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的蟠龙柱投下深影,云知夏捧着《太医院改革七策》跨进门槛时,殿内已跪了黑压压一片。
六部尚书的朝服绣纹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为首的礼部尚书陈延之正抖着折子:"陛下,云氏不过一内宅妇人,竟私设医署,篡改祖制!
臣等十三道御史联名请旨,废其王妃中馈之权,以正朝纲!"
龙案后的皇帝捏着茶盏的手顿住,目光扫过萧临渊。
靖王倚着廊柱,玄色蟒袍半浸在阴影里,指尖慢条斯理摩挲着腰间玉牌——那是他方才在偏殿听旨时,皇帝特意召他来的由头。
云知夏将折子放在案头,袖中指尖微微蜷起。
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出:改革动了太医院的奶酪,断了某些人借疫病囤药敛财的路。
但她更清楚,此刻要撕的不是这些老臣的面皮,是藏在"祖制"背后的毒瘤。
"陈大人说臣妇私设医署?"她声线清泠,目光扫过殿中,"那臣妇倒要问问——京郊流民区死了九十三人,太医院说'疫毒天降';宫城染病的十七个宫人,太医院说'时气无常'。
可这'无常'的疫毒,为何专挑采买药材的宫人,专挑用紫藤香的宅院?"
她转身击掌,阿灰从殿外跑进来,额角还沾着晨露。
三个陶瓮被粗布蒙着抬上丹墀,云知夏亲手揭开第一块布:"这是京郊疫发地的土样。"第二块:"这是宫城饮马井的井水。"第三块:"这是太医院昨日倒掉的药渣。"
楚昭南站在太医队列最前,腰间的银鱼袋突然坠得他肩膀发沉。
他望着那三口陶瓮,喉结动了动——秘药房的弱毒株和霜髓配比,只有他清楚。
云知夏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炉,青焰腾起时,殿内有老臣皱眉嘀咕"不成体统"。
她将土样倒进炉内,青烟裹着焦味散开,很快在炉壁凝出紫黑色结晶。"这是霜髓残留。"她又倒入药渣,同样的结晶再次析出。
最后取井水烘烤,炉壁干干净净。
"天降的疫毒,怎会挑着霜髓残留的地方发作?"她举起结晶对着日光,"三年前太医院'疏忽'调换清肺散配方,用霜髓灰替代甘草——楚掌令,这是疏忽吗?"
楚昭南的手指抠进朝服里。
三年前那个雪夜突然在眼前闪回:大火**祖宅的雕花木窗,他跪在焦土上,怀里的老母亲还有最后一口气:"阿昭,他们说我们家的药能治咳疾,却偷换了药材......"
"他们烧了我的家!"他突然吼出声,惊得殿内鸦雀无声。
银鱼袋"当啷"坠地,他踉跄两步,"我用霜髓灰掺药,让他们也尝尝咳血烧肺的滋味!
让他们知道,草民的命......"他声音哑了,"也是命!"
萧临渊突然从廊柱后直起身子,玄色袍角带起一阵风:"那你可知,草庐的药棚里,现在躺着四十三人?
他们喝了你换的药咳血,却喝了云氏的药活过来。"他盯着楚昭南发红的眼,"你烧的是仇人的家,可你差点烧了四十三户人的希望。"
龙案上的茶盏"咔"地裂开细纹。
皇帝猛地拍案:"设疫病查证司,暂隶靖王府!
云氏主理,七日内呈改制方案!"
"可授印?可调库?可查户部香料档?"云知夏突然开口。
皇帝一怔,随即笑了:"准。"
她转身从阿灰手里接过木匣,取出一枚新铸的铜印——"药鉴司"三字在殿内晃出冷光。"臣妇替天下百姓谢陛下。"她重重将印按在改革策上,朱红印泥溅开,像一滴鲜活的血。
郑伯带着王府账房鱼贯而入,抱着一摞**账册。
老管家朝云知夏福了福:"王妃,东跨院的仓库钥匙,户部拨的药材清单,都备齐了。"
退朝时,楚昭南的官靴在汉白玉阶上拖出刺耳的响。
他望着云知夏被萧临渊护着离开的背影,摸向袖中那半瓶未用的弱毒株——秘药房的火盆没烧干净,他藏了最后一点。
或许......还能做点什么。
月上柳梢时,草庐药库的窗纸被夜风吹得簌簌响。
楚昭南贴着墙根摸进来,霉味混着药材香呛得他咳嗽。
月光透过窗棂,正好照在墙角的陶瓮上——那里面,是云知夏新制的血清母液。
他刚触到瓮口,后颈突然泛起凉意。"楚掌令。"云知夏的声音从阴影里飘出来,药炉的青焰在她身侧跳动,"我等你很久了。"
楚昭南转身,看见她身后的木架上排着七个小瓶,每个瓶底都缠着细铁丝。"母液分藏七处,每处设温控锁。"她指尖划过铁丝,"断温超过三刻,药液就会凝结成块。
你若毁一处......"她勾了勾唇,"其余六处自动销毁。"
"你烧过一次家。"她一步步逼近,药炉的光映得她眼尾泛红,"还要烧第二次?"
