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302章 崇祯开坛祭名帅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20:55 源网站:2k小说网
  “嗯,‘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忠襄二字,是个美谥,子履从广西打到辽东,又从辽东打到登莱,当得了一个‘襄’字……杨爱卿还是识大体的啊!”

  朱由检一边喃喃自语,一边走下台阶,背着手,在殿里踱了起来。

  原来,这会儿已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上旬,燕京一如往年那般寒冷。

  然而北风日日呼啸,通惠河都冻上了,却迟迟没有下瑞雪。

  于是杨嗣昌领衔上奏,称陈子履海难失事,已经两个多月了。

  忠臣死难而不得祭奠,不得谥号,恐怕有伤天和。

  应尽早考虑祭奠英魂,抚恤家眷,让家里操办后事才是。

  朱由检一想也对。

  吴天不吊,折我肱骨,已经够惨的了。

  大海茫茫,难以确认死讯。搜寻队一天找不到尸首,难道一直挂着吗?

  杨爱卿还是识大体的,没因之前的口角而记恨,反倒顾起了陈子履的名声和家眷。

  于是下旨在正阳门外东城墙附近,选址修建一座文臣祠,准备设坛祭奠英魂。

  最初礼部回复应设六坛,他觉得太少,往上又加了三坛,达到了大明文臣最高的九坛。

  后来西北传来消息,前线将领追击不力,竟又让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等几个悍匪跑了。

  朱由检上火之余,又想起陈子履奋不顾身追击,才不幸遭遇风暴。

  若大明臣子都效仿陈子履,不记得失,实心办事,高迎祥等大寇还能跑吗?

  又大笔一挥,在九坛之上又加了九坛,凑了个十八坛。

  操办使者一听,这是双倍殊荣啊,于是干活愈发卖力,不到一个月就把祠庙盖好了。

  礼部择一吉日,就可以开坛打醮,吹吹打打祭奠英魂了。

  此时朱由检手里拿着的,正是礼部草拟的几个谥号。

  有“忠襄”、“襄懋”、“武毅”等三个,落眼都在陈子履的赫赫武功上。

  朱由检对“忠襄”还算满意,不过念来念去,总觉得差点意思。

  踱了半天,忍不住向曹花淳问道:“子履是文臣,谥‘文襄’是不是好一些。”

  曹化淳如今执掌东厂,城里眼线很多,哪里不知里面的道道。

  陈子履替莱州解围之后,在评书里广受赞誉,一幅羽扇纶巾的形象。

  然而海难失事之后,竟忽然出现另几版评本。

  故事内容差不多,只是涉及陈子履的对话,总是粗俗了三分。

  还有意无意中强调,他只是区区举人,而不是三榜进士。

  传了两个月,陈子履的形象渐渐走形,有点像大大咧咧的莽夫,而不是文质彬彬的诸葛亮。

  最近几天,更有一股妖风刮起。

  街头巷尾有人谣传,陈子履是一个嚣张跋扈、贪赃枉法、独揽军功,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奸臣。

  在广西当知县时,污蔑举人高运良通贼,冤枉高承弼拐卖民女。

  在莱州守城时,竟勒索城内缙绅,每人高达几千两。

  还有,黄台吉怎能拿到那么多火箭炮?

  要知道,火箭炮只有莱州火器局能造,别人想仿都仿不来。

  陈子履……陈子履的那些手下,有没有通敌的嫌疑?

  各种捕风捉影的谣言,一天比一天多,就连厂卫也找不到源头。

  陈子履到底得罪了谁,那么大恨意,死后的名声都不放过?

  最初礼部草拟的单子里,有排名更靠前的“文襄”,还有王守仁用过的“文成”。

  后来不知怎的,所有带“文”字都去掉了,换成了更像武人的谥号。

  襄懋,胡宗宪,有贪墨之恶名。

  武毅,岳飞,有不臣的嫌疑。

  忠襄,孟珙,战功虽高,却没能保住南宋的江山。

  没有民间谣言还好,谥号能用的字就那么几个,总会和古人撞上,算不得故意刁难。

  如今谣言暗涌,就难免让人怀疑了。

  也不知礼部那边怎么想的,尽往这些不祥之人身上靠。

  如果陈子履还活着,曹化淳一定会授意追查到底,可谁又会给伙人拟谥号呢?

  如今人死了,倒犯不上得罪另一伙人。

  此时皇帝问起,曹化淳恭敬回道:“回陛下的话,谥号带文字的大臣,似乎都是三榜出身。礼部或许这样考虑的吧。”

  “嗯……”

  朱由检犹豫半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你说得对,那就不能带‘文’字了。襄……襄……襄什么好呢?”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通传太监一路跑来,跑得鞋子都快掉了,口中喊着:“陛下,陛下,谢千户回来了。”

  “什么?”

  朱由检瞪着眼睛大声问道:“他人呢?”

  “就在殿外侯着。”

  “混帐,还不赶紧让他进来?”

  朱由检激动得再次站起,两只手反复猛搓,心里是又忐忑又担忧。

  想到已经下旨设坛,万一人没死,是不是有点尴尬了?

  “卑职谢三,叩见陛下。”

  “少废话。陈爱卿下落……打探到了吗?”

  “回陛下的话,卑职见到陈巡抚了。他现下在高丽国济州岛……”

  那天击败红毛鬼子之后,谢三很快驾船启程,把消息带回朝堂。

  可惜今年的东北风异常大,只好先走南直隶,从扬州绕回来。

  带着几个俘虏,脚程稍慢了一些。

  谢三把陈子履在济州岛的事迹,一件一件慢慢道来。

  如何遭遇风暴,流落济州岛;如何力破叛军,解开高丽叛臣阴谋;如何击败红毛鬼子,缴获盖伦战船……

  才说到一半,朱由检已按捺不住,大声叫了起来。

  “好!好!好!好一个陈子履,流落异邦,竟还能扬我国威,长我气势,哈哈哈哈!”

  朱由检兴奋得满面潮红,仿佛有一肚子的激昂,无处释放。

  “你再往下说。他怎么没和你一起回来?”

  “陈巡抚说,他还要留一段时间,和高丽国主、对马藩国主谈判。既要拿下济州岛,为我大明养马,又要安抚两个藩国,为我大明所用。”

  朱由检一时愣在当场。

  民间的谣言,他并非没有听说,大体上是不信的。

  只是心里隐隐觉得,陈子履或许也有一些缺点,只是自己没查出来罢了。

  听完谢三的话,一时竟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