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63章 西天取经

小说: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5-10-27 16:52:50 源网站:2k小说网
  “陛下,考试已经结束。”

  大德保恭和尚上前向皇帝禀报。

  “哦,结果如何?”李世民望着面前那一片换上了紫衣袈裟的大德们。

  不过在这一百多个大德里面,

  来自大庄严寺的保恭,地位最特别,他是武德二年,李渊亲自推举的十大德之首。

  唐朝的僧官体系,大致是沿用北齐的,只不过北齐叫昭玄十统,而大唐称十大德。

  保恭在十大德中,年纪只在中间,但在李渊支持下,成为十大德之首,而其余九大德,则实际是他的副手。

  保恭如今是主持长安的大庄严寺,此寺原是杨广修的大禅定寺,武德朝改名大庄严寺。

  保恭在僧界名望很高,担任十大德之首数年,也还是得到拥护的。

  他以《法华经》为本,先后随彻法师学《成实》,随惠晓禅师习禅,随嵩公学《地持》,随慧布修《地论》,在慧布圆寂后统领栖霞寺弘法,后入长安。

  保恭曾在南方讲经说法、著书立说,他研精一派,却博通诸家。

  这位地位崇高的十大德之首,

  也向来不满三阶教。

  其实现在长安沙门主流,尤其是十大德,大多是南方义学僧北上,义学僧是佛门专门从事佛经义理研究的高僧,北魏、北周的两次禁佛使北方僧众大量南下,

  促成了南义的形成,佛门义学在南方发展迅猛,至隋时,南方却陷入战乱,反而是隋文帝大兴佛教,于是南方义学僧群起北渡,大量南义高僧云集长安,

  带来了义学的繁荣,长安释门义僧围绕着《涅槃经》、《摄大乘论》、《三论》、《法华经》、《华严经》等经论,研精教理,阐发佛经要义,作出了中国化的诠释,受到长安贵族与百姓的欢迎,使得义学腾誉全国。

  而北方僧人在义学中造诣突出者不多,更重禅修。

  而在信行带领下,三阶教更是异军突起,

  对义学僧为主的十大德统领的传统佛门,是很大的冲击,双方矛盾很深,开皇末年朝廷也在义学僧的推动下,禁断过三阶教。

  可后来,三阶教反而是卷土重来,势头更猛。

  如今,皇帝再次确认以南方义学僧为核心大德僧官体系,禁断三阶教,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这一次的考试,

  十大德很积极,

  义学高僧们都充当着考官,

  他们很快就考完了。

  从保恭到下面的僧人,对三阶教这次考试卡的很严,绝不会放水。

  “禀陛下,此次三阶僧人考试,经过几重考试,最终通过者仅一百三十六人。”

  三千多人,最后通过一百三十六人,

  但皇帝听到录取了一百多人,还是皱了眉。

  他可没想要通过这么多人,这三千多人,录取个三十来个就行了,百里挑一。

  长安诸寺的三阶僧考完,接下来全面各地的三阶僧人也要整顿,到时也差不多按百里挑一来淘汰。

  李世民起身,

  让人把那一百三十六名通过的三阶教僧人带到前面来,

  大雄宝殿前,

  李世民一脸庄严的道:“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共修福业。”

  “然!”

  “如今三阶教众僧,却违背了信行禅师的教义,走上了邪路歧途,堕落腐化,令人心痛。

  朕今日与诸位大德,要清理佛门,整肃非法···”

  李世民决定加考一场,

  就在大雄宝殿,亲自面试。

  一百多位大德,一起辅考。

  这次殿试,可就考的比较严格了,不再是自选三经,也不是简单的贴经墨义,皇帝直接出题,

  既要笔试还要面试,对背景也要求更严格。

  于是乎,

  最终又淘汰一百人,最后只录取了三十六人。

  皇帝亲自颁授给他们僧人度牒,并每人授二十亩口分僧田,

  这三十六名僧人,将分别安置在长安三大寺中,每寺十二人。

  大兴善寺、大禅定寺、总持寺,

  大庄严寺的道场主保恭,和道场上座慧因上来领了十二人,大兴善寺的寺主智藏,和三纲明赡、法侃,也来领了十二名三阶僧。

  吉藏、海藏也代表总持寺来领了十二人。

  寺庙也分等级,首重皇家功德寺,其次是国家敕建的大寺,

  总持寺原名禅定寺,是隋文帝为献后所立,大庄严寺原为大禅定寺,是隋炀帝为文帝所立,在隋朝时地位最高,就连大兴善寺,地位都要次一级,属国家敕建大寺。

  长安四十三所三阶教寺院,还有许多寺庙中有三阶教,

  这次,李世民趁势宣布长安三千多三阶僧人,经考试,最后合格者仅三十六人,其余三千余人全都不合格,统统强制还俗。

  剩下的三十六名僧人,分置于京城三大寺,大兴善寺、大庄严寺和总持寺中,

  长安城中那四十三所三阶寺院,自然统统取缔,其它各寺的三阶院,也全都取缔。

  一下子取消了四十三所长安寺院,还取消了多个寺中的三阶院,

  这是大动作,

  可这次,

  无人反对,

  保恭为首的义学僧们,

  为了彻底禁断三阶教,这次表示支持,虽然这样一来,也是对佛门的一次遏制削弱,但在他们看来,三阶教不除,才是后患无穷。

  现在咬着牙,先把门户清理干净再说。

  其实他们更想趁机把三阶教吞下,大家瓜分三阶教的寺院、僧人和无尽藏。

  可惜,

  朝廷不会松这个口子。

  皇帝对三阶教这次的出手迅猛,他们想虎口夺食,没有机会。

  好在皇帝把三阶教无尽藏巨大财富的三分之一,划做以后修理佛寺等用,这笔钱交由朝廷的祠部和十大德共同监管,需要使用先申请,审核通过后拨付,也还是能用到寺院头上。

  “今后,我佛门圣教,当守戒修行,不得堕落,寺院以三纲管理寺务,僧人严守四分律!”

