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何卫国驾驶着嘎斯卡车,平稳地驶入了区文化馆的院子。
眼前这栋建筑果然如王大锤所说,是一栋颇具特色的三层苏式小洋楼,红砖墙体,在周围相对朴素的建筑中显得格外气派。
两人很快按照指示将车停到了指定的卸货点。
文化馆这边需要接收的物资不多,负责对接的仓库管理员是个戴着套袖、看起来挺精干的中年人。
他拿着单子,利索地清点核对了一下车上的物品,确认无误后,便在回执单上签了字、盖了章。
整个交接过程迅速而平淡,没有任何波折。
何卫国本来还以为还能遇到赵素心,看来今儿是不可能了。
想想也是,自家嫂子在这里高低是个领导。
签收物品这种具体琐事,自然不需要她亲自出面。
他收好回执单,正准备跟管理员道别后离开。
那位管理员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开口叫住了他:
“哎,何师傅!”
“您二位……能不能稍微等一下,帮我们文化馆个小忙?也省得我们再专门跑一趟了。”
何卫国一听,知道这是常有的事。
运输队送货,有时候顺带指点儿东西回去很正常。
他停下脚步,客气地问:“同志,您说,需要我们带什么?”
管理员马上解释道:
“是这样的,何同志。”
“我们宣传科刚好新印发了一批最新的宣传画报和学习资料,正准备下发到各个厂的工会。”
“你看这不巧了嘛!”
“你们现在正好有车回食品厂,那属于你们厂工会的那份,就麻烦您二位给带回去,直接交给你们工会的王**就行。”
对于这种顺水人情,何卫国当然不会拒绝,这本就是他们厂里的东西。
他爽快地点点头:
“行,同志,没问题。”
“那……需要我们过去搭把手帮忙搬吗?”
管理员连忙摆手:
“那倒不用,何同志!”
“这本来就是我们要送的东西,你们在这儿稍等片刻就行,我很快!”
“好,那我们就等着。”
何卫国应道,和王大锤走到车旁阴凉处等着。
那管理员快步离开后,旁边的王大锤很自然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劳动”牌香烟,抽出一根递给何卫国:
“来,何师傅,抽根烟歇会儿。”
何卫国点点头接过烟,王大锤这小子又赶紧划燃火柴,用手护着火苗,凑过来给他点上。
这年头,学徒工对师傅基本都是这个态度,透着恭敬和勤快。
两人就靠在车头,默默地抽着烟。
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就看到刚才那位管理员去而复返。
这会儿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人。
另一个人怀里抱着一个用牛皮纸包得方正正、捆着绳子的包裹,看身形像是个女同志,但因为被包裹挡着,一时看不清具体样貌。
随着两人越走越近,何卫国的目光落在那个抱着东西的女同志身上。
这一看,何卫国才发现……
这女同志,赫然正是那天在筒子楼遇到的那女孩儿。
她今天换了一身打扮,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军装改成的便服,虽然褪色,却熨烫得十分平整,更衬得她身姿挺拔。
头发没有像那天那样散着,而是利落地在脑后梳成了一个高马尾,露出了光洁的额头和纤细的脖颈。
怀里抱着那捆沉甸甸的宣传海报,让她在原本清丽的气质中,又平添了几分文艺工作者特有的干练和飒爽。
何卫国在打量她的时候,她也看见了站在卡车旁的何卫国。
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微微顿了一下,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与何卫国同款的惊讶和意外。
但这丝异样很快就被她收敛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得体而礼貌的浅笑,对着何卫国微微颔首。
两人走到近前,何卫国和王大锤赶紧上前,接过他们手里抱着的那捆海报和另外几摞学习资料,小心地放到卡车货箱里固定好。
这时,那位仓库管理员才笑着介绍道:
“何师傅,这位是我们馆宣传科的李干事,李晓芸同志。”
他又转向李晓芸:
“李干事,这位是食品厂运输队的何卫国何师傅,他们正好要回厂,就麻烦他们把咱们下发给他们厂的宣传资料顺便带回去。”
李晓芸走上前一步,落落大方地对着何卫国说道,声音清脆悦耳:
“何师傅,辛苦了。这是下发给你们厂工会的宣传画报和学习资料,麻烦您了。”
她的目光坦然而礼貌,带着公事公办的认真。
何卫国压下心底的悸动,语气平静如常:
“李干事客气了,举手之劳,不辛苦。”
东西交接完毕,李晓芸从军装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小小的交接清单和一枚小巧的红色印章,递了过来:
“何师傅,麻烦您在这里签收一下。”
何卫国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目光迅速而精准地扫过落款处,经办人一栏,用娟秀的钢笔字清晰地写着三个字:李晓芸。
李晓芸。
原来,这姑娘名字叫李晓芸。
他本以为,可能要等到自己搬去筒子楼暂住后,在日常碰面时再找机会小心翼翼地问询。
哪曾想,今天这趟看似平常的送货任务,竟会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知道了对方的名字。
缘分这东西,还真是奇妙得让人措手不及。
何卫国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从自己胸前口袋里拔出钢笔,在签收人那一栏,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何卫国。
写好后,他将单子递还给李晓芸。
李晓芸接过单子,目光在那“何卫国”三个字上似乎不经意地停留了那么一瞬,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轻轻颤动了一下。
然后才利落地拿起印章,在存根和回执联上都“啪”地一下盖上了清晰的红印。
她将其中一联回执单撕下,递还给何卫国。
做完这一切,她才抬起眼,看向何卫国,轻声道:
“呵……原来你叫何卫国啊。”
她顿了顿,再次道谢:“今儿这事儿,真是麻烦你们了。”
何卫国接过回执单,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摆手道:
“不客气,李晓芸同志。”
听他这么一说,李晓芸脸上的笑容似乎更明显了一些。
眼前这栋建筑果然如王大锤所说,是一栋颇具特色的三层苏式小洋楼,红砖墙体,在周围相对朴素的建筑中显得格外气派。
两人很快按照指示将车停到了指定的卸货点。
文化馆这边需要接收的物资不多,负责对接的仓库管理员是个戴着套袖、看起来挺精干的中年人。
他拿着单子,利索地清点核对了一下车上的物品,确认无误后,便在回执单上签了字、盖了章。
整个交接过程迅速而平淡,没有任何波折。
何卫国本来还以为还能遇到赵素心,看来今儿是不可能了。
想想也是,自家嫂子在这里高低是个领导。
签收物品这种具体琐事,自然不需要她亲自出面。
他收好回执单,正准备跟管理员道别后离开。
那位管理员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开口叫住了他:
“哎,何师傅!”
