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蕤足够谨慎,但还是中了鲁肃的算计。
虽说当机立断的选择了固守军需库和粮草库,但正如鲁肃说的一样,东城士民苦桥蕤已久。
小吏陈悝煽动了不少对桥蕤不满的东城士民,对桥蕤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当典韦出现在粮草库,丹阳步卒那强悍的战斗力以典韦为锋矢,让桥蕤深切的体会到了何为精锐!
“本将还会回来的!”
东城门外,桥蕤引残兵败将惶惶而逃,内心满是憋屈和愤怒。
在袁术跟前信誓旦旦,如今却惶惶丧家之犬。
更重要的是,桥蕤的数千部曲如今不到千人!
桥蕤都不知道回寿春后是否还能得到袁术的器重。
另一边。
郑牧已经跟淮陵令姜山来到了东城衙署,城内的大小官吏纷纷前来拜见郑牧。
“陈悝,此战你功劳不小,即日起,你就是东城令!”
鲁肃能文能武,又在东城有不小的势力,其实是更适合当东城令防备袁术的。
但郑牧需要鲁肃参赞军机、培养鲁肃统领骑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希望鲁肃在东城耗费光阴。
陈悝是鲁肃的好友,此战又立了不少的功劳,之前又一直都是东城的小吏,用其为东城令安抚东城士民倒也能用。
虽说陈悝武事差了些,但东城这个位置是需要另选能将驻兵的,相对而言,陈悝是否通晓武事就不太重要了。
有时候,亲信比能力更重要。
陈悝原本只是一小吏,如今骤然被提拔成东城令,这心中说不欢喜是不可能的。
一个县的官吏职位就那么多,而这徐州的士人却是不少,还得考虑家世出身以及是否跟下邳陈氏门生故吏有交情,想要升迁是很难的!
“谢郑相提拔,下官必不负郑相赏识。”陈悝很是激动。
郑牧调拨了五十丹阳劲卒给陈悝,当着东城众官吏的面叮嘱陈悝:“东城令,自本相下达此令开始,本相这五十劲卒,会助你在东城行事。”
“三日内,本相允许你用武力解决东城任何不服,不论是县丞县尉各级官吏,还是东城的士族豪强巨富游侠,若你跟城内人有私怨,亦可在这三日内解决!”
“三日后,本相要一个绝对服从政令的东城!”
话语一落,不论是新任的东城令陈悝还是在场的各级官吏都被震住。
这相当于,陈悝在这三日内,执掌了生杀大权,还是不用讲证据的生杀大权!
不论家世出身,不论师门背景,也不论在东城有多大的势力,只要陈悝认为会影响东城政令推行的,都可以不讲证据直接法办!
“郑相,这恐怕有所不妥!”东城县丞忍不住了,连忙出列劝谏。
这要真的给陈悝三日无视证据的执法权,对于东城县丞这些人,是致命的!
郑牧没有理睬东城县丞,而是看向了陈悝。
陈悝反应过来,遂向身后的劲卒下令:“来人,将县丞拿下,剥其冠服,逐出衙署!”
劲卒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将东城县丞按住,将其冠服扯下,毫不犹豫的将没了冠服的东城县丞拖出了衙署。
刹那间,整个衙署的东城官吏,都是惊恐的看向陈悝,原本还想跟着县丞反对的小吏,一个个都闭上了嘴。
郑牧的眼中多了赞许,遂挥手让众官吏去别署整顿。
“郑相,陈悝虽然是肃的好友,但这权力是否太大了?肃这好友有一贤妻,因为貌美而常被人惦记,如今有了三日大权,这城中不少人会遭殃。”鲁肃面有担心。
郑牧却是不以为意:“娇妻被人惦记,本是不共戴天之恨。县令为一县之尊,又岂能受此羞辱?牧给陈悝三日恣意,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便是为了让其发泄心中的积怨。积怨没了,自然就能秉公行政。”
“子敬无需担心,牧既然说了给陈悝三日大权,就不会在意这三日陈悝是如何解决私仇私怨的。”
“牧要的,是一个绝对服从政令的东城!”
