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西楚各地一片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今年是交趾大规模推广的第一年,前两年积累的足够稻种让所有的稻田都种下了这种高产的水稻,在农民和士兵热火朝天的抢收中,育秧田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秧苗刚刚好。
刚刚收割完成稻田里又立刻灌满了水,水牛在重新耕田,农民们洒着肥料,不少已经耕好的稻田里,农民们正在埋头插秧,这就是抢收抢种,及时插下秧苗,才能在金秋十月时得到新一轮丰收。
虽然这是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刻,但每个农民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南方水热充足,几乎没有什么灾害,农业发展唯一短板都是人口,历史上,最大的产粮重地一直都是华北平原,直到三次人口向南方大迁徙,东汉末年的人口南迁,两晋南北朝的人口南迁,以及安史之乱的人口南迁。
直到唐朝中后,安史之乱结束后,江南的粮食产粮第一次成为天下第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后世,再也没有变过。
现在是第一次北方人口大迁徙,原本南方粮食还是比不上北方,但由于交趾稻的推广,使南方今年粮食产粮增加了三倍,加上北方人口锐减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使南方粮食产量第一次超过北方已成定局,尽管现在还是年中,但如果不出意外,胜负已分。
虽然各地都在热火朝天的抢收抢种,可甘宁却没有出现在城外农田,他正在官房听取鲁肃向他汇报一个重要情报,刘备派刘磬率领五万大军正沿着三峡道悄悄向南郡方向进发。
现在确实是夺取南郡的一个好机会,由于夏侯惇攻打汉中不利,曹操紧急从南郡调五万大军支持汉中,现在南郡只有三万驻军,由新任南郡太守曹洪统领。
诸葛亮果然厉害,立刻发现了这个机会,果断出兵了。
甘宁当然也发现了这个机会,只是碍于停战协议,他不方便出兵。
官房内,甘宁和四名军师正在商量南郡的机会。
这时,庞统笑道:“我们确实不方便从曹操手中夺取南郡,可如果是从刘备手中夺取呢?是不是就避开了停战协议?”
庞统这句话一下子将格局打开了,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吕范立刻笑着补充道:“我们甚至先可以用盟友为理由,协助刘备军队占领南郡南部,等刘备大军北伐襄阳时,我们出兵夺取江陵,局势就微妙了,说不定曹操就要和我们联手了。”
甘宁负手来回踱步,他当然一直在盯着南郡,南郡是他双臂计划中的左臂,合肥则是右臂,在他的计划中,他想先拿下江陵县,在南郡中打下一根楔子,再夺取江东,巩固后方,然后再重新掉头以江陵为根基夺取整个南郡。
现在机会来了,虽然这个机会有点模糊,但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良机。
沉思良久,甘宁缓缓道:“江陵城易守难攻,一旦刘备军队拿下江陵城,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们需要先下手,在江陵城内部署一支隐兵。”
现在江陵县还是曹操控制,他不好直接夺取,可以等刘备军队夺取,双方易主后,他再发动进攻,配合城内的隐兵,一举夺取江陵城。
但隐兵少了不行,至少得部署五百人,这就需要城内有人协助,才不会被曹军或者刘备军发现。
甘宁的目光向庞统望去,“庞军师,能说服蒯家吗?”
蒯家是南郡四大家族之一,它的根基就在江陵县,也是江陵最大的豪族,五百隐兵必须得到蒯家的帮助,才能埋伏下来,不被发现。
庞统点点头,“我可以试一试!”
