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第1691章

小说: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7-21 07:38:26 源网站:2k小说网
  ();

  那便是,研发成本几乎为零!

  不需要额外针对药物做出改良。

  而是,借助已经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当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那便是药物本身不够完美,需要额外借助其他治疗手段辅助,才能达到足够的临床效果。

  否则的话,毒性难以避免。

  而就在众人议论时,许秋敲了敲桌子。

  会议室瞬间寂静。

  无数目光凝聚在许秋身上。

  只听许秋平淡开口:

  “对此,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改良方案。”

  这句话,立刻让会议室炸了。

  所有人都露出狂喜的神色。

  张教授兴奋道:“我就说……许院士既然提出了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只是提出问题,肯定早就有解法了!”

  “许院士还有什么特殊设计!”

  “莫非这款药物真的能解决双靶点的难题?!”

  在场其他科研人员也无比振奋。

  此刻,林根生瞳孔也是微微收缩。

  这……

  真的有可能吗?

  双靶点天生就存在缺陷,这怎么可能攻克!

  纵然是汪院士,碰到这种难题,也绝对会束手无策。

  不,许院士的能力比汪院士不知道强横多少。

  对方做不到,不意味着许院士做不到!

  不知不觉,林根生对许秋的认知也发生了改观。

  而这在几个星期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本以为,院士之间,能力虽然有高低,但不至于差距悬殊。

  然而一见许秋,他才知道“许秋院士”这四个字,含金量最高的不是“院士”,而是“许秋”这两个字!

  ……

  在众人激动的神色下,许秋平淡开口:

  “针对去甲基化剂的全身毒性机制,只需要做出一些药物结构上的改良即可。

  “首先在 NR-21 分子外侧融合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利用多发性硬化患者脑内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 TfR1 的特性,通过受体介导转运入脑……这至少能让脑内浓度提升五十倍。”

  至此,血脑屏障穿透率低的问题可以解决。

  “其次,细胞选择性激活。

  “通过 pH 敏感型连接键,如苯硼酸酯,使其与载体连接,仅在 B 细胞溶酶体酸性环境中释放,避免进入神经元。”

  全身毒性,就在于其无差别损伤。

  然而加上特殊连接键后,它只会在酸性环境下释放。

  而神经元区域,PH 大于 7.0,不会释放。

  这种情况下,就规避了对神经元等部位的无差别攻击!

  当然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对全身,去甲基化剂仍然具备脱靶毒性。

  这一点许秋也有应对之策。

  “药物载体中的锌指蛋白结构域,可以特异性识别 IL-10 基因启动子区,从而引导去甲基化酶局部作用,减少脱靶风险……”

  通过增强靶向作用、引导局部特异性识别,就能够最大程度规避脱靶毒性。

  到这里,去甲基化剂的全身毒性算是得到了控制。

  只剩下 CXCR4 抑制剂的骨髓抑制了。

  这次就要复杂许多了。

  CXCR4 抑制剂的骨髓抑制涉及信号、免疫监视功能等等,颇为繁琐。

  想要针对性拮抗,不是这么简单的。

  不过许秋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这同样需要进行结构上的特殊优化。

  而许秋想到的办法,就是将 AMD3100 的环胺结构改造为环戊烷二胺,使其结合 CXCR4 的跨膜区变构口袋。

  同时进一步提高功能选择性,仅阻断 CXCR4 介导的 B 细胞迁移,而不干扰其维持 HSC 存活的β-arrestin 信号通路……

  最后就是时空控制释放。

  也即,CXCR4 拮抗肽通过二硫键连接于载体,在 B 细胞炎症微环境中特异性断裂释放,减少对骨髓的暴露……

  这两个措施,等于是让药物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规避了系统性毒性!

  ……

  周会结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

  这场会议开了将近三个小时。

  不过科研人员不仅没有感觉到耽误进度,反而无比振奋!

  这三个小时,许秋详细地给出了新药研发的细节方向,这至少能让他们少走数个月的弯路!

  而在新的药物方案之下,研究速度也进一步加快。

  NR-21。

  NR-25。

  NR-35……

  仅仅两周的时间,就已经到了 NR-99,即将完成第第一百个药物样本的测试。

  此刻所有人都振奋了起来。

  仅仅是一百个样本,他们就已经无限接近正确答案!

  而若是在其他院士的实验室……数千次、上万次,都未必能有结果!

  甚至上万次的测试,可能还在摸索阶段!

  这一刻,众人越发地感受到许秋对科研的把控能力之恐怖!

  而也是在这一天,NR-100 也终于出炉。

  而这一次的药物指标,达到了一个新高!

  CXCR4 内化率,来到了 92.3±2.1%左右。

  而上一代只有 87.5±3.2%。

  这意味着,新药可以高效阻断 B 细胞迁移信号!

  此外,IL-10 分泌量,新药达到了 350.6±45.8,这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对比基线值 68.2±12.4,几乎可以说是翻了五倍!

  而这个指标意味着它成功逆转表观遗传沉默!

  当然更喜人的,是 EAE 小鼠模型。

  发病延迟时间、脊髓炎性浸润细胞数、多发性硬化脑类器官髓鞘再生率等……几乎全方位碾压前一代。

  所有人都无比振奋。

  “新药可以显著延缓疾病发生……”

  “而且髓鞘再生率非常高,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这是以往都没有过的高点!”

  常规治疗方法,能有个百分之十的再生率就不错了!

  而新药,则来到了百分之五十上下!

  堪称奇迹。

  随后,进一步的实验数据出炉。

  食蟹猴模型做药代动力学检测时,详细的指标也很让人满意。

  脑组织/血浆浓度比,行业理想阈值需要大于 0.1。

  而新药,达到了 0.38!

  将近四倍!

  半衰期,行业理想阈值大于 12 个小时。

  而新药则来到了 15 个小时。

  这意味着,给药频率不必太高,药效更持久的同时药物副作用影响也会降低!

  唯一的缺陷,估计就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了。

  目前来看,想要完全发挥新药的效果,还是得尽兴静脉注射。

  但瑕不掩瑜!

  与现有疗法相比,NR-100 几乎已经实现了全面碾压。

  作用机制方便,现临床常用的奥瑞珠单抗为单靶点,只清除 CD20 B 细胞;芬戈莫德主要依靠免疫细胞扣押。

  而 NR-100 则是双靶点,同时抗炎 促修复!

  髓鞘再生,奥瑞珠单抗和芬戈莫德几乎没有,而 NR-100 则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再生率,这便是最大的优势。

  其次,脑内靶向性、感染风险,都显著优于这两个临床已有的疗法。

  也是在这一日,许秋觉得时机差不多了,选择公开 NR-100 的理论性能!

  随着研究所、临医一篇通知的发布,学术界在这一刻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