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2章 荆州名士廖化

小说: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作者:姬浩真 更新时间:2025-10-05 10:47:43 源网站:2k小说网
  麋威再次见到关兴是第二天正午。

  关兴亲自登门拜访:

  “麋君,多亏了你的谋划,我终于征够了兵、粮!”

  麋威:“多少?”

  “从各家抽调了两千青壮!”

  关兴一脸神清气爽道。

  “此外姓潘的……潘公从于禁降卒中精选了两千出身荆州且无牵无挂之人。”

  “这些人原本是各家私下要收为奴客的,现在都归我了。”

  “再加上我部的老卒,还有城外各处戍卒,合共五千之众,足以据守江陵!”

  麋威想起历史上孙权麾下悍将朱然守江陵。

  援尽粮绝的情况下,愣是凭五千残兵挡住了曹真、夏侯尚等人的攻势长达半年之久。

  眼下情形虽不完全相同,但五千确实是一个理论上能够守城的兵力数额。

  当下心情大好:

  “哈哈,有关君守城,我可高枕无忧了!”

  关兴郑重抱拳道:“请麋君安坐府内,兴必不辱命!”

  言罢转身匆匆而去,甲胄铿锵。

  麋威愣了愣才反应过来。

  不是哥们!

  守城这事不是以你为主,我当狗头军师出主意的吗?

  怎么就“必不辱命”了?

  说得好像我才是江陵主心骨似的……倒反天罡了喂!

  正要追上去明确一下主次关系,麋芳忽然现身了。

  “阿威啊。”

  “这几日仲父算是看出来了。”

  “荆州虽大,但最可靠的还是自家人!”

  “我今晨已经罢免了那两个督邮。”

  “从今日起,就由你来督兵、户、漕、法四曹,好生配合将军府守好这座城!”

  麋芳说得一脸真诚。

  但麋威怎会猜不到他心思。

  分明是得知潘濬公开支持关兴,加上投降派中最积极的那一波被“优化”去了江南,剩下都是好拿捏的本分人,所谓大势已经分明,于是开始谋求退路。

  不过这样也好。

  兵、户、漕、法四曹都跟战争密切相关。

  自己有了督邮的职权,接下来能做的事就更多了。

  ……

  接下来一日,关兴整训兵马,安排各处防御事宜。

  麋威则到四曹串门,督促各曹密切配合守城。

  期间还意外接收了两船提前运归的湘关米。

  一问方知,原来粮官从湘水口转回长江水道的时候,发现下游有大量可疑的船只,于是当机立断,让各船不必再结队,各自迅速北返。

  而其中跑得最快的两船,在昨日下午成功抵达公安县南郊的仓储城。

  那里建有邸阁,也即官府的粮仓。

  但彼时公安县正陷入混乱,哪有官吏来接粮?

  于是两船一合计,干脆绕过公安,直接回江陵。

  麋威没想到自己昨日举动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多了两船米固然可喜。

  但更重要的是情报:

  “你们确定,船上之人皆是商贾打扮?”

  “除了数量实在多得有些可疑,倒是跟寻常商贾无异。”

  一名船工如此答道。

  麋威仔细盘问两船所有人,回答大同小异。

  再加上这两船之后,当日再无更多粮船回归,多半遭遇不测。

  于是麋威有了十足把握。

  那些可疑的船,就是孙权偷袭荆州的前锋部队。

  也即所谓“白衣渡江”的吕蒙和陆逊两部!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他迅速将这个情报转告关兴。

  关兴如何抓紧备战且不提。

  当夜,一队打着关字旗的骑兵从北方匆匆而来。

  “麋君,这位是前将军主簿廖元俭!”

  廖元俭……廖化?!

  麋威带着四曹掾、史、佐吏闻讯赶到城北,上来就见到了又一个历史名人。

  说起来,这位其貌不扬的廖主薄,他最近也从关兴那里有所了解。

  跟演义故事里那个来自黄巾军的平庸大将不同。

  真实历史里的廖化,出身襄阳郡中卢县世族,接受过完整的士大夫教育,能文能武,声闻远近。

  一个实打实的荆州名士!

  都说关羽轻慢士人,但廖化分明是个例外。

  否则怎会做到主簿这种心腹职位?

  “军情如火,诸君不必拘泥礼节,请先听我说。”

  廖化常年跟随关羽征战,虽是儒士打扮,却有一股军伍中的利落气。

  众人不禁屏息以待。

  “第一条,君侯见过费公举后便决定拔营南归。但大军调度不是一时三刻能完成。”

  “加上汉水上战船众多,不能不管……诸君仍需在江陵坚守十日!”

  关羽有汉寿亭侯的爵位,所以廖化尊称他为君侯。

  而廖化所说的情况跟麋威之前预计的差不多,关羽果然还是有些瞻前顾后。

  但好在费诗的口才也不负所望,两边正负抵消,归期倒也在能忍受的范围内。

  关兴和各郡吏闻言第一时间看向麋威。

  显然都联想到麋威近来的作为与眼下局面的关系。

  廖化注意到众人的反应,但并未停下:

  “第二条,小关将军(关平)率领前部八百骑先行南归,明天必到。”

  “实际上我就是跟随小关将军南下,因担心诸君缺乏坚守的决心才连夜赶来。”

  廖化稍一顿,继续道:

  “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费公举已经取得君侯符信,西去宜都郡调兵。”

  “宜都樊太守麾下有夷兵数千,应能替江陵守住西边江道,并在必要时东下支援。”

  麋威闻言心中迅速浮现一副荆州地图。

  廖化所说的“宜都郡”,前身就是建安十三年从南郡西侧分割出来的临江郡。

  此郡地理上跟南郡一衣带水,扼守三峡要道,勾连荆益。

  至于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历史上此人面对陆逊的偏师选择弃城而逃,不足为道。

  倒是他麾下的数千蛮夷兵,在关羽败亡、太守弃城之后,依然坚持抵抗,直到最终被陆逊击败。

  菜是菜了点,但好歹是敢于守土抗敌的友军。

  加上有费诗前去督军,至少江陵这边不必太担心与益州的联络被切断。

  而这,又关系到后续刘备的益州援军能不能来,要多久才来。

  只能说,廖化不愧是关羽相中的主簿。

  短短三句话,将最紧要的事情交代清楚。

  无论如何,终于听到确切的援军消息,而且其中一路明天就能到,众人都面露喜色。

  关兴神色振奋道:

  “既然大兄明天就到,那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切不可掉以轻心!”

  廖化肃然提醒。

  “孙权此番暗通曹操,不惜背负背弃盟约的骂名,必定早有图谋,倾尽全力来攻!”

  “反观我军在外苦战了数月,尚未尽全功就要拔营南归,正是兵疲意沮之际。”

  “稍有差池,荆州大局就会崩坏!”

  “这也是君侯不愿舍弃舟船辎重的缘故!”

  众人闻言当即称是。

  “不过……”

  廖化语气一缓。

  “多得诸君及时报信,眼下局势还未到最坏的地步,尚可亡羊补牢!”

  关兴闻言,立即将麋威带到跟前:

  “此番能转危为安,全靠麋君运筹帷幄!”

  “若不是他多次相助,我和小妹已经成了孙权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