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警视厅时,是重新考取了驾照的佐藤美和子开的车,当然,她开的是菅野的路虎卫士,菅野在把车钥匙交给这位下属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警告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飙车”,这辆车可是他刚买没多久的,要是再遇上车祸他会心疼死。
至于为什么菅野不自己开车,是因为他需要空间和时间去思考案情。
他总不能一边开车边一分神思考案情吧?万一出了事故,他也就不用想着破案了,去想怎么保住工作才是那时的第一要务……
要说上鹭宫抢劫杀人案的调查起初进展非常顺利,搜查本部很快就锁定了第一名嫌疑人,也就是来田武雄,并将其设定为了头号嫌疑人,在后续的搜查过程中也通过遗留在案发现场的子弹壳上的指纹,坐实了来田武雄便是其中一名持枪劫匪。
可是警方虽然锁定了来田,却迟迟没办法将其捉拿归案,因为来田在完成抢劫后便立即带着他的女情人川美里潜逃了,警方在全国范围内公开了来田武雄和川美里的照片,对两人进行了“公开通缉”,可始终没有下文。
有一个观点是他们已经逃出了日本,带着赃款赶赴国外。
比如印度尼西亚之类的地方。
这样一来,除非当地的警方无意间发现了他亦或是川美里,亦或是两人在国外混不下去主动回到了国内,否则能从大海里捞出这两根针的概率微乎其微——这将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来田无法归案,警方就没办法通过他获取那第二名劫匪的身份,根据目击者的说法,两名劫匪都是男性,这就说明不存在和来田一起潜逃的川美里就是第二名持枪劫匪的可能性。
就在搜查本部深挖来田的社会关系之际,石冢丸二出现了……
事实上,菅野第一次是在本部系检察官刈谷雅治的口中听说了“石冢丸二”这个名字的,所以刈谷才是警检双方中第一个查到此人的人,他的消息来源并不明确,但菅野估计他是从“道上的人”那里听说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刈谷不愿意在搜查本部直白地提出石冢这个潜在嫌疑人。
所以菅野才会帮他做了调查,确认这个石冢确实存在嫌疑。
由于白鸟是搜查本部的调查主任,菅野没办法直接闯进去闹事,即使闹了白鸟也不一定会理他,所以他通过小田切这个渠道,把石冢丸二的信息传递给了搜查本部的警察。结果导致石冢被另案逮捕,接受了长时间的审讯。
而正是因为小田切的出面和石冢在接受审讯时恶劣的反应让搜查本部的大部分警察都把他当成了头号嫌疑人看待,再加上石冢本人的态度又很强硬,一直不愿意回答任何有关上鹭宫抢劫杀人案的相关问题,这才会有了后面的“高压审讯”。
而在第一次勾留期的倒数第二天,也就是石冢被逮捕的第十九天。
石冢在警方的高压攻势下“撂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警方一直在围绕他“主动提供”的口供做文章,意图凭借这份口供,在没有其他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做实这起案子。
可谁成想这个**竟然当庭翻供了,并声称他是在警察的“刑讯逼供”下才不得已提供了那份做实了他罪名的口供……
这起事件的大致脉络便是如此,其中并不为众人所知的隐线便是石冢和身为取调官的大场之间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石冢可以说完胜了审讯经验丰富的大场。
如果大场所说的话都是真的,那负责审讯的警察从一开始就踏进了石冢丸二的圈套,与其说在当时的审讯室里是白鸟、大场他们在审石冢,不如说应该是石冢在反过来审他们这些警察。
那就是说,石冢被逮捕后的数百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个狡猾的**一直在观察警察们的动向,在那个外人看不到,也无法介入的“黑箱”里,石冢一直在把警察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看透了白鸟、大场等人的性子,并做出相应的回应,最终使得案件的天平无限倾向于自己这边……
——这个可能性能有多少呢?
假如。
假如搜查本部的所有警察都是饭桶,石冢比他们高明好几倍。
假如这一切都在石冢的计划之内,预料之中。
那么他布这么大的一个局,受了这么多的罪,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像大场所说的那样报复警察,还是说另有原因?
……
作为一名被检方指控的犯人,石冢最想要的或许是“无罪判决”的这个结果。
假如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那他确实会逃脱法律的制裁……
不不不,如果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他就不是凶手,而是被冤枉的好人,就不能说他是“逃脱了制裁”,这种说法并不合适。
可既然他有确切的不在场证明,那当初为什么会故意向警方服软提供口供呢?
如果这是他计划中的一环,那他的目的只能是借此让检方将他推向法庭,好让他当庭翻供,让警方丢脸。
要是后续证明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那他就成功地向警方复了仇,因为警方无论如何都会输的彻彻底底,颜面扫地……
不对。
要知道一旦他在法庭上提出的“不在场证明”被驳回,他立刻就会在法官那里名正言顺地登上“黑名单”,检方要求的死刑就有很大可能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他难道不清楚警方完全有动机和能力为了保护警队的声誉“暗中毁掉”他的不在场证明的吗?
