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306章 别开生面卖东西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20:55 源网站:2k小说网
  济州号就是海上要塞号,铲掉了侧舷的船名,插上了明军的红旗而已。

  那三根高高的桅杆,那十几面巨大的软帆,还有那上下两层,黑漆漆的炮口,是怎么也改不了的。

  威远号被追了一千多里,几个掌柜怎会不认得,太认得了。

  晚上做噩梦,有时还会梦到呢。

  这会儿驶过港湾,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这船就是济州水师的主力舰,就用它来巡查航道了。

  往后谁还想走私,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船够不够快,能不能闯过这一关。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吴有财心中哀叹,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东家们会老老实实交钱?怎么可能。

  哪怕按大明的采买价算,一船货也值七八万两呢。

  一成就是七八千两,两成就是一万五六千,东家们怎会舍得给,定会想尽办法闯关。

  正所谓,大海茫茫随我走,条条大路通长崎。、

  绕着走行不行?晚上潜越行不行?铤而走险、斗智斗勇,反正不被抓到就行。

  到最后,还是下面的人拿命来拼。

  陈子履看着脸色各异的掌柜们,哪会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他出身广州大世家,自小就知道海贸是怎么回事:

  吴有财这样的人只是跑腿,背后是商号,还有身价亿万的大海商。

  大海商背后是广州府的大小缙绅,举人起步,上不封顶。

  有些海商人脉广、靠山硬,天线直达宫中,指不定是哪个公公的白手套。

  总而言之,能跑长崎的海商,没一个简单的。

  单靠武力震慑,一年半载还行,长久来看是行不通:

  一来太费劲。

  天天兵抓贼跑,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二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掏人口袋更甚。

  一味用强,迟早成为“靠山”们的公敌,被人联手除掉。

  甚至自己的家人,恐怕也会翻脸。

  沙贝陈家枝繁叶茂,不做海贸生意,能有钱开家学,给旁支补贴日用,供旁支子弟读书?

  自己反自己,那就太搞笑了。

  想到这里,陈子履不由得感叹:“撼泰山易,撼走私难啊……”

  这时孙二弟走上城头,凑近了一句耳语:“东家,四伙倭寇,七伙**,都安排好了。”

  “嗯,好。亮过大棒,该给点甜头了。”

  陈子履打起精神,招呼几个掌柜:“在济州占块地皮,好处多着呢。诸位一起来吧……”

  几个掌柜跟着陈子履走下城楼,出了城门,来到码头附近。

  进了一个大仓库,只见正中一个高台,台上摆着一张木桌,一个挂着铜锣的木架。

  木桌上还放着一个锤子,想来是敲锣用。

  台下是二十四张大长椅,摆成了八排。几十个人分成两堆,一左一右,正对着高台而坐。

  从服饰上看,大部分是高丽人,还有一部分扶桑人。

  吴有财看得直呼邪门。

  这场景太熟悉了,去梨园行看戏,就是这样的摆设。

  不禁嘀咕起来:“莫非抚台要请大家看戏?和倭寇一起看戏,真是有辱斯文啊。”

  其他几个掌柜也一头雾水,不过抚台示意大家就坐,也只好找位置抱团坐下。

  于是左边是扶桑倭寇,右边是**,中间是几个华商掌柜,就等戏班登场的样子。

  呆坐半刻钟,一个高丽女子走上高台,面向台下众人:

  “尊敬的各国来客,欢迎来到拍卖会。我是这次的拍卖师,我叫李万姬……思密达。”

  李万姬先用流利的中国话说了一遍,接着又用扶桑话、高丽话重复了两遍。

  吴有财没太听懂话里的意思,不过就算听懂了,恐怕也充耳不闻。

  因为眼前的高丽女子十分美貌,身段婀娜,顾盼生姿。

  肌肤嫩得好像能挤出水似的,略施粉黛,便显得极白。

  “好家伙,高丽的戏班子,竟有如此美貌的花旦?”

  还没等吴有财等人心生邪念,台上的李万姬又继续下一段:

  “现在,我开始拍卖零零一号货物。广州府三水县上等生丝十包。想要的贵客,请在报价的时候,举起手里的牌子……”

  这时,一个小厮送来了几个牌子,几个掌柜人手一个。

  小声向几个掌柜解释,举牌等于答应买下。

  如果举了牌又不付钱,视为捣乱,将被赶出拍卖行。

  吴有财在懵懂中接过牌子,再看回场内。

  只见五包生丝被搬上了高台,当众解开一个小口。

  几个小厮从丝包里拿出一小撮,托在盘子里,拿到台下给众人看。

  吴有财是既尴尬,又生气,且大惑不解。

  因为搬上高台的几包生丝,正是陈子履从他手里罚没的。

  罚没了自己的东西,还打算高价卖回给自己,这不就是明着抢钱吗?

  “四百五十两一包,我怎么可能会要。”

  吴有财紧紧抓着手里的木牌,生怕一不小心举起来,被官府强迫买下。

  过了一小会儿,耳边又响起那道悦耳的声音。

  “各位应该都看过样品了。现在开始报价,450两第一次,450两第二次……现在开始重新报价,445两第一次,440两第二次……”

  李万姬样貌极美,声音也很悦耳,但报起价格来,却是十分干脆利落。

  每个价格只用三种语言各报三次,没有人举牌,便马上降低价格。

  每次都降五两,绝不会有其他零头。

  也就是说,你只须等上几个呼吸再举牌,便省下了50两银子。

  在场无论扶桑人、高利人,还是大明掌柜,都没见过这种卖货方式,谁也不敢乱动。

  所以,台上的报价是一降再降,直有一泻千里之势。

  450两~445两~440两~210两!

  直至喊到210两的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一个扶桑人猛地站起,用扶桑话大喊:“我买了。我们藤原家买了。”

  “藤原次郎,请你坐下。”

  台上的李万姬笑颜如花,声音却很冷静。

  “如果你想买下这十包丝绸,请举起手里的牌子。现在我重新报价,210两第一次。”

  藤原次郎哪里还会犹豫,立即把手里的牌子举了起来,再次用扶桑话大喊:“我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