  “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鬟、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李世民还趁机宣布,“以后天下僧尼出家,须得祠部给度牒,还得考试。”

  “僧人犯徒以上罪者,交官府依俗法处断。”

  原本还有一条想宣布,但在李逸的劝说下,李世民暂缓,没有宣布,这条就是禁止天下僧尼积聚八不净物,严禁借三宝之名贷款供他人营利。

  八不净物,指金银奴婢牛羊、仓库、贩卖、耕种等。

  这才是寺院对朝廷危害最大的地方,

  也是如今寺院们最核心的利益点。

  朝廷现在打击三阶教可以,怎么打击,十大德为首的这些僧人们都愿意支持,

  可如果蔓延到三阶教以外,

  那必然就会引起强烈反弹抵触。

  寺院兼并土地、大肆放贷,以及隐匿大量人口,还有不纳税赋不服役,这些都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可饭得一口口吃,

  不能简单粗暴上来就开大。

  这一阶段,把三阶教扫平就是巨大胜利了。

  这次长安城一下子还俗三千多僧人,废除四十三座寺院,

  接下来,长安以外各地的三阶教诸寺,还有许多呢。

  全部清理过后,

  那么还能清出一两万三阶僧尼,以及大量的三阶寺院的净人,以及佃户奴隶等,

  朝廷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田地、钱帛、粮食,

  可以把寺庙的这些田地,拿出来授分给原来寺庙的净人、佃户等,把这些隐匿的人口,编为国家主户或是客户,

  增加纳赋服役的基数。

  也还能杀鸡儆猴,狠刹一刹如今沙门这股歪风。

  之前朝廷有关部门摸底统计,

  把三阶教打倒,朝廷能吃个肚圆,比国家数年税赋都多。

  更别说大量的僧人还俗,大量的寺院隐匿人口的编户。

  这一仗,

  已经旗开得胜,赢的非常漂亮。

  至于其它寺院,

  别看现在风光,

  让他们风光一时吧,接下来就要开始戴金箍,慢慢给他们念紧箍咒了。

  热闹过后,

  皇帝摆驾还宫,

  拉着李逸同乘金辂御车。

  “太上皇曾经也与我和大臣们商议过整顿佛寺的计划,曾提出最迟武德九年,就要全面筛选僧道,仅保留品行端正者国家供养,其余遣返原籍。

  限全国寺院道观数量,长安保住三寺二观,各州仅存一所,同时确立道先佛后。”

  别看李渊跟佛门关系好,

  授封保恭等为十大德,

  又还宠信法雅,对三阶教也很亲近。

  可实际上李渊心里门清着,知晓其危害性,只不过李渊行事风格就是如此,能利用就先利用。

  他起兵以来,大封将士,对投降的士兵也厚封散官放回,对投附的各方豪强枭雄们,更是不吝惜封王。

  对和尚、道士们的态度,自然也是很超然。

  可太上皇心里也有个计划表,

  和尚们只不过是在计划表上排的比较后而已。

  如今李世民接手这江山,

  已经打服了突厥,还刚平定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梁师都,

  自然也就把整顿沙门的计划提前了。

  “长安仅保留三寺二观,各州仅存一所,这还是有些矫枉过正了,不太现实。

  就算如北魏、北周两位武帝灭佛,可也是灭不绝的。

  因此,堵不如疏。

  朝廷把握住大方向,划设好红线便可,这宗那派的,让他们自己去争,甚至佛道儒三家,也由他们辩去。

  朝廷关键是要防止寺院兼并田地、隐匿人口,以及放贷这块。

  把度牒制度健全一下,就能限制僧人数量了。

  其它的,无须管太多。

  “陛下,今日臣在大兴善寺的译经院,看到一个年轻和尚,法号玄奘,这个和尚很虔诚,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很有学问,

  我跟他聊了一会,

  他因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想要西行求行,以解迷惑。”

  “西行求法?”

  “嗯,去天竺,那里是佛教起源之地,号称佛国。”

  “陛下,臣觉得可以支持此人,给予他过所通关文书。甚至,完全可以借他搞一个热闹隆重一些的仪式,

  比如陛下赐他一个取经大德称号,赐他紫金袈裟九环锡杖,再赐他一些金银做路费,派一些士兵做随从,

  让他以朝廷使者身份,前往天竺该问取经。”

  李世民知晓李逸点子多,不会突然对这么个年轻和尚如此。

  “给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僧人赐取经大德称号,还这般兴师动众,值得吗?”

  李逸微笑,“如果陛下不介意,我甚至想请陛下称其为御弟,赐名三藏!”

  这下李世民都严肃起来了,“这岂不是比太上皇当初对法雅还更宠幸?”

  “陛下,禁断三阶教,虽得义学僧支持,但这次动作也是有些大,他们心中也还是有些恐慌。

  因此,借玄奘取经,引导转移一下佛门的注意力,也很有必要。陛下也借此向他们表明,是尊奉佛门的,安抚他们。”

  “当然,玄奘这样虔诚的僧侣也值得赞赏和支持的。”

  对三阶教直接捅刀子,彻底捅翻。

  然后对其它佛门各宗派,威吓过后还得好好安抚一翻,捧一个玄奘去西天取经,甚至称他御弟,授他大德等,算不得什么。

  “明日,你把玄奘请来,朝会之后,朕开廷议,诸宰相和十大德一起听他为朕讲经说法。

  若果然如你所说,那朕愿意支持他西行取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