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扎着大红花的吉普车和卡车缓缓驶近。

  最终稳稳地停在了王翠兰院门前。

  车门打开,何卫国率先下车,他今天也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中山装,显得格外挺拔精神。

  紧接着,新郎官傻柱在众人的簇拥下下了车,他紧张地整理了一下衣领,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些许腼腆。

  随后,许大茂、刘光天、阎解放等一众接亲的半大小子们也纷纷跳下车,一个个精神抖擞。

  按照事先的安排,几个小伙子赶紧将车上那些用红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点心匣子,一样样小心翼翼地搬下来,排成一列。

  另有几个小伙子则迅速行动,将带来的长挂鞭炮点燃。

  “噼里啪啦——咚!”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炸响,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硝烟味弥漫开来。

  几乎同时,队伍里特意请来的两位唢呐手鼓起腮帮子,卖力地吹奏。

  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与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将喜庆的氛围瞬间推向了高潮。

  何卫国领着傻柱和接亲的队伍,准备往院里走。

  这时,不知是哪个胆大的孩子脆生生地喊了一嗓子:

  “喜糖!要吃喜糖!”

  负责掌管喜糖的许大茂今天可是“财神爷”,他胸前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兜,里面装满了水果硬糖。

  听到喊声,他立刻笑嘻嘻地抓出一大把,朝着围观的孩子们用力撒去:

  “吃喜糖喽!沾沾喜气!”

  “抢喜糖啊!”

  孩子们顿时沸腾了,欢叫着弯下腰争抢起来,小脸上乐开了花。

  许大茂见状更来劲了,一把接一把地撒,毫不吝啬。

  这年头,糖可是金贵东西,孩子们能敞开吃糖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下可算是过了瘾。

  抢到糖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糖纸塞进嘴里,那甜滋滋的味道,连同这热闹的场面,成了他们记忆中关于婚礼最鲜活的印记。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何卫国一行人被热情的王家乡亲迎进了院子。

  女方家的亲戚赶忙接过他们带来的礼物,连声道谢,然后被引到早已摆好的席面旁坐下。

  “小伙子们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喝口水,马上开饭!”

  “路上颠簸了好几个小时,肯定饿了,先垫垫肚子!”

  乡亲们的热情淳朴,让舟车劳顿的接亲队伍倍感温暖。

  虽然王翠兰家这边的席面比起城里要简单些,多是些炖菜、炒时蔬、但分量十足,透着农家特有的实在和真诚。

  大家也确实饿了,加上气氛热烈,便也不再客气,纷纷大快朵颐起来。

  席间,村里几个帮忙的大婶凑在一起,看着这热闹的场面,低声议论着,眼里满是羡慕和祝福:

  “翠兰这丫头,以后可是掉进福窝里喽!”

  “可不是嘛,你看看那接亲的车,多气派!还有那些人穿的,多体面!”

  “关键是人家大方啊,你看那喜糖撒的,跟不要钱似的,真是敞亮!”

  “老王家这回可是长脸了,闺女嫁得好,比啥都强!”

  酒足饭饱,稍事休息后,最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接新娘!

  傻柱在一群半大小子的起哄簇拥下,心情紧张又激动地走向王翠兰的闺房。

  虽然这年头接亲的“关卡”不像后世那么花样百出,但女方的弟弟妹妹、堂亲表亲们还是堵在了门口,笑嘻嘻地讨要喜糖。

  “姐夫!发喜糖!不发喜糖不让进!”

  王翠兰的几个堂弟堂妹挡在门前,笑着伸出手。

  傻柱乐得合不拢嘴,赶紧从许大茂的兜里抓出好几把糖,塞到孩子们手里:

  “有有有!管够!来来来,吃糖!”

  孩子们拿到糖,心满意足,但还是没轻易放行。

  一个年纪稍大点的堂弟看着傻柱,认真地说:

  “姐夫,我姐以后可就交给你了。”

  “她性子直,能干,你可不能欺负她!”

