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五点半,墙上的挂钟准时敲响,清脆的报时声在寂静无声的大办公室里回荡。

  刘宇合上手中的笔记本,目光从面前一张张涨得通红的脸上扫过:“今天的任务就到这里,大家把手里的资料整理一下,明天接着干,散会。”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响起一阵桌椅挪动的声音,但没人起身。

  几十名研究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往常开这种动员会,不都得表决心、喊口号,折腾到天黑才结束吗?今天刘处长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刘宇没理会众人的惊愕,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大衣,径直朝门口走去。

  路过王工身边时,他脚步微微一顿,低声嘱咐道:“老王,第二台样机的总装就交给你了,人员你自己挑,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我相信你。”

  王工愣了一下,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这是信任,更是重担。

  看着刘宇匆匆离去的背影,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凑到旁边人耳边,压低声音问道:“处长这是……急着回家?”

  “你懂什么!”

  旁边一位年纪稍长的同事,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朝**的方向努了努嘴,脸上带着过来人“都懂”的笑容。

  “处长夫人在**上班,还怀着身孕呢,咱们处长这是心疼媳妇儿,赶着去接人呢!”

  一时间,办公室里洋溢着快活的气氛,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刚才还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

  黑色的伏尔加轿车穿过傍晚时分拥挤的街道,空气中混杂着煤炉的烟火气和街边小吃的香气。

  刘宇将车稳稳地停在**大楼对面的街边,没有下车,只是静静地望着大门的方向。

  没过多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赵蒙芸裹着米色的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柔软的羊毛围巾,更显得小脸只有巴掌大小。

  她正和几个同事说说笑笑地往外走,眉眼弯弯,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柔。

  刘宇推开车门下车,快步迎了上去。

  “今天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他自然地接过赵蒙芸手里的公文包,另一只手小心地扶住她的胳膊。

  赵蒙芸摇了摇头,鼻尖被冻得有些发红:“都挺好的,就是下午有点犯困。”

  她说着,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一个推着车卖糖炒栗子的小贩,眼睛亮了起来。

  刘宇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没等她开口,便扶着她走了过去。

  “老板,来一包糖炒栗子,要刚出锅的。”热腾腾的栗子用牛皮纸包着,捧在手里,像个小小的暖炉。

  刘宇剥开一个,吹了吹热气,小心地喂到赵蒙芸嘴边,栗子的香甜气息瞬间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哟,蒙芸,下班啦?”几个女同事正好走过来,看到这一幕,又是一阵打趣。

  “刘处长可真是模范丈夫,我们这些人可羡慕不来喽。”

  “就是,又是专车接送,又是糖炒栗子,这日子过得比电影里还甜。”

  赵蒙芸的脸颊在栗子热气的熏蒸下,更添了几分红润。

  她嗔怪地看了同事们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刘宇只是微笑着向众人点头致意,护着妻子上了车。

  第二天清晨,薄雾笼罩着京城,刘宇像往常一样将赵蒙芸送到**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车离开。

  他把车停到附近一个不碍事的角落,锁好车门,竟然迈开步子,朝着一机部的方向步行而去。

  从今天起,他决定不再骑那辆二八大杠了,步行上下班,正好可以整理一下纷乱的思绪。

  研究处的小楼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工正带着几个老师傅,围着第二台数控机床的机架紧张地忙碌着,各种工具碰撞的声音和低声的讨论交织在一起。

  刘宇看了一圈,各个部件的安装都有条不紊,进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他没有过多干涉,而是把几个年轻的研究员叫到了一旁。

  “样机的复制工作交给王工他们,你们几个,跟我来。”他领着人走到另一片空着的区域,从公文包里拿出几张新的图纸,在工作台上一字排开。

  “咱们不能总盯着一台机器,通用型、高精度的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现在就得开始搞。”

  “思路我已经写在上面了,你们分成两个组,自己研究,拿出方案来,谁的方案好,资源就优先向谁倾斜。”

  几个年轻人看着图纸上那些超前的设计理念,眼睛里瞬间冒出了狼一样的光芒。

  这不仅仅是新任务,更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时间,两个小组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竞争氛围,谁也不服谁,都憋着一股劲要拿出最好的成果。

  刘宇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种狼性。

  接下来的几天,刘宇忙得不可开交。

  白天要在几个项目组之间来回协调,解决技术难题,晚上还要参加部里各种繁琐的协调会,为新车间的设备和原料争取支持。

  这天下午,他刚从一个生产会议上回来,**还没坐热,办公室的门就被人猛地推开了。

  林司长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狂喜,因为走得太急,额头上都冒出了一层细汗。

  “成了!小刘,成了!”林司长一把抓住刘宇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

  他身后,外贸部的陈司长也跟着走了进来,同样是满面红光。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电报文件,仿佛攥着稀世珍宝一般。

  “林司长,什么成了?”刘宇被他晃得有些头晕目眩。

  “毛熊那边!他们同意了!”

  林司长深吸一口气,竭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他们同意用技术换机床!全盘接受了我们提出的条件!”

  “不仅如此,还愿意即刻派遣一个专家组过来,协助我们消化吸收相关技术!”

  林司长将手里的电报递给刘宇,补充道:“米格- 23的变后掠翼技术过于敏感,他们并未松口。”

  “但是,他们愿意提供全套的米格- 19歼击机,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生产图纸和工艺资料!”

  “还有T- 62坦克的115毫米滑膛炮,和配套的火控系统技术!”

  米格- 19!刘宇的脑子“嗡”的一声。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量产的超音速战斗机!

  国内的航空工业正在以这款飞机为基础进行仿制和改进,也就是后来的歼- 6,但一直因材料和工艺问题而举步维艰。

  有了全套的图纸和工艺资料,尤其是发动机部分,整个项目的研发进程至少能向前推进大半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美事!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当天傍晚便传到了二机部。

  第二天一早,刘宇刚到办公室,就被秘书小张告知,二机部来了几位客人,点名要见他。

  会客室里,几位身着蓝色工装、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一见到刘宇,立刻激动地站起身来。

  为首的一位老者紧紧握住刘宇的手,用力地摇晃着,眼眶都微微泛红。

  “刘处长,我代表我们航空所,代表所有从事飞机研制的同志,感谢你!太感谢你了!”

  “是啊,刘处长!”

  另一位工程师也激动地附和道:“有了这套图纸,特别是发动机的工艺,我们卡了将近一年的瓶颈就能被突破了!我们的新飞机很快就能翱翔蓝天了!”

  他们并非在说客套话,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

  这些一辈子投身军工事业的老专家,最清楚这套技术资料的价值。

  那不仅仅是一叠图纸,那是无数飞行员的生命保障,是国家领空的钢铁长城!

  刘宇看着他们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充满希冀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亲手打造的机床,不仅换来了外汇,还清了旧账,更重要的是,它正逐渐化作守护这个国家的利剑与坚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