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一千二百章 老顾:我终于懂了李龙的快乐了

小说: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作者:羁中马 更新时间:2025-11-13 01:40:14 源网站:2k小说网
  四队东北方向,大海子西南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两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隆隆的开进着。

  一辆卡车、两台小四轮拖拉机来回奔走着,运输着联合收割机扬下来的麦粒子。

  “老李,你开慢点儿,前面有倒伏的,能收就给收了……”

  老王跟着车在边上喊着。

  其实他很满意了。

  老王去年开垦了八十亩荒地,全都种上了麦子,加上前年开垦的,他拥有的地已经超过了两百亩。

  今年他还打算再开垦几十亩地,不过眼下值得开垦出来的地少了,剩下的大多是盐碱滩,开出来没多大价值。

  去年他种的麦子一部份用李家的收割机给割的,大部分请的兵团那边的联合收割机收的。

  因为麦子太多,如果全用收割机割了弄到麦场上,他们家那点人根本干不过来——老王虽然老家也有人,但他没打算弄过来,自己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婿),他觉得能干过来。

  当时想着反正都是能赚钱的,开荒的地也不用交公粮不用交管理费,所以找了联合收割机。

  可是开机子的毛头小伙子就楞怂往前开,赶时间收割,结果把一些倒伏的和半倒伏的都压倒了没收起来。

  收的时候也急得很,过一遍之后,地上洒下了许多麦子,损失不少。

  所以今年那边过来联系老王想继续给他收麦子的时候,让老王给拒绝了。

  虽然李家的两台收割机也是二手的,而且还没用过,但老王果断把这活交给了李建国,新开垦的八十亩麦子和前年开垦的加起来一共超过一百五十亩,全都用康麦因收了。

  果然,还是老伙计靠得住,李建国和李俊峰两个开得都慢,倒伏的麦子也尽量能铲起来就铲起来。

  老王在后面跟着看,从康麦因后面出来的麦杆子里也没多少麦粒子,很好。

  不到一天时间,一百五十亩地收完,老王家临时起的麦场上堆起了高高的麦山。

  这些麦子还需要好好扬落一下,才能去交公粮和磨面。

  “钱等卖了麦子再给你结。”老王在晚上的饭桌上给李建国说,“一亩地八块钱是吧?你们这机子真赚啊,这一天就一千多吧……”

  “那你是不算油钱,也不算这机器的折旧是吧?”李建国吃着老王媳妇炒的鸡,毫不客气的说道,“我们俩也算白干是吧?钱哪有那么好挣的?你看我们俩人个,这身上都是麦芒,回去不好好洗洗,这几天都睡不好。”

  麦芒是最烦人的,带着倒刺,粘到身上轻轻一拽就是一道红印子。

  大夏天汗本身就多,这身上有了红印子,蛰得疼。

  当然,辛苦也是值得的。这一千两百块钱除去油钱,机器的折损费,至少有八百块是赚的。

  给队里干活,钱可以等到秋后再结。反正都记在本子上,双方签字,不怕到时不给。四队这边各家条件都还不错,基本上不存在收不回来钱的事情。

  毕竟这种事情不可能一锤子买卖,你今年种地,明年就不种了?欠账不还的,那就拿地抵吧。

  所以无论是公家的水费管理费,还是私人的机耕费收割费,到秋后基本上都能收齐。

  哪怕一时不凑手,后面都会主动送过来。

  老王是老伙计,李建国自然不怕。

  吃饭的时候,老王顺嘴问了一句:

  “老李,我看你那大马力拖拉机不错,小龙是多少钱买过来的?”

