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356章 追随督师有肉吃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20:55 源网站:2k小说网
  “刘将军,这是何意?”

  陈子履露出惊讶之色,连忙让众将起身就座。

  仔细一看,只见堂下的七个将领,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从服饰上看,最低级别也挂指挥佥事衔,正儿八经的四品武将。

  军职最少也是都司往上,乃至总兵。

  一下来七八个营,另组建一支援朝军都够用了。

  按理说,打仗讲究兵多将广,人越多越好,可这次并非如此。

  要知道高丽远在海外,补给非常不便,人去多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拖累后勤。

  说三万兵,就该是三万兵。

  一下多来两万人,那不是开玩笑吗?

  刘泽清却道:“朱巡抚说,既然大家都想去,那便抓阄决定。俺们想着,落了谁都不好意思,就干脆一起去算了。”

  说着转向众将,问道:“大家伙说,是也不是。”

  堂下众将齐声道:“正是如此。末将杀贼之心拳拳,请督师成全。”

  说着,便一一报上姓名。

  计有山东抚标营中军刘良佐、德州营游击徐元亨、东昌前驱营副总兵王武纬等等。

  再说起缘由,原来朱大典收到调兵移文后,立即召集附近的几个将领,商议谁去援朝。

  哪知大家全都想去,争吵半天,相持不下。

  提议抓阄决定,刘泽清没抓到便立即反悔,称军国大事,岂可儿戏。

  朱大典大怒之下,也不想管了,让他们自己来找陈子履商议。

  带谁都可以,反正山东巡抚衙门麾下,只出四千兵马。

  几个人路上一合计,不如一起去算了。每营出200-500标兵,就当是选锋了。

  反正陛下圣旨里说了,陈督师一手包办,山东、蓟辽兵马悉配合调遣。

  陈子履道:“诸位将军的好意,陈某心领了,可这次浮海驰援,路途凶险……”

  众将齐声道:“咱们不怕。”

  陈子履再道:“这次可是打鞑子。”

  众将齐声再道:“末将愿意追随,悉听督师调遣。”

  刘良佐率先站了出来,大大咧咧道:“督师推推搪搪,莫非看不起大家伙?”

  刘泽清道:“不至于此。老弟你也是,督师帐下,岂可犯浑?快给督师道歉。”

  刘良佐连忙跪下磕头,解释起来:“上次登州之役,末将沾了不少光,蹭了不少功劳。这次又逢大战,怎么也得奋勇杀敌,给督师补回来。望督师成全。”

  说完,眼巴巴地看着,就等陈子履一声答应。

  “啊,刘良佐将军,还有你刘泽清将军,都先坐下。”

  陈子履一声敷衍,见两人都不肯坐,不禁哈哈大笑:“你们这是何苦来哉?”

  众将再次齐声:“追随督师,杀敌报国。”

  “那……那让本抚再想想?唉,只听说逼婚,没听说逼战的……”

  陈子履说了半天,口水都干了,实在不好意思抽调这么多猛将。

  万一济南、东昌有战事,只剩下副手坐镇,那不乱套了吗?

  拧不过,又跟着刘泽清来到校场,检阅他们带来的兵马。

  众将果然积极,把家底全拉了出来,清一色全是马军,甲胄整齐,自备了不少震天雷。

  而且个个身强体壮、胳膊浑圆,精气神很足。

  看起来不是家丁,就是亲兵。说是山东选锋,一点都不为过。

  从抚标营拉两百人出来较量,还真不一定打得过。

  陈子履本不想带他们,兵源太驳杂了,分属好几个营,互不统属,指挥起来很不方便。

  然而看到他们战意高昂,又不忍心拒绝。

  刘良佐什么货色,鼠辈而已,现下居然敢主动和后金放对了?

  这是好事呀。

  倘若带他们打赢一场,往后山东将士必然士气大振,不再惧怕和鞑子交战。

  这对士气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要知道,后金前后五次入寇,其中两次打到了山东。提前历练一番,也算未雨绸缪吧。

  大不了只让他们打打边鼓,干点杂活。

  于是一口答应下来,只要朱大典不反对,那就一并带上。

  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自然欢声雷动,一个个感恩不已。

  刘良佐道:“督师大恩大德,末将永不敢望。”

  “这个……也没那么严重。”

  -----------------

  这日,东江镇的五十艘战船来到登州。

  尚可喜叩见之后,告诉陈子履,旅顺、广鹿等地军民十分踊跃,都抢着要追随出战。

  他们去过高丽,对那边更加熟悉。比起刘泽清、刘良佐等人,愈发不惧遥远。

  兵部移文集结5000人,实则8000都不止。

  黄龙现下头疼着,到底该让谁去,谁留守旅顺呢。

  陈子履哑然道:“大家伙的士气……果真如此高昂?”

  尚可喜道:“可不是。追随少保爷左右,咱们百战白胜,有什么好怕的。”

  金声桓等人也在后面附和:“大家都抢着去立功勒。”

  “哈哈,那就好。”

  陈子履眼见军心可用,信心一下子又提振不少,让各营陆续登船,准备出发。

  在这最后的档口,莱州火器局带来消息,半年前定做的东西,终于完工了。

  陈子履喜不自禁,连忙带着亲兵队,来到军器局检验一种新武器——五十杆燧发火铳。

  陆若汉见到正主驾到,立即大声叫了起来,指着摆在长桌上的火铳:“尊敬的陈少保,您的这笔私人订单,我们接得太亏了。每杆30两还不够造价,最少要50两。”

  陈子履哈哈大笑:“做生意嘛,有赚有赔很正常。怎么能反悔呢。”

  随行的孙二弟、甘勇、成友德等人,全都吓了一大跳。

  这到底是什么枪,造价居然高达50两一杆,快赶上一门虎蹲炮了。

  成友德拿起一杆细看,只见火铳平平无奇,只是击发装置从火绳改成了燧石。

  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早在七八年前,工部的毕懋康就做出来了,威力也就那样,并不比火绳枪强半分。

  也就击发前不用点火,方便一些罢了。

  因为造价昂贵,一直没有普及开,没几个将领愿意用3杆火绳枪,换一杆燧发枪。

  陈子履却笑得合不拢嘴,指着枪口,让成友德往里看。

  “你看看里面,枪膛才是大学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