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坳项目的巨大成功,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扶贫办上空的沉沉暮气,也给了江辰足够的威信和底气。
送走村民和秦霜,江辰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焕发生机的扶贫办大院,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第一步走稳了,是时候清理门户,打造一支真正能战斗的队伍了。
他叫来马德才。此刻的马德才,眼神里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老马,”江辰开门见山,“青山坳成了,但扶贫办的老大难问题还没解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可能还有蛀虫。”
“下一步,我们要动真格的了。”
马德才精神一振:“江局,您说,怎么干?我全力配合!”
“这些年,哪些人是真干事,哪些人是混日子甚至搞小动作的,我心里多少有点数。”
“好!”江辰点头,“第一件事,审计。不是走过场,是彻底审计!”
“就从……你之前提过,那个一直拖着没进展的‘河西村特色养殖项目’开始查起!”
马德才立刻明白,这是要抓典型了。
“河西村”项目是前任留下的烂摊子,资金拨了不少,但村里连根鸡毛都没见着,一直有传言说资金被挪用了。
“第二件事,考绩。”江辰继续部署。
“制定新的、量化的考核标准。能者上,庸者下。扶贫办不是养老院!每周汇报,每月考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江辰目光炯炯。
“挖掘人才。你熟悉情况,帮我留意,哪些人是踏实肯干、有想法有能力的,我们要把真正想做事、能做事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
马德才越听越振奋,这和他以前混日子的环境截然不同。
“江局,我明白了!”
“好!”江辰眼中闪过赞许。
“老马,扶贫办能不能脱胎换骨,就看这一仗了。蛀虫要揪,但更要立起标杆,让想干事的人有奔头!”
“您放心!”马德才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斗志。
“这次,我老马绝对跟您干到底!”
扶贫办内部的整肃风暴,在江辰的强力推动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审计的利剑悬起,新的考核标准如同紧箍咒,让习惯了混日子的某些人开始坐立不安。
而一些原本被边缘化、有能力的干部,则看到了希望,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青山坳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江辰带领这支队伍,向贫困发起总攻的新起点。
扶贫办的月度项目推进会,气氛比往常凝重。
墙上新挂的“红黑榜”像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剑。江辰正部署对几个历史遗留项目的复查。
“河西村的烂摊子刚理出头绪,下一个重点,是梳理三年前‘南山乡竹编合作社’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马科,资料调齐了吗?”
江辰看向马德才。
“齐了,江局。但有部分原始报销凭证…缺失了。”马德才面露难色。
“缺失?当初谁负责的账?”江辰追问。
“我!”一个干脆利落的女声从角落响起。
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靠窗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短发,穿着利落的工装夹克,眼神锐利得像刀子。
她是项目三科的副科长,李红梅。
“李科?”马德才皱眉,“我记得当时不是你主导。”
“主导不是我,但报销票据初审和归档是我经手的。”
李红梅站起身,毫不避讳地看着江辰,“江副局长想问什么?账目不清?还是怀疑有人吞了钱?”
会议室瞬间安静。
敢这么跟刚立威的江辰说话的,她是第一个。
江辰神色平静:“李红梅同志,我只想知道凭证缺失的原因和去向。这是审计的必要环节。”
“原因?”李红梅冷笑一声。
“原因就是当时主管的领导嫌麻烦,说‘差不多得了’,催着结项报功!”
“原始凭证?早不知道塞哪个犄角旮旯生霉,或者当废纸卖了也说不定!至于去向…呵,江副局长神通广大,连赵总、郑大友都能掀翻,自己查啊?”
火药味十足。
几个老油条低头憋笑,等着看江辰吃瘪。
“李红梅!注意你的态度!”马德才呵斥。
李红梅根本不看他,只盯着江辰,带着明显的挑衅和不信任。
她业务能力极强,尤其对资金流向异常敏感,但性格耿直火爆,眼里容不得沙子。
因为多次顶撞前任领导,举报过不合规操作,被死死摁在副科的位置上坐了五年。
她对所有“空降”的领导都抱有天然的敌意,怀疑又是来镀金或者搞斗争的。
江辰打赢青山坳,在她看来更多是运气和秦霜的外力。
江辰抬手制止了马德才,直视李红梅。
“李科长,账目问题我会查清楚。南山乡项目复查需要人手,你熟悉情况,牵头来做。”
“我?”李红梅挑眉,“不怕我把‘黑幕’越查越黑?或者查出点不该查的,给您添麻烦?”
“我要的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问题,解决问题;有蛀虫,揪出来;有责任,该谁担谁担。”
江辰语气斩钉截铁,“你李红梅敢不敢接这个担子?还是说,你只会在嘴上放炮?”
激将法。
李红梅最受不了这个。
“接就接!怕你不成!”她梗着脖子应下,抓起桌上的文件就走,“砰”地一声甩上门。
李红梅接了任务,但工作方式极其“独”。
她拒绝马德才安排的助手,把自己关在档案室,查凭证、打电话、翻旧账,神神秘秘。
问进度,就一句“在查”。
偶尔在走廊遇见江辰,眼神依旧带着审视,像在评估他是不是在作秀。
江辰也不催,只在一次碰头会上提了一句。
“南山乡的老支书昨天又打电话来问进展了,老人家很关心那笔钱到底用哪了,能不能给乡亲们一个交代。”
李红梅翻资料的手顿了一下,没抬头,但紧抿的嘴唇透露了她的触动。
她是农家出身,最懂贫困乡亲的期盼和失望。
几天后,李红梅突然撞进江辰办公室,脸色难看地把一叠材料拍在桌上。
青山坳项目的巨大成功,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扶贫办上空的沉沉暮气,也给了江辰足够的威信和底气。
送走村民和秦霜,江辰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焕发生机的扶贫办大院,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第一步走稳了,是时候清理门户,打造一支真正能战斗的队伍了。
他叫来马德才。此刻的马德才,眼神里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老马,”江辰开门见山,“青山坳成了,但扶贫办的老大难问题还没解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可能还有蛀虫。”
“下一步,我们要动真格的了。”
马德才精神一振:“江局,您说,怎么干?我全力配合!”