  “虽然是二手的吧,差不多也要近二十万块钱。”李建国说道,“主要是咱们国家不产这个,就老外有,人家自然卖得就贵。”

  “嘿,还真不便宜!我还想着弄一台,我这么些地,秋里犁地播种的话,那又是一大笔。”老王开垦的荒地多,赚钱多,但开销也大。

  现在麦子的卖价虽然涨了一些,一公斤到六七毛钱了,但毕竟是荒地,一亩能收个一百多公斤就不错了,不像熟地,用了化肥,现在能收到两三百公斤。

  他这一百五十亩地,今天收下来,预估差不多就是两万多公斤麦子,除去交公粮的,剩下的能卖个一万多块钱。

  犁地播种一整套下来就得两千多块钱,再加上收割一千多块钱,还有种子化肥钱、水费,都去掉后,算起来能赚个五六千块钱。

  换台小四轮拖拉机了。

  虽然在这个时候算起来不少了,但和李家一比,真就小儿科了。

  犁地播种是大头,所以他想着弄一台拖拉机自己搞,原本想着搞台东方红,现在看着李家的大马力拖拉机轰隆隆的跑,自然就眼热起来。

  但一听那价格,还是算了,买不起。

  “我这犁地你也上点心,过几天你把麦收完了,就来给我犁了吧。”

  “犁完种啥?”李建国吃完放下筷子,抹了一把嘴,问道。

  “还种麦子啊。”老王说道,“至少要种三年麦子再看吧。麦茬子早早犁到地里还能当肥。”

  “行。”李建国拿起桌上的一块酥瓜边吃边说道,“你要急的话,明天我就能让人过来犁地……”

  “谁犁?”老王问道。

  “安国的小舅子。”李建国说道,“他开大马力拖拉机技术还不错。”

  “还是你来吧,小年轻给犁地我不放心。那地里要给我留一趟子硬墒,那就麻烦了。”

  “行,那等段时间,等麦收完了,我就过来犁。”李建国知道其实陈前进现在开大马力拖拉机已经很熟练了,犁地也是。

  犁地的技术说穿了就是一张纸,戳破了就懂了,没人给说的话,那就只能自己慢慢琢磨,用教训来换经验。

  不过既然老王不相信陈前进,李建国也不会硬让陈前进过来犁地。现在在收麦子,收完麦子后想要犁地的人多,陈前进会一直忙。

  不光陈前进在忙,李俊贤也在忙,他开着李家的小四轮拖拉机,用收割机在割麦子,还有李俊海也是。

  剩下的人就在麦场上扬麦打落,争取尽快把麦子收到口袋里,然后去交公粮。

  棉花打头的事情结束后,梁月梅偶尔会去地里看目的地有没有遗漏的。李龙回家几次把事情说的挺严重,家里人挺重视,梁月梅去地里的时候会带着李娟和李强,两个孩子也会主动去干活。

  农村的孩子,八十九十年代在夏天几乎都要帮着家里干活。等到零零后的时候,干活的就少了。

  李龙时不时的也会到地里看看。现在收购站事情不多,老爹李青侠一个人完全忙得过来。

  李建国他们开康麦因在队里收完之后,就出去收了。以李建国的人脉关系,附近各村都能找着活——那些种了经济作物的,大都不想把时间用在打场上面。

  本村的用康麦因收麦子,记下亩数,双方签字,等秋后再结款。外村的都是直接结清,毕竟距离不近,这时候到往后二三十年,有些人是在中原地区买了康麦因,一边开一边收麦,从中原能一直收到南北疆。

  一趟下来,大半个康麦因的钱就收回来了——因为麦子从中原地带往西北基本上也是按顺序来熟的。

  就跟后世村里那几台采棉机,也是先把北疆的棉花收了,再开去南疆收。南疆的棉花要比北疆多活那么半个月到一个月,有足够的时间吸收阳光。

  顾晓霞带着明明昊昊自己开车车子也会在周末到四队,然后去小海子的西面缓坡的地方玩水,看看能不能逮着螃蟹。

  明明昊昊对于没能晚上跟着爸爸去抓螃蟹非常在意,所以能跟着妈妈一起过去也挺开心的。

  而此时的老顾,正坐在王大伟开着嘎斯车里在草原上奔驰。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是革命别克,后座和老顾并排的是革命别克的同事,还有四杆半自动**。

