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宇看着父亲那张既得意又忐忑的脸,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爸,稿子这事不算啥。”
刘宇的声音沉稳而平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但有件事,您得心里有数。”
“这个李副厂长,您跟他保持工作上的往来就行,私下里,别走得太近。”
刘海中刚升腾起来的几分酒意,瞬间被这句话浇灭了半截。
他呆呆地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凝固在了那里:“他提拔我,不就是看我不错吗?他不是看您人好,而是想通过您来接近我。”
刘宇言辞犀利,毫不拐弯抹角:“轧钢厂是不锈钢的供应商,他作为副厂长,想搭上我这条线,以便日后能更上一层楼。
他这是在投资,您就是他递过来的一张名片。要是您跟他牵扯太深,以后厂里要是有派系斗争,您就会成为第一个被推出去当靶子的人。”
这番话,如同当头浇下的一盆冷水,让刘海中脑袋“嗡”的一声。
那点因为当上“刘主任”而产生的飘飘然的感觉,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只是个埋头苦干了一辈子的工人,哪里懂得这些弯弯绕绕的门道。
他只知道,儿子说的肯定不会错,一股后怕的冷汗,顺着他的脊梁骨冒了出来。
“那……那我该怎么办?”刘海中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什么都不用做。”刘宇拿起那份刚写好的发言稿,递到父亲面前。
“您就安安稳稳地当好您的副主任,抓好车间的生产,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发言稿上写的这些内容,您一条条落实到位。”
“您做出了成绩,谁也动不了您,至于李怀德,您公事公办,不卑不亢,他自然能明白您的意思。”
刘海中接过那张薄薄的稿纸,却感觉它重如千斤,他看着儿子平静而深邃的眼睛,心里的慌乱奇迹般地平复了下来。
是啊,有这么一个运筹帷幄的儿子在身边,他还怕什么呢?
临走时,刘宇从房间里拿出两条未开封的“熊猫”烟,塞进刘海中的手里,这烟是部里特供的,外面有钱都买不到。
“爸,您拿着,平时招待客人用,或者自己抽也行。”
“不行不行,这太贵重了!”刘海中连忙摆手,像拨浪鼓一样,“我可抽不了这么好的烟。”
“让您拿着您就拿着。”
刘宇把烟硬塞进他带来的布袋里:“这是儿子孝敬您的,不是让您拿去送礼的。”
“您在厂里当了领导,身上也得有点像样的东西,免得被人看轻了。”
听到“孝敬”两个字,刘海中心里最后那点别扭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暖意和自豪。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脸上重新泛起红光,临出门前,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句:“小宇,你跟蒙芸也抓紧点,我跟你妈,可都等着抱孙子呢!”
赵蒙芸的脸颊微微泛红,送走公公后,转身关上了门。
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刚才还热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中只弥漫着淡淡的饭菜香和酒香。
“爸还真是……”赵蒙芸笑着摇了摇头,开始收拾桌上的碗筷。
刘宇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窝,闻着她发间的清香,轻声说道:“爸的话,你可得听啊。”
赵蒙芸的身子微微一僵,耳根瞬间红透了。
日子在机器的轰鸣声和图纸的沙沙声中飞速流逝。
红星厂的生产车间里,三万台电烤箱的生产线已经全面启动,第一批成品被打包封箱,贴上印着中毛两国文字的标签,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仓库里,等待装车发货。
与此同时,经过技术改良的电磁炉和电饭煲,也迎来了产量的爆发期,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的供销社飞来。
那些从水木大学来的学弟学妹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攻关中迅速成长,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各个项目组里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刘宇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红星厂的具体项目,转移到了部里新成立的尖端技术研究处。
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外文资料,和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
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家电市场,投向了更深远、更核心的工业领域。
这天深夜,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雨点击打着玻璃,发出清脆的声响。
刘宇的面前,摊着一张巨大的设计草图,上面用铅笔画满了复杂的结构和密密麻麻的公式。
他正在构思的,是这个时代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高精密数控机床。
他清楚地知道,想要实现真正的工业自主,这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而数控机床的核心,在于它的“大脑”——控制芯片,在他的记忆中,一项名为“FinFET”的立体晶体管技术,是解决芯片性能瓶颈的关键。
原理他都懂,甚至能画出完整的技术路线图。
可问题是,理论和制造之间,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光刻机、高纯度单晶硅、蚀刻技术,每一项,都是现阶段国内工业难以企及的高峰。
脑子里有未来四十年的科技发展蓝图,并不意味着就能凭空造出光刻机。
这种无力感,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就在他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破局之法时,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刺耳的铃声在寂静的雨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刘宇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外贸部陈司长,略带激动和疲惫的声音:“刘宇同志!天大的好消息!”
