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昨儿半夜来到值房,立即以内阁的名义,勒令巡捕营提督、参将给出解释。
同时召集其他阁臣,以及六部、五寺、通政司大小堂官,火速赶回各部官署。
理由是深夜动兵,恐有谋反之事,用词极其严厉。
不过重臣们收到召集令,个个目瞪口呆之余,没有人觉得不妥。
无论哪个派系,包括周延儒在内,都带上了家丁奴仆,火速前往皇城聚集。
要知道,燕京乃大明中枢,宫廷所在,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平日里调动一百兵马,都要经过兵部提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如今巡捕营数千兵马,竟忽然深夜出动,兵围官署、拘捕官员……
李唐的玄武门之变,也不过如此了。
但凡大明忠臣,必须拿出拼死一搏的勇气,护卫当今圣上。
谁敢阻挠大臣回官署,谁就是谋反叛逆。
还好大明重文轻武,巡捕营兵丁不敢动粗,否则擦枪走火打起来,非酿出血案不可。
随着大量重臣回到中枢,巡捕营、锦衣卫派人知会,事情逐渐清晰。
到了天亮这会儿,大家基本弄清楚了,巡捕营乃奉中旨行事,并非擅自动兵。
尽管如此,群臣仍火冒三丈,疑心重重。
不少人怀疑,陈子履或用苗疆巫术,或用西洋邪术,控制了皇帝。
若皇帝迟迟不露面,还得考虑入宫勤王。
另一半人沉稳些,劝大家莫轻举妄动。
昨夜,皇帝召了锦衣卫、巡捕营两部堂官入宫,当面下的旨意,并非他人传旨。
曹化淳、刘侨等人又不是**,眼睛也没瞎,皇帝有没有被裹挟,理应看得出来。
不过再持重的人,也认为陈子履闹得太过分了,远超臣子之本份。
如果没有正当、充分,且势在必行的理由,必须予以严惩,以振纲纪。
削籍为民是底线,上不封顶。
为了江山社稷,大家舍了官位不要,也得把如此妄臣拉下马。
群臣反复派人去问,到底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入宫觐见陛下。
大家伙要当面禀报,聆听圣训。
辰正时分,一干重臣再也坐不住了,文震孟振臂高呼,带着大家来到宫禁前。
文震孟手持利剑,厉声质问轮值宫卫,隔绝内外,是何用意。
再不通报皇帝知晓,大家就要硬闯了。
哪个不长眼的丘八胆敢阻拦,莫怪剑下无情。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正是如此。
不管发生什么事,大家都要立即面圣,确认皇帝安全无恙。
几十个大臣气势汹汹,王百户自然吓得裤裆湿透。
乌压压一大片,不是尚书,就是侍郎,或者寺卿、少卿。
最次最次,头上也有四品官帽,正儿八经的绯袍重臣,大明的肱骨栋梁。
哪个武将活腻了,谁敢对他们动刀兵?
别说出人命,哪怕擦破对面一点皮,他这辈子就算完了。
无休无止的弹劾,强如陈子履也扛不住,更别提小小一个百户了。
然而守卫宫门是职责,放大臣带奴仆冲进去,也是死罪。
左右都是死,不如拿刀割了自己脖子,换个抚恤算了。
就在宫门外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候,曹化淳珊珊而来。
“各位大臣莫要急躁……有旨意。”
学着皇帝的口吻,肃然道:“你们要闹,看完这箱东西再闹。谁是大明的忠臣,谁是大明的奸佞,自见分晓。”
曹化淳说完,换回和气脸色,指了指身边的一个大箱子:
“周相、温相、何阁老、文宗师……大家找个地方坐下,一起参详吧?”
群臣一头雾水,然而司礼监秉笔亲自传旨,再不听就有点不是路了。
于是跟着曹化淳来到廊下,一个个盯着箱子,猜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温体仁心想,这箱子……会不会是李若琏带进宫那个?
于是挤到前排,伸长了脖子细看。
箱子缓缓打开,原来是整整一箱文书,恐怕有上百册。
曹化淳也不吝啬,拿起最上面的一册,交给了周延儒:
“周相是首辅,您先看目录吧。嘿,光目录就写了整整一册,难为陈少保了。”
“目录?”