郑牧没兴趣去跟东城的官吏玩阴谋诡计权谋争斗,要么服从政令,要么滚出东城。
而陈悝,则是郑牧在东城的一柄刀!
陈悝用什么手段在掌控东城,郑牧不会去多关注,郑牧只需要去确认,陈悝这柄刀是否能掌控在手就足够了!
至于陈悝这三日里是否会公报私仇?
既然都结仇了,为什么不直接打死?留着仇人在东城蹦跶吗?
鲁肃心中一凛,对郑牧的行事风格又有了新的认知。
接下来的几日,郑牧开始对桥蕤的降卒进行整编。
郑牧如今有骑兵千人,丹阳步卒加淮陵守卒两千余人,桥蕤降卒数百人。
这些降卒,郑牧都将其打散补充到了典韦的步卒中,凑足了三千人。
新的降卒需要训练和整顿才能让其发挥战斗力,但有老卒带新人,这个过程也不会太久。
同时,郑牧又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往九江郡的方向刺探。
袁术丢了淮陵、高山和东城,进攻淮北的跳板没了,必然会恼羞成怒遣将来夺。
如今在江淮流域的势力,除了袁术外,还有在曲阿的新人扬州刺史刘繇、吴郡豪族势力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等。
寿春。
袁术正把玩马日磾留下来的符节。
马日磾奉诏持节安抚关东,但在寿春被袁术扣押。
袁术正愁不能名正言顺的取扬州诸郡,马日磾的到来让袁术有了取扬州诸郡的名义。
马日磾虽然是天子使臣,但在袁术眼中马日磾不如符节有用,于是袁术直接抢了马日磾的符节,让马日磾分封军中将士十余人,更是强迫马日磾当军师。
袁术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有马日磾在,有符节在,就等于有了封官的权力!
只要袁术想,什么将军什么太守,都能名正言顺的去封!
如被封怀义校尉的孙策,被封豫章太守的诸葛玄,这都是正儿八经的封官!
由于孙策进攻庐江不利,袁术就想让马日磾去皖城,说降陆康,如果陆康不降就以天子符节的名义罢了陆康的官职。
但马日磾不肯,袁术恼羞成怒下,就将马日磾给关入了小宅,想要逼其就范。
把玩间,长史杨弘到来。
“袁公,东城急报!”
嗯?
袁术抬起头,略有不悦:“东城能有什么急报?难道陈汉瑜和陈公玮还敢派兵来抢?”
虽说跟陈珪是旧识,但如今涉及利益,袁术可顾不上什么旧识。
袁术刚入扬州时,曾让陈珪的从兄陈瑀陈公玮担任扬州刺史,结果陈瑀当了扬州刺史后不知何故又跟袁术翻脸,袁术一怒之下击败了陈瑀,将其赶回了下邳。
而陈珪的从兄、陈瑀的亲弟弟陈琮,则因出使求和而被袁术扣押,如今还在寿春待着。
陈珪坐视郑牧在下邳南部行事,也是有陈琮的原因在。
毕竟陈琮在袁术手中,陈珪是投鼠忌器;可郑牧来招惹袁术就不一样了,陈珪还能给袁术道无奈:下邳相要收回下邳国的城池,我也很无奈啊。
杨弘摇头:“不是陈汉瑜和陈公玮,是新任下邳相郑牧。数日前,郑牧击败了桥蕤,夺了高山、淮陵和东城三县,似有再夺沛国的虹县、龙亢的举动。”
不论是高山、淮陵、东城,还是虹县、龙亢,都是依靠淮河的县,而寿春则在淮河上游。
控制淮河沿岸的县,对袁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高山、淮陵和东城被夺,郑牧又有再夺沛国在淮河沿岸的虹县、龙亢的意图,袁术这如何能忍?
东城距离寿春五百余里,龙亢距离寿春也是五百余里。
这等于是将兵马部署在袁术的眼皮子底下,然后将弓箭对准袁术:别乱动,小心万箭齐发。
“郑牧是何人?竟敢如此小觑本将!”
