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第1690章

小说: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7-21 07:38:26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不论如何,这座有着坚实地基的楼房,一定能够建起来!

  区别只在于,它的效果会有多好的。

  而有许秋坐镇,就不可能差到哪儿去。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许秋除开日常工作之外,又多了一个额外的任务——

  随时跟进研发,并且根据实验室的反馈,来不断完善新药的结构。

  一周后。

  周一下午,例行的周会。

  一般这种总结性会议都会选在上午进行。

  不过许秋身份比较特殊,他首先是医生,其次才是研究人员……上午时间同样是临医的早交班以及周度总结。

  研究所这边自然就只能推到下午了。

  下午两点半,会议室满员。

  所有人的心情都有些激动。

  若是按照正常进度,他们可能需要大半年才有可能搞清楚新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

  然而在许秋的推动之下,进展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今,关于新药的作用机制细节,基本上已经出炉!

  只等许秋给出更详细的剖析了。

  很快,脚步声传来。

  会议室立马安静。

  众人都同时看向门口。

  当许秋出现,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起身,表情都恭敬而肃穆。

  “许院士!”

  许秋微微点头。

  他没有浪费时间,甚至没有落座,直接就走到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屏幕前开始了讲课。

  许秋研究所的流程向来如此。

  没有什么主持人,也没有冗长的开场白和无用的打鸡血环节。

  上来就是精简到极致的总结,针针见血、字字珠玑。

  几乎没有任何一句废话。

  对上周的工作进行一轮概括后,许秋再度开口,道:

  “上周五,我们初步锁定了作用机制,找到了让新药发挥更好药效的手段。

  “首先,是靶向阻断 CXCR4-CXCL12 轴。

  “这一点,主要从抑制 B 细胞脑内浸润,和保护血脑屏障入手。

  “前者靠 NR-21 的 CXCR4 拮抗分子、阻断 B 细胞表面 CXCR4 受体,使其无法响应脑内 CXCL12 趋化信号。

  “后者则通过下调 B 细胞表达的 VLA-4 整合素,减少其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几天时间,新药就已经 NR-01 迭代了二十次,到了 NR-21。

  而周末这两天,由于部分科研人员休息,速度比较慢,目前还是 NR-25。

  众人都听得极为认真。

  他们都盯着屏幕上的数据。

  抑制浸润,体外迁移抑制率可以达到 92%……

  而血脑屏障防护这方面,跨内皮迁移减少 78%……

  这两个数据,放在外边都足以引起轰动了。

  然而此刻,却被许秋轻易展示出来,对方甚至没有多费口舌,很快就带过了。

  咕噜——

  林根生咽了下口水。

  想要达到这种夸张的药效幅度……汪居廷那边,恐怕真的需要几年时间!

  此刻他才意识到,为何许秋得知汪居廷打算抢专利后,依旧是不慌不忙的态度。

  这怎么打?

  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汪居廷还在那玩泥巴,许秋就已经开始准备探索太空了……这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第二个作用机制,便是激活 IL-10 免疫调节通路。”

  许秋此时再开口。

  众人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注意力重新凝聚。

  新药为双靶向。

  其一在阻断 CXCR4-CXCL12 轴,另一个重点,自然就是针对 IL-10 了。

  许秋给出详细的方案:

  “目前可行性最高的办法,就是表观遗传重编程,以及促进调节性 B 细胞分化。

  “首先去甲基化模块选择性抑制 DNA 甲基转移酶 1,逆转 IL-10 基因启动子区的 CpG 岛高甲基化……

  “后者,患者 B 细胞经 NR-21 处理后,IL-10 分泌量提升 5 倍,同时诱导免疫抑制分子 PD-L1 表达……”

  通过这种手段,IL-10 免疫通路也能大幅度激活。

  众人都颇为振奋。

  这两个方向,等于是同时解决了双靶点的实现难题,接下来就只剩下细化步骤了!

  但许秋却并不满意。

  事实上,目前这一方案只能让新药成功问世,至于新药好不好用另说。

  而想要让新药不仅能用,而且好用,还有几个现实技术壁垒。

  许秋表情平静,道:

  “其一,如何解决解决去甲基化剂的全身毒性问题。

  “再有便是如何规避 CXCR4 抑制的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众人都沉默了。

  这两个难题几乎是无解之局。

  去甲基化剂的全身毒性难以避免。

  原因就在于,它本身就会无差别表观遗传重编程。

  说得直白一点——它在全身增殖活跃的细胞中都呈现出高表达状态,非常活跃。

  而药物会非特异性激活抑癌基因,从而导致正常细胞周期组织,乃至于凋亡!

  同时:

  长期去甲基化,也可能激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诱发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就是骨髓抑制、消化道黏膜炎症等等。

  只有 CXCR4 抑制剂的骨髓抑制就更直接了。

  CXCR4 与其配体 CXCL12 的核心,便是造血干细胞锚定于骨髓基质的关键信号。

  然而,传统的 CXCR4 拮抗剂却会阻断该通路,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释放入外周血,长期作用下便会耗竭骨髓储备,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再者,CXCR4 广泛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一旦抑制,感染风险也会成倍上升。

  这两个难点,其实都是药物本身必然带来的副作用。

  既然选择了这两个靶点,想要利用其优势,就不得不承受代价。

  这是天然就具备的缺陷。

  几乎难以避免。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要去甲基化、抑制 CXCR4,就不得不接受它本身对机体的破坏。

  “没有办法。”

  “双靶点是一个可行的方向,这也是目前最有希望研发出新药的路线了……相比于治疗多发性硬化,这些危害其实可以忽略!”

  “也不能说忽略,权衡利弊之下,治疗效果肯定是大于副作用的!”

  “接下来的话,就尽量控制全身毒性和骨髓抑制副作用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针对性地解毒、以及加用对抗药物。”

  这的确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比如骨髓抑制了,若是白细胞降低,就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低了,就用升红细胞药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症即可。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