周延儒摆了摆手,示意让温体仁先看。
温体仁带着满腹狐疑接过册子,招呼几个阁老走到一旁,慢慢打开。
只见一行字首先映入眼帘:
【第一册:平天山银场财务年报(崇祯三年)】
第二册是崇祯四年,截止至陈子履离开贵县。
往下看,是举报包袱里提过的广昌隆商号,也是按年份梳理的年报。
继续再翻,还是各式各样的财报。
看样子,是与银场相关联的七八个商号。甚至还有莱州火器局,济州岛拍卖行的部分。
温体仁抬头看向曹化淳,不解问道:“这……这是何意?”
曹化淳道:“大家不是怀疑陈少保贪墨么,他把所有商号的开支收入,全列出来了。他还说了,欢迎大家派人去核查。但凡有一百两出入,他甘愿领罪。”
“这……”
温体仁感觉难以置信,快步走到箱子边,拿起第二册来翻看。
其他大臣见曹化淳也不阻拦,于是各拿一册,看看所谓的财报,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随着沙沙沙的翻书声,所有人都哑口无言,全部愣在当场。
比如说银场的部分,陈子履竟然把所有收入、开支、课税……通通分门别类,全部列了出来。
每个月挖了多少矿,发了多少工钱,卖了多少矿渣等等。
为了让人看得清楚明白,没有误解,还用上了一种叫“表格”的东西。
细到矿场添置一口铁锅,也列明花了多少钱,由谁经手采买。
最后总结盈亏,列明款项的去向。
该上缴的上缴,该赈灾的赈灾,该用作军费的,用作军费。
简而言之,用极其详细的账目公示,证明他陈子履没有贪墨银子。
非但没有贪墨银子,甚至还亏了。
所谓的广昌隆的分红,每年只不过几十两,七八个商号加起来,每年不过二百两。
就是这二百两,陈子履还用一份开支单列明,用什么地方。
不是给马夫发月钱,就是招募幕僚。
锦州大捷后,甚至从吴三桂处借了一万两,充作日夜兼程的军费。
曹化淳道:“陈少保向陛下陈明,平天山银矿每年上缴银课后,几乎没有分红。广昌隆**买矿渣的利润,也不过区区几百两。所谓的举报,言过其实。浔州乡绅投了几万两银子,总得回本呀,大家伙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同时召集其他阁臣,以及六部、五寺、通政司大小堂官,火速赶回各部官署。
理由是深夜动兵,恐有谋反之事,用词极其严厉。
不过重臣们收到召集令,个个目瞪口呆之余,没有人觉得不妥。
无论哪个派系,包括周延儒在内,都带上了家丁奴仆,火速前往皇城聚集。
要知道,燕京乃大明中枢,宫廷所在,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平日里调动一百兵马,都要经过兵部提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如今巡捕营数千兵马,竟忽然深夜出动,兵围官署、拘捕官员……
李唐的玄武门之变,也不过如此了。
但凡大明忠臣,必须拿出拼死一搏的勇气,护卫当今圣上。
谁敢阻挠大臣回官署,谁就是谋反叛逆。
还好大明重文轻武,巡捕营兵丁不敢动粗,否则擦枪走火打起来,非酿出血案不可。
随着大量重臣回到中枢,巡捕营、锦衣卫派人知会,事情逐渐清晰。
到了天亮这会儿,大家基本弄清楚了,巡捕营乃奉中旨行事,并非擅自动兵。
尽管如此,群臣仍火冒三丈,疑心重重。
不少人怀疑,陈子履或用苗疆巫术,或用西洋邪术,控制了皇帝。
若皇帝迟迟不露面,还得考虑入宫勤王。
另一半人沉稳些,劝大家莫轻举妄动。
昨夜,皇帝召了锦衣卫、巡捕营两部堂官入宫,当面下的旨意,并非他人传旨。
曹化淳、刘侨等人又不是**,眼睛也没瞎,皇帝有没有被裹挟,理应看得出来。
不过再持重的人,也认为陈子履闹得太过分了,远超臣子之本份。
如果没有正当、充分,且势在必行的理由,必须予以严惩,以振纲纪。
削籍为民是底线,上不封顶。
为了江山社稷,大家舍了官位不要,也得把如此妄臣拉下马。
群臣反复派人去问,到底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入宫觐见陛下。
大家伙要当面禀报,聆听圣训。
辰正时分,一干重臣再也坐不住了,文震孟振臂高呼,带着大家来到宫禁前。
文震孟手持利剑,厉声质问轮值宫卫,隔绝内外,是何用意。
再不通报皇帝知晓,大家就要硬闯了。
哪个不长眼的丘八胆敢阻拦,莫怪剑下无情。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正是如此。
不管发生什么事,大家都要立即面圣,确认皇帝安全无恙。
几十个大臣气势汹汹,王百户自然吓得裤裆湿透。
乌压压一大片,不是尚书,就是侍郎,或者寺卿、少卿。
最次最次,头上也有四品官帽,正儿八经的绯袍重臣,大明的肱骨栋梁。
哪个武将活腻了,谁敢对他们动刀兵?