袁术早已经忘掉了郑牧这个名字,对于袁术而言,一个寒门子不值得四世三公袁氏嫡子去记住。
杨弘提醒道:“袁公,郑牧便是前段时间将曹操驱逐出徐州,又北上兖州让曹操疲于应对,不得不去陈、汝之地觅食儿的前襄贲城县尉、如今的徐州骑都尉、下邳相。”
袁术眯着眼睛:“原来是郑文公的那个旁系族人?速召郑文公来见本将!”
郑文公即郑浑,荥阳郑氏嫡系子。
不多时,郑浑来到大堂见袁术。
袁术则是将急报扔向郑浑,喝道:“郑浑,本将自问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遣你族中子夺本将城池?”
郑浑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捡起战报,快速的扫了一眼。
当看到桥蕤兵败、郑牧夺了高山、淮陵和东城时,郑浑的目光不由一紧。
“袁公,郑牧虽然是荥阳郑氏子,但很早就搬出了族宅,浑与郑牧也并无来往。”郑浑连忙解释,一个早就搬出了族宅的旁系子,如今得势占了东城,可这跟我郑浑有什么干系啊!
袁术眼一瞪,压根不听郑浑的解释,喝道:“搬出了族宅,那也是你荥阳郑家的族人。你速去东城,劝郑牧退出东城,否则本将必然亲提大军,踏平东城!”
“啊?这——”郑浑懵了。
去东城劝郑牧退出东城?这种事怎么可能办得到!
如今郑牧是下邳相,让下邳相将下邳的城池让给袁术?
想想也不可能啊!
然而袁术十分的强势,压根不给郑浑反驳的机会,直接喝令郑浑速速去东城。
待得郑浑离开,杨弘面色凝重:“袁公,郑文公不愿去,必然是没有把握劝说郑牧退出东城,反而可能会因此而受辱。弘以为,还得再派兵前往!”
袁术蹙眉:“本将也知道郑文公去了东城不能功成,但如今曹操在陈、汝之地流窜,本将已遣张勋等将去陈、汝地围杀曹操。刘勋等将又去提防曲阿的刘繇了。桥蕤又战败,以郑牧之能,寻常的将领去了也只会白白给郑牧壮声威。”
郑牧南下的时机,把握都很精准。
袁术虽然在淮南势力不小,但其兵力分散,要对付的势力也不少。
原本袁术以为桥蕤在东城可以万无一失,却不曾想桥蕤竟然会轻易的被郑牧击败。
正如陈珪在得知消息时的感叹一样,陈珪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袁术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调孙策北上!”杨弘提议道:“孙策虽然骁勇,但陆康守城不出,将孙策留在庐江也是用处不大。倒不如遣别将在庐江寻求战机。孙策麾下多有其父的旧部,如韩当、程普、黄盖等将,屡屡拒绝了袁公的招揽,正好借郑牧之手,除掉孙策的这些亲将。如此一来,孙策没了羽翼,就只能跟着袁公了。”
袁术眼神一动。
孙策骁勇,袁术一直都想收孙策为义子,但孙策却不愿意,故而一开始许诺给孙策的九江太守一职,袁术也反悔了。
袁术要的是一个能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孙策,而不是一个不愿意屈居人下的孙策。
“长史此计甚妙!”袁术抚掌夸赞,同意了杨弘的献策:“速遣人去庐江,调孙策北上阴陵。让桥蕤别回寿春了,在阴陵驻扎打探东城的情报。待得孙策引军到了阴陵,桥蕤可为副将。”
阴陵在寿春和东城的中间,距离东城两百余里。
杨弘退出大堂,自去遣人传达军令。
看着手中的符节,袁术的眼中闪过冷意:“不过让小妾子和曹矮子在封丘侥幸赢了。一个个的,竟然都敢跟本将作对了。本将乃是四世三公袁氏嫡子,袁氏的底蕴,不是你们能想象的。”
“文台那家伙,似乎藏了好东西,得想法子将其夺过来。”
曾有孙坚军中人来袁术跟前告密,说孙坚似乎在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但袁术并不能确定这个消息的真伪。
这次同意杨弘的献计让孙策北上,袁术也是有消耗孙策的嫡系部曲,然后趁着孙策要兵**时候,逼孙策亲口道出传国玉玺的打算。
在心计上,袁术自问不会弱于任何人。
想到这可能存在的传闻,袁术的眼神又变得热切了。
数日后。
郑浑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东城。
虽说当机立断的选择了固守军需库和粮草库,但正如鲁肃说的一样,东城士民苦桥蕤已久。
小吏陈悝煽动了不少对桥蕤不满的东城士民,对桥蕤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当典韦出现在粮草库,丹阳步卒那强悍的战斗力以典韦为锋矢,让桥蕤深切的体会到了何为精锐!
