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342章 满城抓捕建州奴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20:55 源网站:2k小说网
  另一边,温体仁也有点心烦意燥,迟迟睡不着。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深秋。

  随着鼎文香烛铺案发,包袱公之于众,皇帝终于顶不住压力,对陈子履起了疑心。

  接连抓贾辉、谢三下诏狱,正是非常不信任的表现。

  就连一向谨慎的温体仁,也觉得这回彻底妥了。

  因为他深知皇帝脾气,陈子履越是费力解释,皇帝越是起疑。

  越抹越黑,越黑越抹。

  陈子履唯一的出路,只有以退为进,自认有罪。这样皇帝还能念其有功,从轻议罪。

  否则,轻则丢官去职,重则下狱待审,甚至处死。

  平天山那么大个盘子,每年竟上缴八万多两银课,堪称一矿敌一省。

  陈子履白手草创,必然虚占干股,每年贪墨一二万两。

  还有主政登莱,济州岛开埠截税,怎么也得划拉一二十万两。

  林林总总,怎么可能洗得清楚。

  皇帝不核实还好,越核实,罪过越大。

  至于陈子履一分都没贪,别开玩笑了,难道大明真出了第二个海瑞?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借灭门案把包袱捅出来,皇帝就不得不彻查,这是绝妙的好计策。

  在案发的半个时辰内,薛国观竟能想到这一点,确实有大才。

  哪曾想,陈子履去了何府一趟,莫名其妙地,就得到了进宫面圣的机会。

  而且是单独奏对,一去就是几个时辰。

  黄昏进宫,直到子夜还没出来。

  这一次,绝不是普普通通的训斥,而是某种巨变的前奏。

  和薛国观、谢升、唐世济等人商议的时候,大家都猜不到原因。

  纷纷猜测,或许是东林、西法那些人,联手动了手脚。

  文震孟昨天不是轮值讲经来着,多半是他捣的鬼。

  倪元璐那小子,屡次为陈子履分辩,多半是他牵的线。

  还有徐光启,真病了吗?

  这么久没现身,莫不是在酝酿什么阴谋?不得不防……

  总而言之,这会儿陈子履还没出宫,绝对有大事。宫里传出确切消息之前,绝不能掉以轻心。

  “他到底用了什么法子,哄得皇帝变挂呢?”

  温体仁**脑门,敲着木案,喃喃自语:“嗯,子夜了,该眯一会儿了……”

  就在他躺下摇椅,打算闭目养神一会儿,忽闻房外脚步匆匆。

  “阁老,阁老!”

  “怎么回事?有消息了吗?陈子履出来了?”

  “不是。可大队巡捕营兵出动,直奔城东。小的看着,里面好像还有锦衣卫,恐怕有大事。”

  “什么?”

  温体仁猛然坐起,双目瞪得浑圆:“出动了多少人马?你看清楚了?果真有锦衣卫?”

  “光咱们这边过去的,就有一两百人。太黑了,看不清带队的人。”

  “混帐。你的眼珠子干嘛用的。”

  温体仁骂了一句,背手来回了几步,猛然一拍大案:“快伺候更衣,我要连夜进宫。”

  “阁老,这么晚了……”

  “再晚也要去。不经内阁,连夜调兵,这是动摇社稷的大事。持我手令去通知王应熊等阁臣,让他们一起到值房来。”

  温体仁顾不得风度,三下两下梳洗完毕,然而才穿好官服,门房又有禀报。

  仆从来福忽然登门求见,称锦衣卫兵围薛府,深夜抓人。

  “什么!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温体仁两眼一黑,直感地动山摇。

  良久,才终于缓过神来:“你,马上去找张至发,让他务必……”

  -----------------

  这是己巳之变以来,燕京最为动荡的一夜。

  百姓在睡梦中惊醒,听着外面的马蹄纷沓,惶恐不已。

  直至天蒙蒙亮,大家鼓起勇气打**门,走出里坊互相打听,总算打听到一些消息:

  昨儿后半夜,巡捕营遵照圣命齐齐出动,围了城东的黄华坊。

  直至天大亮,仍只许进,不许出。

  另外,又有数队锦衣卫手持圣旨,围了顺天府署,查抄了兵部给事中薛国观的府邸。

  至于到底出了什么事,谁也说不清楚。

  议论纷纷间,有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原来街口的布告栏上,新贴上了五张通缉犯的画像,说是建州细作。

  这本没什么好奇怪的,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京中每年都要查几次细作。

  天启五年那次,兵部武选司竟被撸了七八个官员,几近一锅端。

  据说他们收受贿赂,为一个叫武长春的细作,在京畿安排了要职。

  大家惊奇的是,这次的通缉犯画像……非常与众不同。

  以前的画像无论多么精细,看起来都是平的,只能看出脸型和五官的大致形状。

  说实话,京中百姓几十万,样貌相近者何其多哉。

  如果没有独眼、刀疤等明显特征,人们是分不清谁是谁的。

  衙役兵丁也知道这一点,看着半像不像的,收几百个铜板,几钱碎银子就放了。

  反正抓捕的人再多,也抓不到真凶。

  有时抓得太狠,扰民太过,还会被巡城御史怪罪。

  何必太认真。

  这次就不同了,画像极其逼真,只要扫上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本人。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看起来就像真人,不是以前的画像能比的。只要见过画像上的人,绝对能回想起来。

  唯有特别见多识广的人,才能认出这种画技,这叫素描画。第一次看到素描画用在通缉令上,真是稀奇。

  这一次,或许能把细作抓住吧。

  -----------------

  内阁班房内,众阁臣也吵翻了天。

  要知道,黄华坊在京城里,也算比较大的一个里坊了,住着几万百姓

  巡捕营把整个立坊团团围住,只许进,不许出,里面的人怎么办?

  不让百姓出来干活做生意,谁养活他们。

  况且里面还住着好些官员,兵丁也不让过,全都没法到衙门应卯了,真是岂有此理。

  温体仁提出几个问题:

  兵围黄华坊动静太大,京中人心惶惶。到底要盘查到什么时候,必须定个章程。

  还有,竟劝皇帝深夜调兵,围了顺天府署,抓了不相干的官员,他陈子履有什么证据。

  整出这么大动静,倘若没抓到所谓的细作,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