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78章 雪落无声

小说: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5-10-27 16:52:50 源网站:2k小说网
  粳米行行首刘日升走出都督府,

  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

  北风一吹,整个人不由的打了个冷颤。

  脑中浮现那三十多个行首死不瞑目的脑袋,刘日升呼吸困难。

  “耶!”

  他儿子寻了过来。

  “搀着我,扶我上车,回家,先回家。”刘掌柜哆嗦着道。

  当马车开始驶动,离都督府渐远,刘日升的脸上才渐渐有了血色。

  “阿耶,出啥事了?”

  老刘叹气,“李司徒一口气杀了三十六位行首,脑袋吊在都督府院廊下排成一排···”

  一路回到家,

  老刘掌柜就感觉头昏沉沉的,赶紧让妾侍服侍着泡了个热水澡,换了衣服,但仍头痛的很。

  他躺在榻上,还不忘把几个儿子,还有自家的管事们叫来,

  “今日在都督府,李司徒发怒了,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位行首,

  洛阳三市署,跟我们二百二十行,对各种商品,都重新评定了价格,一般货物三等价,部份精贵物三等九价,

  接下来一旬,都得按此价售卖,只允许上下浮动不超一两成,违者严惩。

  粳米三价,是上三十一钱,中三十钱,下二十九钱。

  明日开始,你们赶紧更换价牌,按此出售粳米,万万不可其它价出售。”

  同日增粳米铺的二掌柜听闻,惊讶道:“今日洛阳粳米价值差不多都卖一斗一百三十钱了,北市有几家糯米都涨到一斗二百四十钱了,

  明日卖三十钱?”

  刘日升喝了口参汤,“你说的北市那个把糯米卖到一斗二百四十钱的那位聚日升米庄的赵东家,

  他今日脑袋已搬了家,被李司徒借去,挂在了都督府廊下,明日会挂在北市坊门上。”

  “你也想学他?”

  二掌柜倒吸一口凉气,惊骇不已,“聚日升米庄,背后是京兆韦氏啊。”

  “韦氏怎么了?刘仁轨寒门出身的一司马,当初都敢当街杖杀四品的韦骠骑,

  如今来的可是当朝三公、宰相,还是天子心腹重臣,杀韦氏的一个掌柜,那不跟杀鸡一样?”

  在都督府,一众行首们,跟三市署的市令们定价时,不是没想过争取一下,可李逸的狠劲实在是吓到他们了。

  喝了两时辰的西北风不算什么,

  但一口气砍了三十六位行首脑袋,

  这可就吓人了,谁不怕自己是下一个,那位是真一言不发就砍人啊。

  他们背后有贵族、豪强,或是官吏撑腰是没错,

  可李逸不管那些。

  “那个杀神啊,几年前洛阳刚平定时,他任河南河北道安抚使,又兼着洛州都督,那时他可是连荥阳郑氏都敢下狠手,

  这才几年,大家都快忘记了。

  如今他又回来了,都顺着他来吧。”

  现在粮行赚不赚钱不重要了,保住脑袋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那三十六位行首,可是脑袋搬了家,而且还落得个抄家的下场。

  这段时间涨价赚的钱,其实大多数进了他们幕后靠山的口袋,他们自己没赚多少,结果落的身死抄家下场。

  李逸来了,背后是什么靠山都不好使。

  刘掌柜背后的靠山可不强,他依附的是洛阳元氏,在洛阳也算有些实力,但在李逸面前,不值一提。

  现在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了,而是怎么保命的问题。

  “咱们商人啊,从来都是朝廷、权贵们养的猪,种的韭菜,肥了就杀,高了就割。”

  一碗参汤喝完,

  刘掌柜感觉眼皮更加沉重,却还强撑着精神在交待。

  “明日,拿出一百石粳米,捐献给都督府。”

  “再捐一百贯钱。”

  他顿了顿,咬牙忍着心痛,“都督府还要发债券,再认领个一百贯。”

  他儿子刘大郎心疼的嘴唇直哆嗦,“阿耶,咱们同日增粮庄,虽说在三市都有铺子,粳米生意做的也不小,

  可这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粮,也要伤元气的。”

  “伤元气?先过了眼前这关,活命要紧。”

  只要能过了这关活下来,以后还能继续赚钱,

  就怕如赵掌柜他们一样,被砍了脑袋,然后抄家。

  “阿耶,咱家这生意,元家可是占了三成干股,还有三成干股,是给那些官吏们分了的,

  这一斗米降到三十钱左右,他们肯吗?”

  看似红火的生意,

  刘家最后拿到手的其实只有四成。

  老刘道:“他们能理解的。”

  终于,困意袭来,老刘闭上了眼睛,昏沉沉睡去。

  这一晚,

  赴都督府千贾宴的行首、大商们,回来后不少人都病倒了,有人是身体上扛不住,有人是心理被吓倒了,

  无数人夜不能寐。

  李逸在洛阳城中有自己的宅子,

  还是当初攻下洛阳后,皇帝派尹张二妃来洛,赏赐他大宅和美人。

  宅子占地数十亩,也是前朝贵族府第,

  这几年李逸虽不在这居住,但也维护的很好,府中也有护院园丁等一众仆役。

  杀了三十六个商人,对李逸来说,毫无影响。

  他这晚睡的很香,

  他也不认床,

  房子有火墙,烧了暖炕,睡的很舒适。

  都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不下狠手,想迅速刹住洛阳这股歪风不容易。

  窗外北风紧,

  一夜到天明。

  清晨李逸醒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李恩泽告诉他,昨夜下雪了。

  等李逸穿好衣服出门,

  却没有看到地上有一点雪。

  “下了一阵,雪不大,落地就化了。”

