么说的,立即找来学徒,通宵达旦干起来。
第二天,陈子履又忽然想到,瞭望口可以用玻璃提前封死。
这样整个下潜时,就不会渗水,也可以透过水波,勉强观察前方了。
于是命人走访缙绅大户,看能不能找到平整的,透光的玻璃。
他本以为一块都找不到,因为玻璃提纯还挺难的,这会儿,很难造出大块的透明玻璃。
市面上的玻璃器皿大多带颜色,差一点的,甚至完全不透光
没想才过了一个时辰,孙二弟便提回七八块,供陈子履挑选。
陈子履一看,还真是晶莹透亮,几乎透明。
一问才知道,济南府颜神镇盛产石英砂和陶土,全镇不是陶瓷作坊,就是玻璃作坊。
对于山东缙绅来说,玻璃器皿并不是稀罕物。
当然,玻璃的颜色越淡,越难得,越昂贵。近乎透明的大块玻璃,一向千金难求。
也就山东的本地缙绅,凭关系搞到一些。
陈子履暗呼自己孤陋寡闻,然后拿着玻璃去火器局,让木匠装在瞭望顶上,再用几根细铁条加固。
潜水艇就是一个大号木桶,做起来并不困难,十几个木匠、铁匠同心协力,两天便造好了。
麻丝捻缝,刷上桐油,铁线加固,再装上螺旋桨、船舵,就大功告成了。
陈子履指挥士兵把“潜水艇”搬入河道,看着成品浮在水面,心中感慨万千。
推进全靠手摇,仅能下潜五尺……可真够简陋的。
苏钧更是五味杂陈,本以为舍命报国,必定慷慨激昂,轰轰烈烈。
没想,却要坐上这丑玩意,像只老鼠一样送命。
“先试试把。你们三个坐进去。”
犹豫中,苏钧从瞭望顶的开口钻入,舱内果然和想象中一样,幽暗局促,就好像进了棺材。
两个士兵陆续进入,三人一坐,更是挤得膝盖顶后背。空气中弥漫着口臭、汗臭、还有淡淡的渔腥味道。
随着船体下沉,两个羊皮囊也灌进了河水,鼓得像个球一样。
紧接着,外面又递入两发莱阳火箭,十几枚压舱的铁炮弹,船顶瞭望口愈发和水面齐平。
舱内满是水流拍打船壳的声音,仿佛下一刻,船体就会散架。
士兵王二壮安慰道:“苏秀才别怕。咱兄弟都是渔民出身,若是进水了,咱们能救你出去。”
“我……我不怕。”
苏钧硬着头皮答了一句,又有士兵搬来一个大铁球。
这时,陈子履在外面喊道:“接了这发炮弹,就可以关舱门了。第一次试航,动起来。”
苏钧接过十斤重的炮弹,连忙照着之前的练习,站起来把头顶舱门盖紧,栓上盖栓。
加上十斤重量,船体浮力终于超过极限,缓缓沉到七八尺深的河底。
舱内本就幽暗,这下子更是乌漆麻黑,唯有那一小块玻璃窗,剩进一点点微弱的亮光。
河水从头顶的缝隙浸入,滴在苏钧的脸上,很是冰凉。
该怎么浮上去来着……
对了。
苏钧用手顶了顶前面的王大壮:“挤一下羊皮囊,二壮,向左摇杆子,前进。”
所以,初代潜水艇设计得非常简陋:
能不要的东西,通通不要;不能去掉的东西,也去掉了不少。
从无到有,能用就行。
才讲了一个时辰,就把关键点全讲完了。
其一,做一个酒桶状的密封船,长约七八尺,宽约四五尺,约莫一张床大小。
三个人坐进去富余,四个人坐进去嫌挤,就可以了。
上方扣一个脸盆状的瞭望顶,便于行进时观察方向。
其二,打一个三叶螺旋桨,和船舵一起安在尾部,用两根铁杆伸进舱内。
连接螺旋桨的短杆,尾部做成曲形,方便摇动。
其三,做一个羊皮囊,开口钉夹在船壳的小孔上,联通船外。
就这样,一艘既可以前进、后退、转弯,又可以上浮、下潜的潜水艇,就初具雏形了。
出发前,使者和两个士兵坐进舱内,放入一些铁块,令船身慢慢往下沉。
不用沉得很深,水面刚好没过船体,露出瞭望顶就可以。
需要上浮,就把羊皮囊的水挤出去;需要下潜,就放开羊皮囊,让水流入囊中。
怎么往前走呢?
简单。
舱内一个士兵手摇铁杆,让螺旋桨转起来,推着船体前进。
指挥官站起来,一面从瞭望顶看方向,一面掌舵调整行进方向。
简陋是简陋了点,不过掖河很平静,没什么风浪,路程也不远。
晚上出发,慢慢顺流而下,两个时辰之内,应该能潜越包围圈,抵达海边。
陈子履讲得很细致,务求让几个工匠明白原理,不要自作聪明擅自改动。
几个工匠听得目瞪口呆,心里默默念叨:“这是什么怪东西?真的能用吗?”
