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
李万姬拿起手边锣槌,对着铜锣用力敲了一下。
“咚~~”
铜锣震动,声音清脆而明亮,一如她的嗓音。
“广东三水县上等生丝十包,作价2100两,请到里屋交割。下一件,002号货物,广东徐闻县上等砂糖,有20石……”
2100两不是小数目,够普通县衙开支半年,亦或赈济一两千灾民,消一场叛乱于无形。
平日要做成这么大的买卖,怎么也要喝上几顿花酒。尔虞我诈,一点一点慢慢扯皮。
买家不请卖家,卖家也要请买家。
不料在济州拍卖行,却用了不到一刻钟。弹指间一锤定音,真可谓“兵贵神速”。
台下无论高丽人、扶桑人,亦或大明人,都被这股气势震住了。
他们是这片海域有名号的走私贩子,见惯了大风大浪,并非小角色。
可豪气到这个程度,生意场上还真不多见,让人哪能不惊讶呢。
210两一包上等生丝,赚大发了呀。
今年生丝行情见涨,运到江户能卖330-350两,每包纯赚一百多两。
如果不想冒险贩运,出了这扇大门就能脱手,250两不愁没有买家。
这个小娘皮是不是二百五,竟这样做买卖。
以为喊的是铜钱,210文呢?
嗯?
然而李万姬似乎对赚赔毫不在意,紧接着就喊出下一批货物。嗓音依旧冷静,不耽搁半分功夫。
之后一连几单,都是价值较低的货物。
大家还有一点点犹豫,一直等到价格很划算了,才有人举牌示意。
李万姬也不废话,但凡有人举牌,马上敲锣成交。
不久,藤原次郎手里拿着一份契约,终于从里屋走出。
也就在这时,台上喊到005号货物,五包香山上等生丝,货品和三水生丝差不多。
场内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因为藤原次郎满面春风,走路迈着横步,木屐哒哒作响。
不问可知,对这次交易一定非常满意,否则不会得意成这样。
大家一下子都学乖了,个个都竖起耳朵听李万姬喊价。才降到每包220两,就有人果断举牌拿下。
再下一轮是每包230两,下下轮是每包235两……
吴有财是生意场的老江湖,一边旁观一边琢磨,七八轮之后,终于看清这种拍卖的道道。
台下那么多人,有人想着再拖几个呼吸,就能把价格拖得更便宜一些。
也有人想着,提前一轮举牌可以截胡。
七八拨人勾心斗角,谁都想抢便宜,终归会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比行价低一点,不会低太多。
吴有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轮到拍卖砂糖时,也举牌买了10石。
在兵丁的指引下来到里屋,只见正面一张大案。案上一大沓文书,还竖着一个“济州判官”的牌子。
大案后则坐着老熟人甘宗耀,还有两个带刀护卫警戒。
看到这架势,吴有财更悔得肠子都青了。
甘宗耀什么人?区区贵县捕班班头,**籍衙役而已。
在老百姓面前勉强算个人物,看到秀才都不敢造次。
只因傍上了大船,这会儿都升任从七品的州判官,正式步入仕途了。
想当年,如果自己陪着陈子履蹲大狱,就凭是一条街的街坊,不会不提携几分。
这会儿,也该当上老板了吧。
真是失策。
吴有财膝盖一软,当即跪下磕头:“草民吴有财,叩见甘知州。”
“起来吧。”
陈子履千叮万嘱,这是第一场拍卖会,务必给走私贩们一个好印象。
在外面抓到走私,一刀砍了,丝毫不用客气。
可这些人既是受邀而来,进了官府开的场子,那就是正经生意人。
要按生意场上的规矩办事,无论赚了亏了,一锤定音就绝不含糊。
所以,甘宗耀收紧了脾气,一丝不苟地照办。
“10石砂糖是吧。签了这份买卖契约,便可以到货场交割了。”
吴有财挨着椅子边坐下,拿起契约细看。
只见上面写着卖方是济州府衙,买方是自己。契约一式四份,买家、卖家、官府、拍卖行各留一份。
只需交一成押金,就可以拿到文书。
三天之内,拿着文书和尾款,就可以去仓库提货。
到时钱货两讫,不拖不欠。
吴有财不敢多问,提起笔签下了名字。
甘宗耀拿起拍卖行的印章,**啪几声,这次价值80两的买卖,就算完成了。
“吴老板慢走。”
吴有财心中有太多疑问,于是鼓起勇气问了起来。
这拍卖行是怎么回事,是官买官卖的意思吗?