  这是武德六年洛阳的第一场雪,

  可惜没有留下痕迹,李逸甚至没看到。

  北风呜咽,

  天冷了一些。

  家中已做好早餐,

  半夜就开始炖煮的羊汤,

  配上烤制的胡饼,加上蒸的十字裂口的蒸饼,再搭配红薯稀饭,再来点小咸菜,

  李逸赞不色口,特别是那酸辣昆布丝、酸豆角、辣白菜、榨菜丝、萝卜干、酱黄瓜、糖醋姜、炸花生米···

  这小菜十分丰富,还很开胃。

  吃过早餐,

  李逸去都督府。

  他倒是想先去三市转转,可洛阳三市和长安东西二市一样,都是要午时才开市营业。

  李逸一直觉得这种坊市制度,虽也有其好处,各类商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现在,利于管理和交易。

  但这种坊市,应当只是搞批发为主,兼营零售,

  还应当发展下街市,比如服务于百姓的一些诸如饭店酒楼、日用杂货等,

  没必要也全都挤在大市场里,

  可以在坊市之外,搞一些街市嘛。

  也方便了百姓。

  居民居住的坊,相当于后世的小区,可以封闭管理。

  但坊墙其实也没必要全留着,部份坊墙拆了可以改造成临街商铺,前店后坊,也便于服务百姓。

  都督府里,

  没了昨夜的热闹,

  干干净净,没留一点痕迹。

  三市还没开市营业,

  可二百二十行,数千家商肆,已经有许多家一早就来都督府门口排队,

  “都是来要捐粮食捐钱绢,要认购债券的,这一早上,二百二十行,认购下的债券就多达三万多贯了。”

  屈突通的脸色有些憔悴,看来年纪大了,心变软了,昨日的事对他冲击不小,晚上没睡好。

  李逸坐下,

  对于这些商人们的表现,并不意外。

  对一上午,他们就认购了三万多贯的债券,却是摇了摇头,“二百二十行,认购三万来贯债券,

  有点少啊,一行加起来才百来贯?

  这是债券,有利息的。”

  屈突通却觉得这也是朝廷在压榨商人,朝廷债券的利息,可不高,远低于市场借贷。

  若不是昨日砍了三十六行首的脑袋,这些商人也不可能认购债券。

  百来贯听着不多,可也是十余万钱,对于商人们来说,其实也不少了。

  “昨日那三十六个被处死的行首,他们的商铺、家产都抄没了没?”李逸问。

  “已经都抄没了。”

  “抄出多少钱财?”

  “约有数千贯家产。”

  李逸冷笑一声,“蒋国公啊,那今天你这都督府,还得见一下血。这些去抄家的官吏,看来贪了不少。

  三十六个行首,可都是大行的行首,名下产业都是各行最大的,他们的商铺、家产,才抄出来几千贯?

  这些人胆太大了,这是贪掉了多少?”

  李逸几乎不用调查,随便推测一下,也知道这三十六位行首,他们的商铺商货和家中产业,至少也得值几万贯了。

  怎么可能才几千贯?

  **污吏,胆太肥了。

  虽然抄家时趁机贪污一些,这是肯定的,但这可不是贪一点。

  李逸估计他们拿了不止一半。

  他这观风俗使,有一个职责可就是考察官吏的。

  既然撞他手上了,那就收拾吧。

  屈突通道:“请司徒把这事交给下官来查。”

  李逸笑笑,“这事查起来也很简单的,那三十六个行首虽然被处死了,可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商铺掌柜伙计,又不是都死光了。

  把他们都带来问询,各家商铺有多少商货、钱帛,各家有多少产业,还不是很简单吗,一查便知,简单的计算一下,就知道被贪了多少。

  至少是谁贪了,

  一个个审便是了。”

  屈突通感受到李逸的杀气,“司徒,能否给他们一个机会,我召他们来训话,让他们主动退还如何?”

  李逸摇头,

  “还是得杀几个**污吏的,否则这些人哪知道敬畏国法。”

  “蒋国公,这事就不劳你费心了,我亲自来办。”

  屈突通知晓自己也有责任,当下不敢对这位钦差多言。

  午后,

  北风狂舞,

  又开始下雪了,

  雪落在地上仍然是迅速消融不见。

  李恩泽从南市买了蒸饼和糜子酒等,都是按昨天的那些又在原来的商家那买了一份。

  “王大郎的蒸饼,今日一文钱一个,大小份量和味道都没变。”

  “醉仙楼的糜子酒,一觚现在卖二十钱,说卖完为止,不会再酿了。”

  “同日增粳米行的粳米,中等的三十钱一斗。”

  今日三市开市营业,所有物价都大跌,回落到百日以前,相比昨日,跌了十余倍,有的甚至跌了二三十倍。

  昨日一枚蒸饼二十钱,今日只要一文钱。

  李逸拿起一个干荷叶包打开,里面是还冒着热气的四个十字裂口的白面蒸饼,

  拿起来咬一口,

  嗯,还是昨天那个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