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65章 门神镇鬼

小说: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5-10-27 16:52:50 源网站:2k小说网
  政事堂上,

  中书舍人刘世彻奉旨草诏,

  一篇于行阵所立七寺诏很快完成,

  “请平章审阅!”

  轮执政事笔的李逸接过看了起来。

  “门下:至人虚已,忘彼我胸襟。释教慈心,均异同于平等。是知上圣恻隐,无隔万方。大悲弘济,义犹一子。有隋失道,九服沸腾。

  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

  思所以树立福田,济其营魂。可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陨身戎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

  破薛举于豳州,立昭仁寺。

  破宋老生于吕州,立普济寺,破宋金刚于晋州,立慈云寺,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弘济寺,破王世充于邙山立昭觉寺···”

  刘世彻能文允武,这诏书草拟的不错,又经中书侍郎和中书令们看过,李逸自然也很满意。

  “嗯,一会政事堂会议时,我跟诸相公一起合议。”

  “平章,下官以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乃是教训啊。”刘世彻说的比较委婉,提醒皇帝近来有些过于崇佛,这非好事。

  皇帝在大兴善寺一口气赐封了一百六十九名大德,俱赐紫衣。

  昨日又赐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僧人玄奘为译经大德,还要让他主持法陆大会,挑选长安三千六百名僧人,举行七七四十九天的盛大法会,

  现在又要修建七座寺院,度僧人出家,拨给田地等等。

  这不免让刘世彻觉得有些不好的苗头。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而南梁武帝则格外崇佛,北魏北周都灭佛而强盛,南梁崇佛最后却是走向覆灭,梁武帝甚至饿死台城。

  同样崇佛的还有北齐。

  “平章,北齐佛教大兴,僧尼二百余万,占北齐当时总人口的十之一。全国佛寺三四万所,仅是京师邺城,就有四千多所。

  寺院垦殖土地,兼射商利···”

  刘世彻也算是李逸的心腹,他也就没有对他隐瞒,给他倒茶,“其实陛下早意识到寺院经济的危害,

  只是隋代崇佛,释教大兴,影响力很大,不能简单的处置···”

  听完李逸的解释,刘世彻大为赞叹。

  皇帝现在的崇佛表现,其实并不是要跟梁武帝那般崇佛,恰相反,现在架起来,是为了更好的进一步清理整顿。

  沙门对于当今朝廷来说,既是一个隐患,却又可以成为一个工具,就看朝廷怎么利用好了。

  政事堂会议开始,

  对于皇帝要办水陆大会,要官造七寺,要度僧出家这些事,魏征这个曾出家做过道士的宰相,直接反对。

  “刚刚结束隋乱,天下才一统,百废待兴,无数百姓还没有温饱。此时朝廷不应当花费这么多精力、人力和物力,去办什么水陆法会,也没必要在战场修建佛寺,

  水陆法会起源何处?

  是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梁武帝让宝志禅师依《阿难遇面然鬼王》典故而创制仪文,于金山寺举办。

  据我所知,除了梁武帝,没有人再办过水陆法会。

  梁武帝沉迷于崇佛,最后是何下场?饿死台城,南梁被侯景搅的差点亡国,在梁武帝死后,南梁也很快被陈霸先所篡夺,南梁变成了南陈!”

  魏征反对搞水陆法会,反对建寺,认为花费这些钱,不如直接拨款地方官府,让州县收殓隋乱以来暴露荒野的尸骸白骨予以安葬,

  把建寺庙的钱,

  拿来建漏泽园,收葬无人收殓的尸骨,或是帮贫民安葬亲人。

  也可以修建官学校,教化子民。

  比起搞盛大的水陆法会、修建寺庙,甚至是派僧人去万里这外的天竺访问求经,为民办点实事才最实在。

  魏征的话,引的大家沉思,

  但并没有哪位宰相站出来公开支持他。

  李逸缓缓开口,

  “大乱之后,陛下心怀仁慈,要举办水陆法会,超度亡灭,要在七处大战场,修建七寺,也都是为了安定民心。

  至于说耗费钱财,

  这个魏相不用担心,

  这次水陆法会,以及七所官造佛寺的修建,将全部从此前没收的三阶教无尽藏中支出。

  四十九天的法会,和七所寺院,也并不会动用太多钱帛。

  此外,七寺的僧人,还有僧田、耕牛等,也都会从天下寺僧中挑选虔诚精修者授牒,安置七寺,田、牛等也会从无藏尽拨给。

  刚刚魏相提的收殓隋乱以来各地暴露荒野的骸骨,修漏泽园和官学一事,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会向陛下请求,于没收的三阶教无尽藏钱帛中,划拨一笔专用于各地州县收殓骸骨安葬,建漏泽园和官学的。”

