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书上记载,李世民故意放出风声,说唐军粮草不济,引诱窦建德倾巢出动。
啧啧,信息战玩得溜啊!
苏铭笔尖飞舞,思路越来越清晰。
战场信息获取?
李世民通过斥候、间谍、战场观察,把窦建德的部署、兵力、士气摸得一清二楚。
兵力调度效率?
三千五百玄甲军,指哪打哪,迂回、包抄、突击,把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反观窦建德,十万大军跟一盘散沙似的,被人家耍得团团转。
“叮铃铃——!”
下课铃声,如同天籁,解救了大部分抓狂的学员。
也像是一道催命符,宣告了交卷的时刻。
郭飞哀嚎一声,几乎是瞬间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个箭步凑到苏铭桌边,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副班长!哦不,苏组长!苏神!”
他双手合十,就差给苏铭拜一拜了。
“救苦救难的苏菩萨,点拨一句呗!就一句!不然我真要交白卷了啊!”
秦晓和孟德也默默地围了过来。
虽然没郭飞那么夸张,但手里捏着的作业本已经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渴望。
那眼神,充满了对“标准答案”的向往。
苏铭刚想开口,讲台上传来沈昌荣的声音。
“提醒一下各位,独立完成作业是基本要求。”
“凡抄袭作业者,一经发现,下节课讲台上当众进行案例分析。”
“如果答不出来……”沈昌荣微微一笑,“期末总成绩,扣5分。”
嘶——!
郭飞、秦晓、孟德三人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
瞬间收回了伸了一半的本子,动作整齐划一。
脸上写满了“我错了”、“我不敢了”、“老师您真是我亲老师”。
开玩笑,当众汇报社死现场,还要扣期末分?
这代价太大了!惹不起惹不起!
苏铭无奈地摇摇头,开始履行他课代表兼组长的职责——收作业。
他走到郭飞面前,郭飞哭丧着脸,递上一张几乎完全空白的纸。
上面只有歪歪扭扭的“虎牢关之战”五个大字,仿佛在控诉着什么。
秦晓的作业上,倒是写了一行字:
“李世民善于用兵,以少胜多,牛!”
苏铭:“……”
行吧,至少比白卷强点,精神可嘉。
孟德的作业纸上,画了几条简略的箭头行军路线。
旁边标注着“骑兵突袭?”、“诱敌深入?”,充满了不确定性。
苏铭默默收起这些“创意十足”的答卷,赶紧送去了沈昌荣老师办公室。
沈昌荣上完厕所,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热,就迫不及待地从一堆作业本里抽出了苏铭的那一份。
没办法,这小子下课前那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是让他有点好奇。
“让我看看,你小子到底搞了什么名堂。”
他闲话了一句,摊开了苏铭的作业。
下一秒,沈昌荣的眼睛就直了。
这……这是作业?
纸上,赫然是一副手绘的虎牢关周边地形图!
虽然线条略显稚嫩。
但关键的地形特征,山川河流,关隘道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更让他惊讶的是图上的红蓝标注。
红色的箭头和标记,清晰地勾勒出窦建德大军的粮草营位置、主要的斥候巡逻路线。
甚至还有几个被圈出来的“疑似指挥部”。
而蓝色的线条,则如同一条条幽灵般的小蛇。
蜿蜒曲折,勾勒出李世民麾下骑兵的隐蔽行军轨迹。
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旁注,字迹虽然写得飞快,却异常清晰。
“信息获取:李世民抢占北邙山制高点后,可有效控制窦军百分之九十以上营地视野。”
“通过小股精锐骑兵针对性截杀窦军斥候,实现战场信息对窦军的单向透明化……”
沈昌荣的眉头不自觉地挑了挑。
“兵力调度:玄甲军利用山谷、丘陵等复杂地形掩护,夜间急行军八十里。”
“并借清晨大雾的天然屏障,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预设战场。”
“预计比窦建德主力部队预判的接敌时间,至少提前了三个小时!”
嘶——!
沈昌荣倒吸一口凉气。
这同学,分析得也太细了吧!
连晨雾都考虑进去了?
