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八十六章德王府外现厮杀(二)

小说:长安剑客萧书生 作者:风流萧书生 更新时间:2025-10-05 06:56:28 源网站:2k小说网
  汉王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了笑容,道:“三弟说笑了。我今日邀请大家前来,是真心想与三弟议和,共同辅佐皇上,维护大明的稳定。之前的谣言,都是有人故意散布,想挑拨你我兄弟之间的关系,还请皇上和各位大臣明察。”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地说道:“汉王,德王,你们都是朕的儿子,大明的亲王,应当以国事为重,和睦相处,切不可因私人恩怨而影响国家稳定。今日既然汉王提出议和,德王也愿意接受,那朕便希望你们能放下成见,共同为大明效力。”

  德王和汉王连忙躬身行礼,道:“儿臣遵旨。”

  接下来,两人在皇帝和大臣们的见证下,签订了议和协议。协议中规定,两人不得再暗中互相争斗,要共同辅佐太子,维护朝廷的稳定。

  然而,萧琰深知,汉王并非真心议和,他只是迫于压力才做出让步。一旦风头过去,汉王必然还会再次出手。因此,在德王回到王府后,萧琰便提醒道:“殿下,汉王虽然与我们签订了议和协议,但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汉王谋逆的证据,将他绳之以法,否则后患无穷。”

  德王点了点头,道:“萧公子说得对。本王已经派人四处寻找证据,可汉王做事十分谨慎,留下的线索很少,至今仍未找到有力的证据。”

  萧琰沉思片刻,道:“殿下,我们或许可以从汉王的亲信入手。汉王谋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没有亲信参与。我们可以暗中调查汉王的亲信,找到他们的把柄,再从他们口中套取证据。”

  德王眼前一亮,道:“萧公子这个主意好。李将军,你立刻派人调查汉王的亲信,重点调查他的谋士张诚和将领周勇。这两人是汉王的左膀右臂,肯定知道不少汉王的秘密。”

  “末将遵令!” 李默领命后,立刻展开了调查。

  几天后,李默传回消息,说张诚最近与一名神秘人来往密切,两人经常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里见面。而且,张诚还偷偷将一批金银珠宝运往了城外的一处庄园,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萧琰得知消息后,道:“殿下,张诚与神秘人在破庙见面,又偷偷运送金银珠宝,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们不妨派人去监视破庙和那处庄园,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德王点头同意,李默立刻挑选了几名身手敏捷的士兵,前去监视破庙和庄园。

  又过了两天,监视破庙的士兵传回消息,说张诚与那名神秘人在破庙里密谈了很久,最后还交给了神秘人一封密信。士兵趁神秘人离开破庙后,悄悄跟了上去,发现神秘人竟然去了匈奴的使馆。

  “什么?匈奴使馆?” 德王听到消息后,十分震惊,“难道汉王竟然勾结了匈奴,想要里应外合,推翻大明?”

  萧琰也十分惊讶,道:“殿下,若真是如此,那事情就严重了。匈奴一直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若与汉王勾结,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尽快拿到证据,禀报皇上。”

  李默道:“殿下,不如我们现在就派兵去抓捕张诚和那名神秘人,逼他们交出证据。”

  萧琰摇了摇头,道:“不可。张诚是汉王的谋士,十分狡猾,我们若贸然抓捕,他肯定会抵死不认,甚至还会销毁证据。而且,那名神秘人已经去了匈奴使馆,我们若去使馆抓人,会引起外交纠纷,影响大明与匈奴的关系。”

  德王皱了皱眉,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汉王和匈奴勾结,危害大明吧?”

  萧琰沉思片刻,道:“殿下,我们可以先派人去那处庄园,看看张诚运送的金银珠宝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再想办法接近张诚,获取他的信任,从他口中套取证据。另外,我们还要密切监视匈奴使馆的动向,防止他们与汉王进行进一步的勾结。”

  德王点了点头,道:“就按萧公子说的办。李将军,你派人去庄园探查,务必查清金银珠宝的用途。苏姑娘,你武功高强,心思缜密,接近张诚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末将遵令!”

  “属下遵令!”

