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77章 千贾宴

小说: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5-10-27 16:52:50 源网站:2k小说网
  洛州都督府门口,

  摆了一排长案,都督府的令史们坐在后面。

  商人们凭邀请帖到那边去登记。

  “洛阳哪市、哪行,叫什么名字?”身着绛褠吏袍,外罩着件羊皮袍子的令史瞧了排到面前的商人一眼,声音没有半点感情的问道。

  “来自东市,”刘掌柜的刚开口就被打断了。

  “我大唐洛阳三市里,没有东市,只有西市北市和南市。”小吏冷哼一声。

  刘掌柜的赶紧捧拳讨好道:“是小的一时胡言,是丰都市,南市。”

  隋朝无西市,唐朝无东市。

  三市虽还在,名字却改了,刘掌柜说惯了东市。

  “南市哪行?”

  “小的是南市粳米行的行首,也是同日增米铺的大掌柜,名叫刘日升。”

  其实这些,明明在他刚递过去的那张请帖上都有。

  可那令史却故意还要这么问一遍。

  “南市粳米行行首,同日增米铺掌柜刘日升,”中年吏员抬头,“按上面交待,问你,

  你店中所售的粮有哪些,细次粗三等各什么价,店中有多少存粮?还有,你们的粮进价是多少?

  都如实报告登记一下。”

  刘日升犹豫了一下,那吏员便喝道,“这可是李司徒交待下来的,你还想故意欺瞒不成?”

  “真是好大的狗胆!”

  刘日升赶紧赔不是,“不敢,一时走神,抱歉。”

  “赶紧说,今日来的可不仅是你,足有千贾!”

  三市二百二十行,除了这大小二百二十位行首,还有几百位大商家,总共邀请了千贾赴宴。

  这是一场千贾宴。

  刘日升老老实实的把书吏要求的都告之,最后还按下手印。

  登记完,刘日升被交待往里走,随同来的儿子却被留下,里面没他位置,得在外面安排。

  都督府内,

  挤满了商人,

  不少都是熟人,便三五成群,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个个都带着几分不安。

  都督府后院。

  李逸这个宴会东主,

  却还在看着一份份搜集来的物价报告。

  小米一石一千二百钱,麦子一石一千八百钱,更有的奸商,大米一石涨到了两千四。

  甚至昨天他买过的一家店,当时一斗米一百二十钱,这才过了一夜,翻了一倍,二百四十钱一斗了。

  简直就是离谱**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一升米二十四钱,这可是开元通宝钱,若是兑换成隋末的白五铢,那就是斗米七八百钱。

  “当初王世充被围城的时候,也不过如此了。”

  “这群家伙,太丧心病狂了,真是胆大包天。”

  李逸将那叠物价表扔到了案上,**脑门,“屈突通真的老了,洛阳三市的物价都涨成这样了,他还没反应。”

  时间一点点过去。

  午时,

  千贾便都到了。

  可他们进了都督府后,被安排在院里,

  今年冬天虽不冷,可此时也是十一月底,

  没有炉子,又没遮没挡的,

  就算今天是个晴天,

  可这太阳也没什么暖意。

  四面都是披甲执锐的禁军把守站岗,进来了就不许离开。

  可没人招待,也没人理睬。

  连一杯热水都没有,更别说个炭炉。

  好在人多,

  一堆堆的聚一起,还能互相挡点风。

  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

  太阳西斜,

  太阳落山,

  天都昏暗起来了,

  寒意更重。

  这千贾宴还没有开始,

  大家现在只想有杯热水暖暖。

  刘日升也在熬着,可有什么办法呢,进门前他就有心理准备了,这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他在心里猜测着那位司徒要怎么对付大家,

  是要让大家捐钱捐粮,还是认购债券,又或是让大家恢复物价?

  他想起来几年前,李逸那时是兼侍中、河南河北安抚大使,洛州都督、刺史。

  那时李逸在洛阳主政了一段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后来又去了河北。

  可那段时间,

  战后的洛阳恢复的挺快,他这个米行商人生意也不错。

  甚至当时被迫认购的债券,也已经都兑付了,不仅本钱拿到了,也确实拿到了承诺的利息。

  眼看着天黑了,

  刘日升饥肠辘辘,甚至冻的流清鼻涕了。

  可李司徒的威名,没有人敢放肆。

  特别是那披甲士兵如一尊尊铁塔似的围在四周,那步槊上的锋芒,让他们说话都不敢高声。

  就在他们几乎绝望时,

  李逸出来了,

  洛州都督、蒋国公屈突通陪着那位年轻的司徒出现。

  “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本来今天准备好好招待下诸位,没想到出了点意外。”

  “不过好饭不怕晚嘛。”

  李逸望着暮色下一张张不安的脸,

  “昨日我一到洛阳城,便到南市逛了逛,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啊。

  蒸饼居然要二十钱一个,糜子黄酒也要二百钱一觚!”