“你心心念念的那个宝贝,从列宁格勒港出发,漂了半个多月,终于到津门港了!毛熊的专家正在指导卸货,你赶紧过来一趟!”
刘宇的脑袋“嗡”的一下,瞬间反应过来。
2654型精密卧式车床!伊万诺夫送的那台私人礼物!
他猛地站起身,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正发愁没有高精度的母机来加工零件,这台代表着毛熊最高工业水平的机床,就送到了!
顾不上外面的雨,刘宇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一个多小时后,吉普车在津门港的专用仓库外停了下来。
巨大的探照灯将码头照得如同白昼,雨幕中,一台庞大的起重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印着西里尔字母的巨大木箱,从货轮上吊装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味和浓重的机油味。
陈司长和几名外贸部的同志撑着伞,正和一位金发碧眼的毛熊专家交谈着,看到刘宇,陈司长立刻招手示意。
“刘宇同志,你可算来了!快看,就是这个大家伙!”
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木箱稳稳地落在了地面上。
工人们立刻上前,用撬棍和铁锤拆卸固定的木板。
当厚重的箱壁被一块块移开,露出里面的真容时,在场的所有中国工程师,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台静静卧在底座上的钢铁巨兽。
深绿色的涂装在灯光下反射着沉稳的光泽,每一处线条都充满了力量感和工业美学,精密的刻度盘、锃亮的操纵杆、闪着寒光的刀塔……
它不像是一台机器,更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这就是2654型精密卧式车床,一台能够决定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上限的国之重器。
刘宇走上前,伸出手,指尖轻轻**着冰冷的金属机身,那细腻的触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有了它,许多停留在图纸上的构想,就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这台机床,就是一颗孕育未来的种子。
刘宇看着父亲那张既得意又忐忑的脸,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爸,稿子这事不算啥。”
刘宇的声音沉稳而平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但有件事,您得心里有数。”
“这个李副厂长,您跟他保持工作上的往来就行,私下里,别走得太近。”
刘海中刚升腾起来的几分酒意,瞬间被这句话浇灭了半截。
他呆呆地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凝固在了那里:“他提拔我,不就是看我不错吗?他不是看您人好,而是想通过您来接近我。”
刘宇言辞犀利,毫不拐弯抹角:“轧钢厂是不锈钢的供应商,他作为副厂长,想搭上我这条线,以便日后能更上一层楼。
他这是在投资,您就是他递过来的一张名片。要是您跟他牵扯太深,以后厂里要是有派系斗争,您就会成为第一个被推出去当靶子的人。”
这番话,如同当头浇下的一盆冷水,让刘海中脑袋“嗡”的一声。
那点因为当上“刘主任”而产生的飘飘然的感觉,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只是个埋头苦干了一辈子的工人,哪里懂得这些弯弯绕绕的门道。
他只知道,儿子说的肯定不会错,一股后怕的冷汗,顺着他的脊梁骨冒了出来。
“那……那我该怎么办?”刘海中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什么都不用做。”刘宇拿起那份刚写好的发言稿,递到父亲面前。
“您就安安稳稳地当好您的副主任,抓好车间的生产,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发言稿上写的这些内容,您一条条落实到位。”
“您做出了成绩,谁也动不了您,至于李怀德,您公事公办,不卑不亢,他自然能明白您的意思。”
刘海中接过那张薄薄的稿纸,却感觉它重如千斤,他看着儿子平静而深邃的眼睛,心里的慌乱奇迹般地平复了下来。
是啊,有这么一个运筹帷幄的儿子在身边,他还怕什么呢?