  伊犁这边收购站的事情少了一些,顾博远才算有时间可以出来散散心。

  革命别克已经约了好几次让他出来散心打猎,先前他一直没空,主要还是要把收购站的事情稳下来,毕竟五六月是收购的关键期。

  现在收购站的忙季已经过去,朱万江也算是磨练出来,经受住了考验,所以老顾才能放心出来。

  顾博远他们去的地方没有形成大路,车子行驶在草原上,压过青草留下了草汁子的味道,很浓郁。

  这一片草原面积非常大,一眼望过去,除了其中偶尔的白石,和远处的零星羊群外,就尽是青草和红黄色的花儿。

  天空中的白云一朵朵的,仿佛触手可及,还有。虽然是七月份,但远处的山里还有一些没完全化掉的雪,想必山顶上的温度也不会高。

  天高地阔,身处其间,令人心旷神怡,仿佛心胸也跟着开阔起来。

  原本收购站的一些让人烦恼的杂事也都通通不算什么事情了。

  难怪说草原上的这些人会活得通透一些。也难怪许多人喜欢往空旷的地方跑,呆在这里,是真的能让人变得开朗的。

  他不知道再过三四十年,到下个世纪二十年代,往这片草原上来的人,一年有数千万!

  羊**都让摸烦了!

  “还有多远?我怎么感觉走不到头呢?”顾博远看着外面的山问道。在这样广阔的草原上奔驰固然舒服,但也不能一直跑吧。

  “快了,顾叔,你看那边,那个山口里去有林子,我们那边有家牧民,这两天天有狼群围着他们家的羊群转着呢。

  对了,他说山上还有北山羊,附近的沟里每天清早都有野猪过来拱着,咱们过去就在他那里住一晚上,晚上打狼,早起打野猪,下午你要能上得动山,咱们去打北山羊的狍鹿子,怎么样?”

  革命别克的媳妇怀上了。作为名字里带着革命两个字,且还是一名党员的同志,他相信主要原因是李龙给的那份药方子和坚持吃了那么久的药的效果。

  要感谢李龙,李龙一时半会儿过不来,他也没空过去,所以干脆就请老顾来打个猎,感谢一下。

  毕竟老顾是李龙的岳父,这样也算感谢的一种方式吧。

  下午四点的时候,车子开到了牧民的毡房那里,还没停下来的时候,顾博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香味儿——毡房外面的大锅里,羊肉早已经煮好。

