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奎辽东牙行商人出身,投东江镇毛文龙麾下,主要功绩不在领兵打仗,在于算账理财。
而皮岛位置特殊,天启年开埠自筹军费以来,岛上的各族行商,简直多如牛毛。
其中部分商人行走于白山黑水之间,每年往返3-5次。
他们给后金送去大量铁器和布匹,说一句通敌卖国,并不为过。
可东江镇这边,也不是没有收获。
除了维持军镇的金银抽成,利润高昂的辽参皮货,还有大量军情线报。
不管后人怎么评价,一边默许走私,一边练兵抗金,就是皮岛的生存之道。
去年黄龙带兵移镇旅顺,带走了大量精兵,皮岛生存压力剧增。
为了避免覆灭,沈世奎代署岛务,对军情打探愈发上心。
一年下来,对后金的兵力部署,已然了然于胸。
就着立体形象的沙盘,很多平时忽略的细节,也重新想了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说到哪儿,就指到哪儿。
从铁山嘴码头开始说,往北约30里是铁山城。
铁山城西北约30里是盐州城,再往西50里,就到了鸭绿江边的义州城,对岸就是大明镇江堡。
这片区域隶属高丽铁山郡,海与山之间的一块小平原,比较适宜耕种。
被后金夺取之前,毛文龙募辽东逃民开垦荒地,产出还行,能养活不少人。
过了鸭绿江就完全不同了。
从镇江堡开始,大片大片的丘陵山峦。
山上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还有满地的老虎、黑瞎子和野猪。
镇江往西约100里是凤凰城,再往西约300里是辽阳。
往北约200里是宽甸,往北约300里,就到了后金的老老巢——赫图阿拉。
在赫图阿拉-辽阳-铁山的三角地带,几乎全是崎岖难行的山路。
因为是两国边境,大明早前修建了大量山间堡垒,比如宽甸、长甸、永甸等等。
唯有镇江到铁山的这一段,道路平坦,适合行军和运粮。
当然,镇江堡及沿边六堡早为后金夺取,现下由八旗兵驻守。
所以,两城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转运粮草的关键节点。
镇江堡是山路的最后一站,粮草集散、渡江的地方,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相比之下,黄台吉更看重铁山的安危。
原因很简单,铁山是对抗皮岛的前线。
没有铁山的威胁,皮岛明军可以分头出击,袭击沿海的两百里粮道。
每船两百精兵,三百精兵,到处都可以打埋伏、劫粮车,必将不胜其扰。
高丽太穷了,不足以“以战养战”。
领数万大军南下,没有后方粮草作为补充,又怎能维持攻势呢……
这一边,沈世奎花了整整一个时辰,总算把方圆500里的情况,讲了个大致明白。
鞑子弃守码头,明军运兵船可以靠岸,一下子快了好几倍。
这会儿,大部分将军都已经登岸,陆续来到中军大帐。
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行了礼、唱了喏,一边看沙盘,一边倾听后金部署。
沙盘还真是好东西,一眼扫过去,什么都清楚了。即便是后面来的人,也无需反复询问。
众人越听,越感觉棘手。
宽甸等沿边六个堡垒,均有满洲牛录耕战备御。每个堡至少1个牛录,宽甸更多达3个,总计10个牛录常驻。
这里的“牛录”,可不是交战时的作战单位——150-250名士兵。
而是每牛录200-300户人家,类似于汉人的“村镇”。
紧急情况下,10个牛录能拉出超过五千女真男丁、壮妇,而非1000-2500兵。
另外,黄台吉还在铁山、镇江、凤凰城,均留了数个牛录,作为保护粮道的后卫部队。
连带征召的汉军、高丽仆从军,差不多有七八千兵马。
也就是说,三天之内,铁山城可以召集数千援军。
