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份盖着一机部鲜红印章的正式文件,被林司长如获至宝般,亲自送到了联合研发室。
彼时,刘宇正与王建业教授围绕着那台“先锋一号”,探讨主轴散热系统的优化方案。
实验室里,空气中仍残留着,机油与金属冷却液混合而成的独特气味,混合着成功的喜悦,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刘宇同志!”林司长人还未到,那标志性的大嗓门便已从门口传来。
他满面红光,手中挥舞着那份文件,快步走到刘宇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看看!部里给你请的功批下来了!”
刘宇接过文件,目光在“破格晋升七级工程师”这一行字上停留了片刻,神色十分平静。
林司长见他反应平平,便凑过来压低声音,语气中却满是得意:“七级工程师!还是破格的!这在咱们部里可是头一遭!”
“要不是你参加工作的年限实在太短,我恨不得直接给你报个六级!你放心,资历这东西,慢慢积累总会有的,等时间一到,我第一个给你往上报!”
在这个年代,工程师的级别评定,技术是硬指标,资历同样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刘宇不到二十岁,便能拿到无数老工程师,奋斗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七级职称,这本身就是对他极大的肯定。
“林司长,感谢部里的认可。”
刘宇将文件轻轻放在一旁的桌上,脸上浮现出一丝真诚的笑意:“不过对我而言,级别是虚的,能把机器制造出来,让咱们的工厂都能用上,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我现在,还是更愿意待在车间里,和这些铁疙瘩打交道。”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林司长多半会觉得是假意客套,可从刘宇口中说出,他却深信不疑。
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务实,他关注的永远是问题本身,而非解决问题后能获得什么。
“好!好小子!有这股劲头,咱们国家的工业何愁不兴盛!”林司长越看刘宇越满意。
他用力一挥手:“你就放心大胆地干!需要什么支持,部里全力为你开绿灯!”
“对了,你得提前做好准备,过几天会有一场高级别的技术推广会,到时候,你要亲自上台,给那些老专家、老总工们好好讲讲咱们这‘先锋一号’!”
林司长说着,感慨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你不知道,这几天我在部里走路都带风!”
“以前开会,咱们一机部只能坐在角落里,听别的兄弟单位吹嘘。”
“现在不一样了,先是你们红星厂的创汇电器,现在又是这五轴数控机床,咱们一机部今年可是实实在在地露了大脸!”
刘宇点点头,深表认同。
部委之间同样存在竞争,也有地位高低之分。
一个部门能否硬起腰杆,最终还是要看,能拿出多少实实在在的成绩。
“林司长,既然要推广,那批量生产就得提上日程了。”
刘宇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初步方案是,开春之后,就在红星厂旁边再扩建一个专门的精密制造车间,把‘先锋一号’的生产线建立起来。”
“批量生产?”林司长眼睛一亮,仿佛听到了天大的好消息。
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脸上露出几分急切:“开春太晚了!小刘,我跟你说实话,现在各个兄弟单位的电话,都快把我的办公桌打爆了!”
“航天那边说要制造新型火箭的燃料泵,兵器工业说要加工新式火炮的炮闩,船舶方面更着急,说潜艇的螺旋桨等着咱们的机床救命!个个都急得火烧眉毛!”
他顿了顿,盯着刘宇,无比郑重地伸出一根手指:“我就问你一句,如果现在部里不计成本,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让你立刻造出十台‘先锋一号’,你需要多长时间?”
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王建业教授和周围的几个工程师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十台?这可不是电饭煲,这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工业母机!
光是那上万个精密零件的加工和调试,就是一个庞大得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哪怕有现成的图纸,从头再造一台,没有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完成。
刘宇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图纸前,目光在那些复杂的结构图上扫视着,脑子里迅速计算着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片刻之后,他转过身,迎着林司长满是期待和紧张的目光,平静地伸出了三根手指说道:“三个月。”
林司长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向前迈了一步,追问道:“什么?你说多久?”
“三个月。”刘宇重复了一遍,语气十分笃定。
“只要材料、设备和人员能全部按时到位,三个月,我能交付十台功能完备的‘先锋一号’。”
林司长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盯着刘宇,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小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着这么多专家的面,你立下的可是军令状!三个月生产十台,这根本不符合生产规律!”
“不,这恰恰是最符合生产规律的。”刘宇微微一笑,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草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林司长,您听说过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吗?”
不等林司长回答,他便解释道:“我们现在有了一台‘先锋一号’,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只‘母鸡’,我们不用再用那些,老旧的普通机床,一点点地磨零件了。”
“我们可以直接用这台‘先锋一号’,去加工第二台机床最核心、最精密的部件,它的效率,比普通机床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
他用笔尖点了点纸面:“等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组装好第二台,我们就有两只‘母鸡’。”
“然后,用这两台‘先锋一号’同时去加工后续机床的零件,效率直接翻倍,两台变四台,四台变八台……这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后面的生产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三个月生产十台,并非空话。”
一番话说得清晰明了。
林司长愣在原地,嘴巴微微张开,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句“鸡生蛋,蛋生鸡”。
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严肃瞬间被巨大的狂喜所取代:“我明白了!我彻底明白了!好啊!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用先进的机器,去制造更先进的机器!这效率简直不敢想象!”
他激动地在原地转了两圈,然后一把抓住刘宇的手,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小刘!你不仅是个技术天才,还是个生产天才!”
“你放心!扩建车间的事,我马上回去就打报告!要钱给钱,要地给地!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单位,全部为你开绿灯!”
