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边疆:我偷偷组建百万大军! 第360章 地位

小说:发配边疆:我偷偷组建百万大军! 作者:白色孤岛 更新时间:2025-07-11 09:19:42 源网站:2k小说网
  ();

  辽西府,知府衙门。

  知府孟学文吃过早饭后,就早早地到了公事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见到孟学文到了公事房。

  一名书吏抱着厚厚的一摞需要处理的公文,放在了孟学文的书案上。

  这书吏紧跟着又给他沏了一杯热茶放在了顺手的位置。

  孟学文赋闲在家多年,一度靠教书为业。

  几个月前辽西局势动荡,叛军肆虐。

  孟学文携家带口逃至辽阳府,以避战乱,无奈栖身于破败庙宇之中,衣食无依,境况凄凉。

  好在小侯爷曹风收留了他,委以重任。

  如今更是举荐他为辽西府知府。

  朝廷的正式任命已经下来了。

  孟学文如今是咸鱼翻身,成了坐镇一方的父母官。

  他对小侯爷曹风感激涕零,为报答曹风的知遇之恩,这办差也格外的勤勉细致。

  他抿了一口茶后,这才翻开了放在最上面的一份公文。

  这一份公文是新上任的屯田使周纯刚呈送上来的。

  最主要的内容是现在辽西开荒,农具、耕牛缺额甚多,请求知府衙门协调解决。

  与此同时。

  小侯爷曹风这一次从山里俘获招抚了大量的马贼山匪。

  小侯爷曹风要求设立十个屯垦营,以安置这些马贼山匪。

  这屯垦营设在何处?

  这上万马贼山匪的吃住怎么解决?

  屯田使周纯刚已经拟定了一份解决方案。

  都需要知府衙门这边定夺。

  孟学文对于自己这个学生周纯刚的才干是很欣赏的。

  他不仅仅能提出问题,更是能提出应对的解决之策,这就相当难得。

  “开荒屯垦那边缺少农具、耕牛,这可是大问题,必须马上解决。”

  孟学文略作思索,随即缓缓开口。

  “知府衙门拿一万两白银,去找辽西商行的张永豪张东家。”

  孟学文吩咐说:“速请辽西商行着手紧急采购农具与耕牛。”

  “这些农具和耕牛采买回来后,可以先租借给开荒的百姓,供他们使用。”

  孟学文在说话间,一名书吏已经研墨提笔,刷刷地记了起来。

  辽西商行是曹风拉着辽西地方上的一些大户一起投资组建的。

  辽西商行现在最主要的职能是从外边去采买辽西紧缺的各类物资,确保辽西物价稳定。

  如今辽西商行已经组建了好几支规模庞大的车队、马队。

  他们源源不断地将辽西所需的粮食、布匹、茶叶、针线等采购回来。

  辽西商行在辽西如今开设的各类店铺,已经多达数十家。

  大量的物资涌入辽西,辽西高昂的物价已经被打压了下来。

  现在辽西不仅仅秩序趋于稳定,商贸也在逐渐复苏。

  现在屯垦需要大量的农具、耕牛。

  孟学文第一个想的就是张永豪的辽西商行。

  现在也只有辽西商行有这个能力,快速从外面采买这些物资。

  辽西商行的背后站着的是辽西军和曹风这位小侯爷。

  他们只要打出辽西商行的旗号。

  沿途的那些山匪流寇,也不敢轻易招惹,这就确保了各类物资能顺畅地流入辽西。

  “至于屯垦营的选址,屯田使周纯刚选的这几个地方都不错。”

  “我看无须另择他处了。”

  孟学文沉吟片刻后道:“待小侯爷将那些马贼山匪押解回来,便直接安置于周纯刚所选之地。”

  “告诉周纯刚。”

  “要他抓紧时间,带人紧急搭建一批房屋,做好安置的事宜。”

  “这些马贼山匪愿意接受招抚,那就要妥善安置好。”

