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基地的临时服务厅排满了人,没有积分的就是最低标准统一安排每人2平米,需要购买地皮的就排队选位置。

  飞龙队今天被安排在基地住宅区划线,按照基地最新的规划图在马路和住宅区用石灰粉标好区域。

  基地信息栏上人满为患,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互相交流着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有人关心水源问题,希望住在靠近水井的地方;有人考虑与队友住在一起,以方便协作;还有人在琢磨着如何布置自己的房子,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

  基地服务厅像是菜市场一样热闹,买下位置的人立马就搬了东西过去,苏云也带着苏爸她们徒步去西区勘察地形。

  到了地方才发现,怪不得这个位置这么好,却没有人选,原来这里比其他地方多了几块一人高的大石头,看情况人力不好搬走,但是这对苏云来说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趁晚上无人过来收紧空间就好了。

  搬走了大石头再看这个地方,怎么看都满意。

  晚上王杰回来用笔记本打开了久违的画图软件,他要自己设计这个房子。

  虽然不知道这个房子能住多久,下一次天灾什么时候到来,但是王杰对于新房的构思和布局有着满满的热情。

  他坐在桌前,眼神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中的鼠标迅速地在软件上移动着。设计的过程中,王杰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终于,花了半天时间完成了初稿设计,他满意地看着眼前的作品,喊来苏云一起讨论。

  苏章明和张丽丽也刚擦拭完身体,换了睡衣跑来一起讨论。

  100平的发挥空间确实有限,考虑道目前建造的能力和成本,房子做成6米高,做成复式楼,这样更多的节约空间,设计了5个卧室和一个多功能客厅。

  苏章明和张丽丽一间,苏云他们一间,苏小姑和小表妹一间,苏妈苏爸一间,剩下三个男孩子一间。

  二楼两个房间主要是苏云和张丽丽这两夫妻睡,一楼有3间卧室,剩下的空间是客餐厅一体,加一个厨房和卫生间。

  其实苏家也可以再多买一些地皮,但是又担心太招摇了,房子比对面蒋富豪小一些,才不容易招人嫉妒。

  苏家需要建的复式房层高较高,需要在楼层中增建夹层。王杰的设计使得下层可以用作起居区,包括客餐厅一体,上层则是私人空间。

  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设计,虽然100平也可以住11口人,但总是觉得逼仄了一些,以他们菜鸟的水平想要盖个两层的房子,总觉得水平有限没底气,复式楼中间楼板可以用木头地板减少一些重量,复式楼既保证了私密又最大化利用了空间。

  复式房的优点是明显的分区,空间利用率高,以及个性化的设计。缺点也明显,通风和采光需要特别设计。

  王杰在阁楼的顶上设计了一个可以从里面打开的天窗,晚上如果天气好,还可以在阁楼的小客厅看星星。

  找来小表舅,认真的研究了一下图纸和可行性之后,他们就要搬家了,因为他们现在的车位已经被划分了出去。

  三辆车转移到西区未来新家门口的马路边上,对面的邻居已经在准备建材了,看的出来是花了大价钱买了整块的砖头,甚至还有完好的门窗堆放在旁边。

  其他位置也陆续有人在忙碌着搬东西过来了。

  在小表舅的带领下,苏爸带着全家开始跟着开平放线,挖槽开基,好在家里的工具还是齐全的,做事比别人都要快一些。

  飞龙队也暂停接任务了,白天就去捡废弃的砖头,晚上等苏家的工具用完了再来借回去跟着苏家的方式做,小静一家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水泥,索性打算要做泥巴房,大表舅和小表舅也表示住泥巴房,等慢慢的积累到砖块了,再修缮。

