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友德走到太阳底下,直起铳管,眯起眼睛往里看。
只见铳管内壁四道凹槽,呈螺旋状向下延伸,不像普通火绳枪光滑。
不知道是怎么刻出来的,更猜不出有什么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孙二弟接过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精巧难造,造价多10两,也就罢了。区区几道凹槽,竟值得40两?”
“区区?几道凹槽?”
陆若汉一脸的不满:“你不知道,为了刮削这些凹槽,我们费了多少力气。”
孙二弟想着帮东家砍价,故意问道:“费了多少力气?”
“首先要造出一台拉削机,然后……”
陆若汉趁机抱怨,那些被称为“膛线”的凹槽,没法徒手凿出来。
得先造出一台拉削机,用器械来拉,才能保证螺旋稳定。
造拉削机之前,首先要花大量时间,反复研究,反复改良。
折算下来,光改良出第一台拉削机,就花费了几百两。
刀头反复拉削膛壁,磨损得非常快,必须用极其坚硬的精钢打造。
至于怎么打造出那么硬的钢,又得继续琢磨。
由于要求精密,造出一根合格的铳管,往往要报废两根。
总而言之,为了打造这50杆线膛枪,火器局抽调60多个工匠或学徒,累计耗费8万工时。
按火器局的规矩,工匠卖力一个时辰,计一个工时。
学徒每工时10文钱,三等工匠约15文,二等工匠约20文,一等工匠约30文。
到了陆若汉、孙元化这个级别,除了工钱和奖金,还有干股分红。
光给60个人发工钱,前前后后就花了一千多两。
还有用坏的刀头呢?报废的铁料呢?还有那1万发**呢?
现下莱州火器局财务独立,利润大部分上缴各级官府,剩下才能用于发奖金,或者改善住宿、伙食。
亏上一笔,后半年又该拮据了。
“还有该死的**!”
陆若汉絮絮叨叨,说到**,又激动起来。
1500两的订单,除了50杆线膛枪,还有5000颗**。
按理说,材料只需约200斤铅,花不了多少钱。
然而线膛枪不能用普通**,得用尾部中空的圆头锥弹。
所以,又得研制一台压铸子弹的机械,否则徒手打磨5000颗专用**,工匠得活活累死……
在场几个将领听得目瞪口呆,线膛枪看起来平平无奇,造起来竟如此艰难,真是难以置信。
怪不得一杆的价格,抵上了普通火绳枪10杆。
也不知道威力如何。
陈子履哈哈大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放心,慢慢改良工艺,造价会降低的。第一批亏本,后面就赚钱了。”
说着大手一挥,把线膛枪搬去校场发给士兵,当场验货。
50名士兵是精心选拔的神枪手,听说造价如此昂贵,亦大感震撼。
30两啊!
差不多两年军饷了。
一个个装填弹药的时候小心翼翼,就当宝贝似的。
幸好**比膛线刚好小一点点,无需太费劲,就可以直塞底部。
否则,谁都不敢用力往下捅,捅坏了赔不起。
“放心,用火药的玩意,没那么矜贵。”
陈子履安慰了几句,让士兵就按往常的训练,大胆的来。
然后指着50步外的靶子,一声下令:“开火!”
“啪啪~**!”
每五个士兵为一组,端起火铳小心瞄准,向着靶子发射。
陆若汉则站在草靶处,每打出一轮,便骄傲地宣布:“三环,五环,六环……”
-----------------
“出发!”
崇祯六年,三月二十五,太阳刚刚升起。
陈子履站在旗舰指挥台上,向满载士兵的远征舰队,发出了启航的命令。
码头礼炮轰鸣,水手们齐齐发力,顿时干得热火朝天。
“拔锚!”
“解缆!”
“扬帆!”
