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九十六章偶遇

小说:林家食肆经营日常 作者:麦麦 更新时间:2025-11-08 07:39:24 源网站:2k小说网
  ();

  看病的人不来,他也没法把脉。

  “雨大路滑,我没让娘出门。”

  林知夏见杨大夫看着自己,出言解释。

  “无妨,你且说说具体症状,先拿一副药回去吃着,若是晚上或者下午还发热,你再来叫我。”

  杨大夫示意她先坐下。

  林知夏将看到的症状仔细描述。

  “应当是从昨日晚间开始咳嗽,先是干咳,早上听着的时候,似乎有点痰音了,额头和手心都烫,说是浑身酸痛,没什么力气,胃口也不好。”

  杨大夫一边听,一边捻着胡须,随后又问了问:“舌苔是什么颜色的?”

  林知夏回忆了一下,“瞧着有些白腻。”

  杨大夫点点头,闻言心里便有了数。

  他提笔蘸墨,在一张黄麻纸上写下药方,口中念道。

  “外感风寒,内有郁热,得疏风散寒,兼清里热。用荆芥、防风驱散表邪,杏仁、桔梗宣肺止咳,配上连翘、黄芩清一清内热,再加点甘草调和诸药……”

  杨大夫写好后,将药方递给旁边等候的小学徒。

  “按三帖抓,每帖煎两次,早晚分服。”

  小学徒接过方子,手脚麻利地拉开一个个小抽屉。

  他用小巧的铜秤精确地称量着各种干枯的草根、树皮、果实,然后分别倒在铺开的方形桑皮纸上。

  药匙与秤盘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各类药材混合散发出愈发浓烈苦涩的气味。

  林知夏安静地等着,目光跟着小学徒的动作移动。

  她看着那褐色的荆芥、微黄的杏仁片,还有切成片的甘草。

  这些药材她都能认出,只不过具体的用量她还是不清楚的。

  杨大夫在一旁絮絮叨叨地叮嘱。

  “煎药时记得先用冷水浸泡两刻钟,水要没过药材,大火煮沸后,再转文火慢煎两刻钟。

  切记,莫要用铁锅煎药,最好用陶罐,服药后盖被发发汗,但切忌再受风。

  饮食要清淡,可以熬点白粥暖暖胃……”

  杨大夫见林知夏是个小姑娘,年岁不大,怕她不懂这些照顾人的事情,特意说的详细。

  要是换做其他人,他不一定愿意开口说这么多。

  “多谢杨大夫,我记下了。”

  林知夏认真点头。

  小学徒忙活了一阵子,已经将三包药分别包好,用细麻绳利索地捆扎起来,递了过来。

  杨大夫见林知夏接过药包,不放心地再次开口。

  “这三帖药先吃着,若三日后发热一直不退,或者咳嗽更厉害了,定要带着你娘过来一趟。”

  “好,诊金和药钱一共是多少?”

  林知夏从怀里掏出铜钱。

  “一共一百五十七文。”

  杨大夫拨了拨算盘。

  林知夏数出相应的铜钱,轻轻放在柜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接过那三包沉甸甸的药材,浓郁的草药味瞬间将她包裹。

  细麻绳勒在掌心,带着粗糙的触感。

  “有劳杨大夫了。”

  她再次道谢,然后撑着伞,抱着药包踏入了依旧绵绵的秋雨之中。

  怀里的药材仅仅三包,就花去一百多文,果然不管什么时代,看病都很贵。

  林知夏心疼归心疼,但该给苏慧娘拿来买药的药钱,她也不会含糊。

  林知夏正要转身往家走,却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嗓音。

  “林姑娘?”

  秦铮撑着把半旧的竹骨伞站在雨里,秦有志躲在他身后探出头来。

  两人显然是刚从杂货铺出来,秦有志手里还捧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

  “秦大哥。”

  林知夏微微颔首,下意识把药包往怀里藏了藏。

  秦铮的目光却已落在她手上的药包上。

  “刚才从药铺出来,可是身子不适?”

  “不是我,是我娘有些咳嗽。”林知夏笑了笑,“这两日下雨,码头上没什么生意,正好在家照顾她。”

  秦有志凑过来,把烤红薯往她手里塞。

  “林姐姐,天气冷,这个烤红薯给你!热乎着呢!刚从杂货铺里面烤出来的,可香了!”

  秦有志只买了这一个,虽然有些不舍得,但给林知夏他还是愿意的。

  林知夏见他手中本来就只拿着一个,正要推辞,秦铮已经开口。

  “收着吧,天气冷,拿着就当暖手了。”

  他的视线始终没离开她略显疲惫的脸,犹豫片刻,还是开口了,“若是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嗯。”

  林知夏抱着怀里药包,微微点头。

  雨点打在伞面上噼啪作响,三人站在街角说了几句话便道别。

  林知夏还着急回去给苏慧娘煎药,没时间和他们寒暄太久。

  道别之后,林知夏撑着伞往巷子深处走去,青灰色的裙摆被雨水打湿了一角。

  秦铮站在原地,望着那个渐行渐远的纤细背影。

  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他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看见林知夏在拐弯处微微踉跄了一下,下意识向前迈了半步,又停住。

  “大哥?”秦有志扯了扯他的衣袖,“林姐姐都走远了。”

  秦铮这才收回目光,眉头却依然微蹙。

  秋雨中的那个背影,单薄得让人放心不下。

  这段时间他接了个大生意,一直忙着打铁,也没时间去码头。

  昨天去码头时,发现她们已经收摊了,路上的人也不多。

  秦铮就猜想这段时间她们的生意估计也不好做。

  只是也没来得及细问。

  林知夏回到院子里,进屋之后,发现屋里比外面更显阴凉,隐约能听见里间苏慧娘压抑的轻咳声。

  她先将药包放在擦拭干净的灶台上,立刻着手准备。

  取下挂在墙边的旧陶罐,用清水里外冲洗了两遍。

  这才按照杨大夫的嘱咐,将一帖药草连同桑皮纸包一起放入罐中,注入适量的冷水,水面刚好没过干枯的药材。

  那些荆芥、杏仁片在清水中缓缓舒展,颜色逐渐加深。

  趁着浸泡药材的功夫,她利索地生起小火。

  潮湿的柴火有些难点燃,冒出一阵青烟。

  林知夏俯下身,小心地吹了几口气,火苗才终于蹿起,欢快地**着锅底。

  等待了两刻钟,她将浸泡药材的水连同药包一同置于灶上,盖上陶罐的盖子,转为中火。

  不一会儿,陶罐里便开始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药液开始翻滚,蒸汽顶得陶盖轻轻作响。。

  浓郁苦涩的药香随之弥漫开来,逐渐压过了屋里原本的清冷气息。