  等到苏家的房子打好地基准备立柱子的时候,做泥巴房的三家去河边挑回来几堆胶泥。

  苏爸是不是就去指导一下,毕竟他手里可有百科全书,如何让做泥巴房子他可是懂王。

  今天苏爸又来到大表舅的地皮上看了看,说道:这些泥巴拉回来先晾晒两天,晒干后用木棍二次锤碎,掺合一些白灰、草干,用水和匀,软硬适中,然后喊王杰来帮忙给你们做几个木头模具,到时候泥巴倒进去再弄出来,就是一块一块的泥砖了,就算是泥巴房子,咱们也要做的美观一些。

  苏志邦一家也在边上认真的学习着,他最喜欢听苏爸来给他们做科普,每一次都受益匪浅。

  交代完做泥巴房子的三家,又去兰爸和小爷爷的地皮视察进度,这两家采用底层砖块,上层泥巴的方式,这样节省了开支,底部还防水。

  两家都整齐的码了一些砖头在边上,还有一堆一堆的胶泥。

  大家进度都还不错,苏家也没落后,每次苏云,王杰和苏章明出去一趟都从空间拿出需要用到的建材,有时候是水泥,有时候是木板或工具,也跟刀哥卖了一批处理好的砖头,因为苏爸说,家里如果都用新的材料,不好解释来源,空间里面的材料最好用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西区卖了地皮的都在紧锣密鼓的搜罗材料或挖地基,苏家也正在挖排水渠,家里的污水要和其他家统一挖一条大沟链接到基地的化粪池。

  所以5家一起挖,小孩子们看到了也过来帮忙,考虑到宽度高低度这些细节光是挖排水沟又整了三天。

  苏家在进行模板搭设的时候用了不少搜来的木头,当天5个家庭全都来帮忙,苏妈炖了一大锅干煸面条,又弄了一大壶酸酸甜甜的沙棘果茶放了些冰糖给大家解解馋,沙棘果晒干之后再拿来泡茶,颜色和味道都很不错,一群人一起在两辆并排的轻卡里面庆祝,李益民和赵敏带着孩子路过也忍不住过来喝了一杯沙棘果茶,闲聊了一会才离开。

  李益民忍不住夸他们是一群不服输的团队,做什么都特别团结友爱,他看了也特别开心,心想如果基地里面多一些这样自救自强的人,那该多好,那他就省心多了。

  看到他们每天挑着泥土回来,他还特别去现场看了看,这种泥土本来粘性就大,再加上白灰干了之后非常硬,他们应该是找不到麦秸秆,就用干枯的杂草穿插其中,那些杂草像钢筋一样,所以土墙非常坚固,就算是风吹雨打,三五年之内没有问题。

  这就是龙国祖先的智慧,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知道了,因为现在哪里还有土墙?天灾之前农村到处一排排的楼房,院墙都是红砖水泥垒成,整齐划一,却没想到飞龙队会做泥巴房子。

  想想外面停车场也有不少人找了材料回来盖房子,但总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人偷了砖块,偷了工具,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每天路过停车场都能听到争执的声音,让他很是无奈。

  也有一些队伍比较团结,每天都留了人看守,那些小队很多都要建成了,他们的房子比较简陋,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很多都不打地基,水泥也没有,直接用泥巴当水泥,用砖头网上垒成墙,房顶架上木板,在铺上防水的雨布就算是完成了。

  和难民营差不多,还有一些不砌墙的,直接固定几根柱子钉上木板或拉上遮挡布就算是家了,最最摆烂的就是分到了位置却什么也不做,用别人家的墙遮风挡雨,自己心安理得的直接睡地板,李益民看到都忍不住叹气,这要是下点雨,地板全湿了,都没地方睡觉。

  所以他每天路过飞龙队这一片的时候都觉得,人比人气死人,飞龙队这些人愿意为了建房子能准备一个月的建材,并且每个人都精神抖擞的,足以看出来这些人心态很好,并没有被灾难打垮,反而越挫越勇,令他也有些敬佩了。

  只不过他家的房子有部队里的工程小队在忙活,又有赵敏看顾着倒是不用操心,进度也很快,还有半个月就能封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