  “务必周全考虑,所需被褥、粮食等物资,我自会派人送去。”

  “可不能让他们再钻进山里去当山匪马贼,为祸一方了。”

  孟学文对于安置马贼山匪到屯垦营是很重视的。

  这些马贼山匪安置好了,那对于辽西的长治久安是极其有利的。

  只要辽西没有了这些马贼山匪的袭扰劫掠,局势稳定。

  那辽西就能一天比一天好。

  反之。

  若是这些人再次落草为寇,那将会极大影响辽西的发展。

  孟学文吩咐后,当即就有书吏写好了回复公文。

  孟学文签字用印后,书吏马上就拿着回复公文出门,派人送走。

  孟学文并没有歇息。

  他喝了一口热茶后,又拿起了另外的一份公文。

  “嗯?”

  “辽西纪实?”

  “这是何物?”

  看到这一份新的公文,孟学文有些疑惑。

  “知府大人!”

  “这是幕府的首席幕僚陆一舟首席派人送来的。”

  一名复州接收的书吏当即开口解释。

  “陆首席要咱们知府衙门将此《辽西纪实》分发各处宣读。”

  孟学文闻之,面色微沉,不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家小侯爷成立幕府他是知晓的。

  陆一舟成为首席幕僚,他也没意见。

  毕竟陆一舟曾侍奉老侯爷,今又佐小侯爷,其人品才干,自当无虞。

  可陆一舟现在却以首席幕僚的身份,开始吩咐他这个知府做事。

  这就有些僭越了。

  陆一舟这个首席幕僚只不过是小侯爷的私人幕僚而已。

  他可是大乾堂堂正正的辽西知府。

  哪有私人幕僚吩咐朝廷命官办差的?

  这陆一舟也太将自己当回事儿了。

  孟学文心情不悦。

  他将那份沉甸甸的《辽西纪实》轻轻搁置于案头,打算暂且搁置一旁,让其冷却几日。

  可是他转念一想。

  陆一舟作为小侯爷幕府的首席幕僚,应该知道分寸的。

  可他还是将此物送到了知府衙门。

  那他是不是遵从小侯爷的吩咐呢?

  自己若是将其搁置不办,小侯爷怪罪下来,自己担待不起。

  想到这里后。

  孟学文犹豫片刻后,终是伸手将那份《辽西纪实》重新拾起,握于掌中。

  他将其展开,细细地研读起来。

  读完辽西纪实后,孟学文心里暗道一声好险。

  此辽西纪实里面就写了两件事。

  一则是写了小侯爷领兵进山剿匪之事,二则是小侯爷体察民情,辽西军帮百姓做事的事儿。

  很显然。

  这辽西纪实是为了吹捧自家小侯爷的功绩而写的。

  这目的嘛,自然是不言而喻。

  这里面的内容虽有一些夸大之处,可总体而言,并没有什么问题。

  孟学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中既有不屑,又似乎藏着几分感叹。

  这陆一舟能这么快当上小侯爷的首席幕僚,看来这拍马屁的功夫还是不赖的。

  可会拍马屁,何曾不是一种能力呢。

  他捣鼓出的这个辽西纪实一旦让世人熟知,那小侯爷的声望必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只是他一个首席幕僚,吩咐自己堂堂知府去做这些事儿。

  他还是觉得心里膈应得慌。

  可这是吹捧自家小侯爷的事儿,他也不敢怠慢。

  “将此辽西纪实多誊抄几份,除了张贴到城门口等显眼之处外。”

  “再让各衙门的官吏也要好好地读一读,给百姓讲一讲。”

  孟学文说着,补充了一句:“再拿一份去辽西的茶楼,找一个说书人,让其给百姓宣讲。”

  “小侯爷智勇兼备,剿匪建功,且仁义布施于民,治军严谨,实乃当世之楷模,宜广为传颂。”

  “遵命!”

  有书吏当即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