“这些年,哪些人是真干事,哪些人是混日子甚至搞小动作的,我心里多少有点数。”
“好!”江辰点头,“第一件事,审计。不是走过场,是彻底审计!”
“就从……你之前提过,那个一直拖着没进展的‘河西村特色养殖项目’开始查起!”
马德才立刻明白,这是要抓典型了。
“河西村”项目是前任留下的烂摊子,资金拨了不少,但村里连根鸡毛都没见着,一直有传言说资金被挪用了。
“第二件事,考绩。”江辰继续部署。
“制定新的、量化的考核标准。能者上,庸者下。扶贫办不是养老院!每周汇报,每月考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江辰目光炯炯。
“挖掘人才。你熟悉情况,帮我留意,哪些人是踏实肯干、有想法有能力的,我们要把真正想做事、能做事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
马德才越听越振奋,这和他以前混日子的环境截然不同。
“江局,我明白了!”
“好!”江辰眼中闪过赞许。
“老马,扶贫办能不能脱胎换骨,就看这一仗了。蛀虫要揪,但更要立起标杆,让想干事的人有奔头!”
“您放心!”马德才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斗志。
“这次,我老马绝对跟您干到底!”
扶贫办内部的整肃风暴,在江辰的强力推动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审计的利剑悬起,新的考核标准如同紧箍咒,让习惯了混日子的某些人开始坐立不安。
而一些原本被边缘化、有能力的干部,则看到了希望,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青山坳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江辰带领这支队伍,向贫困发起总攻的新起点。
扶贫办的月度项目推进会,气氛比往常凝重。
墙上新挂的“红黑榜”像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剑。江辰正部署对几个历史遗留项目的复查。
“河西村的烂摊子刚理出头绪,下一个重点,是梳理三年前‘南山乡竹编合作社’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马科,资料调齐了吗?”
江辰看向马德才。
“齐了,江局。但有部分原始报销凭证…缺失了。”马德才面露难色。
“缺失?当初谁负责的账?”江辰追问。
“我!”一个干脆利落的女声从角落响起。
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靠窗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短发,穿着利落的工装夹克,眼神锐利得像刀子。
她是项目三科的副科长,李红梅。
“李科?”马德才皱眉,“我记得当时不是你主导。”
“主导不是我,但报销票据初审和归档是我经手的。”
李红梅站起身,毫不避讳地看着江辰,“江副局长想问什么?账目不清?还是怀疑有人吞了钱?”
会议室瞬间安静。
敢这么跟刚立威的江辰说话的,她是第一个。
江辰神色平静:“李红梅同志,我只想知道凭证缺失的原因和去向。这是审计的必要环节。”
“原因?”李红梅冷笑一声。
“原因就是当时主管的领导嫌麻烦,说‘差不多得了’,催着结项报功!”
“原始凭证?早不知道塞哪个犄角旮旯生霉,或者当废纸卖了也说不定!至于去向…呵,江副局长神通广大,连赵总、郑大友都能掀翻,自己查啊?”
火药味十足。
几个老油条低头憋笑,等着看江辰吃瘪。
“李红梅!注意你的态度!”马德才呵斥。
李红梅根本不看他,只盯着江辰,带着明显的挑衅和不信任。
她业务能力极强,尤其对资金流向异常敏感,但性格耿直火爆,眼里容不得沙子。
因为多次顶撞前任领导,举报过不合规操作,被死死摁在副科的位置上坐了五年。
她对所有“空降”的领导都抱有天然的敌意,怀疑又是来镀金或者搞斗争的。
江辰打赢青山坳,在她看来更多是运气和秦霜的外力。
江辰抬手制止了马德才,直视李红梅。
“李科长,账目问题我会查清楚。南山乡项目复查需要人手,你熟悉情况,牵头来做。”
“我?”李红梅挑眉,“不怕我把‘黑幕’越查越黑?或者查出点不该查的,给您添麻烦?”
“我要的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问题,解决问题;有蛀虫,揪出来;有责任,该谁担谁担。”
江辰语气斩钉截铁,“你李红梅敢不敢接这个担子?还是说,你只会在嘴上放炮?”
激将法。
李红梅最受不了这个。
“接就接!怕你不成!”她梗着脖子应下,抓起桌上的文件就走,“砰”地一声甩上门。
李红梅接了任务,但工作方式极其“独”。
她拒绝马德才安排的助手,把自己关在档案室,查凭证、打电话、翻旧账,神神秘秘。
问进度,就一句“在查”。
偶尔在走廊遇见江辰,眼神依旧带着审视,像在评估他是不是在作秀。
江辰也不催,只在一次碰头会上提了一句。
“南山乡的老支书昨天又打电话来问进展了,老人家很关心那笔钱到底用哪了,能不能给乡亲们一个交代。”
李红梅翻资料的手顿了一下,没抬头,但紧抿的嘴唇透露了她的触动。
她是农家出身,最懂贫困乡亲的期盼和失望。
几天后,李红梅突然撞进江辰办公室,脸色难看地把一叠材料拍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