“本将还会回来的!”
东城门外,桥蕤引残兵败将惶惶而逃,内心满是憋屈和愤怒。
在袁术跟前信誓旦旦,如今却惶惶丧家之犬。
更重要的是,桥蕤的数千部曲如今不到千人!
桥蕤都不知道回寿春后是否还能得到袁术的器重。
另一边。
郑牧已经跟淮陵令姜山来到了东城衙署,城内的大小官吏纷纷前来拜见郑牧。
“陈悝,此战你功劳不小,即日起,你就是东城令!”
鲁肃能文能武,又在东城有不小的势力,其实是更适合当东城令防备袁术的。
但郑牧需要鲁肃参赞军机、培养鲁肃统领骑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希望鲁肃在东城耗费光阴。
陈悝是鲁肃的好友,此战又立了不少的功劳,之前又一直都是东城的小吏,用其为东城令安抚东城士民倒也能用。
虽说陈悝武事差了些,但东城这个位置是需要另选能将驻兵的,相对而言,陈悝是否通晓武事就不太重要了。
有时候,亲信比能力更重要。
陈悝原本只是一小吏,如今骤然被提拔成东城令,这心中说不欢喜是不可能的。
一个县的官吏职位就那么多,而这徐州的士人却是不少,还得考虑家世出身以及是否跟下邳陈氏门生故吏有交情,想要升迁是很难的!
“谢郑相提拔,下官必不负郑相赏识。”陈悝很是激动。
郑牧调拨了五十丹阳劲卒给陈悝,当着东城众官吏的面叮嘱陈悝:“东城令,自本相下达此令开始,本相这五十劲卒,会助你在东城行事。”
“三日内,本相允许你用武力解决东城任何不服,不论是县丞县尉各级官吏,还是东城的士族豪强巨富游侠,若你跟城内人有私怨,亦可在这三日内解决!”
“三日后,本相要一个绝对服从政令的东城!”
话语一落,不论是新任的东城令陈悝还是在场的各级官吏都被震住。
这相当于,陈悝在这三日内,执掌了生杀大权,还是不用讲证据的生杀大权!
不论家世出身,不论师门背景,也不论在东城有多大的势力,只要陈悝认为会影响东城政令推行的,都可以不讲证据直接法办!
“郑相,这恐怕有所不妥!”东城县丞忍不住了,连忙出列劝谏。
这要真的给陈悝三日无视证据的执法权,对于东城县丞这些人,是致命的!
郑牧没有理睬东城县丞,而是看向了陈悝。
陈悝反应过来,遂向身后的劲卒下令:“来人,将县丞拿下,剥其冠服,逐出衙署!”
劲卒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将东城县丞按住,将其冠服扯下,毫不犹豫的将没了冠服的东城县丞拖出了衙署。
刹那间,整个衙署的东城官吏,都是惊恐的看向陈悝,原本还想跟着县丞反对的小吏,一个个都闭上了嘴。
郑牧的眼中多了赞许,遂挥手让众官吏去别署整顿。
“郑相,陈悝虽然是肃的好友,但这权力是否太大了?肃这好友有一贤妻,因为貌美而常被人惦记,如今有了三日大权,这城中不少人会遭殃。”鲁肃面有担心。
郑牧却是不以为意:“娇妻被人惦记,本是不共戴天之恨。县令为一县之尊,又岂能受此羞辱?牧给陈悝三日恣意,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便是为了让其发泄心中的积怨。积怨没了,自然就能秉公行政。”
“子敬无需担心,牧既然说了给陈悝三日大权,就不会在意这三日陈悝是如何解决私仇私怨的。”
“牧要的,是一个绝对服从政令的东城!”
郑牧没兴趣去跟东城的官吏玩阴谋诡计权谋争斗,要么服从政令,要么滚出东城。
而陈悝,则是郑牧在东城的一柄刀!