他继续往下看。
结论部分,苏铭更是语出惊人。
他并没有简单地总结李世民如何英明神武。
而是将这场经典的战役与一个听起来非常现代的军事理论——“体系破击战”联系了起来!
“通过精确打击、瘫痪敌方指挥中枢(窦建德本人)、信息节点(斥候体系)与后勤补给线(粮草),从而造成敌整个作战体系的链式反应崩溃,即‘信息链断裂效应’。”
“此战,李世民虽兵力远逊于敌,却成功实现了对窦建德十万大军的体系瓦解。”
旁边,还附了一张简易的“信息链断裂效应”示意图。
几个方框代表不同的作战单元,用线条连接。
其中几个关键节点被重点标红,旁边写着“打击点”。
沈昌荣感觉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体系破击战?”
“信息链断裂效应?”
这特么是一个军校学员能分析出来的东西?
他猛地拿起红笔,在苏铭作业中“信息垄断,单向透明”的批注下,重重地画上了一条波浪线!
“这分析深度……远超同期学员!”
“这简直就是参谋部那帮老油条才能做出来的战术复盘!”
沈昌荣激动得差点把桌子拍碎。
人才啊!
这绝对是个人才!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翻开了其他学员的作业。
不看不知道,一看……血压差点当场飙升。
秦晓的作业,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字:
“围城打援,围点打援,李世民牛逼!”
沈昌荣:“……”
孟德的作业,倒是画了几条简略的箭头行军路线。
但通篇都在吹玄甲军的装备有多精良,马槊有多锋利,明光铠有多亮眼。
沈昌荣扶额,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让你分析战术,你搁这儿搞装备测评呢?
至于郭飞……
沈昌荣拿起郭飞那张几乎空白的纸。
上面除了“虎牢关之战”五个大字,就几个小字:
“老师,我不会QAQ”。
“噗——”
沈昌荣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他气得猛地一拍桌子:“这帮小兔崽子!”
骂完,他又忍不住拿起苏铭的作业,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脸上的怒气渐渐被欣赏和欣慰取代。
“嗯,还是有好苗子的嘛。”
他摩挲着下巴,眼神闪烁。
“苏铭……这小子,下节课,必须得重点点评!”
史书上记载,李世民故意放出风声,说唐军粮草不济,引诱窦建德倾巢出动。
啧啧,信息战玩得溜啊!
苏铭笔尖飞舞,思路越来越清晰。
战场信息获取?
李世民通过斥候、间谍、战场观察,把窦建德的部署、兵力、士气摸得一清二楚。
兵力调度效率?
三千五百玄甲军,指哪打哪,迂回、包抄、突击,把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反观窦建德,十万大军跟一盘散沙似的,被人家耍得团团转。
“叮铃铃——!”
下课铃声,如同天籁,解救了大部分抓狂的学员。
也像是一道催命符,宣告了交卷的时刻。
郭飞哀嚎一声,几乎是瞬间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个箭步凑到苏铭桌边,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副班长!哦不,苏组长!苏神!”
他双手合十,就差给苏铭拜一拜了。
“救苦救难的苏菩萨,点拨一句呗!就一句!不然我真要交白卷了啊!”
秦晓和孟德也默默地围了过来。
虽然没郭飞那么夸张,但手里捏着的作业本已经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渴望。
那眼神,充满了对“标准答案”的向往。
苏铭刚想开口,讲台上传来沈昌荣的声音。
“提醒一下各位,独立完成作业是基本要求。”
“凡抄袭作业者,一经发现,下节课讲台上当众进行案例分析。”
“如果答不出来……”沈昌荣微微一笑,“期末总成绩,扣5分。”
嘶——!
郭飞、秦晓、孟德三人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
瞬间收回了伸了一半的本子,动作整齐划一。
脸上写满了“我错了”、“我不敢了”、“老师您真是我亲老师”。
开玩笑,当众汇报社死现场,还要扣期末分?
这代价太大了!惹不起惹不起!
苏铭无奈地摇摇头,开始履行他课代表兼组长的职责——收作业。
他走到郭飞面前,郭飞哭丧着脸,递上一张几乎完全空白的纸。
上面只有歪歪扭扭的“虎牢关之战”五个大字,仿佛在控诉着什么。
秦晓的作业上,倒是写了一行字:
“李世民善于用兵,以少胜多,牛!”