  苏凝领命后,便开始准备接近张诚。她乔装成一名流浪的歌女,来到张诚经常出入的一家酒楼。张诚果然经常来这家酒楼喝酒,苏凝凭借着优美的歌声和出众的容貌,很快便引起了张诚的注意。

  张诚见苏凝长得漂亮,又会唱歌,便对她十分感兴趣,经常邀请她一起喝酒。苏凝趁机与张诚攀谈,逐渐获取了他的信任。

  一天,张诚喝得酩酊大醉,苏凝趁机问道:“张大人,您最近好像有什么心事,总是愁眉苦脸的。”

  张诚叹了口气,道:“唉,还不是为了汉王殿下的事情。殿下雄心壮志,想要夺取皇位,可现在却处处受阻,我身为殿下的谋士,却帮不上什么忙,心中实在惭愧。”

  苏凝心中一喜,知道机会来了,她连忙说道:“张大人,您不必自责。汉王殿下雄才大略,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是,不知道汉王殿下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张诚醉眼朦胧地看了看苏凝,道:“计划?当然有。殿下已经与匈奴达成了协议,只要殿下能推翻大明,登上皇位,就会将边境的三座城池割让给匈奴,还会送给匈奴大量的金银珠宝。到时候,殿下就能借助匈奴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皇位。”

  苏凝心中震惊,她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继续问道:“那张大人,汉王殿下打算什么时候行动?”

  张诚打了个酒嗝,道:“快了,就快了。殿下已经安排好了,等过几天太子去皇陵祭祀的时候,就发动**,夺取皇位。到时候,我会带领人马,控制皇宫,辅佐殿下登基。”

  苏凝得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心中十分高兴。她知道,不能再耽误时间,必须尽快将消息传回王府。于是,她借口身体不适,离开了酒楼,迅速赶回了德王府。

  苏凝将从张诚口中得知的消息告诉了德王和萧琰,两人听后都十分震惊。德王立刻说道:“萧公子,苏姑娘,此事事关重大,我们必须立刻禀报皇上,让皇上做好准备,阻止汉王的**。”

  萧琰点了点头,道:“殿下说得对。不过,我们现在只有苏姑**口述,没有确凿的证据,皇上恐怕不会轻易相信。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证据,证明汉王与匈奴勾结,以及他想要发动**的计划。”

  李默道:“殿下,我派去庄园探查的士兵传回消息,说庄园里藏了大量的兵器和铠甲,而且还有很多匈奴的士兵在庄园里训练。看来,张诚运送的金银珠宝,就是用来资助匈奴士兵的。”

  “太好了!” 德王兴奋地说道,“这就是确凿的证据。李将军,你立刻带领人马,包围庄园,抓捕里面的匈奴士兵和相关人员,缴获兵器和铠甲,作为证据。萧公子,苏姑娘,你们随本王一同前往皇宫,向皇上禀报此事。”

  “是!”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李默带领大军迅速包围了庄园,庄园里的匈奴士兵和相关人员见状,想要反抗,却被李默的大军轻松**。李默缴获了大量的兵器和铠甲,还抓住了几名匈奴的将领。

  与此同时,德王带着萧琰和苏凝来到皇宫,向皇帝禀报了汉王与匈奴勾结,想要发动**的事情。皇帝听后,十分愤怒,道:“好个朱高煦,竟敢勾结外敌,谋逆篡位,朕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德王连忙说道:“父皇息怒。现在李默已经带领大军包围了汉王藏匿匈奴士兵的庄园,缴获了大量的兵器和铠甲,还抓住了几名匈奴将领。只要我们对这些匈奴将领进行审问,就能得到更多的证据,到时候再将汉王绳之以法,就能让他心服口服。”

  皇帝点了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朕立刻下令,让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审问那些匈奴将领,务必查清此事的真相。同时,朕还要加强皇宫的戒备,防止汉王狗急跳墙,发动**。”

  很快,大理寺和刑部便对匈奴将领进行了审问。在严刑拷打之下,匈奴将领们终于招供,承认了汉王与匈奴勾结,想要发动**,推翻大明的事实。而且,他们还供出了汉王与匈奴往来的密信,以及**的具体计划。

  证据确凿,皇帝立刻下令,剥夺汉王的爵位,将其打入天牢,等候发落。同时,皇帝还下令,抓捕汉王的亲信张诚、周勇等人,彻底清除汉王的势力。

  张诚和周勇得知汉王被抓的消息后,想要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抓获。至此,汉王的谋逆计划彻底破产,朝廷的局势暂时恢复了稳定。