  傻柱立刻挺起胸膛,保证道:

  “放心!兄弟,我傻柱别的不会,就知道疼媳妇儿!”

  “以后家里啥都听翠兰的,我要是对她不好,天打五雷轰!”

  另一个堂妹叽叽喳喳地问:

  “姐夫,那我姐去了城里,是不是天天都能吃上白面馒头和肉啊?”

  傻柱拍着胸脯:

  “那必须的!你姐夫我可是厨子!保证把你姐养得白白胖胖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正当几个年轻人还在七嘴八舌时,屋里传来了王翠兰清脆又带着几分羞涩的声音:

  “春秀!爱国!你们瞎闹什么呢?”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是去跟他踏实过日子的,不是去当少奶奶享清福的。”

  “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是吃糠咽菜我也乐意!别为难你姐夫了!”

  王翠兰这番话,看似在嗔怪弟妹,实则是说给所有人听,表明了自己愿意与丈夫同甘共苦的心迹和态度,既朴实又深明大义。

  果然,她话音刚落,院里院外的小伙子们纷纷向傻柱投去羡慕的目光,起哄道:

  “柱子哥!好福气啊!娶了这么明事理的好媳妇!”

  “就是!柱子,你小子可得好好珍惜!”

  何卫国也在一旁笑着推了傻柱一把:

  “还愣着干啥?赶紧进去背你媳妇儿啊!”

  傻柱这才如梦初醒,傻笑着挠挠头,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闺房。

  只见王翠兰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袄,头上盖着大红盖头,端坐在炕沿上,虽然看不清面容,但那窈窕的身影和安静的姿态,让傻柱的心跳得更快了。

  他走到王翠兰面前,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微颤,却异常真诚:

  “翠兰,我……我来接你了。”

  “跟我回家吧,以后……以后我指定对你好。”

  “家里大事小事咱俩商量着来。”

  “我傻柱嘴笨,不会说漂亮话,但我跟你保证,绝对不让你受委屈,咱俩一起把日子过好!”

  盖头下的王翠兰没有出声,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将手伸给了傻柱。

  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声中,傻柱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新娘子背了起来,一步步稳稳地向外走去。

  按照规矩,出门前要拜别父母。

  傻柱背着王翠兰来到堂屋,王翠兰的父亲——一位饱经风霜、面容黝黑的农村老汉,正强忍着不舍坐在那里。

  傻柱记得大哥的嘱咐,在老人面前轻轻放下王翠兰,然后“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王翠兰也跟着跪下。

  傻柱看着眼眶泛红的岳父,直接改口:

  “爹!您放心,我把翠兰接走了。”

  “我向您保证,这辈子绝不负她!”

  “以后您老了,我就是您亲儿子,我给您养老送终!”

  王翠兰也哽咽着说:

  “爹,我走了……您在家一定照顾好自己,我会常回来看您的……”

  老汉再也忍不住,眼泪滚落下来,他赶紧用粗糙的手背擦掉,颤抖着双手将女儿女婿扶起来:

  “好,好……爹没啥多说的,就盼着你俩……和和美美,把日子过红火喽!”

  “爹……爹身子还硬朗,不用你们惦记……快走吧,别误了吉时……”

  在依依不舍的告别中,两位负责打红伞的“全福”嫂子早已准备好,撑开红伞遮在新娘头顶。

  傻柱再次背起王翠兰,大步流星地走向等候的吉普车。

  车旁,鞭炮声再次震天响起。

  在硝烟和欢声笑语中,接亲的车队缓缓启动,载着新娘子,也载着满满的幸福和期盼。

  驶离了王家村,踏上了返回四九城的路。

  车轮滚滚,奔向属于傻柱和王翠兰的新生活。

  (pS:本质上我现在写什么你们都会骂我水的!我解释你们也是不信的!)

  (我想了一天怎么才能把你们留下!)

  (没有选择,好像只能爆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