蒯家之前跟随刘琮一起投降了曹操,曹操表面上重视南郡世家,实际上一直在暗中打压,蔡瑁被曹操以战船被烧毁的借口杀了,而蒯越被封为朝廷光禄勋,朝廷早就被架空,蒯越这个光禄勋也是一个虚职。
蒯良看出了曹操的意图,他便借口身体不好,需要养病为借口,拒绝了曹操的封官,目前没有出仕,就住在江陵城。
三天后,庞统乘船抵达了江陵城,直接进城来到蒯府。
庞统其实也是有点担心,担心蒯家已经暗中投降了刘备,毕竟诸葛亮的大姐嫁给蒯良的侄子蒯琪,有这层关系,诸葛亮完全可以拉拢蒯家。
但庞统也感觉这里面有点微妙,诸葛亮的二姐嫁给庞山民,也就是庞统的堂兄,但庞统知道,庞家并没有效忠刘备,而是选择了中立,那么蒯家也很有可能同意选择中立。
庞统递了名帖,不多时,蒯良之子蒯钧快步走了出来。
“贤弟,你怎么来了?”蒯钧惊讶笑道。
蒯钧年约三十岁,比庞统大两岁,他们关系一直很不错。
庞统也有点惊讶,“兄长不是南阳县为官吗?怎么在江陵?”
蒯钧是南阳县县令,他笑了笑道:“回来探亲,昨天刚到。”
两人走进蒯府,庞统问道:“世伯身体如何?我也是特地来看他。”
蒯钧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明悟,庞统是甘宁的副军师,他特地来看父亲,恐怕来意不简单。
“我父亲身体也可以,其实一直就那样,贤弟稍坐片刻,我去禀报父亲。”
蒯钧请庞统在客堂坐下,他便急急赶去禀报父亲。
此时,蒯良正在房中看书,见儿子急匆匆赶来,便笑问道:“走这么快,有什么要紧事?”
“父亲,庞士元来了。”
蒯良一怔,庞统怎么来了?他沉吟一下问道:“他有说来意吗?”
“他说只是来探望父亲,可他连自己庞家都没有去,父亲,他恐怕来者不善啊!”
蒯良摆摆手,“不要这么说,我们蒯家没做什么伤害西楚之事,他们对蒯家不会有恶意。”
“要孩儿先摸摸他的底吗?”
蒯良沉思片刻道:“不用了,直接请他来我书房。”
蒯良一点都不糊涂,他直觉庞统这次来江陵其实是有求于自己的,准确说,是甘宁有求于自己。
刚刚收割完成稻田里又立刻灌满了水,水牛在重新耕田,农民们洒着肥料,不少已经耕好的稻田里,农民们正在埋头插秧,这就是抢收抢种,及时插下秧苗,才能在金秋十月时得到新一轮丰收。
虽然这是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刻,但每个农民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南方水热充足,几乎没有什么灾害,农业发展唯一短板都是人口,历史上,最大的产粮重地一直都是华北平原,直到三次人口向南方大迁徙,东汉末年的人口南迁,两晋南北朝的人口南迁,以及安史之乱的人口南迁。
直到唐朝中后,安史之乱结束后,江南的粮食产粮第一次成为天下第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后世,再也没有变过。
现在是第一次北方人口大迁徙,原本南方粮食还是比不上北方,但由于交趾稻的推广,使南方今年粮食产粮增加了三倍,加上北方人口锐减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使南方粮食产量第一次超过北方已成定局,尽管现在还是年中,但如果不出意外,胜负已分。
虽然各地都在热火朝天的抢收抢种,可甘宁却没有出现在城外农田,他正在官房听取鲁肃向他汇报一个重要情报,刘备派刘磬率领五万大军正沿着三峡道悄悄向南郡方向进发。
现在确实是夺取南郡的一个好机会,由于夏侯惇攻打汉中不利,曹操紧急从南郡调五万大军支持汉中,现在南郡只有三万驻军,由新任南郡太守曹洪统领。
诸葛亮果然厉害,立刻发现了这个机会,果断出兵了。
甘宁当然也发现了这个机会,只是碍于停战协议,他不方便出兵。
官房内,甘宁和四名军师正在商量南郡的机会。
这时,庞统笑道:“我们确实不方便从曹操手中夺取南郡,可如果是从刘备手中夺取呢?是不是就避开了停战协议?”