他已经蹲过一次号子了,也经历过一次高压审讯了,不可能不知道警方的能量有多大。
像他这样的人不可能冒着会把自己送上绞刑架的风险只为了出一口恶气,万一玩儿脱了,他可就没机会反悔了……
更何况假如他不是犯人,那上鹭宫抢劫杀人案对他来说就是单纯的突发事件,他有多大的概率能借着一次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这样老练地完成对警方的复仇呢?他要是真这么有本事,为什么还会在一个“南桐”桑拿房打零工呢?
思考过后,菅野觉得这不太可能。
石冢因为前科记恨警察或许是真事儿。
但他搞出这么一出的终极目的绝对不在此。
既然不是为了复仇,那他这么搞应该就是为了给自己“脱罪”了。
既然是为了给自己“脱罪”,那他的不在场证明就不可能成立。
既然他明知道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一如往常的不成立,为什么还要当庭说出来?
如果他当众说谎只是为了“拖延时间”,那也太滑稽了。
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他登上法官的黑名单,让他获得“死刑”判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这说明他不是为了“拖延时间”,他有着“明确的计划”。
想到这儿,菅野的眼前突然一亮。
因为他在猛然间意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石冢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来为自己脱罪,他只需要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不在场证明”。
他知道警方不可能拿出本就不在证据目录里的审讯录像,因为如果警方拿出来了,光是白鸟骂人的那一个片段就能左右裁判员的心理,让他们对石冢产生同情,从而做出偏向他的判罚——可如果不拿出来,裁判员方面也同样会觉得是警方“做贼心虚”。
不得不说,石冢在法庭上“反咬一口”的确让自己占尽了优势。
假如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不在场证明”……
那法庭更不可能在舆论的裹挟下直接做出有罪判决了。
要么就是拖字诀,拖到搜查本部发现了新的证据,亦或是来田武雄归案。
要么就只能以证据不足的理由宣判石冢无罪。
而一旦石冢走出了法庭,根据诉讼法第三百三十七条“一事不再理”的规定,如果不是出现了决定性的证据,检方将无法再以上鹭宫抢劫杀人案对石冢提起公诉……
要知道搜查本部折腾了几个月之久都没有找到新的证据,数年后找到决定性证据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突破点就是成功抓捕来田武雄……
——万一警察这辈子都抓不到来田武雄了呢?
——万一来田武雄已经死了呢?
——那石冢这辈子都可以逍遥法外了。
想到这儿,菅野绷直了身体,对身旁的佐藤下达了明确的指令:“佐藤,我们不回警视厅了。”
“哎?那要去哪儿?”
“东京地检。”
        至于为什么菅野不自己开车,是因为他需要空间和时间去思考案情。
他总不能一边开车边一分神思考案情吧?万一出了事故,他也就不用想着破案了,去想怎么保住工作才是那时的第一要务……
要说上鹭宫抢劫杀人案的调查起初进展非常顺利,搜查本部很快就锁定了第一名嫌疑人,也就是来田武雄,并将其设定为了头号嫌疑人,在后续的搜查过程中也通过遗留在案发现场的子弹壳上的指纹,坐实了来田武雄便是其中一名持枪劫匪。
可是警方虽然锁定了来田,却迟迟没办法将其捉拿归案,因为来田在完成抢劫后便立即带着他的女情人川美里潜逃了,警方在全国范围内公开了来田武雄和川美里的照片,对两人进行了“公开通缉”,可始终没有下文。
有一个观点是他们已经逃出了日本,带着赃款赶赴国外。
比如印度尼西亚之类的地方。
这样一来,除非当地的警方无意间发现了他亦或是川美里,亦或是两人在国外混不下去主动回到了国内,否则能从大海里捞出这两根针的概率微乎其微——这将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来田无法归案,警方就没办法通过他获取那第二名劫匪的身份,根据目击者的说法,两名劫匪都是男性,这就说明不存在和来田一起潜逃的川美里就是第二名持枪劫匪的可能性。
就在搜查本部深挖来田的社会关系之际,石冢丸二出现了……
事实上,菅野第一次是在本部系检察官刈谷雅治的口中听说了“石冢丸二”这个名字的,所以刈谷才是警检双方中第一个查到此人的人,他的消息来源并不明确,但菅野估计他是从“道上的人”那里听说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刈谷不愿意在搜查本部直白地提出石冢这个潜在嫌疑人。
所以菅野才会帮他做了调查,确认这个石冢确实存在嫌疑。
由于白鸟是搜查本部的调查主任,菅野没办法直接闯进去闹事,即使闹了白鸟也不一定会理他,所以他通过小田切这个渠道,把石冢丸二的信息传递给了搜查本部的警察。结果导致石冢被另案逮捕,接受了长时间的审讯。
而正是因为小田切的出面和石冢在接受审讯时恶劣的反应让搜查本部的大部分警察都把他当成了头号嫌疑人看待,再加上石冢本人的态度又很强硬,一直不愿意回答任何有关上鹭宫抢劫杀人案的相关问题,这才会有了后面的“高压审讯”。
而在第一次勾留期的倒数第二天,也就是石冢被逮捕的第十九天。
石冢在警方的高压攻势下“撂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警方一直在围绕他“主动提供”的口供做文章,意图凭借这份口供,在没有其他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做实这起案子。
可谁成想这个**竟然当庭翻供了,并声称他是在警察的“刑讯逼供”下才不得已提供了那份做实了他罪名的口供……
这起事件的大致脉络便是如此,其中并不为众人所知的隐线便是石冢和身为取调官的大场之间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石冢可以说完胜了审讯经验丰富的大场。
如果大场所说的话都是真的,那负责审讯的警察从一开始就踏进了石冢丸二的圈套,与其说在当时的审讯室里是白鸟、大场他们在审石冢,不如说应该是石冢在反过来审他们这些警察。
那就是说,石冢被逮捕后的数百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个狡猾的**一直在观察警察们的动向,在那个外人看不到,也无法介入的“黑箱”里,石冢一直在把警察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看透了白鸟、大场等人的性子,并做出相应的回应,最终使得案件的天平无限倾向于自己这边……
——这个可能性能有多少呢?
