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风率领大乾军队主动出击,打了胡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仗不仅仅击溃了胡人宇文部,更是收复了云州城。

  这让满朝文武都欢欣鼓舞,大殿内的气氛也变得格外热烈。

  有人在讨论着曹风的封赏。

  也有人在暗自盘算此事对大乾的利弊。

  众人交头接耳,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皇帝赵瀚听闻捷报,龙颜大悦,嘴角不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此刻金帐汗国已经在大规模集结骑兵,与他们大乾的战事一触即发。

  在这个关键时候。

  曹风打了这么一个胜仗,着实是极大地振奋军心士气。

  “这论功行赏之事,待将功劳核准后,再行讨论。”

  赵瀚制止了二皇子和六皇子对曹风封赏一事的争论。

  作为大乾皇帝,他还不想如此轻率地做出决断。

  如今,仅凭曹风的一纸捷报,便草率地决定封赏,似乎有些过于轻率。

  万一军报有误,或者战功不实。

  冒冒失失地封赏,那是会闹笑话的。

  好饭不怕晚。

  只要曹风真的击败胡人宇文部,夺回云州,那他也不吝惜赏赐。

  “辽西军乃是新建之军,成军不足一年,却屡立战功!”

  “如今更是主动出击,击败胡人,夺回云州!”

  “这说明什么?”

  赵瀚威严的目光从一众文武大臣的身上扫过。

  他笑着道:“这足以说明,我大乾的军队是能战,敢战的,是战之能胜的!”

  “辽西军这样的新军都能击败胡人,那我大乾其他各路精锐兵马,又何必惧怕胡人??”

  赵瀚说着,看了一眼那些惧怕胡人的主和派。

  “有人说胡人弓马娴熟,战力彪悍,不可战胜。”

  “朕看来,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此言一出,不少主和派官员心头一颤。

  他们听出了此话的弦外之音,那是皇帝对他们言语和态度的不满。

  “这一次胡人集结大量兵马,欲要与我大乾开战!”

  “以前每一次的和谈,换来的都是屈辱,都是割地赔款!”

  “士可忍孰不可忍!”

  “这一次他们要打,那就打好了!”

  “我们大乾奉陪到底!”

  赵瀚态度坚决地说:“朕就不相信,我大乾五十州的军民还打不过区区的胡虏不成!”

  赵瀚的这一番表态,让一众武将们精神大振。

  他们也不顾自己的身份,在大殿上大声叫好。

  以前他们与胡人交战,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

  他们不仅仅要面对与胡人作战的压力,还要面临着朝廷的压力。

  以前屡战屡败,并非前线将士不用命。

  而是朝廷的话语权都被那些不喜欢打仗的文官把持着。

  朝廷为了避免战事升级,局势失控,总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面对边境的争端,朝廷是非不分,采取的措施大多数都是惩治自己人。

  边境将领稍有不慎,便成替罪之羊,背负挑起事端之名。

  所以面对胡人的屡次挑衅,他们只能忍气吞声,不敢还击。

  此举愈发助长了胡人的嚣张气焰。

  可现在皇帝对胡人的态度如此坚决,这让他们也底气足了起来。

  只要朝廷支持他们,他们又何惧胡人!

  事实上皇帝赵瀚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呢。

  自己父亲曾经败给胡人,导致郁郁而终。

  大乾一直被胡人欺负,胡人的威胁成为历代大乾皇帝的一块心病。

  胡人部落在辽州境内作乱的时候,背后就有金帐汗国的影子。

  赵瀚派出了镇国公李信征讨辽州的叛乱胡人,就是与金帐汗国的一次暗地里的交锋。

  很显然。

  胡人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面对大乾军队的征讨,辽州境内的胡人很快就被肃清。

  这一仗不仅仅肃清了作乱的胡人,更是一举铲除了把持地方大权上百年的卢家。

  这第一回合的交锋,他赢了。

  曹风率领辽西军进驻辽西,击退了欲要插手辽西事务的胡人部落,更是极大地增强了赵瀚的信心。

  他派出二皇子赵英率领兵马巡边,铲除了一些得寸进尺的胡人部落。

  这实际上是与胡人的又一次试探和交锋。

  赵瀚通过反复的试探和小胜利。

  他已经打破了胡人不可战胜的神话,逐步恢复了大乾军民的信心,提振了士气。

  这一次曹风大获全胜,更是让赵瀚意识到,此事大有可为。

  他们与胡人迟早是有一战的,必须一雪前耻,收回被胡人侵占的土地。

  他们大乾秣马厉兵这么多年,是该和胡人打上一场了!

  若此战失败。

  大不了再割地求和,再隐忍积蓄力量!

  自己无法收复失地,那就自己的儿子来!

  “朕决定御驾亲征,迎战即将入侵的胡人!”

  皇帝赵瀚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满朝文武都懵了!

  他们满脸错愕地望着坐在宝座上的赵瀚,不少人神情错愕,觉得自己听错了。

  皇上要御驾亲征??

  “皇上,不可啊!”

  内阁大学士田鸿飞率先地站出来反对。

  “陛下乃是我大乾之主,岂能以身犯险?”

  田鸿飞大声道:“我大乾有无数帅臣猛将,迎战胡虏有他们即可,还请皇上坐镇中枢,运筹帷幄!”

  “臣附议!”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三思啊!”

  “皇上,臣愿意领兵出战,为我大乾冲锋陷阵!”

  “请皇上坐镇帝京,我等领兵出征即可!”

  “......”

  皇帝要御驾亲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

  在他们看来,皇帝大可不必以身犯险,亲自率领兵马出征。

  皇帝是大乾的灵魂和主心骨。

  战场上兵凶战危,要是有个好歹,那大乾怕是有覆灭之危。

  皇帝坐镇帝京,哪怕前线战败了,大不了重新调兵遣将再打就是了。

  可皇帝御驾亲征战败,那就会让皇帝的威望受到打击,会动摇国本的。

  皇帝若是战死,那大乾将国之不国。

  总而言之。

  皇帝御驾亲征,太冒险了,弊大于利,他们坚决反对。

  皇帝赵瀚自然明白一众大臣反对的原因。

  他自己就是大乾的定海神针,轻易不能动的。

  他若是有个好歹,大乾怕是要崩塌。

  可他同样很清楚。

  要想击败金帐汗国,非得进行国战不可!

  必须动员大乾所有的力量,与金帐汗国一战定胜负!

  谁来领兵?

  他觉得非自己这个皇帝不可!

  若是派一国公或者军侯为帅,能不能指挥得动数十万兵马不说。

  再者而言,自己也不放心。

  唯有自己亲自御驾亲征,才能统御数十万兵马,才能确保他们都听令行事。

  这一仗赢了,不仅仅能一雪前耻,更能让他这个皇帝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当然。

  皇帝赵瀚做出这个决定,那可是经过了反复权衡的。

  此非朕一时之冲动,实为深思熟虑之举。

  他们大乾经过这么多年的积蓄力量,无论是兵马还是钱粮,都已经足够。

  更重要的是,如今军民士气很高。

  这一次胡人集结大量兵马准备入侵。

  若是他们再屈辱求和,反而显得他这个皇帝软弱无能,伤了军民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