临走时,刘宇从房间里拿出两条未开封的“熊猫”烟,塞进刘海中的手里,这烟是部里特供的,外面有钱都买不到。
“爸,您拿着,平时招待客人用,或者自己抽也行。”
“不行不行,这太贵重了!”刘海中连忙摆手,像拨浪鼓一样,“我可抽不了这么好的烟。”
“让您拿着您就拿着。”
刘宇把烟硬塞进他带来的布袋里:“这是儿子孝敬您的,不是让您拿去送礼的。”
“您在厂里当了领导,身上也得有点像样的东西,免得被人看轻了。”
听到“孝敬”两个字,刘海中心里最后那点别扭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暖意和自豪。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脸上重新泛起红光,临出门前,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句:“小宇,你跟蒙芸也抓紧点,我跟你妈,可都等着抱孙子呢!”
赵蒙芸的脸颊微微泛红,送走公公后,转身关上了门。
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刚才还热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中只弥漫着淡淡的饭菜香和酒香。
“爸还真是……”赵蒙芸笑着摇了摇头,开始收拾桌上的碗筷。
刘宇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窝,闻着她发间的清香,轻声说道:“爸的话,你可得听啊。”
赵蒙芸的身子微微一僵,耳根瞬间红透了。
日子在机器的轰鸣声和图纸的沙沙声中飞速流逝。
红星厂的生产车间里,三万台电烤箱的生产线已经全面启动,第一批成品被打包封箱,贴上印着中毛两国文字的标签,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仓库里,等待装车发货。
与此同时,经过技术改良的电磁炉和电饭煲,也迎来了产量的爆发期,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的供销社飞来。
那些从水木大学来的学弟学妹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攻关中迅速成长,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各个项目组里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刘宇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红星厂的具体项目,转移到了部里新成立的尖端技术研究处。
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外文资料,和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
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家电市场,投向了更深远、更核心的工业领域。
这天深夜,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雨点击打着玻璃,发出清脆的声响。
刘宇的面前,摊着一张巨大的设计草图,上面用铅笔画满了复杂的结构和密密麻麻的公式。
他正在构思的,是这个时代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高精密数控机床。
他清楚地知道,想要实现真正的工业自主,这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而数控机床的核心,在于它的“大脑”——控制芯片,在他的记忆中,一项名为“FinFET”的立体晶体管技术,是解决芯片性能瓶颈的关键。
原理他都懂,甚至能画出完整的技术路线图。
可问题是,理论和制造之间,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光刻机、高纯度单晶硅、蚀刻技术,每一项,都是现阶段国内工业难以企及的高峰。
脑子里有未来四十年的科技发展蓝图,并不意味着就能凭空造出光刻机。
这种无力感,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就在他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破局之法时,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刺耳的铃声在寂静的雨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刘宇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外贸部陈司长,略带激动和疲惫的声音:“刘宇同志!天大的好消息!”
“你心心念念的那个宝贝,从列宁格勒港出发,漂了半个多月,终于到津门港了!毛熊的专家正在指导卸货,你赶紧过来一趟!”
刘宇的脑袋“嗡”的一下,瞬间反应过来。
2654型精密卧式车床!伊万诺夫送的那台私人礼物!
他猛地站起身,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正发愁没有高精度的母机来加工零件,这台代表着毛熊最高工业水平的机床,就送到了!
顾不上外面的雨,刘宇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一个多小时后,吉普车在津门港的专用仓库外停了下来。
巨大的探照灯将码头照得如同白昼,雨幕中,一台庞大的起重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印着西里尔字母的巨大木箱,从货轮上吊装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味和浓重的机油味。
陈司长和几名外贸部的同志撑着伞,正和一位金发碧眼的毛熊专家交谈着,看到刘宇,陈司长立刻招手示意。
“刘宇同志,你可算来了!快看,就是这个大家伙!”
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木箱稳稳地落在了地面上。
工人们立刻上前,用撬棍和铁锤拆卸固定的木板。
当厚重的箱壁被一块块移开,露出里面的真容时,在场的所有中国工程师,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台静静卧在底座上的钢铁巨兽。
深绿色的涂装在灯光下反射着沉稳的光泽,每一处线条都充满了力量感和工业美学,精密的刻度盘、锃亮的操纵杆、闪着寒光的刀塔……
它不像是一台机器,更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这就是2654型精密卧式车床,一台能够决定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上限的国之重器。
刘宇走上前,伸出手,指尖轻轻**着冰冷的金属机身,那细腻的触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有了它,许多停留在图纸上的构想,就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这台机床,就是一颗孕育未来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