庞统这句话一下子将格局打开了,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吕范立刻笑着补充道:“我们甚至先可以用盟友为理由,协助刘备军队占领南郡南部,等刘备大军北伐襄阳时,我们出兵夺取江陵,局势就微妙了,说不定曹操就要和我们联手了。”
甘宁负手来回踱步,他当然一直在盯着南郡,南郡是他双臂计划中的左臂,合肥则是右臂,在他的计划中,他想先拿下江陵县,在南郡中打下一根楔子,再夺取江东,巩固后方,然后再重新掉头以江陵为根基夺取整个南郡。
现在机会来了,虽然这个机会有点模糊,但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良机。
沉思良久,甘宁缓缓道:“江陵城易守难攻,一旦刘备军队拿下江陵城,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们需要先下手,在江陵城内部署一支隐兵。”
现在江陵县还是曹操控制,他不好直接夺取,可以等刘备军队夺取,双方易主后,他再发动进攻,配合城内的隐兵,一举夺取江陵城。
但隐兵少了不行,至少得部署五百人,这就需要城内有人协助,才不会被曹军或者刘备军发现。
甘宁的目光向庞统望去,“庞军师,能说服蒯家吗?”
蒯家是南郡四大家族之一,它的根基就在江陵县,也是江陵最大的豪族,五百隐兵必须得到蒯家的帮助,才能埋伏下来,不被发现。
庞统点点头,“我可以试一试!”
蒯家之前跟随刘琮一起投降了曹操,曹操表面上重视南郡世家,实际上一直在暗中打压,蔡瑁被曹操以战船被烧毁的借口杀了,而蒯越被封为朝廷光禄勋,朝廷早就被架空,蒯越这个光禄勋也是一个虚职。
蒯良看出了曹操的意图,他便借口身体不好,需要养病为借口,拒绝了曹操的封官,目前没有出仕,就住在江陵城。
三天后,庞统乘船抵达了江陵城,直接进城来到蒯府。
庞统其实也是有点担心,担心蒯家已经暗中投降了刘备,毕竟诸葛亮的大姐嫁给蒯良的侄子蒯琪,有这层关系,诸葛亮完全可以拉拢蒯家。
但庞统也感觉这里面有点微妙,诸葛亮的二姐嫁给庞山民,也就是庞统的堂兄,但庞统知道,庞家并没有效忠刘备,而是选择了中立,那么蒯家也很有可能同意选择中立。
庞统递了名帖,不多时,蒯良之子蒯钧快步走了出来。
“贤弟,你怎么来了?”蒯钧惊讶笑道。
蒯钧年约三十岁,比庞统大两岁,他们关系一直很不错。
庞统也有点惊讶,“兄长不是南阳县为官吗?怎么在江陵?”
蒯钧是南阳县县令,他笑了笑道:“回来探亲,昨天刚到。”
两人走进蒯府,庞统问道:“世伯身体如何?我也是特地来看他。”
蒯钧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明悟,庞统是甘宁的副军师,他特地来看父亲,恐怕来意不简单。
“我父亲身体也可以,其实一直就那样,贤弟稍坐片刻,我去禀报父亲。”
蒯钧请庞统在客堂坐下,他便急急赶去禀报父亲。
此时,蒯良正在房中看书,见儿子急匆匆赶来,便笑问道:“走这么快,有什么要紧事?”
“父亲,庞士元来了。”
蒯良一怔,庞统怎么来了?他沉吟一下问道:“他有说来意吗?”
“他说只是来探望父亲,可他连自己庞家都没有去,父亲,他恐怕来者不善啊!”
蒯良摆摆手,“不要这么说,我们蒯家没做什么伤害西楚之事,他们对蒯家不会有恶意。”
“要孩儿先摸摸他的底吗?”
蒯良沉思片刻道:“不用了,直接请他来我书房。”
蒯良一点都不糊涂,他直觉庞统这次来江陵其实是有求于自己的,准确说,是甘宁有求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