时间拖长到10天,能上城墙战斗者,将不低于两万人马。
这会儿大家才恍然大悟,浮海而来,人乏马疲,却不上皮岛休整几天的道理。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拖到建奴严阵以待,以两万多明军的力量,别说打下铁山城,能不能在铁山嘴站稳,都将成大问题。
必须以快打快,成突袭之势,方有胜算。
陈子履在旁默默听着,与AI的战略推演进行核对,堪正一些错漏。
直至对方讲完,让左右奉上热茶,才开口叹道:“沈总兵打探得不错,辛苦了,喝口茶吧。这是珍品六安瓜片,阁老家中顺来的,几十两一斤呢。”
“督帅折煞末将了。末将是粗鲁武人,如何当得起这等好茶。”
沈世奎连忙接过茶盏,退后几步,用袖子遮起来轻啜。
一边喝,一边偷偷擦冷汗:“沙盘上好几多小孔洞,早前分明插上了小旗子。拔下来让我重新说,分明是试探、考校老子。”
品了两口,只觉茶水入口回甘,满嘴生香,确实是珍品好茶。
又得意起来:“哼哼,还好老子眼尖。要不然一通胡说,就不是六安瓜片,而是**开花了。”
陈子履巡视了一圈,见主要将领差不多都到了,便轻咳一声:
“本帅接了圣旨,星夜调兵遣将,五天到登莱,十天启航,与使者前后脚到高丽。杜度再怎么神,也不可能提前调兵防备。这会儿铁山城里,顶多一千披甲。”
众将连连点头,齐声道:“督帅高见。”
陈子履再道:“时间就是金钱,大家伙加把劲,今天就把大炮、辎重、粮草全卸下来。明天咱们便猛攻铁山,一口气拿下,断了黄台吉的粮道。把他和五万个鞑子,通通堵在铁山以南。他们粮尽之日,便是覆灭之时。”
众将听得热血澎湃,从丹田一直涌上脑门。
以三万之兵马,歼灭后金五万大军,还真敢想呀。
不提克尽全功,哪怕完成两三成,就足以威震天下,彪炳史册了。
刘良佐抢先单膝跪地,大声道:“末将敢不从命,请督帅下令。”
其他人亦跟着跪地抱拳:“请督帅下令!”
“很好。刘将军,你率本部三百精兵,专司指挥战船靠泊,勿令码头拥堵。刘泽清……吴三桂……”
而皮岛位置特殊,天启年开埠自筹军费以来,岛上的各族行商,简直多如牛毛。
其中部分商人行走于白山黑水之间,每年往返3-5次。
他们给后金送去大量铁器和布匹,说一句通敌卖国,并不为过。
可东江镇这边,也不是没有收获。
除了维持军镇的金银抽成,利润高昂的辽参皮货,还有大量军情线报。
不管后人怎么评价,一边默许走私,一边练兵抗金,就是皮岛的生存之道。
去年黄龙带兵移镇旅顺,带走了大量精兵,皮岛生存压力剧增。
为了避免覆灭,沈世奎代署岛务,对军情打探愈发上心。
一年下来,对后金的兵力部署,已然了然于胸。
就着立体形象的沙盘,很多平时忽略的细节,也重新想了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说到哪儿,就指到哪儿。
从铁山嘴码头开始说,往北约30里是铁山城。
铁山城西北约30里是盐州城,再往西50里,就到了鸭绿江边的义州城,对岸就是大明镇江堡。
这片区域隶属高丽铁山郡,海与山之间的一块小平原,比较适宜耕种。
被后金夺取之前,毛文龙募辽东逃民开垦荒地,产出还行,能养活不少人。
过了鸭绿江就完全不同了。
从镇江堡开始,大片大片的丘陵山峦。
山上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还有满地的老虎、黑瞎子和野猪。
镇江往西约100里是凤凰城,再往西约300里是辽阳。
往北约200里是宽甸,往北约300里,就到了后金的老老巢——赫图阿拉。
在赫图阿拉-辽阳-铁山的三角地带,几乎全是崎岖难行的山路。
因为是两国边境,大明早前修建了大量山间堡垒,比如宽甸、长甸、永甸等等。
唯有镇江到铁山的这一段,道路平坦,适合行军和运粮。
当然,镇江堡及沿边六堡早为后金夺取,现下由八旗兵驻守。
