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700章:全球种子

小说: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08-25 04:04:50 源网站:2k小说网
  ();

  江阴。

  如今青石子带着几名农会骨干走在江阴的街巷间,检查革新推进的成果。

  城东的土墙上,一行石灰刷出的大字格外醒目.“扫平一切高高在上!”

  年轻的农会文书王二柱停下脚步,仰头念了出来,声音微微发颤。

  “扫平......一切高高在上......”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转头对青石子道。

  “总长,这标语写得真痛快!”

  青石子没说话,只是伸手摸了摸墙上的字痕。

  石灰粗糙,笔锋却凌厉,像是蘸着怒火写下的。

  他们继续往前走,每过一条街,都能看到新的口号。

  粮仓外墙上,用黑炭涂着。

  “贪墨一粒米,砍头祭苍天!”

  学堂门前的木板上,朱砂写着。

  “学子笔为刀,斩尽欺民贼!”

  县衙门口的布告栏上,贴着一张红纸,墨迹未干。

  “公审台永立,冤屈必得雪。”

  几个路过的农户驻足观望,低声议论。

  “这字是谁写的?”

  一个老汉眯着眼问。

  “听说是红袍学堂的学生。”

  旁边的小贩答道。

  “昨晚上连夜刷的。”

  老汉看不懂标语,但听得懂,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咧嘴笑了。

  “好!早该这么干了!”

  青石子一路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农户三三两两聚在标语前,有的点头,有的低声叫好,还有人伸手摸了摸字迹,仿佛在确认这不是幻觉。

  小商贩们则有些忐忑,既怕惹事,又忍不住多看几眼。

  墙上新刷的标语还没干透,写着。

  “天下田,天下人耕!”

  王二柱念完,忍不住问道。

  “总长,咱们真能做到吗?”

  青石子看着远处忙碌的农户,淡淡道。

  “能不能做到,得看咱们手里的锄头硬不硬。”

  “标语不是光写来看的。”

  “得让它变成真的。”

  青石子带着几名农会骨干走进另一个乡镇时,远远就看见几个穿着粗布衣的贫寒学子正站在土墙前,手里握着刷子,一笔一划地写着标语。

  石灰水顺着墙面流下,字迹却格外清晰“缙绅官吏,边陲学习!”

  “十年寒窗,不如三年垦荒!”

  青石子的手下王二柱忍不住笑出声。

  “这标语写得当真算是接地气了。”

  旁边的农会管事老周也点头。

  “是啊,以前这些读书人哪敢这么写?现在倒好,直接让那些老爷们去边疆吃沙子。”

  几个学子听见动静,回头看见青石子一行人,连忙放下刷子,有些拘谨地行礼。

  “总长。”

  青石子走近,看了看墙上的字,问道。

  “谁教你们这么写的?”

  其中一个瘦高的学子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自己想的......县城那边不是已经开始公审了吗?我们琢磨着,光抓人不行,还得让那些老爷们真正去吃苦,才知道百姓的日子有多难。”

  青石子微微点头。

  “写得好。”

  他转头对身后的农会骨干道。

  “记下来,这条标语可以推广,让他们知道,以后凡是罪不至死的缙绅,一律去边疆学习改造,垦荒、修路、挖渠,让他们亲手做点实事。”

  王二柱兴奋地搓了搓手。

  “那些老爷们怕是连锄头都没摸过,去了边陲还不得哭爹喊娘?”

  青石子没再多说,带着人继续往前走去。

  身后,那几个学子已经重新拿起刷子,更加卖力地往墙上刷着新标语。

  “边陲三年,脱胎换骨!”

  王二柱回头看了一眼,忍不住感慨。

  这场革新,当真是生机勃勃。

  几人如今逐渐开始靠近县城,青石子站在江阴城的主街上,望着眼前涌动的人潮。

  街道两侧,农户和学子们高举着自制的旗帜,粗布上墨迹鲜明地写着。

  “严格调查,清算江南缙绅!”

  “商户贪墨,必遭公审!”

  风卷过旗帜,呼啦啦作响,像是无数人压抑多年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出口。

  青石子静静看着这一切。

  这位昔日的道士,如今的红袍军总长,站得笔直。

  风吹动他的衣袍,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坚定。

  王二柱凑过来,低声道。

  “总长,咱们的革新队已经扩到三百人了,各乡都在报名。”

  青石子点头。

  “告诉下面,别光顾着抓人,证据要确凿,公审要公开,判决要服众。”

  “明白!”

  王二柱重重点头。

  “各乡的农会都盯着呢,谁敢舞弊,第一个不答应!”

  远处,一群学子正押着几个绸缎庄的掌柜往公审台方向走。

  那几个往日趾高气扬的商人,此刻低着头,脸色灰败,全然没了昔日的威风。

  青石子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一片澄明。

  里长要的自下而上、不断革新的模板,终于有了雏形。

  不是靠一纸政令,不是靠几个官员的威风,而是靠这些曾经被踩在脚下的农户、学子、工匠们自己站出来,亲手改写规则。

  王二柱看着青石子的侧脸,忍不住问。

  “总长,您在想什么?”

  青石子收回目光,淡淡道。

  “在想这才刚刚开始。”

  青石子走到江阴县衙时,衙门前已经挤满了人。

  三个穿着绸缎的年轻人被农会的人押着,踉踉跄跄地走到公审台前。

  他们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全然没了往日的跋扈。

  这是前朝江阴县丞的三个儿子。

  百姓们围在四周,指指点点。

  “那不是王家三兄弟吗?去年还逼着老张家卖地呢!”

  “呸!活该!他爹当县丞时,连赈灾的米都敢贪!”

  王家长子王崇挣扎着抬头,正好对上青石子的目光。他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嘶声喊道。

  “总长,总长!我们知错了!我愿意把贪的银子都吐出来......”

  青石子没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他。

  农会的老周走上前,高声宣读罪状。

  “王崇、王孝、王廉,倚仗父势强占民田十二亩,逼死佃户两人!”

  王崇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他的两个弟弟更是瘫成一团,裤裆湿了一片。

  青石子抬手示意安静。

  “按革新令,罪证确凿者,流放甘州肃州垦荒十年,家产充公。”

  王崇闻言,突然疯了似的磕头。

  “十年?总长,甘州肃州那地方......我会死的!我会死的!”

  青石子看着他,声音平静。

  “被你们逼死的佃户,难道就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