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75章 斗酒一千

小说: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5-10-27 16:52:50 源网站:2k小说网
  二十文钱一个的蒸饼,

  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比长安两钱一个的没啥区别,都是面粉蒸出来的馒头。

  王蒸饼从笼里取出热汽腾腾的蒸饼,拿干荷叶包了,递到李逸他们面前,“客官小心烫,”

  “我这蒸饼啊,可是个个十字裂。”

  唐人吃蒸饼,以开十字裂的为上品。

  李逸接过荷叶包着的四个蒸饼,让恩泽付钱。这少年心疼的从褡裢里取出一串钱来,数了许久,数出四百钱。看着这一贯钱,少了近半,心疼的直嘟囔,“这洛阳一个蒸饼,能在长安买十个,要是中秋前,更是能买四十个,足足两蒸笼!”

  李逸一手托着荷叶包着的蒸饼,一手拿起一个便吃了起来。

  冬日里,腹饥时吃上热乎的开花馒头,那感觉真不错。

  这馒头,松软有嚼劲,还有淡淡甜味酒香。

  “王大郎,你这蒸饼用什么发酵的?用酒酵发面的吗?”

  “哎呀,客官厉害,吃一口就知道了,我这蒸饼啊,确实用的酒酵法,先用白米熬成粥,再加入醪糟,加热后过滤取汁,用汁和面,面团发起做饼,”王大郎顺势说用白酒发面,成本又添不少。

  李逸却只是笑笑,“又不用你每次这般,你这次发好的面,留一些便可做下次发面的酵面,哪里次次用酒酵。”

  蒸饼王没想到这个青年居然对这发面的窍门也懂,便只好陪着笑笑,低头去认真数钱去了,数了两遍,没错。

  李逸一边吃着开花馒头,一边让李恩泽给这小贩再打赏了二十钱。

  “王大郎,跟你再闲聊几句。”

  他打听着如今洛阳的物价,尤其是粮价,以及洛阳三市的经营情况,还有百姓对洛州都督府的看法等等。

  拿了二十文赏钱,这老王倒也是很痛快的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之前刘司马在的时候,倒也没这么乱,三大坊市的各行会,也都挺守规矩的,

  那韦骠骑仗着有两个堂姐在皇上后宫为贵妃和昭仪,便嚣张跋扈,结果就让刘司马给当街杖杀了。

  可是后来刘司马被免官除名了,这三市又乱起来了。

  你们从长安来,可知刘司马现在如何了?”

  “你说的是原洛州都督府司马刘仁轨?”

  “对,刘司马可是个能为民做主的好官啊。”

  李逸笑笑,“刘司马现在被朝廷授为朝散大夫鸿胪丞,为出使西域的大使,率使团护送大德玄奘法师,取道吐谷浑、白兰羌、经吐蕃、泥婆罗去往天竺。”

  听到刘仁轨又授官了,王蒸饼连连为刘仁轨高兴。

  “要是刘司马能官复原职,再回洛阳就好了。”

  “你家这蒸饼不错,再来二十个。”李逸吃完四个,觉得还没填饱肚子,便又要二十个。

  李恩泽再次肉疼的数钱,

  李逸指着刚才折散的那贯钱,“这串钱还有五百八,都给他吧,四百是饼钱,剩下一百八打赏。”

  王蒸饼连连摆手,硬是拣了三十个蒸饼给他们,个个都是蒸出十字裂口,白白胖胖的。

  “客官们若是觉得好吃,下次来南市,还来买便是。”

  那一贯钱,总共买了五十个蒸饼,

  这物价让人以为回到了几年前战火横飞的时候。

  可这是开元通宝钱,不是大业白五铢,一个通宝钱可是能值好几个白五铢,这么算的话,五个人吃这顿馒头,就吃掉了几千钱。

  “这都吃掉半头牛了。”

  “你就别一直在那嘟囔了。”中郎将李存义烦李恩泽。

  就连身为李家大管事的李存礼也觉得这小子太啰嗦了。

  存义是当年被皇帝赏赐给李逸的四个赤排羌之一,如今是四品禁军中郎将,是这次随从禁军的主将。

  李存礼原名陈良,当年是逃荒的饥民,被韦家人掳了兄妹俩,迫他到无极院来投毒,被刘黑子擒下,后来便也跟随李逸,因原来家中经商,便一直负责李家外面的商业。

  李存礼觉得李恩泽太小气。

  “你小子,阿郎愿意带你在身边,这可是天大的机缘,你多听多看多学,莫要多啰嗦。”

  一人吃了十个开花馒头,

  继续逛南市。

  李逸东看看西问问,也买了不少,李存礼还特意在金银铺里拿黄金兑换成铜钱和绢,

  李恩泽负责背钱,

  一路买买买,

  花钱如流水,心疼的少年恩泽一路嘴都哆嗦了,可又不敢再说。

  “阿郎,钱又花光了。”

  刚才换了十两黄金的铜钱和绢,价值八万钱,他们四人,每人都背了几贯铜钱,又扛了绢。

  那铜钱一贯就六斤四两,背上六七贯,可就三四十斤了。

  一匹绢虽只重十二两,可也占地不好拿。

  李恩泽原本还觉得换太多,

  结果这不到小半个时辰,十两黄金兑换的那一堆钱、绢,就花光了。

  八万钱啊,

  李恩泽哆嗦着在计算着,这都能买十匹马,或是二十头牛呢。

  可他们也没买什么啊,

  五十个蒸饼就去了一千钱,

  又买了些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还有丝绸、瓷器、书籍、纸张、笔墨等,几乎见啥都要买点。

  东西太多,还又雇了两辆车。

  来到一家打着醉仙楼幌子的酒楼里,

  “店家,有没有酒卖?”