楚昭南的手剧烈发抖,袖中的毒瓶"啪"地掉在地上,紫色液体在青砖上蜿蜒成蛇。
他突然跪下来,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我就是想......让他们记得。"
"他们会记得。"云知夏蹲下来,拾起那枚烧黑的"仁"字医牌,"但不是用仇恨,是用活下来的人。"
黎明前最暗的时候,云知夏将医牌投进药炉。
火焰腾起的瞬间,她看见牌上"仁"字的凹痕里,有极淡的金粉——是当年刻字师傅偷偷掺的,说"仁心要金贵"。
"医道不该在古籍里。"她对着跳动的火焰轻声说,"该在活人呼吸里,在孩子的哭声里,在病愈者喝药的碗里。"
药炉的青烟飘出草庐,掠过宫墙时,第一辆印着"药鉴司"的铁轮药车正碾过晨露。
赶车的伙计甩了个响鞭,车厢里的药材香混着松油味,朝着城南疫区驶去。
而此刻的御书房,皇帝对着云知夏连夜送来的《疫情溯源报告》沉吟。
案头新到的密报上写着:"药鉴司药车所过之处,百姓跪迎,呼'活菩萨车'。"他放下密报,目光落在报告最后一页——"凡疫病用药,须载于《太医典》,违者以'草菅人命'论"。
晨钟响起时,皇帝提笔在报告上圈了圈,对值夜太监道:"传旨,三日后朝会,议《太医典》修订之事。"
六部尚书的朝服绣纹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为首的礼部尚书陈延之正抖着折子:"陛下,云氏不过一内宅妇人,竟私设医署,篡改祖制!
臣等十三道御史联名请旨,废其王妃中馈之权,以正朝纲!"
龙案后的皇帝捏着茶盏的手顿住,目光扫过萧临渊。
靖王倚着廊柱,玄色蟒袍半浸在阴影里,指尖慢条斯理摩挲着腰间玉牌——那是他方才在偏殿听旨时,皇帝特意召他来的由头。
云知夏将折子放在案头,袖中指尖微微蜷起。
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出:改革动了太医院的奶酪,断了某些人借疫病囤药敛财的路。
但她更清楚,此刻要撕的不是这些老臣的面皮,是藏在"祖制"背后的毒瘤。
"陈大人说臣妇私设医署?"她声线清泠,目光扫过殿中,"那臣妇倒要问问——京郊流民区死了九十三人,太医院说'疫毒天降';宫城染病的十七个宫人,太医院说'时气无常'。
可这'无常'的疫毒,为何专挑采买药材的宫人,专挑用紫藤香的宅院?"
她转身击掌,阿灰从殿外跑进来,额角还沾着晨露。
三个陶瓮被粗布蒙着抬上丹墀,云知夏亲手揭开第一块布:"这是京郊疫发地的土样。"第二块:"这是宫城饮马井的井水。"第三块:"这是太医院昨日倒掉的药渣。"
楚昭南站在太医队列最前,腰间的银鱼袋突然坠得他肩膀发沉。
他望着那三口陶瓮,喉结动了动——秘药房的弱毒株和霜髓配比,只有他清楚。
云知夏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炉,青焰腾起时,殿内有老臣皱眉嘀咕"不成体统"。
她将土样倒进炉内,青烟裹着焦味散开,很快在炉壁凝出紫黑色结晶。"这是霜髓残留。"她又倒入药渣,同样的结晶再次析出。
最后取井水烘烤,炉壁干干净净。
"天降的疫毒,怎会挑着霜髓残留的地方发作?"她举起结晶对着日光,"三年前太医院'疏忽'调换清肺散配方,用霜髓灰替代甘草——楚掌令,这是疏忽吗?"
