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初的兰台奏对,是大明有史以来,耗时最长的一次。
午后进宫,一直讲到月上枝头,才总算告一段落。
“工农商皆本”的说法太新潮,没法引经据典,只好不停举例。
陈子履在贵县崭露头角,所以引用贵县的例子最多。
正巧贵县是鱼米之乡,有广东米商常年往来,再加上后来的平天山银矿,工农商三样都有。
盛产稻米,所以能成为千年古郡;
米商往来,所以激励当地不断开垦农田,扩大粮产;
广东得到粮米补充,才能改稻为桑,产出更多生丝和棉花,织出更多丝绸或者棉布。
平天山银矿上缴银课之余,还雇佣了大量矿工,让县城愈发繁华,欣欣向荣。
假以时日,贵县说不定取代浔州,重新成为浔州府的府治。
当然,到时就不能叫浔州府了。
叫贵州府?或者贵港府?谁知道呢。
陈子履斟酌词句,提到国朝初期,土地荒芜、人口凋零。
那时候太祖选择重农抑商,对恢复人口是有好处的,是非常适宜的。
然而大明承平两百多年,如今超过了两万万人,适宜耕种的土地有限,没法让每一个百姓吃饱饭。
所以天下才会有那么多穷人——祖上留下一百亩土地,每一代都分家,所以每户子孙都只剩下三五亩,哪能不穷呢。
就算没有缙绅和恶吏盘剥,也富不到哪里去。
唯有鼓励工商,才能让更多人有活干、有饭吃,朝廷富裕,国家强盛。
朱由检自幼读四书五经,学的是圣人之道,哪里听过这样新奇的说法。
一时感觉离经叛道,一时又觉得所举的例子很有道理。
左右摇摆间,总想听得再透彻些。
如果不是亭子在室外,寒风刮得人受不了,他真想听到天亮。
陈子履从御前退下的时候,感觉双脚虚浮,累得几近虚脱。
给皇帝讲学,是真的累呀!
既要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又要句句谨慎,照顾皇帝的情绪,半点马虎不得。
真不知道陈子壮旬旬进宫开筵,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
想到过几日,可能还要进宫继续讲,就让人感觉头大如斗。
这一天的事情还没完。
跟着曹化淳退到回廊外,陈子履拿出一张单子。
这是呈送宫中的贡品礼单,包括缴获的奇珍异宝、济州特产,还有整整五十斤上品红参。
曹化淳看到“红参”二字,不禁有些忐忑:“这参……”
“曹公公见谅。下官也知道红参是新药材,不敢进献给陛下、太后服用。这是给太医院试药性的。大夫们都说好,再找些不紧要的人试服两年。的确没问题了,再让济州岛多送些好的来。”
陈子履非常谨慎,更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
鬼知道皇帝、皇后、太后、妃子们吃了,会有什么反应。
万一运气不好,前脚吃了红参,后脚出了点别的毛病,跟谁说理去?
