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个字,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宛如天书一般。
但刘宇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这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工业时代,在这张图纸上,它强劲的脉搏已然开始跳动。
FinFET晶体管的成功,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水木大学的顶层掀起了滔天巨浪。
校长亲自到访,与其说是一次视察,不如说是一次郑重的授权。
仅仅一周后,红星厂旁那座独立的实验楼正式挂牌——“国家尖端技术联合研发室”。
牌子虽不大,却是用最上等的红木雕刻而成,颇具分量。
随之而来的,是水木大学物理系和机械系,最顶尖的几位教授,以及他们带来的十几个得意门生。
这些年轻人,皆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个个眼神清亮,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然而,这股锐气在见到刘宇的第一天,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晶体管只是细胞,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无数个细胞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思考和指挥的‘大脑’——集成电路板。”
刘宇站在一块巨大的黑板前,手里拿着一根粉笔,开门见山,没有半句废话。
黑板上,他随手画出了与非门、或非门的逻辑电路图,又迅速列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布线算法和光刻掩膜的设计草图。
台下,尹振国和王建业两位老教授还好,他们早已习惯了刘宇的“妖孽”,只是震撼地看着。
而那十几个新来的大学生,则像课堂上听天书的小学生,一个个张大嘴巴,满脸不可思议。
他们所学的还是最基础的电子管和晶体管理论,黑板上那些如同未来科技般的东西,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这……这怎么可能?把上千个晶体管和电阻、电容集成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这不符合物理定律!”
一个胆子大的学生忍不住站起来,满脸通红地反驳。
刘宇停下笔,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定律是用来被打破的,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的想象力,还停留在书本的第一页。”
他没有再做解释,而是直接将一叠早就准备好、厚达半尺的设计图纸放到桌上。
“这是集成电路板的完整制造流程和技术参数,从高纯度硅提纯,到光刻、蚀刻、掺杂、封装,所有环节的难点和解决方案都在里面。”
“你们的任务,不是质疑,而是执行。”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尹教授颤抖着手翻开那叠图纸,只看了第一页,便倒吸一口凉气。
上面不仅有他穷尽心力都未能解决的P- N结隔离技术,甚至还有一种,他闻所未闻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作绝缘层。
每一项技术,都领先当前至少十年。
他猛地合上图纸,看向刘宇的眼神,已从欣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敬畏。
他抬起头,对着自己带来的那些还处于呆滞状态的学生们,沉声说道:“从今天起,刘宇处长就是我们联合研发室的唯一总指挥。”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指令,就是最高命令,你们必须无条件服从!”
自此,研发室形成了一种,奇特而高效的工作模式。
刘宇成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大脑”,他几乎不出办公室,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脑海中那座庞大的科技图书馆,一点点复刻到图纸上。
而尹教授和王教授,这两位泰斗级的学者,则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他的“双手”,带领着一群顶尖人才,将那些匪夷所思的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
当刘宇在实验室里为国家工业的未来呕心沥血时,他一手缔造的红星厂,正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震惊着整个京城的工业系统。
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在这四个月里,红星厂的生产车间扩建了整整一倍,机器的轰鸣声二十四小时不停歇。
经过技术改良和生产线优化,电磁炉和电饭煲的月产量,从最初的几千台,一路飙升到了惊人的五万台!
即便如此,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依旧像雪花般堆满了厂长办公室,提货的卡车在厂门口排出的长龙,能从街头排到街尾。
订单已经排到了第二年的夏天。
工厂的工人数量,也从最初的几百人,扩招到了近两千人,成了京城南郊名副其实的明星大厂。
厂子的名字,也悄然换成了“红星创汇机械厂”,那个“创汇”的字样,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是所有红星厂工人挺直腰杆的底气。
更让外贸部领导们喜出望外的是,那三万台率先出口到毛熊的电烤箱,凭借皮实耐用的质量和新颖的设计,在国外的国营商店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许多毛熊家庭主妇,都以拥有一台“红色星星”牌电烤箱为荣。
追加的订单很快就来了,而且一开口,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心跳加速的数字——十万台!
这天下午,秋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绘图板上。
刘宇刚刚完成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最后一笔设计,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陈司长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只是这一次,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激动。
“刘宇同志!你现在忙不忙?我跟你说个天大的好消息!”
“陈司长,您说。”
“那十万台电烤箱的订单,毛熊那边同意用一部分轻工业设备,和技术资料来抵账!”
“最重要的是,咱们今年原本计划,用来偿还债务的五万吨小麦,和三万吨冻猪肉,可以留下来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咱们能让多少老百姓,过个好年!”陈司长的声音因为激动,甚至有些微微发颤。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刘宇同志,我代表部里,代表那些能在冬天吃上一口饱饭的百姓,谢谢你!”
“你那个小小的电烤箱,顶上咱们一个集团军了!”
放下电话,实验室里依旧安静,只有窗外的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刘宇的目光,落回到眼前那张结构无比复杂、充满了冰冷线条和精密公式的图纸上。
一个电烤箱,就能换回几万吨粮食。
那如果是一台,能制造飞机发动机叶片、潜艇螺旋桨的五轴数控机床呢?