苏铭:“……”
行吧,至少比白卷强点,精神可嘉。
孟德的作业纸上,画了几条简略的箭头行军路线。
旁边标注着“骑兵突袭?”、“诱敌深入?”,充满了不确定性。
苏铭默默收起这些“创意十足”的答卷,赶紧送去了沈昌荣老师办公室。
沈昌荣上完厕所,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热,就迫不及待地从一堆作业本里抽出了苏铭的那一份。
没办法,这小子下课前那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是让他有点好奇。
“让我看看,你小子到底搞了什么名堂。”
他闲话了一句,摊开了苏铭的作业。
下一秒,沈昌荣的眼睛就直了。
这……这是作业?
纸上,赫然是一副手绘的虎牢关周边地形图!
虽然线条略显稚嫩。
但关键的地形特征,山川河流,关隘道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更让他惊讶的是图上的红蓝标注。
红色的箭头和标记,清晰地勾勒出窦建德大军的粮草营位置、主要的斥候巡逻路线。
甚至还有几个被圈出来的“疑似指挥部”。
而蓝色的线条,则如同一条条幽灵般的小蛇。
蜿蜒曲折,勾勒出李世民麾下骑兵的隐蔽行军轨迹。
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旁注,字迹虽然写得飞快,却异常清晰。
“信息获取:李世民抢占北邙山制高点后,可有效控制窦军百分之九十以上营地视野。”
“通过小股精锐骑兵针对性截杀窦军斥候,实现战场信息对窦军的单向透明化……”
沈昌荣的眉头不自觉地挑了挑。
“兵力调度:玄甲军利用山谷、丘陵等复杂地形掩护,夜间急行军八十里。”
“并借清晨大雾的天然屏障,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预设战场。”
“预计比窦建德主力部队预判的接敌时间,至少提前了三个小时!”
嘶——!
沈昌荣倒吸一口凉气。
这同学,分析得也太细了吧!
连晨雾都考虑进去了?
他继续往下看。
结论部分,苏铭更是语出惊人。
他并没有简单地总结李世民如何英明神武。
而是将这场经典的战役与一个听起来非常现代的军事理论——“体系破击战”联系了起来!
“通过精确打击、瘫痪敌方指挥中枢(窦建德本人)、信息节点(斥候体系)与后勤补给线(粮草),从而造成敌整个作战体系的链式反应崩溃,即‘信息链断裂效应’。”
“此战,李世民虽兵力远逊于敌,却成功实现了对窦建德十万大军的体系瓦解。”
旁边,还附了一张简易的“信息链断裂效应”示意图。
几个方框代表不同的作战单元,用线条连接。
其中几个关键节点被重点标红,旁边写着“打击点”。
沈昌荣感觉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体系破击战?”
“信息链断裂效应?”
这特么是一个军校学员能分析出来的东西?
他猛地拿起红笔,在苏铭作业中“信息垄断,单向透明”的批注下,重重地画上了一条波浪线!
“这分析深度……远超同期学员!”
“这简直就是参谋部那帮老油条才能做出来的战术复盘!”
沈昌荣激动得差点把桌子拍碎。
人才啊!
这绝对是个人才!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翻开了其他学员的作业。
不看不知道,一看……血压差点当场飙升。
秦晓的作业,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字:
“围城打援,围点打援,李世民牛逼!”
沈昌荣:“……”
孟德的作业,倒是画了几条简略的箭头行军路线。
但通篇都在吹玄甲军的装备有多精良,马槊有多锋利,明光铠有多亮眼。
沈昌荣扶额,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让你分析战术,你搁这儿搞装备测评呢?
至于郭飞……
沈昌荣拿起郭飞那张几乎空白的纸。
上面除了“虎牢关之战”五个大字,就几个小字:
“老师,我不会QAQ”。
“噗——”
沈昌荣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他气得猛地一拍桌子:“这帮小兔崽子!”
骂完,他又忍不住拿起苏铭的作业,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脸上的怒气渐渐被欣赏和欣慰取代。
“嗯,还是有好苗子的嘛。”
他摩挲着下巴,眼神闪烁。
“苏铭……这小子,下节课,必须得重点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