“三个月!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那份盖着一机部鲜红印章的正式文件,被林司长如获至宝般,亲自送到了联合研发室。
彼时,刘宇正与王建业教授围绕着那台“先锋一号”,探讨主轴散热系统的优化方案。
实验室里,空气中仍残留着,机油与金属冷却液混合而成的独特气味,混合着成功的喜悦,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刘宇同志!”林司长人还未到,那标志性的大嗓门便已从门口传来。
他满面红光,手中挥舞着那份文件,快步走到刘宇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看看!部里给你请的功批下来了!”
刘宇接过文件,目光在“破格晋升七级工程师”这一行字上停留了片刻,神色十分平静。
林司长见他反应平平,便凑过来压低声音,语气中却满是得意:“七级工程师!还是破格的!这在咱们部里可是头一遭!”
“要不是你参加工作的年限实在太短,我恨不得直接给你报个六级!你放心,资历这东西,慢慢积累总会有的,等时间一到,我第一个给你往上报!”
在这个年代,工程师的级别评定,技术是硬指标,资历同样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刘宇不到二十岁,便能拿到无数老工程师,奋斗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七级职称,这本身就是对他极大的肯定。
“林司长,感谢部里的认可。”
刘宇将文件轻轻放在一旁的桌上,脸上浮现出一丝真诚的笑意:“不过对我而言,级别是虚的,能把机器制造出来,让咱们的工厂都能用上,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我现在,还是更愿意待在车间里,和这些铁疙瘩打交道。”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林司长多半会觉得是假意客套,可从刘宇口中说出,他却深信不疑。
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务实,他关注的永远是问题本身,而非解决问题后能获得什么。
“好!好小子!有这股劲头,咱们国家的工业何愁不兴盛!”林司长越看刘宇越满意。
他用力一挥手:“你就放心大胆地干!需要什么支持,部里全力为你开绿灯!”
“对了,你得提前做好准备,过几天会有一场高级别的技术推广会,到时候,你要亲自上台,给那些老专家、老总工们好好讲讲咱们这‘先锋一号’!”
林司长说着,感慨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你不知道,这几天我在部里走路都带风!”
“以前开会,咱们一机部只能坐在角落里,听别的兄弟单位吹嘘。”
“现在不一样了,先是你们红星厂的创汇电器,现在又是这五轴数控机床,咱们一机部今年可是实实在在地露了大脸!”
刘宇点点头,深表认同。
部委之间同样存在竞争,也有地位高低之分。
一个部门能否硬起腰杆,最终还是要看,能拿出多少实实在在的成绩。
“林司长,既然要推广,那批量生产就得提上日程了。”
刘宇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初步方案是,开春之后,就在红星厂旁边再扩建一个专门的精密制造车间,把‘先锋一号’的生产线建立起来。”
“批量生产?”林司长眼睛一亮,仿佛听到了天大的好消息。
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脸上露出几分急切:“开春太晚了!小刘,我跟你说实话,现在各个兄弟单位的电话,都快把我的办公桌打爆了!”
“航天那边说要制造新型火箭的燃料泵,兵器工业说要加工新式火炮的炮闩,船舶方面更着急,说潜艇的螺旋桨等着咱们的机床救命!个个都急得火烧眉毛!”
他顿了顿,盯着刘宇,无比郑重地伸出一根手指:“我就问你一句,如果现在部里不计成本,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让你立刻造出十台‘先锋一号’,你需要多长时间?”
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王建业教授和周围的几个工程师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十台?这可不是电饭煲,这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工业母机!
光是那上万个精密零件的加工和调试,就是一个庞大得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哪怕有现成的图纸,从头再造一台,没有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完成。
刘宇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图纸前,目光在那些复杂的结构图上扫视着,脑子里迅速计算着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片刻之后,他转过身,迎着林司长满是期待和紧张的目光,平静地伸出了三根手指说道:“三个月。”
林司长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向前迈了一步,追问道:“什么?你说多久?”
“三个月。”刘宇重复了一遍,语气十分笃定。
“只要材料、设备和人员能全部按时到位,三个月,我能交付十台功能完备的‘先锋一号’。”
林司长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盯着刘宇,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小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着这么多专家的面,你立下的可是军令状!三个月生产十台,这根本不符合生产规律!”
“不,这恰恰是最符合生产规律的。”刘宇微微一笑,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草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林司长,您听说过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吗?”
不等林司长回答,他便解释道:“我们现在有了一台‘先锋一号’,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只‘母鸡’,我们不用再用那些,老旧的普通机床,一点点地磨零件了。”
“我们可以直接用这台‘先锋一号’,去加工第二台机床最核心、最精密的部件,它的效率,比普通机床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
他用笔尖点了点纸面:“等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组装好第二台,我们就有两只‘母鸡’。”
“然后,用这两台‘先锋一号’同时去加工后续机床的零件,效率直接翻倍,两台变四台,四台变八台……这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后面的生产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三个月生产十台,并非空话。”
一番话说得清晰明了。
林司长愣在原地,嘴巴微微张开,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句“鸡生蛋,蛋生鸡”。
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严肃瞬间被巨大的狂喜所取代:“我明白了!我彻底明白了!好啊!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用先进的机器,去制造更先进的机器!这效率简直不敢想象!”
他激动地在原地转了两圈,然后一把抓住刘宇的手,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小刘!你不仅是个技术天才,还是个生产天才!”
“你放心!扩建车间的事,我马上回去就打报告!要钱给钱,要地给地!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单位,全部为你开绿灯!”
“三个月!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