他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
他拿起铅笔,在图纸的一角,写下了几个字:主轴部件,申请使用2654型精密车床加工。
那台来自毛熊的国之重器,沉睡了几个月后,终于要第一次露出它的獠牙了。
这几个字,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宛如天书一般。
但刘宇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这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工业时代,在这张图纸上,它强劲的脉搏已然开始跳动。
FinFET晶体管的成功,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水木大学的顶层掀起了滔天巨浪。
校长亲自到访,与其说是一次视察,不如说是一次郑重的授权。
仅仅一周后,红星厂旁那座独立的实验楼正式挂牌——“国家尖端技术联合研发室”。
牌子虽不大,却是用最上等的红木雕刻而成,颇具分量。
随之而来的,是水木大学物理系和机械系,最顶尖的几位教授,以及他们带来的十几个得意门生。
这些年轻人,皆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个个眼神清亮,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然而,这股锐气在见到刘宇的第一天,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晶体管只是细胞,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无数个细胞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思考和指挥的‘大脑’——集成电路板。”
刘宇站在一块巨大的黑板前,手里拿着一根粉笔,开门见山,没有半句废话。
黑板上,他随手画出了与非门、或非门的逻辑电路图,又迅速列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布线算法和光刻掩膜的设计草图。
台下,尹振国和王建业两位老教授还好,他们早已习惯了刘宇的“妖孽”,只是震撼地看着。
而那十几个新来的大学生,则像课堂上听天书的小学生,一个个张大嘴巴,满脸不可思议。
他们所学的还是最基础的电子管和晶体管理论,黑板上那些如同未来科技般的东西,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这……这怎么可能?把上千个晶体管和电阻、电容集成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这不符合物理定律!”
一个胆子大的学生忍不住站起来,满脸通红地反驳。
刘宇停下笔,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定律是用来被打破的,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的想象力,还停留在书本的第一页。”
他没有再做解释,而是直接将一叠早就准备好、厚达半尺的设计图纸放到桌上。
“这是集成电路板的完整制造流程和技术参数,从高纯度硅提纯,到光刻、蚀刻、掺杂、封装,所有环节的难点和解决方案都在里面。”
“你们的任务,不是质疑,而是执行。”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尹教授颤抖着手翻开那叠图纸,只看了第一页,便倒吸一口凉气。
上面不仅有他穷尽心力都未能解决的P- N结隔离技术,甚至还有一种,他闻所未闻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作绝缘层。
每一项技术,都领先当前至少十年。
他猛地合上图纸,看向刘宇的眼神,已从欣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敬畏。
他抬起头,对着自己带来的那些还处于呆滞状态的学生们,沉声说道:“从今天起,刘宇处长就是我们联合研发室的唯一总指挥。”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指令,就是最高命令,你们必须无条件服从!”
自此,研发室形成了一种,奇特而高效的工作模式。
刘宇成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大脑”,他几乎不出办公室,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脑海中那座庞大的科技图书馆,一点点复刻到图纸上。
而尹教授和王教授,这两位泰斗级的学者,则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他的“双手”,带领着一群顶尖人才,将那些匪夷所思的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
当刘宇在实验室里为国家工业的未来呕心沥血时,他一手缔造的红星厂,正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震惊着整个京城的工业系统。
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在这四个月里,红星厂的生产车间扩建了整整一倍,机器的轰鸣声二十四小时不停歇。
经过技术改良和生产线优化,电磁炉和电饭煲的月产量,从最初的几千台,一路飙升到了惊人的五万台!
即便如此,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依旧像雪花般堆满了厂长办公室,提货的卡车在厂门口排出的长龙,能从街头排到街尾。
订单已经排到了第二年的夏天。
工厂的工人数量,也从最初的几百人,扩招到了近两千人,成了京城南郊名副其实的明星大厂。
厂子的名字,也悄然换成了“红星创汇机械厂”,那个“创汇”的字样,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是所有红星厂工人挺直腰杆的底气。
更让外贸部领导们喜出望外的是,那三万台率先出口到毛熊的电烤箱,凭借皮实耐用的质量和新颖的设计,在国外的国营商店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许多毛熊家庭主妇,都以拥有一台“红色星星”牌电烤箱为荣。
追加的订单很快就来了,而且一开口,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心跳加速的数字——十万台!
这天下午,秋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绘图板上。
刘宇刚刚完成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最后一笔设计,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陈司长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只是这一次,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激动。
“刘宇同志!你现在忙不忙?我跟你说个天大的好消息!”
“陈司长,您说。”
“那十万台电烤箱的订单,毛熊那边同意用一部分轻工业设备,和技术资料来抵账!”
“最重要的是,咱们今年原本计划,用来偿还债务的五万吨小麦,和三万吨冻猪肉,可以留下来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咱们能让多少老百姓,过个好年!”陈司长的声音因为激动,甚至有些微微发颤。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刘宇同志,我代表部里,代表那些能在冬天吃上一口饱饭的百姓,谢谢你!”
“你那个小小的电烤箱,顶上咱们一个集团军了!”
放下电话,实验室里依旧安静,只有窗外的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刘宇的目光,落回到眼前那张结构无比复杂、充满了冰冷线条和精密公式的图纸上。
一个电烤箱,就能换回几万吨粮食。
那如果是一台,能制造飞机发动机叶片、潜艇螺旋桨的五轴数控机床呢?
他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
他拿起铅笔,在图纸的一角,写下了几个字:主轴部件,申请使用2654型精密车床加工。
那台来自毛熊的国之重器,沉睡了几个月后,终于要第一次露出它的獠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