楚昭南的手指抠进朝服里。
三年前那个雪夜突然在眼前闪回:大火**祖宅的雕花木窗,他跪在焦土上,怀里的老母亲还有最后一口气:"阿昭,他们说我们家的药能治咳疾,却偷换了药材......"
"他们烧了我的家!"他突然吼出声,惊得殿内鸦雀无声。
银鱼袋"当啷"坠地,他踉跄两步,"我用霜髓灰掺药,让他们也尝尝咳血烧肺的滋味!
让他们知道,草民的命......"他声音哑了,"也是命!"
萧临渊突然从廊柱后直起身子,玄色袍角带起一阵风:"那你可知,草庐的药棚里,现在躺着四十三人?
他们喝了你换的药咳血,却喝了云氏的药活过来。"他盯着楚昭南发红的眼,"你烧的是仇人的家,可你差点烧了四十三户人的希望。"
龙案上的茶盏"咔"地裂开细纹。
皇帝猛地拍案:"设疫病查证司,暂隶靖王府!
云氏主理,七日内呈改制方案!"
"可授印?可调库?可查户部香料档?"云知夏突然开口。
皇帝一怔,随即笑了:"准。"
她转身从阿灰手里接过木匣,取出一枚新铸的铜印——"药鉴司"三字在殿内晃出冷光。"臣妇替天下百姓谢陛下。"她重重将印按在改革策上,朱红印泥溅开,像一滴鲜活的血。
郑伯带着王府账房鱼贯而入,抱着一摞**账册。
老管家朝云知夏福了福:"王妃,东跨院的仓库钥匙,户部拨的药材清单,都备齐了。"
退朝时,楚昭南的官靴在汉白玉阶上拖出刺耳的响。
他望着云知夏被萧临渊护着离开的背影,摸向袖中那半瓶未用的弱毒株——秘药房的火盆没烧干净,他藏了最后一点。
或许......还能做点什么。
月上柳梢时,草庐药库的窗纸被夜风吹得簌簌响。
楚昭南贴着墙根摸进来,霉味混着药材香呛得他咳嗽。
月光透过窗棂,正好照在墙角的陶瓮上——那里面,是云知夏新制的血清母液。
他刚触到瓮口,后颈突然泛起凉意。"楚掌令。"云知夏的声音从阴影里飘出来,药炉的青焰在她身侧跳动,"我等你很久了。"
楚昭南转身,看见她身后的木架上排着七个小瓶,每个瓶底都缠着细铁丝。"母液分藏七处,每处设温控锁。"她指尖划过铁丝,"断温超过三刻,药液就会凝结成块。
你若毁一处......"她勾了勾唇,"其余六处自动销毁。"
"你烧过一次家。"她一步步逼近,药炉的光映得她眼尾泛红,"还要烧第二次?"
楚昭南的手剧烈发抖,袖中的毒瓶"啪"地掉在地上,紫色液体在青砖上蜿蜒成蛇。
他突然跪下来,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我就是想......让他们记得。"
"他们会记得。"云知夏蹲下来,拾起那枚烧黑的"仁"字医牌,"但不是用仇恨,是用活下来的人。"
黎明前最暗的时候,云知夏将医牌投进药炉。
火焰腾起的瞬间,她看见牌上"仁"字的凹痕里,有极淡的金粉——是当年刻字师傅偷偷掺的,说"仁心要金贵"。
"医道不该在古籍里。"她对着跳动的火焰轻声说,"该在活人呼吸里,在孩子的哭声里,在病愈者喝药的碗里。"
药炉的青烟飘出草庐,掠过宫墙时,第一辆印着"药鉴司"的铁轮药车正碾过晨露。
赶车的伙计甩了个响鞭,车厢里的药材香混着松油味,朝着城南疫区驶去。
而此刻的御书房,皇帝对着云知夏连夜送来的《疫情溯源报告》沉吟。
案头新到的密报上写着:"药鉴司药车所过之处,百姓跪迎,呼'活菩萨车'。"他放下密报,目光落在报告最后一页——"凡疫病用药,须载于《太医典》,违者以'草菅人命'论"。
晨钟响起时,皇帝提笔在报告上圈了圈,对值夜太监道:"传旨,三日后朝会,议《太医典》修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