50艘大型战船拔起船锚,扬起满帆,乘风破浪,赶赴疆场。
自东江设镇以来,皮岛粮草大多由登莱发运,水兵、舵手均对航线非常熟悉。
正所谓,“俱以三月清明起,九月重阳止”,正是辽海风浪较小,最适合航行的时候。
舰队从登州出发,途径庙岛列岛,三山岛,抵达旅顺海域。
黄龙早就做好了准备,吴三桂亦如约而至,齐齐在平岛附近抛锚等待。
看到督师旗舰的信号,各部纷纷升起火箭响应,拔锚追随。
再往前开,三山、广鹿、长山、石城等岛屿均为明军占据。
远征军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有不少船只加入。
于是舰队规模越来越大,数百艘战舰浩浩荡荡,哪怕辽海茫茫,亦有填满之感。
这日到了车牛岛,距离皮岛只剩半日海程,快船前来引路,报上了后金军的动向。
早前后金大军路过,曾遣偏师尝试登岛。
沈世奎带着留守军民英勇抗击,击沉敌舰一艘,斩首百余级,将之击退。
为护住粮道,黄台吉在铁山城留了十个牛录,大约三四千兵马。
首领是镶白旗小贝勒杜度,麾下大将有昂邦章京石廷柱、马光远等。
尚可喜私下找到陈子履提醒,沈世奎桀骜不驯,人品不行。
最近几个月,前往皮岛的商船大减,岛上少了一半收入,必定怨气冲天。
如今督师驾到,不知沈世奎是否以礼相迎。
一会儿到了地方,绝不能轻兵入城,最好把沈世奎那厮控制起来,以免再闹出事端。
“皮岛?不,咱们不去皮岛。”
陈子履暗想:“说到人品,你尚可喜也好不到哪里去。”
唤醒AI,重新看了看航线,接着道:“发信号,准备更改航向。”
尚可喜大吃一惊:“不去皮岛休整吗?那咱们去哪里?”
“皮岛是肯定要去的,不过不是现在。”
陈子履忍了大半个月,整个大明朝堂,只有皇帝和几个重臣知道他的战略。
皮岛到处是细作,他可不想去磨蹭几天,让杜度提前预知动向。
如今大战在即,是时候揭开谜底了。
“去铁山。”
“直接打铁山?”
“没错,直接打铁山。今日登陆,三日内破城。”
尚可喜大感震惊,然而他脑子非常灵活,旋即便想通了。
这是断鞑子后路,釜底抽薪之计呀。
只见铳管内壁四道凹槽,呈螺旋状向下延伸,不像普通火绳枪光滑。
不知道是怎么刻出来的,更猜不出有什么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孙二弟接过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精巧难造,造价多10两,也就罢了。区区几道凹槽,竟值得40两?”
“区区?几道凹槽?”
陆若汉一脸的不满:“你不知道,为了刮削这些凹槽,我们费了多少力气。”
孙二弟想着帮东家砍价,故意问道:“费了多少力气?”
“首先要造出一台拉削机,然后……”
陆若汉趁机抱怨,那些被称为“膛线”的凹槽,没法徒手凿出来。
得先造出一台拉削机,用器械来拉,才能保证螺旋稳定。
造拉削机之前,首先要花大量时间,反复研究,反复改良。
折算下来,光改良出第一台拉削机,就花费了几百两。
刀头反复拉削膛壁,磨损得非常快,必须用极其坚硬的精钢打造。
至于怎么打造出那么硬的钢,又得继续琢磨。
由于要求精密,造出一根合格的铳管,往往要报废两根。
总而言之,为了打造这50杆线膛枪,火器局抽调60多个工匠或学徒,累计耗费8万工时。
按火器局的规矩,工匠卖力一个时辰,计一个工时。
学徒每工时10文钱,三等工匠约15文,二等工匠约20文,一等工匠约30文。
到了陆若汉、孙元化这个级别,除了工钱和奖金,还有干股分红。
光给60个人发工钱,前前后后就花了一千多两。
还有用坏的刀头呢?报废的铁料呢?还有那1万发**呢?
现下莱州火器局财务独立,利润大部分上缴各级官府,剩下才能用于发奖金,或者改善住宿、伙食。
亏上一笔,后半年又该拮据了。
“还有该死的**!”