提了货之后,要不要去课税局交契费,贩去扶桑还算走私吗?
“不用。抚台定了规矩,济州岛是自由港,在这里买卖只交契税,不用交关税。哦,契税是卖方出,你不用出。”
甘宗耀解释清楚,又赶紧推销起来。
拍卖行谁的活都接,如果威龙号的货不想拉去长崎,也可以在济州岛卖掉。
货物的起拍价,最低价,都由卖家事先定好。
拍卖费和契税,各需百分之一而已。
简而言之,把货交给拍卖行,很快就可以拿着银子返航了。
最后,甘宗耀又叹道:“今天是第一场,实在找不到人手,本官不得不亲自操办。既是老熟人,本官便做主了,拍卖费给你打八折。”
吴有财听得眼都直了。
买卖交易,就这么简单?
大明的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
才百分之二的契税费用,岂非比长崎少了整整十倍?
他在迷迷糊糊中走出大厅,几个掌柜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起内间情形。
“难以置信。”
吴有财大摇其头,深深叹道:“济州岛这样办,用不了几年,就没人再去长崎了……”
-----------------
济州拍卖行的第一天拍卖,可谓非常成功。
才一个下午的功夫,就把走私贩的口袋全榨干了,卖出了三万多两银子。
李万姬在台上对着几十个人,落落大方,顾盼生姿。
然而回到后台,便扑通一声跪下,全然没有了气势。
“奴婢见过抚台。奴婢方才喊得太快了,几次跌破了价。奴婢该死,恳请抚台恕罪……”
李万姬拿起手边锣槌,对着铜锣用力敲了一下。
“咚~~”
铜锣震动,声音清脆而明亮,一如她的嗓音。
“广东三水县上等生丝十包,作价2100两,请到里屋交割。下一件,002号货物,广东徐闻县上等砂糖,有20石……”
2100两不是小数目,够普通县衙开支半年,亦或赈济一两千灾民,消一场叛乱于无形。
平日要做成这么大的买卖,怎么也要喝上几顿花酒。尔虞我诈,一点一点慢慢扯皮。
买家不请卖家,卖家也要请买家。
不料在济州拍卖行,却用了不到一刻钟。弹指间一锤定音,真可谓“兵贵神速”。
台下无论高丽人、扶桑人,亦或大明人,都被这股气势震住了。
他们是这片海域有名号的走私贩子,见惯了大风大浪,并非小角色。
可豪气到这个程度,生意场上还真不多见,让人哪能不惊讶呢。
210两一包上等生丝,赚大发了呀。
今年生丝行情见涨,运到江户能卖330-350两,每包纯赚一百多两。
如果不想冒险贩运,出了这扇大门就能脱手,250两不愁没有买家。
这个小娘皮是不是二百五,竟这样做买卖。
以为喊的是铜钱,210文呢?
嗯?
