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父 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际观瞻

小说:法兰西之父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时间:2025-09-24 05:17:57 源网站:2k小说网
  当然哪怕身为法国总理,乔治皮杜尔也无法预料未来的发展,对于德国以及不少欧洲国家,一九四六年已经是黎明之前的黑暗。

  美国经过一年的多评估,认为欧洲这些老牌**不过如此的判断,已经快要成为主流看法。

  到时候就会通过马歇尔计划,防止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老牌**,防止它们一直陷在烂泥当中,有被苏联赤化的风险。

  不过作为一国总理,乔治皮杜尔当然也能够认识到,如果旁边的邻国都遭灾,这批到账的中南半岛大米会有什么作用。

  作为欧洲号称是农业条件最好的国家,法国这一次当然不出意外的脱离了粮食减产之外,但也不是拒绝这批大米的理由,竖立法国的领导力谁会拒绝?不合口味?现在的欧洲人哪有这么多臭毛病?想饿着?

  西贡和曼谷两大稻米交易中心的稻米,轻易就让法国扑灭了荷兰的粮食短缺,而且稻米顺着国境线进入了德国法占区当中。

  科曼仍然在泰国展现自己的入乡随俗,还抽空参加了一场泰式婚礼,就当是长长见识,他还没参加过印度文化国家的婚礼呢。

  佛教在泰国的影响力这么大,人生大事的时候,佛教元素不可避免。

  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首先用海螺壳舀起圣水,洒在新人的手上。

  随后,其他长辈和亲友依次上前,用连接着圣水盆的莲花瓣蘸水,轻轻洒在新人的手上,并送上祝福语。这象征着洗去厄运,带来纯洁、幸福和繁荣。

  看到新娘子过来一声声萨瓦迪卡,科曼淡漠不失礼貌的点了点头,同时向新郎致意,这一场婚礼是一个联姻,是稻米大王廖家和木材大王伍家的一场强强联手,这在海外华人当中比较普遍。

  科曼和路易孚达公司的法属印支代表艾克达被邀请参加,他当然是不会拒绝,然后就拉着对方过来了。

  “只是看这场婚礼的话,说是在一个富裕国家我都不会怀疑。”艾克达等到新郎新娘去别的地方之后,才对科曼低声说道,言语当中的含义不知道是嫉妒还是羡慕,可能两者都有。

  虽然作为路易孚达在法属印支的代表,但艾克达的个人财富,大概率是比不上这段时间依赖结束的华人富豪当中任何一个。

  “可别小看这些华商,西贡的华商不也很有钱么?”科曼喝了一杯白兰地,感叹着主家真是贴心,还准备了这种洋酒,“有件事路易孚达可能有资格帮助我们军队,这正是你们的业务之一。”

  “庭长可以直说,是你先帮我们公司的。”艾克达郑重的说道,科曼对次级贷款的微创新,其实就是重拾了高利贷**的贪婪,让处在废墟当中的泰国一片火热。

  从现在的发展预估来看,路易孚达和法兰西国家银行都是胜利者。

  其实如果此时,任何一个金融力量不小的国家,不说是美国哪怕是英国注意到了泰国的情况,要是对法国使坏的话,都可以让法兰西国家银行喝一壶。

  但美国注意不到小小的泰国,英国现在忙着英属印度,那么法国就没有对手。

  在战后的百废待兴之际,科曼帮助了法国两个重要领域的重要机构,逆势而上拓展了业务和资本,艾克达现在不在认为科曼是一个外行了。

  **一直能够决定脑袋,科曼现在算是实绩在手,不是一般人可以质疑的。不管说什么,艾克达都可以先听一听。

  “那么我就直说了,作为历史悠久的谷物交易公司,我希望路易孚达能够在非洲的一些地方,种植一些实验性质的稻米田,就是这样。”科曼也没有客气道,“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出现使用非洲土地的种子。”

  全世界主粮主要分为三种,法国目前只有在稻米这一项当中占有优势,此时同时掌控了曼谷和西贡两大交易中心了嘛。

  但是在其他两项小麦和玉米上,法国本国的自然条件绝对不会出现小麦不够吃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出口能力。

  至于玉米完全不可能战胜美国那个农业帝国,而且玉米是拉丁美洲的主要种植作物,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根本不用多说。

  按照全世界的主粮产量来算的话,玉米具有压倒性优势,总产量几乎不比小麦和稻米的总产量小多少。但玉米承接了饲料以及一些工业的需求,大部分玉米都不是给人吃的,所以反而在口粮上面,小麦和稻米才是世界上的主流。