  德王因为揭发汉王的谋逆计划,立下了大功,得到了皇帝的重赏。他十分感激萧琰和苏凝,道:“萧公子,苏姑娘,若不是你们帮忙,本王恐怕很难揭穿汉王的阴谋,大明也会陷入危难之中。你们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跟本王说,本王一定满足你们。”

  苏凝摇了摇头,道:“殿下,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什么赏赐。我只希望大明能够长治久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萧琰也说道:“殿下,我也不需要什么赏赐。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因为一场意外卷入了这场纷争。如今纷争平息,我只想回到家乡,继续潜心读书,过平静的生活。”

  德王看着两人,心中十分敬佩。他知道,萧琰和苏凝都是淡泊名利之人,于是便不再强求。他说道:“既然你们都不想接受赏赐,那本王也不勉强。不过,你们永远都是德王府的贵客,无论你们何时需要帮助,只要派人来告诉本王,本王一定尽力相助。”

  萧琰和苏凝连忙道谢。

  几天后,萧琰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德王府,返回家乡。苏凝和李默前来送行,苏凝递给萧琰一把长剑,道:“萧公子,此剑名为‘青锋’,是我家传的宝剑,锋利无比。你带着它,路上若遇到危险,也好有个防身之物。”

  萧琰接过长剑,道:“多谢苏姑娘。此剑太过贵重,我不能收。”

  苏凝微微一笑,道:“萧公子,你就收下吧。你帮了我和殿下这么大的忙,这把剑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而且,我希望你能记住,在德王府,你还有我和殿下这样的朋友。”

  萧琰看着苏凝真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他点了点头,道:“好,我收下。苏姑娘,李将军,多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他日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京城看望你们。”

  李默拍了拍萧琰的肩膀,道:“萧公子,一路保重。若遇到什么麻烦,记得派人给我们送信。”

  萧琰点了点头,转身踏上了回家的路。他背着书箧,手持青锋剑,迎着朝阳,一步步向前走去。他知道,这段在德王府的经历,将会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而他也相信,只要自己心怀正义,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萧琰背着半旧书箧,手握苏凝所赠的 “青锋” 剑,踏上了返乡的官道。晨光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身后京城的轮廓渐渐模糊,可德王府内的厮杀与权谋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本想做个不问世事的书生,却因一场意外卷入皇室纷争,如今虽得脱身,心中却总觉不安 —— 汉王虽被打入天牢,但其党羽遍布朝野,未必会善罢甘休。

  行至第三日,天色渐暗,萧琰寻到一处名为 “悦来客栈” 的落脚点。客栈不大,却也干净,他刚要踏入店门,忽觉身后有两道冷光扫来。他脚步微顿,装作整理书箧的模样,用余光瞥见两名身着灰布短打的汉子正盯着自己,腰间鼓鼓囊囊,似藏着兵器。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店小二热情地迎上来。

  “一间上房,再来两碟小菜、一壶热茶。” 萧琰不动声色地答道,随店小二上了二楼。进房后,他即刻关紧门窗,将青锋剑放在床头,又搬来木凳抵住门闩 —— 多年读书养成的谨慎,让他不敢有半分松懈。

  夜深人静时,客栈外传来几声犬吠,随即又归于沉寂。萧琰本就未眠,忽闻房门外有轻微的脚步声,正一步步朝自己的房间靠近。他握紧青锋剑,屏住呼吸,待脚步声停在门口时,突然低喝一声:“谁?”

  门外之人显然被惊到,片刻后,传来一声冷笑:“萧书生,别装了,我们奉周将军之命,特来取你性命!” 话音未落,房门 “哐当” 一声被撞开,两名灰衣汉子持长刀闯了进来,刀光直劈萧琰面门。

  萧琰虽只学过些基础防身术,却也记得苏凝教导的 “避实击虚” 之法。他侧身躲过刀锋,顺势抽出青锋剑,剑尖斜挑,堪堪抵住左侧汉子的手腕。那汉子吃痛,长刀脱手,萧琰趁机一脚将其踹倒,又转身格挡右侧汉子的攻击。

  “叮” 的一声脆响,青锋剑与长刀相撞,火星四溅。萧琰臂力不及对方,被震得连连后退,后背撞到墙角。危急时刻,他目光扫过散落的书箧,心中一动 —— 书箧里有本厚重的《资治通鉴》,他猛地弯腰将书抽出,朝汉子面门砸去。汉子下意识地偏头躲避,萧琰抓住空隙,青锋剑直刺其小腹,汉子惨叫一声,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