  “几年前,我也曾兼任过洛州都督,那时刚平定王世充,大战过后,物资紧缺,可蒸饼和糜子酒都没卖这么贵。”

  “我问卖饼的,他说粮价涨了、薪柴也涨了,他也只能跟着涨。

  问卖酒的,他说酿酒的糜子、酒曲,还有薪柴等都涨了,所以也只能涨价。”

  “今天正好长安三市,二百二十行的行首都来了,就借着这宴会咱试一试!”

  试什么?

  众商贾不解。

  李逸却是接着问道:“咱就先试下这蒸饼,洛阳麦粉行的行首来了没?”

  下面有人赶紧起身回应。

  “你的麦粉卖多少钱一升?你进价又是多少?”

  问完他,又问磨行的,他是磨面加工的。再问小麦行的,他是贩售小麦的。

  接着又问柴行,问柴售价多少,进价多少。

  “好,全都问过了,现在咱们就来算一算,这蒸饼到底要多少本钱,面粉、柴薪、人工,甚至是酒酵老面,还有加上人工钱。”

  “一斤面粉,能做十二个十字裂开蒸饼,大小、份量跟南市卖的一样。”

  看着当朝司徒,在跟他们这群商人算着本钱、利润,商人们都不由的冒汗了。

  谁都听的出,

  他们在进价上涨价太多了。

  如果只在进价上适当的加些利润,则一枚蒸饼,顶多一文钱。

  这还是在入秋后各种原料都涨价不少的情况下,若是在之前,两枚蒸饼卖一文钱都还有不少赚头。

  卖柴的、卖面粉的、卖饼的,全都涨价太多了。

  二十倍,这个数字公布出来后很刺耳。

  “你们完全无视洛州都督府市署的三贾均市,随意涨价,扰乱市场,恶意宰客。”

  “柴行、麦行、磨行、面行、饼行,这五行的行首,你们身为行会之首,却没有尽到半点应有责任,反而做为各行内最大的商家,却带头哄抬物价,扰乱市场,

  来人啊!”

  李逸大喝一声,

  顿时一队甲士赶到。

  “把那五人,推出去,斩了!”

  谁也没想到,

  这千贾宴,他们在这喝了两个多时辰的西北风后,最后五位行首,被李司徒借走了脑袋。

  他们哭喊,挣扎,

  可晚了。

  甲士们将他们拖到外面,

  很快,挣扎哭喊声停止,

  五名甲士,一人提着一颗脑袋进来,向李逸复命。

  李逸面无表情,

  “把他们的脑袋就挂在这廊下,这千贾宴还没结束呢。”

  “诸位,刚才咱们算了下蒸饼的成本,咱们接着来算算这糜子酒。”

  “对了,朝廷先前已经颁下禁令,禁私酿。可洛阳的酒行的商人,却大多都还在私酿售卖,公然违抗朝廷禁令。

  而且酒还卖的极贵,一觚糜子酒,本钱不超过十钱,却敢卖二百钱。”

  “来人!”

  李逸话声未落,

  底下几位酒行的行首、酒商已经跌坐在地了。

  李逸没理会他们,

  也向他们借首级一用。

  又是几颗首级挂在了廊下,

  但还没结束。

  “蒸饼、酒,最主要的原料都是粮食,洛阳的粮价···”

  李逸顿了顿,

  各个粮行的行首已经跪了一片,纷纷向李逸哭喊求饶,有人喊着愿意马上降价,有人更直接说愿意向朝廷捐献粮食,

  可晚了。

  今天这千贾宴,

  就是杀鸡儆猴,

  必须得用一些脑袋震慑这些奸商。

  他不会把所有人都砍了,但必须得砍一些。

  一连砍了三十多颗行首的脑袋,

  李逸终于没再继续算账了。

  “最近洛阳的物价很混乱,屈突总管很不满意,

  今天三市二百二十行的行首们也都在,便让三市的署令,与诸位共同制订一个合理的新物价。

  下旬物价议定好后,各行各商都得严格遵守,若有谁敢再擅自涨价,扰乱市场,休怪官府严惩。”

  “再有,朝廷下诏禁私酿,

  今后再有敢私酿者,一律严惩不贷。”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位行首,

  李逸却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的打算,直接下令派人去把他们家抄了,他们的商铺货物自然也全都抄了。

  既然是要杀鸡儆猴,

  那就一定得足够狠辣才行。

  这三十多颗首级,热油炸过后就悬于洛阳三市的坊门,让每一个进出坊市的人都能看的到。

  李逸一点不觉得心软,

  这些家伙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朝廷有三贾均市制度在前,

  他们却还要趁机发**。

  既然敢铤而走险,那就休怪他不客气。

  不管他们背后站着是哪位权贵,哪家豪强,李逸都不会在意。

  皇帝即将来洛,留给他的时间不多,

  他必须快刀斩乱麻,把这边理清。

  一群商人,

  根本不配做他的对手。

  今日,展示雷霆之威。

  也不怕他们回去后,阳奉阴违。

  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

  谁要是敢头铁,李逸也用不着客气,他们背后的人,李逸暂时不急着动,但这些卑**而又贪婪还愚蠢的商人,收拾起来真是一点犹豫不带有的。

  须发花白的洛州都督屈突通,一双老眼望着挂在廊下,随风摇晃的一颗颗脑袋,

  陷入久久沉默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