陈悝用什么手段在掌控东城,郑牧不会去多关注,郑牧只需要去确认,陈悝这柄刀是否能掌控在手就足够了!
至于陈悝这三日里是否会公报私仇?
既然都结仇了,为什么不直接打死?留着仇人在东城蹦跶吗?
鲁肃心中一凛,对郑牧的行事风格又有了新的认知。
接下来的几日,郑牧开始对桥蕤的降卒进行整编。
郑牧如今有骑兵千人,丹阳步卒加淮陵守卒两千余人,桥蕤降卒数百人。
这些降卒,郑牧都将其打散补充到了典韦的步卒中,凑足了三千人。
新的降卒需要训练和整顿才能让其发挥战斗力,但有老卒带新人,这个过程也不会太久。
同时,郑牧又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往九江郡的方向刺探。
袁术丢了淮陵、高山和东城,进攻淮北的跳板没了,必然会恼羞成怒遣将来夺。
如今在江淮流域的势力,除了袁术外,还有在曲阿的新人扬州刺史刘繇、吴郡豪族势力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等。
寿春。
袁术正把玩马日磾留下来的符节。
马日磾奉诏持节安抚关东,但在寿春被袁术扣押。
袁术正愁不能名正言顺的取扬州诸郡,马日磾的到来让袁术有了取扬州诸郡的名义。
马日磾虽然是天子使臣,但在袁术眼中马日磾不如符节有用,于是袁术直接抢了马日磾的符节,让马日磾分封军中将士十余人,更是强迫马日磾当军师。
袁术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有马日磾在,有符节在,就等于有了封官的权力!
只要袁术想,什么将军什么太守,都能名正言顺的去封!
如被封怀义校尉的孙策,被封豫章太守的诸葛玄,这都是正儿八经的封官!
由于孙策进攻庐江不利,袁术就想让马日磾去皖城,说降陆康,如果陆康不降就以天子符节的名义罢了陆康的官职。
但马日磾不肯,袁术恼羞成怒下,就将马日磾给关入了小宅,想要逼其就范。
把玩间,长史杨弘到来。
“袁公,东城急报!”
嗯?
袁术抬起头,略有不悦:“东城能有什么急报?难道陈汉瑜和陈公玮还敢派兵来抢?”
虽说跟陈珪是旧识,但如今涉及利益,袁术可顾不上什么旧识。
袁术刚入扬州时,曾让陈珪的从兄陈瑀陈公玮担任扬州刺史,结果陈瑀当了扬州刺史后不知何故又跟袁术翻脸,袁术一怒之下击败了陈瑀,将其赶回了下邳。
而陈珪的从兄、陈瑀的亲弟弟陈琮,则因出使求和而被袁术扣押,如今还在寿春待着。
陈珪坐视郑牧在下邳南部行事,也是有陈琮的原因在。
毕竟陈琮在袁术手中,陈珪是投鼠忌器;可郑牧来招惹袁术就不一样了,陈珪还能给袁术道无奈:下邳相要收回下邳国的城池,我也很无奈啊。
杨弘摇头:“不是陈汉瑜和陈公玮,是新任下邳相郑牧。数日前,郑牧击败了桥蕤,夺了高山、淮陵和东城三县,似有再夺沛国的虹县、龙亢的举动。”
不论是高山、淮陵、东城,还是虹县、龙亢,都是依靠淮河的县,而寿春则在淮河上游。
控制淮河沿岸的县,对袁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高山、淮陵和东城被夺,郑牧又有再夺沛国在淮河沿岸的虹县、龙亢的意图,袁术这如何能忍?
东城距离寿春五百余里,龙亢距离寿春也是五百余里。
这等于是将兵马部署在袁术的眼皮子底下,然后将弓箭对准袁术:别乱动,小心万箭齐发。
“郑牧是何人?竟敢如此小觑本将!”
袁术早已经忘掉了郑牧这个名字,对于袁术而言,一个寒门子不值得四世三公袁氏嫡子去记住。
杨弘提醒道:“袁公,郑牧便是前段时间将曹操驱逐出徐州,又北上兖州让曹操疲于应对,不得不去陈、汝之地觅食儿的前襄贲城县尉、如今的徐州骑都尉、下邳相。”
袁术眯着眼睛:“原来是郑文公的那个旁系族人?速召郑文公来见本将!”