假如。
假如搜查本部的所有警察都是饭桶,石冢比他们高明好几倍。
假如这一切都在石冢的计划之内,预料之中。
那么他布这么大的一个局,受了这么多的罪,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像大场所说的那样报复警察,还是说另有原因?
……
作为一名被检方指控的犯人,石冢最想要的或许是“无罪判决”的这个结果。
假如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那他确实会逃脱法律的制裁……
不不不,如果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他就不是凶手,而是被冤枉的好人,就不能说他是“逃脱了制裁”,这种说法并不合适。
可既然他有确切的不在场证明,那当初为什么会故意向警方服软提供口供呢?
如果这是他计划中的一环,那他的目的只能是借此让检方将他推向法庭,好让他当庭翻供,让警方丢脸。
要是后续证明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那他就成功地向警方复了仇,因为警方无论如何都会输的彻彻底底,颜面扫地……
不对。
要知道一旦他在法庭上提出的“不在场证明”被驳回,他立刻就会在法官那里名正言顺地登上“黑名单”,检方要求的死刑就有很大可能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他难道不清楚警方完全有动机和能力为了保护警队的声誉“暗中毁掉”他的不在场证明的吗?
他已经蹲过一次号子了,也经历过一次高压审讯了,不可能不知道警方的能量有多大。
像他这样的人不可能冒着会把自己送上绞刑架的风险只为了出一口恶气,万一玩儿脱了,他可就没机会反悔了……
更何况假如他不是犯人,那上鹭宫抢劫杀人案对他来说就是单纯的突发事件,他有多大的概率能借着一次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这样老练地完成对警方的复仇呢?他要是真这么有本事,为什么还会在一个“南桐”桑拿房打零工呢?
思考过后,菅野觉得这不太可能。
石冢因为前科记恨警察或许是真事儿。
但他搞出这么一出的终极目的绝对不在此。
既然不是为了复仇,那他这么搞应该就是为了给自己“脱罪”了。
既然是为了给自己“脱罪”,那他的不在场证明就不可能成立。
既然他明知道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一如往常的不成立,为什么还要当庭说出来?
如果他当众说谎只是为了“拖延时间”,那也太滑稽了。
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他登上法官的黑名单,让他获得“死刑”判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这说明他不是为了“拖延时间”,他有着“明确的计划”。
想到这儿,菅野的眼前突然一亮。
因为他在猛然间意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石冢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来为自己脱罪,他只需要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不在场证明”。
他知道警方不可能拿出本就不在证据目录里的审讯录像,因为如果警方拿出来了,光是白鸟骂人的那一个片段就能左右裁判员的心理,让他们对石冢产生同情,从而做出偏向他的判罚——可如果不拿出来,裁判员方面也同样会觉得是警方“做贼心虚”。
不得不说,石冢在法庭上“反咬一口”的确让自己占尽了优势。
假如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不在场证明”……
那法庭更不可能在舆论的裹挟下直接做出有罪判决了。
要么就是拖字诀,拖到搜查本部发现了新的证据,亦或是来田武雄归案。
要么就只能以证据不足的理由宣判石冢无罪。
而一旦石冢走出了法庭,根据诉讼法第三百三十七条“一事不再理”的规定,如果不是出现了决定性的证据,检方将无法再以上鹭宫抢劫杀人案对石冢提起公诉……
要知道搜查本部折腾了几个月之久都没有找到新的证据,数年后找到决定性证据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突破点就是成功抓捕来田武雄……
——万一警察这辈子都抓不到来田武雄了呢?
——万一来田武雄已经死了呢?
——那石冢这辈子都可以逍遥法外了。
想到这儿,菅野绷直了身体,对身旁的佐藤下达了明确的指令:“佐藤,我们不回警视厅了。”
“哎?那要去哪儿?”
“东京地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