所以他在贡单上写明了,这是给太医院鉴定用的,不是给宫里人吃的。
曹化淳听得连连点头:“少保想得周到。”
陈子履又说了另外几样特产,其中济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确是佳品。
谨防途中受损,东西多备了一些,曹公公不妨带几盒回家享用。
又压低声音道:“有一事,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化淳道:“有什么不当讲的。少保尽管说。”
“今日回京,下官总感觉有宵小作祟,恐是鞑子细作……”
陈子履差点被阴了一道,心里是气得要命,思来想去,这事得让宫中查。
查到什么正好让皇帝处置,省得自己想办法动手。
于是说,人群中有人鬼鬼祟祟,不知道是不是想行刺。
幸好他久在军中,异常警觉,及时躲在护卫之中,没让对方得逞。
曹化淳大吃一惊。
好家伙,天子脚下行刺一品重臣,反了天了。
还好没得逞,否则锦衣卫的三房提督,通通吃不了兜着走。
就连他这个东厂大挡头,也要受重惩。
曹化淳恨恨道:“严查,必须严查。就是当时人太多,不知还能不能查得到。”
“下官正好记住了几个人的面相。”
陈子履有AI辅佐,别的不说,记性是天下无敌的。
区区几个容貌,自然不在话下。
他随曹化淳来到一间偏厢,拿起纸笔,把几个宵小的容貌画了出来。
可惜毛笔作画不是很方便,只能画出大致容貌,没法形神俱象。
心想:“明儿找根炭笔,练一练,看能不能画出几幅素描。”
曹化淳却没想这么多,有几幅画做线索,比大海捞针强太多了。
拿起几幅画看了又看,赞道:“陈少保记性真好,匆匆一撇,就能记得这么清楚。”
“公公见笑了,读书人嘛,脑子总得灵光一些。”
陈子履嘱咐曹化淳,这事不是十分确定,得私下暗访,不能闹得太大。
没有真凭实据,传出去倒成了笑话。
“咱家省得,这事就让谢三去查,绝不会怠慢。”
-----------------
陈子履出了宫,回到家,已经是三更半夜。
累了一天,想着见床就睡,没想才转入小巷,就遇到了大麻烦。
家姐陈香凝一看到人影,便大步扑了上来,嚎啕大哭。
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竟消失大海,无影无踪,让亲人怎能不提心吊胆,异常记挂。
即便有消息传回,人已经没事,终归没法安心。
进了大门,到了内屋,族嫂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陈子壮抚须长叹,海上遇到风暴,竟还能全须全尾回来,可真是天下奇闻。
简直是奇迹。
贾辉嘿嘿笑道:“这就叫傻人有傻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胡说。让你来看着大弟,你看哪去了?”
陈香凝对着贾辉破口大骂:“幸好大弟没事,要不然,我跟你没完。”
劈头盖脸骂了一通,又哭了起来:“虎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亲传宗接代了。再出这档子事,连个后都没有,你让大姊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爹娘呀……”
陈子履窘迫得快要钻到地里去。
堂堂从一品大员,被这样扯着袖子擦鼻涕,成何体统?
午后进宫,一直讲到月上枝头,才总算告一段落。
“工农商皆本”的说法太新潮,没法引经据典,只好不停举例。
陈子履在贵县崭露头角,所以引用贵县的例子最多。
正巧贵县是鱼米之乡,有广东米商常年往来,再加上后来的平天山银矿,工农商三样都有。
盛产稻米,所以能成为千年古郡;
米商往来,所以激励当地不断开垦农田,扩大粮产;
广东得到粮米补充,才能改稻为桑,产出更多生丝和棉花,织出更多丝绸或者棉布。
平天山银矿上缴银课之余,还雇佣了大量矿工,让县城愈发繁华,欣欣向荣。
假以时日,贵县说不定取代浔州,重新成为浔州府的府治。
当然,到时就不能叫浔州府了。
叫贵州府?或者贵港府?谁知道呢。
陈子履斟酌词句,提到国朝初期,土地荒芜、人口凋零。
那时候太祖选择重农抑商,对恢复人口是有好处的,是非常适宜的。
然而大明承平两百多年,如今超过了两万万人,适宜耕种的土地有限,没法让每一个百姓吃饱饭。
所以天下才会有那么多穷人——祖上留下一百亩土地,每一代都分家,所以每户子孙都只剩下三五亩,哪能不穷呢。
就算没有缙绅和恶吏盘剥,也富不到哪里去。
唯有鼓励工商,才能让更多人有活干、有饭吃,朝廷富裕,国家强盛。
朱由检自幼读四书五经,学的是圣人之道,哪里听过这样新奇的说法。
一时感觉离经叛道,一时又觉得所举的例子很有道理。
左右摇摆间,总想听得再透彻些。
如果不是亭子在室外,寒风刮得人受不了,他真想听到天亮。
陈子履从御前退下的时候,感觉双脚虚浮,累得几近虚脱。
给皇帝讲学,是真的累呀!