  两个孩子在毡房门口带着好奇的表情看着来的这些陌生人。

  顾博远拿出一袋糖果,一下子就把两个孩子给吸引住了——老顾来的时候顺嘴问了一句,知道毡房里有孩子,所以就带了糖。

  他是有外孙的人,知道孩子喜欢啥。

  这家人顿时就露出了笑脸——能记挂着孩子的客人,他们自然是欢迎的。

  顾博远自然不可能就带点糖。李龙的那些经历他都听说过,所以这一回过来带的有砖茶、方糖、盐等生活物资。

  李龙也是到伊犁之后才知道,这边白糖的供应还真是限量的,哪怕是商品粮户口,每个月食糖的供应量就是几两,凭票供应。

  虽然商场里有卖水果糖之类的,但白糖就是那样。

  顾博远有点感叹,现在是有点子明白为什么李龙每次给刘高楼拉几车白糖,就能换来那么多东西了。

  这玩意儿,玛县石城不缺,其他地方缺啊。

  真就是紧缺、战略物资了。

  顾博远带过来的这些东西是真的让牧民家里非常高兴,然后就开饭——手抓肉,皮芽子。

  因为羊是早上宰的,炖的时间长,肉都已经脱骨了。

  有些喜欢吃这样的肉,有些人就不喜欢。

  老顾无所谓,他还可以,正好不用费劲啃了。他不像有些人年纪大了,还老跟自己过不去,非要觉得自己不老,肠胃都不行了还非要啃那些啃不动的。

  他懂的不少,知道到这个年纪越发应该保护好肠胃。当初和李建国他们一起建队的时候,吃的饭虽然管饱,但那时候是真狼吞虎咽,伤了肠胃,现在就得慢慢养着。

  所以革命别克和他的同事在那里大口吃,大口啃骨头,他这边就慢条斯理,弄一碗羊肉汤,拿起一块肋条,撕下来一块肉慢慢嚼着。

  嗯,真香。

  吃过饭也到五点多了,休息了一下之后,革命别克就问顾博远要不要去山上看看,顺便遛遛食。

  “去啊。”顾博远自然没意见。

  先前出来在山边收货,看着那些山他是真想爬,但没空啊,得赶紧把货收起来。

  现在有空余时间了,他自然没意见。

  王大伟就过去取了枪,子弹是早就压满了,保险关着,他把老顾的枪也背着,让老顾就空手上山就行了。

  革命别克还带着一个包,里面装着七八包子弹,足够用了。

  武装部嘛,别的不多,这些东西管够。

  毡房距离山脚不过百米,几个人很快就上了山。

  革命别克事先打听过,只爬了两道山,老顾还没觉得累,就看到了在山间灌木里穿行的野山羊。

  这些野山羊在对面的山上,直线距离不过七八十米,因为隔着一条山沟,所以野山羊也不怕——那么陡的山,这里是它们的主场。

  顾博远大概数了数,这一群野山羊有二三十只,不少了。

  “直接打吧?”革命别克说道,“爬不过去,打着了就掉下来了。”

  “那就打。”老顾来了兴致,“虽然你们是武装干部,我这边也不差,小王是大部队下来的(这时候步兵七师还没改武警),咱们比一比?”

  “行啊!”革命别克笑着说道,“我原来是步六师的,南疆呆过三年,咱们来看看吧!”

  山间很快就响起了枪声。

  目标很大,枪是校过的,五六半自动**的性能很好,所以这一次双方打平,四个人一人瞄了一只。

  三只滚落到山谷里,有一只卡在半山的灌木丛里,王大伟背着枪大步下到沟里,又上去半山腰把那只野山羊给弄了下来。

  这一下子就四只猎物,还没尽兴,就得回去了。

  老顾意犹未尽。

  好在晚上还能打狼,他满心期待着。

  晚上吃的略微清淡一些,馕配的皮辣红。菜也是顾博远他们带过来的,虽然不多,但对于山里的牧民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他们不吃野菜——或者说许多汉族人吃的东西他们不习惯吃,所以补充维生素主要还是靠砖茶。

  有菜自然好的。

  晚上狼是凌晨一点多来的,往常都是十一点多就过来了,今天来的晚,革命别克给顾博远说大概率是下午的枪声把它们给吓住了。

  这一群狼有七只,大大小小的,到羊圈这里来骚扰的是四头,两头在两边山间巡逻着,还有一头在远远的半山腰林子边上,没下来。

  他们几个就在毡房门口坐着等着,晚上略有点凉,但白天吃了肉,身上热,也不在意这一点儿。

  顾博远这回是真的感受到了李龙经常到山里打猎的那种痛快了。

  这么丰富的资源,他要知道这样,也喜欢经常来啊。

  四头狼刚够一人一头。虽然那狼闻到了人味儿,在四五十米外徘徊着,迟疑不敢上前。

  但对于这几个人来说,有大月亮,差不多能看清狼的影子,那就能打了。

  “砰!”

  “砰!”

  “砰砰!”

  PS:最近发现抖音和番茄上有不少非法搬运我这的,大家要碰上了,看到书名和我这不一样的,里面人名改了情节没动的,麻烦给举报一下,或者给我说一下,我给编辑说一下。

  太气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