苏钧直冒冷汗,心想:“坐在这玩意里面,真的不会被淹死吗?”
孙元化则若有所思。
因为他很快发现,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里,蕴**大量学问。
比方说那个三叶螺旋桨,就是从没见过的东西。
向左转就前进,向右转就后退,比划桨方便多了。就是不知道推力如何,走得快不快。
至于用羊皮囊控制浮潜,又暗合西学里的阿基米德原理,真是妙哉。
三人均愣在当场,久久回不过神来。
陈子履似乎没察觉众人的异样,表情轻松地问道:“就这些,很简单吧。两天之内,能不能造出来?”
一个木匠犹豫良久,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兵宪恕罪。既然有了羊皮囊,为何不派死士游过去呢?用一个木盒装书信,里面再包几层油纸,不会泡坏的。”
“那不行。”
陈子履当即拒绝:“除了书信,还要运两根莱阳火箭出去,给黄龙瞧瞧。那玩意别说泡了,受潮都不行。”
他不方便说太多,让木匠、铁匠、箍桶匠只管造,不用管行不行。
尤其是木匠,得多找几个帮手,动作要快。
木料就不要讲究了,反正用不了三个月,泡不坏的。
到是船体要用铁线箍紧一些,可不要走到一半漏水,或者被大浪拍散架了。
工匠拿钱干活,还有什么说的,立即找来学徒,通宵达旦干起来。
第二天,陈子履又忽然想到,瞭望口可以用玻璃提前封死。
这样整个下潜时,就不会渗水,也可以透过水波,勉强观察前方了。
于是命人走访缙绅大户,看能不能找到平整的,透光的玻璃。
他本以为一块都找不到,因为玻璃提纯还挺难的,这会儿,很难造出大块的透明玻璃。
市面上的玻璃器皿大多带颜色,差一点的,甚至完全不透光
没想才过了一个时辰,孙二弟便提回七八块,供陈子履挑选。
陈子履一看,还真是晶莹透亮,几乎透明。
一问才知道,济南府颜神镇盛产石英砂和陶土,全镇不是陶瓷作坊,就是玻璃作坊。
对于山东缙绅来说,玻璃器皿并不是稀罕物。
当然,玻璃的颜色越淡,越难得,越昂贵。近乎透明的大块玻璃,一向千金难求。
也就山东的本地缙绅,凭关系搞到一些。
陈子履暗呼自己孤陋寡闻,然后拿着玻璃去火器局,让木匠装在瞭望顶上,再用几根细铁条加固。
潜水艇就是一个大号木桶,做起来并不困难,十几个木匠、铁匠同心协力,两天便造好了。
麻丝捻缝,刷上桐油,铁线加固,再装上螺旋桨、船舵,就大功告成了。
陈子履指挥士兵把“潜水艇”搬入河道,看着成品浮在水面,心中感慨万千。
推进全靠手摇,仅能下潜五尺……可真够简陋的。
苏钧更是五味杂陈,本以为舍命报国,必定慷慨激昂,轰轰烈烈。
没想,却要坐上这丑玩意,像只老鼠一样送命。
“先试试把。你们三个坐进去。”
犹豫中,苏钧从瞭望顶的开口钻入,舱内果然和想象中一样,幽暗局促,就好像进了棺材。
两个士兵陆续进入,三人一坐,更是挤得膝盖顶后背。空气中弥漫着口臭、汗臭、还有淡淡的渔腥味道。
随着船体下沉,两个羊皮囊也灌进了河水,鼓得像个球一样。
紧接着,外面又递入两发莱阳火箭,十几枚压舱的铁炮弹,船顶瞭望口愈发和水面齐平。
舱内满是水流拍打船壳的声音,仿佛下一刻,船体就会散架。
士兵王二壮安慰道:“苏秀才别怕。咱兄弟都是渔民出身,若是进水了,咱们能救你出去。”
“我……我不怕。”
苏钧硬着头皮答了一句,又有士兵搬来一个大铁球。
这时,陈子履在外面喊道:“接了这发炮弹,就可以关舱门了。第一次试航,动起来。”
苏钧接过十斤重的炮弹,连忙照着之前的练习,站起来把头顶舱门盖紧,栓上盖栓。
加上十斤重量,船体浮力终于超过极限,缓缓沉到七八尺深的河底。
舱内本就幽暗,这下子更是乌漆麻黑,唯有那一小块玻璃窗,剩进一点点微弱的亮光。
河水从头顶的缝隙浸入,滴在苏钧的脸上,很是冰凉。
该怎么浮上去来着……
对了。
苏钧用手顶了顶前面的王大壮:“挤一下羊皮囊,二壮,向左摇杆子,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