既要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又要句句谨慎,照顾皇帝的情绪,半点马虎不得。
真不知道陈子壮旬旬进宫开筵,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
想到过几日,可能还要进宫继续讲,就让人感觉头大如斗。
这一天的事情还没完。
跟着曹化淳退到回廊外,陈子履拿出一张单子。
这是呈送宫中的贡品礼单,包括缴获的奇珍异宝、济州特产,还有整整五十斤上品红参。
曹化淳看到“红参”二字,不禁有些忐忑:“这参……”
“曹公公见谅。下官也知道红参是新药材,不敢进献给陛下、太后服用。这是给太医院试药性的。大夫们都说好,再找些不紧要的人试服两年。的确没问题了,再让济州岛多送些好的来。”
陈子履非常谨慎,更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
鬼知道皇帝、皇后、太后、妃子们吃了,会有什么反应。
万一运气不好,前脚吃了红参,后脚出了点别的毛病,跟谁说理去?
所以他在贡单上写明了,这是给太医院鉴定用的,不是给宫里人吃的。
曹化淳听得连连点头:“少保想得周到。”
陈子履又说了另外几样特产,其中济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确是佳品。
谨防途中受损,东西多备了一些,曹公公不妨带几盒回家享用。
又压低声音道:“有一事,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化淳道:“有什么不当讲的。少保尽管说。”
“今日回京,下官总感觉有宵小作祟,恐是鞑子细作……”
陈子履差点被阴了一道,心里是气得要命,思来想去,这事得让宫中查。
查到什么正好让皇帝处置,省得自己想办法动手。
于是说,人群中有人鬼鬼祟祟,不知道是不是想行刺。
幸好他久在军中,异常警觉,及时躲在护卫之中,没让对方得逞。
曹化淳大吃一惊。
好家伙,天子脚下行刺一品重臣,反了天了。
还好没得逞,否则锦衣卫的三房提督,通通吃不了兜着走。
就连他这个东厂大挡头,也要受重惩。
曹化淳恨恨道:“严查,必须严查。就是当时人太多,不知还能不能查得到。”
“下官正好记住了几个人的面相。”
陈子履有AI辅佐,别的不说,记性是天下无敌的。
区区几个容貌,自然不在话下。
他随曹化淳来到一间偏厢,拿起纸笔,把几个宵小的容貌画了出来。
可惜毛笔作画不是很方便,只能画出大致容貌,没法形神俱象。
心想:“明儿找根炭笔,练一练,看能不能画出几幅素描。”
曹化淳却没想这么多,有几幅画做线索,比大海捞针强太多了。
拿起几幅画看了又看,赞道:“陈少保记性真好,匆匆一撇,就能记得这么清楚。”
“公公见笑了,读书人嘛,脑子总得灵光一些。”
陈子履嘱咐曹化淳,这事不是十分确定,得私下暗访,不能闹得太大。
没有真凭实据,传出去倒成了笑话。
“咱家省得,这事就让谢三去查,绝不会怠慢。”
-----------------
陈子履出了宫,回到家,已经是三更半夜。
累了一天,想着见床就睡,没想才转入小巷,就遇到了大麻烦。
家姐陈香凝一看到人影,便大步扑了上来,嚎啕大哭。
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竟消失大海,无影无踪,让亲人怎能不提心吊胆,异常记挂。
即便有消息传回,人已经没事,终归没法安心。
进了大门,到了内屋,族嫂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陈子壮抚须长叹,海上遇到风暴,竟还能全须全尾回来,可真是天下奇闻。
简直是奇迹。
贾辉嘿嘿笑道:“这就叫傻人有傻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胡说。让你来看着大弟,你看哪去了?”
陈香凝对着贾辉破口大骂:“幸好大弟没事,要不然,我跟你没完。”
劈头盖脸骂了一通,又哭了起来:“虎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亲传宗接代了。再出这档子事,连个后都没有,你让大姊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爹娘呀……”
陈子履窘迫得快要钻到地里去。
堂堂从一品大员,被这样扯着袖子擦鼻涕,成何体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