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总算明白,那些曾被皇帝召见的武将,为何更加忠义,更加勇猛。
当一个皇帝站在你面前,拍着你的肩膀,承诺封侯拜相、福泽百代,很难不心生效死之心。
尽管陈子履早就知道,崇祯是个刻薄寡恩的家伙,仍不禁有些感动。
“或许,这就是知遇之恩吧!”
带着这份心情,陈子履回到府上,连夜拟定了出征名单。
天一亮,立即移文兵部,调兵遣将。
令天津周文郁调遣战船,征集商船,三日内前往觉化岛运兵。
令宁远吴三桂,及团练镇三千马军,在觉华岛登船。
令旅顺黄龙部收缩防线,从各岛抽调三千步军,两千水师,战船百艘。
登莱抚标营三千余人,山东营两千余人,登莱守备军两千余人,赶赴登州集结。
并皮岛在册官兵约六千余人,通通列入援朝序列。
按陈子履的心意,剩下的几千兵额,最好留给左部。
左良玉人品怎么样,不好评价,但打仗是真的有一套。
分身乏术的时候,把偏师交给这厮统带,最少能稳住阵脚。
可惜左良玉脚程很快,一路向西,这会儿快到陕西境内了。再调回来,有点来不及。
于是移文山东巡抚衙门,和朱大典商量着办。
这是不影响辽东防务的前提下,东线明军竭尽全力腾出的预备队,没法再多了。
其他要么实力太差,要么距离太远,要么镇守关隘要地,无法抽调。
陈子履发了一通军令,便找到了高丽使团,通报了大明的决策。
令其马上赶回高丽,振奋军心民心。
“马上回高丽,告诉遇到的每一个人,四月初一前,王师必到。”
高丽使团如释重负,不少人当场抹眼泪,直呼皇恩浩荡。
只要大明不抛弃高丽,那就有办法了。
上次扶桑二十万大军入侵,最后还不是被赶跑了?
这次由名扬天下的陈少保做援朝督师,当然也可以。
崔鸣吉感激涕零之余,又问起明军会出多少兵马,打算怎么打。
别的不说,起码粮草该往哪里运,要事先确认清楚。
“你们先运到皮岛吧,具体怎么打,本督师会因形势而定。”
陈子履的战术就是出其不意,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被对面提前知晓,就不灵光了。
高丽使团那么多人,不知有没有细作,因此借口敷衍着,也不明说。
崔鸣吉急道:“建奴有大炮,南汉山城恐怕守不了几天,王师得尽快来解围呀。”
陈子履哈哈大笑:“南汉山城守不住,你们就继续跑。哪怕跑到釜山,你们也不用怕,王师会替你们赶走蛮夷……”
-----------------
高丽危在旦夕,必须马上动身,各部都收到了严令,陈子履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援朝督师的印信一到,立即点齐随行护卫,星夜往回赶。
到了登州城,本地兵马已然集结完毕,粮草、军械也搬到了码头附近。
陈子履拿起册簿细细一看,对留守的陈子龙、方以智、朱万年、汪乔年等人,是赞不绝口。
原来他不在的大半年里,登莱萧规曹随,经营得有声有色。
尤其陈子龙主持推广红薯,利用灌溉不便的旱地、坡地和贫瘠的沙地,种植了上万亩之多。
这玩意高产得很,一亩地能种出两千斤红薯,甚至更多。
在不太影响主粮收成的前提下,平白多出十五万石红薯,是了不得的成就。
这会儿大战在即,粮食消耗得很快,有了这份保底,就从容多了。
火器局剔除了十几个蛀虫,一时风气俨然,发展得很快。
累计生产火箭炮八百发,刨去卖给友军二百发,库存还剩六百发。
震天雷更不得了,制造了一万多颗。
不过为了赚取利润,维持运转,大部分卖了出去,库存只剩下五千颗。