郑文公即郑浑,荥阳郑氏嫡系子。
不多时,郑浑来到大堂见袁术。
袁术则是将急报扔向郑浑,喝道:“郑浑,本将自问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遣你族中子夺本将城池?”
郑浑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捡起战报,快速的扫了一眼。
当看到桥蕤兵败、郑牧夺了高山、淮陵和东城时,郑浑的目光不由一紧。
“袁公,郑牧虽然是荥阳郑氏子,但很早就搬出了族宅,浑与郑牧也并无来往。”郑浑连忙解释,一个早就搬出了族宅的旁系子,如今得势占了东城,可这跟我郑浑有什么干系啊!
袁术眼一瞪,压根不听郑浑的解释,喝道:“搬出了族宅,那也是你荥阳郑家的族人。你速去东城,劝郑牧退出东城,否则本将必然亲提大军,踏平东城!”
“啊?这——”郑浑懵了。
去东城劝郑牧退出东城?这种事怎么可能办得到!
如今郑牧是下邳相,让下邳相将下邳的城池让给袁术?
想想也不可能啊!
然而袁术十分的强势,压根不给郑浑反驳的机会,直接喝令郑浑速速去东城。
待得郑浑离开,杨弘面色凝重:“袁公,郑文公不愿去,必然是没有把握劝说郑牧退出东城,反而可能会因此而受辱。弘以为,还得再派兵前往!”
袁术蹙眉:“本将也知道郑文公去了东城不能功成,但如今曹操在陈、汝之地流窜,本将已遣张勋等将去陈、汝地围杀曹操。刘勋等将又去提防曲阿的刘繇了。桥蕤又战败,以郑牧之能,寻常的将领去了也只会白白给郑牧壮声威。”
郑牧南下的时机,把握都很精准。
袁术虽然在淮南势力不小,但其兵力分散,要对付的势力也不少。
原本袁术以为桥蕤在东城可以万无一失,却不曾想桥蕤竟然会轻易的被郑牧击败。
正如陈珪在得知消息时的感叹一样,陈珪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袁术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调孙策北上!”杨弘提议道:“孙策虽然骁勇,但陆康守城不出,将孙策留在庐江也是用处不大。倒不如遣别将在庐江寻求战机。孙策麾下多有其父的旧部,如韩当、程普、黄盖等将,屡屡拒绝了袁公的招揽,正好借郑牧之手,除掉孙策的这些亲将。如此一来,孙策没了羽翼,就只能跟着袁公了。”
袁术眼神一动。
孙策骁勇,袁术一直都想收孙策为义子,但孙策却不愿意,故而一开始许诺给孙策的九江太守一职,袁术也反悔了。
袁术要的是一个能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孙策,而不是一个不愿意屈居人下的孙策。
“长史此计甚妙!”袁术抚掌夸赞,同意了杨弘的献策:“速遣人去庐江,调孙策北上阴陵。让桥蕤别回寿春了,在阴陵驻扎打探东城的情报。待得孙策引军到了阴陵,桥蕤可为副将。”
阴陵在寿春和东城的中间,距离东城两百余里。
杨弘退出大堂,自去遣人传达军令。
看着手中的符节,袁术的眼中闪过冷意:“不过让小妾子和曹矮子在封丘侥幸赢了。一个个的,竟然都敢跟本将作对了。本将乃是四世三公袁氏嫡子,袁氏的底蕴,不是你们能想象的。”
“文台那家伙,似乎藏了好东西,得想法子将其夺过来。”
曾有孙坚军中人来袁术跟前告密,说孙坚似乎在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但袁术并不能确定这个消息的真伪。
这次同意杨弘的献计让孙策北上,袁术也是有消耗孙策的嫡系部曲,然后趁着孙策要兵**时候,逼孙策亲口道出传国玉玺的打算。
在心计上,袁术自问不会弱于任何人。
想到这可能存在的传闻,袁术的眼神又变得热切了。
数日后。
郑浑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东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