陆若汉絮絮叨叨,说到**,又激动起来。
1500两的订单,除了50杆线膛枪,还有5000颗**。
按理说,材料只需约200斤铅,花不了多少钱。
然而线膛枪不能用普通**,得用尾部中空的圆头锥弹。
所以,又得研制一台压铸子弹的机械,否则徒手打磨5000颗专用**,工匠得活活累死……
在场几个将领听得目瞪口呆,线膛枪看起来平平无奇,造起来竟如此艰难,真是难以置信。
怪不得一杆的价格,抵上了普通火绳枪10杆。
也不知道威力如何。
陈子履哈哈大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放心,慢慢改良工艺,造价会降低的。第一批亏本,后面就赚钱了。”
说着大手一挥,把线膛枪搬去校场发给士兵,当场验货。
50名士兵是精心选拔的神枪手,听说造价如此昂贵,亦大感震撼。
30两啊!
差不多两年军饷了。
一个个装填弹药的时候小心翼翼,就当宝贝似的。
幸好**比膛线刚好小一点点,无需太费劲,就可以直塞底部。
否则,谁都不敢用力往下捅,捅坏了赔不起。
“放心,用火药的玩意,没那么矜贵。”
陈子履安慰了几句,让士兵就按往常的训练,大胆的来。
然后指着50步外的靶子,一声下令:“开火!”
“啪啪~**!”
每五个士兵为一组,端起火铳小心瞄准,向着靶子发射。
陆若汉则站在草靶处,每打出一轮,便骄傲地宣布:“三环,五环,六环……”
-----------------
“出发!”
崇祯六年,三月二十五,太阳刚刚升起。
陈子履站在旗舰指挥台上,向满载士兵的远征舰队,发出了启航的命令。
码头礼炮轰鸣,水手们齐齐发力,顿时干得热火朝天。
“拔锚!”
“解缆!”
“扬帆!”
50艘大型战船拔起船锚,扬起满帆,乘风破浪,赶赴疆场。
自东江设镇以来,皮岛粮草大多由登莱发运,水兵、舵手均对航线非常熟悉。
正所谓,“俱以三月清明起,九月重阳止”,正是辽海风浪较小,最适合航行的时候。
舰队从登州出发,途径庙岛列岛,三山岛,抵达旅顺海域。
黄龙早就做好了准备,吴三桂亦如约而至,齐齐在平岛附近抛锚等待。
看到督师旗舰的信号,各部纷纷升起火箭响应,拔锚追随。
再往前开,三山、广鹿、长山、石城等岛屿均为明军占据。
远征军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有不少船只加入。
于是舰队规模越来越大,数百艘战舰浩浩荡荡,哪怕辽海茫茫,亦有填满之感。
这日到了车牛岛,距离皮岛只剩半日海程,快船前来引路,报上了后金军的动向。
早前后金大军路过,曾遣偏师尝试登岛。
沈世奎带着留守军民英勇抗击,击沉敌舰一艘,斩首百余级,将之击退。
为护住粮道,黄台吉在铁山城留了十个牛录,大约三四千兵马。
首领是镶白旗小贝勒杜度,麾下大将有昂邦章京石廷柱、马光远等。
尚可喜私下找到陈子履提醒,沈世奎桀骜不驯,人品不行。
最近几个月,前往皮岛的商船大减,岛上少了一半收入,必定怨气冲天。
如今督师驾到,不知沈世奎是否以礼相迎。
一会儿到了地方,绝不能轻兵入城,最好把沈世奎那厮控制起来,以免再闹出事端。
“皮岛?不,咱们不去皮岛。”
陈子履暗想:“说到人品,你尚可喜也好不到哪里去。”
唤醒AI,重新看了看航线,接着道:“发信号,准备更改航向。”
尚可喜大吃一惊:“不去皮岛休整吗?那咱们去哪里?”
“皮岛是肯定要去的,不过不是现在。”
陈子履忍了大半个月,整个大明朝堂,只有皇帝和几个重臣知道他的战略。
皮岛到处是细作,他可不想去磨蹭几天,让杜度提前预知动向。
如今大战在即,是时候揭开谜底了。
“去铁山。”
“直接打铁山?”
“没错,直接打铁山。今日登陆,三日内破城。”
尚可喜大感震惊,然而他脑子非常灵活,旋即便想通了。
这是断鞑子后路,釜底抽薪之计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