最让陈子履得意的,莫过于滚柱轴承。
用钢柱代替钢珠,用起来只差一点,生产难度却下降了好几倍。
如今火器局每天能生产二三十个,正好用在三十门登莱铁炮车上。
登莱铁炮车是贵县炮车的改良版,主体是一门250斤的野战炮,专门用于野战。
车架由角铁打造,车轴安上了滚柱轴承和弹簧避震,既轻便又结实。
套上两匹挽马,官道上跑得飞快,不太坑洼的野地,也能对付。
抚标营中军参将是成友德,他按“陈氏兵法”操练了几个月,成绩斐然。
士兵们听说要去打鞑子,一个个兴奋得嗷嗷叫。
全营7个火铳步队,3个重甲步队,2个马队,2个炮车步队。
其中一千四百名火铳手是主力,均有快速装填,连发射击的实力。
陈子履抽空演练了一下,果然训练有素,像模像样。
可惜新兵太多,没经过大战历练,未免成色不足,不敢称劲旅。
杨御蕃升任山东总兵,也没有闲着。
他把俘虏的登莱炮手要了过去,练了一个八百人规模的炮营。
配备800-1000斤的中型西洋炮,共五十门,火力非常猛。
按杨御蕃的说法,登莱遍地都是火炮,放着不用也是闲着。
李国英原是左良玉麾下部将,不知怎么回事,叙功的时候竟单独摘了出来。
带队脱离了左部,被委任为登州长山营游击。
他麾下大多是长枪兵,擅长突刺推进,半年下来,竟清一色改成了火铳兵和投掷兵。
嫌巡抚衙门配发的震天雷不够,又多买了五百颗,也不知哪来这么多钱。
总而言之,在登州集结的一万多人,均军械甲胄齐备。且战意旺盛,士气高昂。
每个将领见到统帅,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要去哪里打鞑子。
“不可说,不可说。到了地方,你们就知道了。”
陈子履笑而不答,让众将抓紧时间准备,黄龙的运兵船一到,立即登船,不得耽搁片刻。
这日黄龙遣快船来报,水师正在集结,战船马上就到。
与此同时,城外也来了一大批援兵。
刘泽清带着七八个将领,径直闯到巡抚衙门,一见到陈子履,纳头便拜:“督师出征,岂有不带末将之理?”
当一个皇帝站在你面前,拍着你的肩膀,承诺封侯拜相、福泽百代,很难不心生效死之心。
尽管陈子履早就知道,崇祯是个刻薄寡恩的家伙,仍不禁有些感动。
“或许,这就是知遇之恩吧!”
带着这份心情,陈子履回到府上,连夜拟定了出征名单。
天一亮,立即移文兵部,调兵遣将。
令天津周文郁调遣战船,征集商船,三日内前往觉化岛运兵。
令宁远吴三桂,及团练镇三千马军,在觉华岛登船。
令旅顺黄龙部收缩防线,从各岛抽调三千步军,两千水师,战船百艘。
登莱抚标营三千余人,山东营两千余人,登莱守备军两千余人,赶赴登州集结。
并皮岛在册官兵约六千余人,通通列入援朝序列。
按陈子履的心意,剩下的几千兵额,最好留给左部。
左良玉人品怎么样,不好评价,但打仗是真的有一套。
分身乏术的时候,把偏师交给这厮统带,最少能稳住阵脚。
可惜左良玉脚程很快,一路向西,这会儿快到陕西境内了。再调回来,有点来不及。
于是移文山东巡抚衙门,和朱大典商量着办。
这是不影响辽东防务的前提下,东线明军竭尽全力腾出的预备队,没法再多了。
其他要么实力太差,要么距离太远,要么镇守关隘要地,无法抽调。
陈子履发了一通军令,便找到了高丽使团,通报了大明的决策。
令其马上赶回高丽,振奋军心民心。
“马上回高丽,告诉遇到的每一个人,四月初一前,王师必到。”
高丽使团如释重负,不少人当场抹眼泪,直呼皇恩浩荡。
只要大明不抛弃高丽,那就有办法了。
上次扶桑二十万大军入侵,最后还不是被赶跑了?