别说出人命,哪怕擦破对面一点皮,他这辈子就算完了。
无休无止的弹劾,强如陈子履也扛不住,更别提小小一个百户了。
然而守卫宫门是职责,放大臣带奴仆冲进去,也是死罪。
左右都是死,不如拿刀割了自己脖子,换个抚恤算了。
就在宫门外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候,曹化淳珊珊而来。
“各位大臣莫要急躁……有旨意。”
学着皇帝的口吻,肃然道:“你们要闹,看完这箱东西再闹。谁是大明的忠臣,谁是大明的奸佞,自见分晓。”
曹化淳说完,换回和气脸色,指了指身边的一个大箱子:
“周相、温相、何阁老、文宗师……大家找个地方坐下,一起参详吧?”
群臣一头雾水,然而司礼监秉笔亲自传旨,再不听就有点不是路了。
于是跟着曹化淳来到廊下,一个个盯着箱子,猜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温体仁心想,这箱子……会不会是李若琏带进宫那个?
于是挤到前排,伸长了脖子细看。
箱子缓缓打开,原来是整整一箱文书,恐怕有上百册。
曹化淳也不吝啬,拿起最上面的一册,交给了周延儒:
“周相是首辅,您先看目录吧。嘿,光目录就写了整整一册,难为陈少保了。”
“目录?”
周延儒摆了摆手,示意让温体仁先看。
温体仁带着满腹狐疑接过册子,招呼几个阁老走到一旁,慢慢打开。
只见一行字首先映入眼帘:
【第一册:平天山银场财务年报(崇祯三年)】
第二册是崇祯四年,截止至陈子履离开贵县。
往下看,是举报包袱里提过的广昌隆商号,也是按年份梳理的年报。
继续再翻,还是各式各样的财报。
看样子,是与银场相关联的七八个商号。甚至还有莱州火器局,济州岛拍卖行的部分。
温体仁抬头看向曹化淳,不解问道:“这……这是何意?”
曹化淳道:“大家不是怀疑陈少保贪墨么,他把所有商号的开支收入,全列出来了。他还说了,欢迎大家派人去核查。但凡有一百两出入,他甘愿领罪。”
“这……”
温体仁感觉难以置信,快步走到箱子边,拿起第二册来翻看。
其他大臣见曹化淳也不阻拦,于是各拿一册,看看所谓的财报,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随着沙沙沙的翻书声,所有人都哑口无言,全部愣在当场。
比如说银场的部分,陈子履竟然把所有收入、开支、课税……通通分门别类,全部列了出来。
每个月挖了多少矿,发了多少工钱,卖了多少矿渣等等。
为了让人看得清楚明白,没有误解,还用上了一种叫“表格”的东西。
细到矿场添置一口铁锅,也列明花了多少钱,由谁经手采买。
最后总结盈亏,列明款项的去向。
该上缴的上缴,该赈灾的赈灾,该用作军费的,用作军费。
简而言之,用极其详细的账目公示,证明他陈子履没有贪墨银子。
非但没有贪墨银子,甚至还亏了。
所谓的广昌隆的分红,每年只不过几十两,七八个商号加起来,每年不过二百两。
就是这二百两,陈子履还用一份开支单列明,用什么地方。
不是给马夫发月钱,就是招募幕僚。
锦州大捷后,甚至从吴三桂处借了一万两,充作日夜兼程的军费。
曹化淳道:“陈少保向陛下陈明,平天山银矿每年上缴银课后,几乎没有分红。广昌隆**买矿渣的利润,也不过区区几百两。所谓的举报,言过其实。浔州乡绅投了几万两银子,总得回本呀,大家伙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