“您二位……能不能稍微等一下,帮我们文化馆个小忙?也省得我们再专门跑一趟了。”
何卫国一听,知道这是常有的事。
运输队送货,有时候顺带指点儿东西回去很正常。
他停下脚步,客气地问:“同志,您说,需要我们带什么?”
管理员马上解释道:
“是这样的,何同志。”
“我们宣传科刚好新印发了一批最新的宣传画报和学习资料,正准备下发到各个厂的工会。”
“你看这不巧了嘛!”
“你们现在正好有车回食品厂,那属于你们厂工会的那份,就麻烦您二位给带回去,直接交给你们工会的王**就行。”
对于这种顺水人情,何卫国当然不会拒绝,这本就是他们厂里的东西。
他爽快地点点头:
“行,同志,没问题。”
“那……需要我们过去搭把手帮忙搬吗?”
管理员连忙摆手:
“那倒不用,何同志!”
“这本来就是我们要送的东西,你们在这儿稍等片刻就行,我很快!”
“好,那我们就等着。”
何卫国应道,和王大锤走到车旁阴凉处等着。
那管理员快步离开后,旁边的王大锤很自然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劳动”牌香烟,抽出一根递给何卫国:
“来,何师傅,抽根烟歇会儿。”
何卫国点点头接过烟,王大锤这小子又赶紧划燃火柴,用手护着火苗,凑过来给他点上。
这年头,学徒工对师傅基本都是这个态度,透着恭敬和勤快。
两人就靠在车头,默默地抽着烟。
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就看到刚才那位管理员去而复返。
这会儿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人。
另一个人怀里抱着一个用牛皮纸包得方正正、捆着绳子的包裹,看身形像是个女同志,但因为被包裹挡着,一时看不清具体样貌。
随着两人越走越近,何卫国的目光落在那个抱着东西的女同志身上。
这一看,何卫国才发现……
这女同志,赫然正是那天在筒子楼遇到的那女孩儿。
她今天换了一身打扮,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军装改成的便服,虽然褪色,却熨烫得十分平整,更衬得她身姿挺拔。
头发没有像那天那样散着,而是利落地在脑后梳成了一个高马尾,露出了光洁的额头和纤细的脖颈。
怀里抱着那捆沉甸甸的宣传海报,让她在原本清丽的气质中,又平添了几分文艺工作者特有的干练和飒爽。
何卫国在打量她的时候,她也看见了站在卡车旁的何卫国。
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微微顿了一下,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与何卫国同款的惊讶和意外。
但这丝异样很快就被她收敛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得体而礼貌的浅笑,对着何卫国微微颔首。
两人走到近前,何卫国和王大锤赶紧上前,接过他们手里抱着的那捆海报和另外几摞学习资料,小心地放到卡车货箱里固定好。
这时,那位仓库管理员才笑着介绍道:
“何师傅,这位是我们馆宣传科的李干事,李晓芸同志。”
他又转向李晓芸:
“李干事,这位是食品厂运输队的何卫国何师傅,他们正好要回厂,就麻烦他们把咱们下发给他们厂的宣传资料顺便带回去。”
李晓芸走上前一步,落落大方地对着何卫国说道,声音清脆悦耳:
“何师傅,辛苦了。这是下发给你们厂工会的宣传画报和学习资料,麻烦您了。”
她的目光坦然而礼貌,带着公事公办的认真。
何卫国压下心底的悸动,语气平静如常:
“李干事客气了,举手之劳,不辛苦。”
东西交接完毕,李晓芸从军装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小小的交接清单和一枚小巧的红色印章,递了过来:
“何师傅,麻烦您在这里签收一下。”
何卫国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目光迅速而精准地扫过落款处,经办人一栏,用娟秀的钢笔字清晰地写着三个字:李晓芸。
李晓芸。
原来,这姑娘名字叫李晓芸。
他本以为,可能要等到自己搬去筒子楼暂住后,在日常碰面时再找机会小心翼翼地问询。
哪曾想,今天这趟看似平常的送货任务,竟会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知道了对方的名字。
缘分这东西,还真是奇妙得让人措手不及。
何卫国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从自己胸前口袋里拔出钢笔,在签收人那一栏,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何卫国。
写好后,他将单子递还给李晓芸。
李晓芸接过单子,目光在那“何卫国”三个字上似乎不经意地停留了那么一瞬,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轻轻颤动了一下。
然后才利落地拿起印章,在存根和回执联上都“啪”地一下盖上了清晰的红印。
她将其中一联回执单撕下,递还给何卫国。
做完这一切,她才抬起眼,看向何卫国,轻声道:
“呵……原来你叫何卫国啊。”
她顿了顿,再次道谢:“今儿这事儿,真是麻烦你们了。”
何卫国接过回执单,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摆手道:
“不客气,李晓芸同志。”
听他这么一说,李晓芸脸上的笑容似乎更明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