这次由名扬天下的陈少保做援朝督师,当然也可以。
崔鸣吉感激涕零之余,又问起明军会出多少兵马,打算怎么打。
别的不说,起码粮草该往哪里运,要事先确认清楚。
“你们先运到皮岛吧,具体怎么打,本督师会因形势而定。”
陈子履的战术就是出其不意,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被对面提前知晓,就不灵光了。
高丽使团那么多人,不知有没有细作,因此借口敷衍着,也不明说。
崔鸣吉急道:“建奴有大炮,南汉山城恐怕守不了几天,王师得尽快来解围呀。”
陈子履哈哈大笑:“南汉山城守不住,你们就继续跑。哪怕跑到釜山,你们也不用怕,王师会替你们赶走蛮夷……”
-----------------
高丽危在旦夕,必须马上动身,各部都收到了严令,陈子履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援朝督师的印信一到,立即点齐随行护卫,星夜往回赶。
到了登州城,本地兵马已然集结完毕,粮草、军械也搬到了码头附近。
陈子履拿起册簿细细一看,对留守的陈子龙、方以智、朱万年、汪乔年等人,是赞不绝口。
原来他不在的大半年里,登莱萧规曹随,经营得有声有色。
尤其陈子龙主持推广红薯,利用灌溉不便的旱地、坡地和贫瘠的沙地,种植了上万亩之多。
这玩意高产得很,一亩地能种出两千斤红薯,甚至更多。
在不太影响主粮收成的前提下,平白多出十五万石红薯,是了不得的成就。
这会儿大战在即,粮食消耗得很快,有了这份保底,就从容多了。
火器局剔除了十几个蛀虫,一时风气俨然,发展得很快。
累计生产火箭炮八百发,刨去卖给友军二百发,库存还剩六百发。
震天雷更不得了,制造了一万多颗。
不过为了赚取利润,维持运转,大部分卖了出去,库存只剩下五千颗。
最让陈子履得意的,莫过于滚柱轴承。
用钢柱代替钢珠,用起来只差一点,生产难度却下降了好几倍。
如今火器局每天能生产二三十个,正好用在三十门登莱铁炮车上。
登莱铁炮车是贵县炮车的改良版,主体是一门250斤的野战炮,专门用于野战。
车架由角铁打造,车轴安上了滚柱轴承和弹簧避震,既轻便又结实。
套上两匹挽马,官道上跑得飞快,不太坑洼的野地,也能对付。
抚标营中军参将是成友德,他按“陈氏兵法”操练了几个月,成绩斐然。
士兵们听说要去打鞑子,一个个兴奋得嗷嗷叫。
全营7个火铳步队,3个重甲步队,2个马队,2个炮车步队。
其中一千四百名火铳手是主力,均有快速装填,连发射击的实力。
陈子履抽空演练了一下,果然训练有素,像模像样。
可惜新兵太多,没经过大战历练,未免成色不足,不敢称劲旅。
杨御蕃升任山东总兵,也没有闲着。
他把俘虏的登莱炮手要了过去,练了一个八百人规模的炮营。
配备800-1000斤的中型西洋炮,共五十门,火力非常猛。
按杨御蕃的说法,登莱遍地都是火炮,放着不用也是闲着。
李国英原是左良玉麾下部将,不知怎么回事,叙功的时候竟单独摘了出来。
带队脱离了左部,被委任为登州长山营游击。
他麾下大多是长枪兵,擅长突刺推进,半年下来,竟清一色改成了火铳兵和投掷兵。
嫌巡抚衙门配发的震天雷不够,又多买了五百颗,也不知哪来这么多钱。
总而言之,在登州集结的一万多人,均军械甲胄齐备。且战意旺盛,士气高昂。
每个将领见到统帅,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要去哪里打鞑子。
“不可说,不可说。到了地方,你们就知道了。”
陈子履笑而不答,让众将抓紧时间准备,黄龙的运兵船一到,立即登船,不得耽搁片刻。
这日黄龙遣快船来报,水师正在集结,战船马上就到。
与此同时,城外也来了一大批援兵。
刘泽清带着七八个将领,径直闯到巡抚衙门,一见到陈子履,纳头便拜:“督师出征,岂有不带末将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