  穿着灰色夹袄的伙计笑着迎上来,“客官,我们这么大酒楼,怎么可能没酒卖,客官想要什么酒?”

  “我听说洛阳醉仙楼自酿的羊羔酒很有名,想买些。”

  “有。”伙计一口应下。

  “朝廷不是下诏禁私酿么?”

  “那是没错,不过我们之前酿的还有存货。”

  醉仙楼自酿的酒有好几种,不仅有羊羔酒,也有其它各种麦酒、糜子酒、糯米酒,既有白酒也有黄酒,还有烧酒等等。

  连其它市面上有名的一些酒,这里也同样有卖。

  就是价格涨了许多。

  当李逸提出还想要在这里订制一批自酿的新糜子黄酒时,伙计去请来掌柜,一番交谈,对方愿意接下这一百坛自酿糜子酒订单,

  根本没把朝廷禁令放眼中。

  用掌柜的话说,客官不需要管那些,现在付订金,到时来取酒,付清酒款便可。

  至于价格,他说如今都这般。

  “现在不管是糯米、糜子、麦子都涨价,酒曲也涨,接下来还得涨呢。”

  “听说皇帝要来洛阳,到时这酒也不敢这么卖了。”

  订制醉仙楼自酿的糜子酒,每觚二百钱,

  一坛酒为一斗,一觚则是二升。

  这自酿的糜子酒,一斗便是一贯钱。

  李逸让李存礼付了三个一两小铤做订金,让掌柜的写了收据。

  走出酒楼,

  李恩泽实在憋不住了,“阿郎,咱家就是酿酒的,各式各样的酒,柿子烧、葡萄酒,糜子酒、糯米酒、麦酒也有,为啥要买订购他家的,每觚二百钱,亏他们敢要,

  这种新酿糜子酒,哪值得斗酒一千?”

  “都说三斤粮酿一斤酒,剩下的酒糟还能养猪或卖钱,就算现在粮食涨价了,这酒也没涨这么多的。

  长安现在斗米三十钱,斗粟十八,这么算,一斗酒卖九十钱,都还是涨价后了,他竟敢卖一千!

  真当是什么名酒么?”

  李逸心里有数,

  在南市转了这么一大圈,便已经发现,洛阳的物价涨疯了,而且涨的毫无控制。

  这都不是涨一倍两倍,是十倍往上的涨。

  民生百货,啥啥都涨。

  而询问这些商家为何涨这么多,他们普遍回答,要么就是粮、布这些涨的厉害,要么就说皇帝要率十万官吏将士来洛阳,

  到时物资会紧缺,

  更多的则说明年会有灾荒。

  总之,各种理由,大涨特涨。

  本来应当一文钱两个的蒸饼,卖到二十钱一个。本该不到十钱一觚的普通糜子酒,现在能卖二百钱。

  长安一斗米三十钱,涨了一倍。

  而洛阳一斗米已经卖到一百二十钱。

  这些涨价,固然有对灾荒的恐慌,有皇帝将率百官及十万军民来洛物资紧缺的担忧,

  但更多的明显还是有奸商在故意哄抬物价。

  这些奸商,

  他们在发**。

  而很明显,洛州都督府不作为。

  李逸长吐一口浊气,“去洛州都督府!”

  洛州都督屈突通正在头痛准备接驾的事,这次不是皇帝来巡视,而是要带着数万官吏将士前来,

  到时长安诸多贵族们也会带着家眷来。

  洛阳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

  而且至少得呆半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

  可朝廷旨意已经下来了,他这个洛州都督就必须做好迎接准备。

  洛阳紫微宫得赶紧修葺,

  皇城百司也得清理出来。

  同样的,那么多官员到来,也得给他们准备好住宅,还有士兵们的军营,

  还有这么多人马,要吃要喝,人吃马嚼的,甚至是柴薪木炭供给,哪样不得费心劳神准备好。

  吏员来报说李平章到了时,屈突通惊讶抬头。

  “到哪了?离洛阳还有多少里?”

  “李平章就在都督府门口了。”

  年近七十的蒋国公,捋了捋大胡子,起身道:“走,迎接李司徒!”

  李逸一袭便服,带着四个随从,站在洛州都督府衙大门口,身后是他刚采购来的两车商品。

  当李存义上前掏出自己左屯卫中郎将符印,并说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卫王李逸驾临时,

  都督府前的守卫看着那个年青人,都半信半疑。

  倒是有个老吏正好出门办事,一眼就认出了李逸,毕竟李逸曾任河南河北安抚大使,兼洛州总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