  比较小麦和稻米的产量,这两种作物难分伯仲,很多国家都是同时种植,尤其是面积比较大的亚洲国家。

  稻米的单产超过小麦,在有大量降水的地方比如印尼爪哇岛,甚至可以做到两年九季。

  只是因为稻米需要蜕壳,所以在经过蜕壳这一步之后,加上对水资源具有要求导致种植的国家偏少,稻米的总产量经过蜕壳之后要比减少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说现在法国占据优势的领域,其实是三大主粮当中产量最少的。

  美国在玉米种植上是具有绝对优势,这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法国只能在小麦和稻米上想想办法,三大主粮当中对水的需求排名是稻米、小麦和玉米,玉米是三个当中最耐旱的作物,反过来稻米是最需要水的作物。

  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几个地方数都数的过来,东南亚是一个,亚马逊雨林算一个,但亚马逊雨林算一个,也可以不算。

  亚马逊雨林的水太多了,乃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竟然没有一座桥,入海口都不比渤海湾小。那地方在二十一世纪都没什么农业。

  那么还剩下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就是法属赤道非洲。在法属印支的稻米能不能直接移植到其他法属殖民地呢,当然是不可能的,两个地方的土壤不一样,黑土地长势良好的种子都不能黄土高原直接种植,敢直接移植大概率是绝产。

  科曼就有朋友去关内的时候,因为不适应当地的蔬菜,后来带着家乡的种子在当地种植,只长个不结果。一个国家都这样,更何况是两个大洲。

  肯定是要经过几年的培育,找到了适合非洲土壤的种子,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法属赤道非洲的土地质量确实是差了一些,但在其他层面条件就很好了,雨热同季一般就出现在赤道附近,两年九季的爪哇岛就是典型例子。

  法属赤道非洲的土地肯定不能和岛国农业天花板爪哇岛相比,但除了土地其他条件差不了太多。在加上这个年代的非洲人口还没有爆炸,有限度开发真的可以带来巨大的产量跃升。

  争取在常公虎踞孤岛之前,法国能够看到第一批适合非洲土地的稻种,那么从现在开始准备工作就应该做了。

  “我们军队当然会誓死捍卫法国的主权,不过从最差的环境思考并不是错误。路易孚达在非洲的实验,宪兵司令部肯定会配合的。”科曼对路易孚达提要求的时候堪称理直气壮,就好像是对博卡萨下命令一般,他可是极大拓展了路易孚达的业务,提要求过分么?

  在二十一世纪,除了亚洲国家占据稻米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之外,剩下百分之十基本上都是非洲的产量,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谁让稻米的单产量超过小麦呢,南部非洲又不缺水。

  有宪兵司令部的配合,也可以说是督促,相信路易孚达不会阳奉阴违,果然,这话让本来就郑重的艾克达变得更加郑重。

  路易孚达公司和西贡法兰西国家银行还在曼谷继续开拓业务,科曼是一个军人不能长期待在一个和法国无关的国家,很快启程范围西贡。

  而在这个时候,法军和越盟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爆发了,地点在海防,常公撤离北越之后海防就被越盟控制,这是法属印支当局不能接受的。

  最终达尚留决定对越盟武装采取武力解决方案,他知道这会导致在巴黎的谈判破裂,但是他不在乎,法军和越盟在战场上的第一次对话开始了。

  之前法军并非完全就和越盟和睦相处,不过都谈不上战斗。

  在过去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入越作战的法军一直都很顺利,他们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涤荡着那些装备简陋的所谓越盟武装,除了几次象征性的抵抗之外,那些越南人都没有真正给法军带来多大的伤亡。

  他们所谓的战斗,就只是躲在丛林里放冷枪,亦或是趁着夜色搞搞偷袭什么的,但凡遇上面对面的阵地战,法军往往只需要来上几个基数的炮击,就能将他们的防线摧垮掉。

  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在海防的战斗当中法军的强火力是个巨大的优势,因此部队推进比较顺利,而正面抵抗的越盟,似乎也比较脆弱,推进的部队伤亡不大,但是没想到这是一个错觉。

  科曼回到西贡的时候,海防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两天,虽然当地法军汇报已经控制了海防,但是随之而来的过百伤亡数字,也是回到法属印支的第一次。

  这个结果难言乐观,法国本土在万里之外,怎么能和越盟打交换比呢。

  虽然在法军统计的战报当中,据说他们在过去三天的战斗中,给越盟造成的伤亡已经超过了四百人,这个伤亡数字是法军损失的四倍。

  四倍的伤亡数字和海防的控制权,似乎可以让这一次的海防之战被称之为一个胜仗,关键是勒克莱尔将军是不是相信,显然他不相信。

  也因此和达尚留再次就法属印支问题进行了讨论,“短期战争是可以的,但我们占据优势的之后,还是要考虑和谈。”

  “我想,在解决越盟之前,和谈问题还不能被考虑,我们也要顾及国际影响。”达尚留所说的国际影响,指的就是山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