  这是一次搭车拨款,

  三阶教无尽藏的钱财,此前说是三分。

  现在李逸以办法会、修佛寺为名,搭车再上个各地收骸骨、建公墓、办学校的项目,一起拨款。

  可实际上,

  法会和七寺,不会用太多钱,

  法会搞的盛大,但也不用国库掏钱,七寺规模限制为每寺二十名僧人而已。

  反倒是天下三百余州,一千余县,都拔下一笔钱财,收骸骨建公墓办官学,那可就是一大笔钱。

  李逸这是借机把无尽藏的钱掏出来。

  而且七寺,其实也不用新建,完全可以在七个大战场附近,选一个旧寺改造。

  而举办水陆大会,要精选三千名僧人,怎么个精选法,当然也是考试。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对长安诸寺僧人的一次大考核,

  上次大兴善寺三千多三阶僧人考试,最后仅三十六人合格。

  而这次虽没明说要淘汰不合格的还俗,可也是对长安僧人的一次大摸底,

  甚至如果一经不通,那到时朝廷跟十大德谈话,让他们自己劝一些还俗,也说是水道渠成的事了。

  魏征捧着茶杯,

  低头思量了好一会,

  李逸提出的这些办法,确实也不错,动用三阶教无用藏的钱,不用国库的钱来办事,

  还能顺便为国家和百姓办些实事,确实不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下也不再反对。

  两位侍中王珪和裴矩,自然也不反对。

  其它几位宰相,也没反对。

  很快,李逸的方案得到宰相们的同意。

  “那我就把这个决议上呈陛下,若是陛下同意,那就执行了。”

  这也是如今政事堂的一个好处,

  宰相们先决策,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中书决策,到了门下省却又通不过,你来我往反反复复扯皮的情况。

  如今是中书、门下的长官,和其它宰相一起决策,不再是中书决策了。

  当然,皇帝李世民仍牢牢握着最高决策权,政事堂的决策,顶多算是预决策,如同明朝内阁辅相们的贴黄票拟,

  最终决策仍是皇帝说了算。

  从这方面来说,现在的政事堂,确实很像皇帝的内阁了。

  政事堂宰相数量越多,相权反而越被削弱,尤其是以三**官外的官员加衔入政事堂为相,更是如此。

  君权却是大大增强了。

  拿着决议来到甘露殿面圣,

  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

  “朕近几日,总是梦到宋金刚刘武周薛举等鬼魂来索命,朕整晚整晚的在梦中跟他们战斗,”

  殿中殿尚药局的老奉御,为皇帝调的安神汤药都不管用。

  “臣有一法,可保陛下安眠。”

  “哦,有什么好法子,朕可是饱受困扰,若真有法子,朕重重有赏。”

  “宋金刚刘武周等恶鬼终究是阴物,臣以为可选两员万人敌猛将为陛下值夜守门,

  特别得是那种历经百战杀人无数的猛将,鬼魂绝不敢靠近。”

  李世民一听,觉得也很有道理。

  “你觉得谁合适?”

  “若论军中万人敌,朝中很多,但若论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还历经百战者,

  臣首推翼国公秦琼秦叔宝。”

  李世民笑道:“你这位二哥啊,那真是气镇三军,力崩大敌,匹马孤剑,为王前驱,每战必取敌上将首级。

  两阵交战列阵,敢有阵前挑衅叫嚣者,叔宝必刺之于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说到这,李世民叹息一声,“可惜叔宝也曾说大小二百余战,流过的血数斗之多,如今伤病缠身。”

  这位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长期在家养病。

  “朕又何心让叔宝来给值夜站岗。”

  李世民想了想,“让尉迟敬德来吧。”

  敬德之前有些嚣张,连郡王都敢殴打,差点打瞎李神通眼睛,被李世民责令在家反省,后来跟着李靖前往朔方讨伐梁师都,

  这次凯旋入朝,尉迟恭也是恢复原职。

  经历了那些后,如今尉迟恭倒是比较老实,据说在家都迷上研究丹药和长生之术了。

  平时都不出门。

  皇帝一道旨意,

  尉迟恭听说是给皇帝值守站岗,那是立马抛下炼丹炉,赶到皇宫。

  不多时,

  秦琼也来了。

  他听闻说皇帝最近被刘武周宋金刚等恶鬼纠缠,睡不好觉,不请自来。

  “陛下,宋金刚刘武周那也是曾手下败将,臣今晚披铁甲执大铁枪,他们若是敢再来,臣就将他们打的神魂俱灭!”

  “叔宝,你旧伤缠身,宜在家中静养,怎么能让你来披甲持槊值守宫门呢!”李世民赶紧安慰。

  秦琼却道:“臣虽旧伤复发,但守宫门还是行的,陛下,臣绝对比尉迟将军更胜任此职!”

  言下之意,尉迟恭当年可是他手下败将,还不止败过一次呢。

  老黑脸色涨红,却又没法反驳。

  李逸见秦琼如此坚持,便在旁边打圆场,“既然翼国公来了,我看不如翼国公和吴国公一同为陛下值守宫门,

  一左一右,任何恶鬼都不敢靠近了。”

  于是,

  两位万人敌大将军披上铠甲,手持长槊,值守宫门。

  这一夜,

  李世民还特意留李逸一起抵足而眠,

  君臣二人聊着天,聊着聊着,李世民打起了呼噜,睡着了。

  这一觉,直到天亮,皇帝睡的很安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