然而李万姬似乎对赚赔毫不在意,紧接着就喊出下一批货物。嗓音依旧冷静,不耽搁半分功夫。
之后一连几单,都是价值较低的货物。
大家还有一点点犹豫,一直等到价格很划算了,才有人举牌示意。
李万姬也不废话,但凡有人举牌,马上敲锣成交。
不久,藤原次郎手里拿着一份契约,终于从里屋走出。
也就在这时,台上喊到005号货物,五包香山上等生丝,货品和三水生丝差不多。
场内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因为藤原次郎满面春风,走路迈着横步,木屐哒哒作响。
不问可知,对这次交易一定非常满意,否则不会得意成这样。
大家一下子都学乖了,个个都竖起耳朵听李万姬喊价。才降到每包220两,就有人果断举牌拿下。
再下一轮是每包230两,下下轮是每包235两……
吴有财是生意场的老江湖,一边旁观一边琢磨,七八轮之后,终于看清这种拍卖的道道。
台下那么多人,有人想着再拖几个呼吸,就能把价格拖得更便宜一些。
也有人想着,提前一轮举牌可以截胡。
七八拨人勾心斗角,谁都想抢便宜,终归会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比行价低一点,不会低太多。
吴有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轮到拍卖砂糖时,也举牌买了10石。
在兵丁的指引下来到里屋,只见正面一张大案。案上一大沓文书,还竖着一个“济州判官”的牌子。
大案后则坐着老熟人甘宗耀,还有两个带刀护卫警戒。
看到这架势,吴有财更悔得肠子都青了。
甘宗耀什么人?区区贵县捕班班头,**籍衙役而已。
在老百姓面前勉强算个人物,看到秀才都不敢造次。
只因傍上了大船,这会儿都升任从七品的州判官,正式步入仕途了。
想当年,如果自己陪着陈子履蹲大狱,就凭是一条街的街坊,不会不提携几分。
这会儿,也该当上老板了吧。
真是失策。
吴有财膝盖一软,当即跪下磕头:“草民吴有财,叩见甘知州。”
“起来吧。”
陈子履千叮万嘱,这是第一场拍卖会,务必给走私贩们一个好印象。
在外面抓到走私,一刀砍了,丝毫不用客气。
可这些人既是受邀而来,进了官府开的场子,那就是正经生意人。
要按生意场上的规矩办事,无论赚了亏了,一锤定音就绝不含糊。
所以,甘宗耀收紧了脾气,一丝不苟地照办。
“10石砂糖是吧。签了这份买卖契约,便可以到货场交割了。”
吴有财挨着椅子边坐下,拿起契约细看。
只见上面写着卖方是济州府衙,买方是自己。契约一式四份,买家、卖家、官府、拍卖行各留一份。
只需交一成押金,就可以拿到文书。
三天之内,拿着文书和尾款,就可以去仓库提货。
到时钱货两讫,不拖不欠。
吴有财不敢多问,提起笔签下了名字。
甘宗耀拿起拍卖行的印章,**啪几声,这次价值80两的买卖,就算完成了。
“吴老板慢走。”
吴有财心中有太多疑问,于是鼓起勇气问了起来。
这拍卖行是怎么回事,是官买官卖的意思吗?
提了货之后,要不要去课税局交契费,贩去扶桑还算走私吗?
“不用。抚台定了规矩,济州岛是自由港,在这里买卖只交契税,不用交关税。哦,契税是卖方出,你不用出。”
甘宗耀解释清楚,又赶紧推销起来。
拍卖行谁的活都接,如果威龙号的货不想拉去长崎,也可以在济州岛卖掉。
货物的起拍价,最低价,都由卖家事先定好。
拍卖费和契税,各需百分之一而已。
简而言之,把货交给拍卖行,很快就可以拿着银子返航了。
最后,甘宗耀又叹道:“今天是第一场,实在找不到人手,本官不得不亲自操办。既是老熟人,本官便做主了,拍卖费给你打八折。”
吴有财听得眼都直了。
买卖交易,就这么简单?
大明的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
才百分之二的契税费用,岂非比长崎少了整整十倍?
他在迷迷糊糊中走出大厅,几个掌柜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起内间情形。
“难以置信。”
吴有财大摇其头,深深叹道:“济州岛这样办,用不了几年,就没人再去长崎了……”
-----------------
济州拍卖行的第一天拍卖,可谓非常成功。
才一个下午的功夫,就把走私贩的口袋全榨干了,卖出了三万多两银子。
李万姬在台上对着几十个人,落落大方,顾盼生姿。
然而回到后台,便扑通一声跪下,全然没有了气势。
“奴婢见过抚台。奴婢方才喊得太快了,几次跌破了价。奴婢该死,恳请抚台恕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