所以,两城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转运粮草的关键节点。
镇江堡是山路的最后一站,粮草集散、渡江的地方,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相比之下,黄台吉更看重铁山的安危。
原因很简单,铁山是对抗皮岛的前线。
没有铁山的威胁,皮岛明军可以分头出击,袭击沿海的两百里粮道。
每船两百精兵,三百精兵,到处都可以打埋伏、劫粮车,必将不胜其扰。
高丽太穷了,不足以“以战养战”。
领数万大军南下,没有后方粮草作为补充,又怎能维持攻势呢……
这一边,沈世奎花了整整一个时辰,总算把方圆500里的情况,讲了个大致明白。
鞑子弃守码头,明军运兵船可以靠岸,一下子快了好几倍。
这会儿,大部分将军都已经登岸,陆续来到中军大帐。
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行了礼、唱了喏,一边看沙盘,一边倾听后金部署。
沙盘还真是好东西,一眼扫过去,什么都清楚了。即便是后面来的人,也无需反复询问。
众人越听,越感觉棘手。
宽甸等沿边六个堡垒,均有满洲牛录耕战备御。每个堡至少1个牛录,宽甸更多达3个,总计10个牛录常驻。
这里的“牛录”,可不是交战时的作战单位——150-250名士兵。
而是每牛录200-300户人家,类似于汉人的“村镇”。
紧急情况下,10个牛录能拉出超过五千女真男丁、壮妇,而非1000-2500兵。
另外,黄台吉还在铁山、镇江、凤凰城,均留了数个牛录,作为保护粮道的后卫部队。
连带征召的汉军、高丽仆从军,差不多有七八千兵马。
也就是说,三天之内,铁山城可以召集数千援军。
时间拖长到10天,能上城墙战斗者,将不低于两万人马。
这会儿大家才恍然大悟,浮海而来,人乏马疲,却不上皮岛休整几天的道理。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拖到建奴严阵以待,以两万多明军的力量,别说打下铁山城,能不能在铁山嘴站稳,都将成大问题。
必须以快打快,成突袭之势,方有胜算。
陈子履在旁默默听着,与AI的战略推演进行核对,堪正一些错漏。
直至对方讲完,让左右奉上热茶,才开口叹道:“沈总兵打探得不错,辛苦了,喝口茶吧。这是珍品六安瓜片,阁老家中顺来的,几十两一斤呢。”
“督帅折煞末将了。末将是粗鲁武人,如何当得起这等好茶。”
沈世奎连忙接过茶盏,退后几步,用袖子遮起来轻啜。
一边喝,一边偷偷擦冷汗:“沙盘上好几多小孔洞,早前分明插上了小旗子。拔下来让我重新说,分明是试探、考校老子。”
品了两口,只觉茶水入口回甘,满嘴生香,确实是珍品好茶。
又得意起来:“哼哼,还好老子眼尖。要不然一通胡说,就不是六安瓜片,而是**开花了。”
陈子履巡视了一圈,见主要将领差不多都到了,便轻咳一声:
“本帅接了圣旨,星夜调兵遣将,五天到登莱,十天启航,与使者前后脚到高丽。杜度再怎么神,也不可能提前调兵防备。这会儿铁山城里,顶多一千披甲。”
众将连连点头,齐声道:“督帅高见。”
陈子履再道:“时间就是金钱,大家伙加把劲,今天就把大炮、辎重、粮草全卸下来。明天咱们便猛攻铁山,一口气拿下,断了黄台吉的粮道。把他和五万个鞑子,通通堵在铁山以南。他们粮尽之日,便是覆灭之时。”
众将听得热血澎湃,从丹田一直涌上脑门。
以三万之兵马,歼灭后金五万大军,还真敢想呀。
不提克尽全功,哪怕完成两三成,就足以威震天下,彪炳史册了。
刘良佐抢先单膝跪地,大声道:“末将敢不从命,请督帅下令。”
其他人亦跟着跪地抱拳:“请督帅下令!”
“很好。刘将军,你率本部三百精兵,专司指挥战船靠泊,勿令码头拥堵。刘泽清……吴三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